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浅谈大文豪——莎士比亚

时间:2023-08-08 07:14:01

相关推荐

浅谈大文豪——莎士比亚

在文学研究领域,莎士比亚是显学,除了莎翁自己将近40部的剧作,英美文学圈、历史圈,研究他的学术著作汗牛充栋。

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伟大的莎士比亚已经折叠成了一个文化符号,除了专业研究者,很少能通读莎翁作品。

其实,今天的人完全可以不看莎士比亚的戏。不要说你,就连现在的欧美人,真正还爱看莎剧的人同样不多。

按照现在的创作标准,论剧情,莎剧不但漏洞百出,还拖沓得不像话;论人物塑造,经常前后不一致,有人坏得毫无来由,有人好得毫无来由;论价值观,稀里糊涂,时不时就会三观不正;论台词,诲淫诲盗,集黄段子之大成。就算想学英语都不实用,那时候的英语,叫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和今天的英语很不一样。我们距离莎士比亚的时代足足四百年,让今天的你去看四百年前的外国戏剧,看不下去是很正常的。

人还是得读点莎士比亚。为什么呢?

在世界范围里,莎士比亚是古往今来影响力最大的作家,没有“之一”。

这意味着,他不再单纯是个作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是跟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并列的三大西方文化母本之一。无数的艺术形式、商业设计从中获得灵感,获得原力。

作为娱乐形式的舞台剧,莎士比亚也许已经过时了,但他在文学以外的地方仍然生机勃勃。今天各种各样的娱乐形式,让莎士比亚一代接一代地转世重生。

莎士比亚其实是现代人的文化通识里必不可少的一环。了解经典莎剧,是一个人理解西方文化的捷径。不说别的,懂点莎士比亚,你看国际新闻,都能比常人看得更透彻。

当我们在谈论莎士比亚时,某种程度上,是在谈论一个未成定论的谜:那些流传千古的戏剧瑰宝,到底是不是莎士比亚本人写的?后世会产生这种质疑,本质上是因为历史上关于莎士比亚本人的记载,全部语焉不详。不夸张地说,“莎学”专家们掌握的一手材料,不见得比莎士比亚故居的导游了解的更多。所以“莎学”就和“红学”一样,直至今天,都饱受着“作者究竟是谁”的争议。

正因缺乏史料证据,学界一直有一批“倒莎派”。他们势利地认为,这些作品体系庞大、精深入木,不可能出自一个既无学位、又无学历、甚至一辈子都没出过国的小镇青年。他们提出,这些剧本“真正的作者”另有其人,比如家世显赫的培根,甚至还有人说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本人。

既然有“倒莎派”,当然也有“保莎派”。在我看来,“保莎派”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莎剧最强韧的生命力,在于他深刻洞察世情的能力,而这并不需要高贵显赫的出身。甚至,这也许得部分归功于他的平民身份。莎士比亚从自己的父亲身上继承到了强大的生意头脑,他一辈子都善于做房地产生意,也会从新闻时事中寻找囤积物资牟利的信息。所以我们就能理解,《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为什么可以写得如此活灵活现。

现在上演莎翁剧作都是高大上的事儿,但在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他的作品——或者说当时所有在剧院里大受欢迎的作品都不能算“阳春白雪”。 那时的公共演出都是下午场,露天剧场上依靠日光照明,舞台上玩的都是真刀实剑,所以当时的剧场和剧团常常发生暴力斗殴事件。台下的观众席上,充满了被黄段子逗得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声,还有各种各样的酒精、坚果,甚至现开现吃的牡蛎。如果一定要类比,那么当年环球剧场的气氛,可能更接近如今那些特别热门的相声剧场,而不是国家大剧院。

与其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写”出来的,我更愿意称其为“演”出来的。在最终凝固成文本之前,它们已经在剧场里经受过千锤百炼,带有一点“集体创作”的意味。观众的反应,是莎士比亚剧作的生命线,是他灵感的最重要的源泉。哪些台词引来观众的热烈的反应,台上台下迅速达到共情,它们就更可能留在那些最终出版的剧本里;反过来,要是本来设计的包袱没有抖响,那就会被反复修改,直到效果理想为止。

莎剧里知名度最高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和《麦克白》。不过学术界替莎剧分类,不止要看情节,更要看基调和风格。比如大众耳熟能详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你因为它的结局是男女主角双双殉情,就把它归为悲剧,就显得有点外行了。整部剧的基调明快,风格清新,台词里不时开开玩笑,喜剧色彩要远远大于悲伤的结局,所以在学界,有人把它归为喜剧,也有人管它叫“正剧”。

莎士比亚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是哪一个?我猜你的第一反应是哈姆雷特或者奥赛罗。这里再给你提供一个不那么流俗的答案:在很多莎学专家看来,莎士比亚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是福斯塔夫。这个角色先后出现在《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里,是个浑身都是缺点的弄臣。他的“无赖”与“机智” ,以及他身上洋溢的民间精神,被写得异常鲜活,跟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直接相通。写过《莎士比亚传》的著名作家伯吉斯甚至断言:“我们说到莎士比亚精神,有时主要指福斯塔夫精神。”

除了剧作家以外,莎士比亚还是个重要的诗人。不少莎学家认为威廉的十四行诗与他在伦敦的情妇有关,而且那女子的肤色多半偏黑,因为威廉在诗句中写过“黑是美的本质”。

中国人读到的莎士比亚,大部分应该是朱生豪才华横溢的译本。不过莎剧原文是诗体,朱生豪的译本用的是散文体,所以容易让我们对莎剧原来的形态产生错觉。国内迄今最完整的诗体译本出自已故翻译家方平先生。

莎士比亚是个金句王,有很多广为流传的句子其实都出自他之手。比如“世界是个大舞台”来自《皆大欢喜》中的All the world’s a stage;比如“爱情是盲目的”和“并不是所有发光的都是金子”就来自《威尼斯商人》Love is blind和All that glisters is not gold。

莎士比亚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奠基者和推广者。莎剧中使用的语言,常常被误认为是中古英语,但它其实是刚刚由中古英语发展而成的现代英语。经由学术界公认,莎士比亚大概为英语创造了大约1500~2000个词汇左右。这些词汇经由莎剧获得了最快速和最广泛地传播,而莎士比亚天才的修辞能力更是让这些词汇从诞生之日起就获得了丰富的活性。比方说,articulate这个词,据说就是莎士比亚根据拉丁语articulus创造的;双重否定的句式,也是经过莎士比亚的推广,才在现代英语中被广泛使用的。

古今中外,莎士比亚都不缺粉丝排队给他唱赞歌,比如邱吉尔那句政治不太正确的“宁愿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但讨厌他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托尔斯泰。托老把莎翁的作品视为“庸俗低下”,认为这些作品只是空洞漂亮的文字游戏而已,还公开写过一篇文章深刻批判。这段历史颇有瑜亮情结的公案,可能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后浪对前浪的讨伐。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为什么要定在4月23日?公认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莎士比亚生在这一天(1564年4月23日),也死在这一天(1616年4月23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小时候的米多2023-12-19 09:17小时候的米多[火星网友]203.5.44.138
    莎士比亚的剧作一针见血,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他的文字真是令人痴迷。
    顶8踩0
  2. 蓝梅花朵2023-10-13 20:15蓝梅花朵[国外网友]203.105.134.120
    莎士比亚的作品真是经典中的经典,他对人性和情感的描绘太深刻了,每一部作品都让人深思。
    顶7踩0
相关阅读
莎士比亚的爱情语录的暖心评论

莎士比亚的爱情语录的暖心评论

哪怕他直到结婚当天,都没有大声说出我爱你 ,却坚持不让你毁了自己那柔若无骨的双手,因为他说,那是女生的第二张脸

2013-11-14

人工智能又下一城 京东推出人工智能文案创作“莎士比亚”系统

人工智能又下一城 京东推出人工智能文案创作“莎士比亚”系统

对此也曾经引发人们对智能机器人和人类抢工作的担忧,但该来的总归还是会到来

2017-05-11

莎士比亚最经典的16句名言 哲理经典 受益一生!

莎士比亚最经典的16句名言 哲理经典 受益一生!

莎士比亚2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2023-07-13

有些人 为什么总喜欢欺骗别人?从莎士比亚语录中 我找到了答案

有些人 为什么总喜欢欺骗别人?从莎士比亚语录中 我找到了答案

喜欢欺骗别人的人,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才会去这么做,倘若欺骗一个人,得不到什么利益和好处,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欺骗别人呢?很多时候,欺骗别人,都是为

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