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现代文阅读技巧大盘点

时间:2023-07-11 07:36:01

相关推荐

现代文阅读技巧大盘点

现代文阅读技巧大盘点

第一掌 理解品析重要词语

[考点解读]

重点词语,是指文中那些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语,能够突出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或是有特殊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词语。理解品析重要词语一般有两种题型:一是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二是品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命题形式]

1.如何理解XX (加点)词语的含义?

2. XX (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效果)?

[解题思路]

1.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本义。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或上下文去分析,结合词语所在语境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的关系来理解词语。这样就可以分析出词语的语境意义了。

对词语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人手,确定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对使用了拟人手法的词语的理解,要借助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然后换一种平实的说法揭示该词语的含义。

2.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应注意“四联系”:

(1)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特点进行解说。

(2)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指出这个词语突出(表现)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

(3)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人物的态度感情:分析词语在表达人物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

(4)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看词语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答题模板]

1.“XX”本指...之意,在文中的意思...,用在这里描写(刻画/表现了...(事物、人物景物)...特点(动作/品格/精神),表达了人物(作者)...的情感。

2.“XX”在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词褒用/化静(动)为动(静)/叠词,突出了...(事物、人物、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作者)...的情感。

第二掌 理解赏析重点句子

[考点解读]

重点句子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据文章段意或中心、内涵丰富,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中考记叙文

阅读的重要考点。

角度:修辞:长短句,短语,词语角度,关联词。词性变化,词的

感情色彩,标点符号。

[命题形式]

1.理解XX(画线)句子的含义。

2.XX(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3.从XX角度赏析XX(画线)句子。

4. XX(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句不离篇”是理解句意的原则,也是准确理解句意的切入点。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 ,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准确理解句意,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1)瞻前顾后,审读语境。通过联系前后句并对前后句的含义进行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2)把握中心,整体领悟。一般来说,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辨析修辞,思考意图。文中的重点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2.赏析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

赏析重点句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关键词语。很多重要句子的含义,往往是通过某些重要的动间、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深人理解句子,是一种常用的赏析句子的方法。

(2)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的表达更形象生动、传神。各种修辞手法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3)描写手法。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从描写的对象来说,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五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4)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领下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5)艺术手法。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抑扬结合、动静相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6)内容情感。有的句子本身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时,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解答这类题,可分三步走:

(1)在文中找到要赏析的句子,将句子放在整个段落甚至前后段中理解,也就是说结合语境理解;

(2)细读所要赏析的句子,根据题意,确定赏析的切入点,从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深人挖掘句子的精彩之处;

(3)指出句子突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板]

这句话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出了表达了/表现...特点/情感/形象;在结构上起到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为下文做铺垫/与...照应的作用。

第三掌 分析段落的作用

[考点解读]

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在阅读中把握某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该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段落在主旨表达、结构安排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

[命题形式]

1. X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X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文中某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 X段与X段能否互换?为什么?

[解题思路]

分析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表达和文章结构这两方面去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各不相同。

1.开头段的作用。

(1)开篇即点题。开头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开篇没有点题。那么,开头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开头段是景物描写。那么,开头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内容上看,它可能是用来衬托勾勒故事(事件)发生的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开头段并非专指首段,文章开头部分的段落往往都具有这些作用。

2.中间段的作用。

(1)比较短的中间段,往往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分析时要指出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内容,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

(2)比较长的中间段,描写的往往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除能起过渡作用外,还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照应上文的作用。

3.结尾段的作用。

(1)结尾段内容方面的作用:

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②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的感悟或者情感;

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2)结尾段结构方面的作用:

①总结上文;

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③照应题目。

分析段落的作用,必须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切忌只阅读被考查的段落内容或只看它的位置就急于答题。

[答题模板]

这段文字写了...内容,起到开篇点题/引出论点或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引出说明对象/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呼应前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第四掌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考点解读]

概括能力是现代文阅读的一种基本能力。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这个考点常常考查概括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梳理事件的前因后果等方面的内容。

[命题形式]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某部分)的主要内容。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解题思路]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常见的概括方法有

以下几种:

1.“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某要 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中心词句提炼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特殊 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3.文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文章信息。某些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可以借助文题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4.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5.去粗取精法。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三个原则:

1.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2.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啰嗦。

3.具体。具体写出事件的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概括指定语段的主要内容,可按以下步骤:

1.按照题干要求,锁定范围;

2.从指定语段中提取中心句或总结性语句,直接作答;

3.若无原文,就从文中提取关键词,再连词成句,组织答案;

4.如果题目提供了概括的样式,则需与样式在结构上保持一致。

[答题模板]

1.什么人(在何时何地)+(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

2.什么人(在何时何地)+(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第五掌 理解标题含义、作用

[考点解读]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有助于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思路。因此,对标题的理解、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中考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

[命题形式]

1.本文题目有什么含义? (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

2.文章为什么以XX为题? (本文以XX为题有作用/好处?换成XX标题行不行?)

[解题思路]

1.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文章的标题往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理解标题的含义也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透过表象,把握标题的内涵。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分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调的本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人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3)分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人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4)分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2.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记叙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揭示文章的主旨;

(3)作为文章的线索;

(4)抒发作者(人物)的情感;

(5)设置悬念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析文章标题的特点。

(1)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

(2)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

(3)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文章的线索。

(4)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般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

需要注意的是,记叙文标题的作用往往不是单的分析作用时,要结合标题的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

1.标题的含义:本文标题既表达...又表达了.../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2.标题的作用: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揭示文...主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六掌 理清叙述的顺序

[考点解读]

叙述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顺序去写。阅读记叙文,就要注意分析作者安排顺序的意图,从而去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命题形式]

本文(某段)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这三种叙述顺序的判断

方法和作用如下:

1.顺叙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判定。在阅读文章时要抓住这些表明时间、空间及顺序的关键词。

作用:顺叙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使文章条理清楚。

2.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采用倒叙的文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事物开始回忆。开始叙述时,一般会有一两个句子来提示。追述部分仍然按照时间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倒叙可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叙述有波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是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插叙一定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般是在对上面两种叙述方式的一个补充说明。这是以过渡句为特征,又以过渡句回到之前的一种叙述方法。

作用: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充分,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更紧凑。

[答题模板]

1.本文(该段)运用了顺叙。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2.本文(该段)运用了倒叙。把...放 到前面写,造成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

3.本文(该段)运用了插叙。插叙了...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性格/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突出了文章中心。

第七掌 梳理文章行文思路

[考点解读]

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线和途径。理清行文思路是整体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是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的基础。在回答行文思路时,应该把文章结构、写作方法、段落大意等方面融合在一起。

[命题形式]

1.请根据提示(或示例)理清本文作者(人物)心理发展变化(情感变化的过程)。

2.请根据提示(或示例)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3.文章(X X段)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是怎样的?

[解题思路]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抓住时间标志。有的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抓住地点转移。有的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地域,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抓住情节转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4.抓住角度变化。有的文章按描写对象的不同而运用不同的描写角度,对于这类文章,把握了角度变化,也就把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了。

5.抓住情感变化。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或隐或显地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理清了。

6.梳理段(句)与段(句)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全文(语段)的论证过程。对于表态、看法、观点、结论等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或提炼。

[答题模板]

1.记叙文:

(1)按照顺序/地点/情节/情感要素梳理出行文思路。

(2)根据示例摘取或概括符合要求的词语或短语。

2.议论文:

(1)论点在开头。

首先提出...观点,接着...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的结论/发出...号召。

(2)论点在结尾。

首先,列...事例/引用然后,从...角度/运用...论证方法对...进行了论证;最后,得出了...结论,证明...论点。

3.说明文:

(1)事物类:文章总说...分说了...,总说了.../分说...总说...

(2)事理类:根据逻辑顺序予以具体说明。

第八掌 辨析描写方法及作用

[考点解读]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辨析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的作用,是记叙文阅读中最常见的考点。

[命题形式]

1. XX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2.文中的XX描写有什么作用?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XX句子。

[解题思路]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恰当地运用描写方法,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的具体作用如下:

1.外貌(肖像):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身份、精神面貌等。

2.动作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态度,创造活跃的场景。

3.语言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品质,预示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4.神态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5.心理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6.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有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作用。

解答分析人物描写作用的题目可按以下步骤;

第一,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这种方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二,分析运用这种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态怎样的特点;

第三,分析运用这种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品质,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要概括出景物的特点,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主旨、作者感情态度人物性格作品情节、文章感情基调、文章结构等方面具体去分析。就某一具体的自然环境描写来讲,它的作用又不是单一的,往往具有几方面的作用,分析时要力求全面。

[答题模板]

1.运用....描写方法,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等,衬托了...的形象/为下...做铺垫。(外貌描写)

2.运用...描写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心.理(心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描写方法,交代了故事背景/渲染了XX氛围/烘托人物XX心情/衬托人物XX性格/为下文XX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人物XX的命运/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环境描写)

第九掌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考点解读]

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阅读文学作品,只有把握了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命题形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的形象。(或:你认为X义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XX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解题思路]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般来说,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因为文学作品是通过系列的故事情 节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抓住了故事情节的特点就抓住了人物形象分析的突破点。

2.对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进行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人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分析作品中人物活动的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

4.分析作品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一个人离不开与社会上的人的交往,人在社会里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因此,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不例外,作者常常会将一些反面人物放到作品里,以更加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中作者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的议论、评价性的语句,是分析人物形象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可根据这些议论和评价性的语句概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可分四步走:

1.总体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文章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性的语句。

3.分析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答题模板]

1.XX是一个...地位/职业/品格/精神...(如父亲/英雄)形象。

2.通...情节(事件),表现了他(她)....的性格(品质)。

第十掌 体会人物情感心理

[考点解读]

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心理。对作者(人物)“情感心理”的把握、体会,是记叙文阅读的常见考点。这一考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概括作者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

2.通过品味词语来体会作者情感;

3.分析景物描写品味作者情感;

4.分析人物描写体会作者感情。

[命题形式]

1.文章/某段(句)抒发了/表达了/流露出作者(人物)怎样的感情(心理)?

2. XX中寄寓了作者(人物)怎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

体会作者(人物)在全文中的情感或在某个阶段所表现的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注意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

2.注意文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

3.注意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它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4.注意景物描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是较为常用的手法;

5.注意省略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有时表达着文字所表达不了的含义,要善于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题模板]

1.抒发了/表达了/流露出/寄寓了作者(人物....的情感(心理)。

2.抒发了/表达了/流露出/寄寓了作者(人物...之情。

第十一掌 分析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写作方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记叙文阅读中对表现手法考查,主要是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命题形式]

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写作方法、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作者在某段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题思路]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包含的内容较多,这就需要我们记住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1、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系列非主要情节。

作用:(1)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关注。

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3、象征:通过特定的,存易引起联 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叙成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

(2)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方和反衬两种。

作用: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5.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人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6.照应:指文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7.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曲尽其妙的基础上融人作者的感情。

作用: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8.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 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作用: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9.设置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

作用: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人胜。

10.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时机给予呼应。

作用: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可分三步:

第一步,通读全文,确定文章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分析有何艺术效果或作用。

[答题模板]

本文(某段)运用了XX手法。表现(叙述)人物(景物...性格(品质/特征)/突出了...的情感/使文章情节多变/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内容真实可信/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第十二掌 理清说明顺厅

[考点解读]

说明文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以事物本物规律的顺序。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能理清文章思路,有助于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命题形式]

1.本文(X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本文(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是指以时间的先后作为说明的一种顺序。 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多用表时间的词语。

2.空间顺序多用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多用表空间方位的词语。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3.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成因的。常用的这辑顺序包括以下几种:

(1)从现象到本质;

(2)从原因到结果;

(3)从特点到用途;

(4)从整体到部分;

(5)从概括到具体;

(6)从主要到次要。

了解这说明顺序的特点及作用以下三种方法及作用,还要掌握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

1.根据说明对象梳理。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空间顺序来说明;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说明;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逻辑顺序来说明。

2.把握语言标志。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定的标志。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

3.综合归纳。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结构,然后再判断说明顺序。具体步骤是:逐段概括内容要点→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再加分析,自然就梳理出文章的说明顺序了。

[答题模板]

1.本文(X部分)使用了XX顺序。

2.本文(X部分)使用了XX顺序。文章先介绍...再介绍了....最后

介绍了...

第十三掌 辩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点解读]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写作的目的来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阅读说明文,我们不但要能够辨析说明方法,还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命题形式]

1.XX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

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下: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些既通俗 易懂又有代表生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兑明事物或事理。

2.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加以说明的方法。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3.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4.作诠释:作诠释与下定义相似,只是语言的表述更详尽和具体,有解释的效果。其作用是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5.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明。其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

6.摹状貌:是指运用描写等的手段来介绍事物的样子形状和面貌。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7.下定义:是用一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

8.列数字: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时不是列数字。

9.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闻、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其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解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要先指出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然后指出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答题模板]

1.方法+举了XX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XX的XX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举例子)

2.方法+对XX事物的XX特征/事理分别类加以说明,便说明更有条理性。(分类别)

3.方法+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XX特征/事理。(作比较)

4.方法+对事物的XX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作诠释)

5.方法+将XX比作XX ,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X X特征/事理。(打比方)

6.方法+对事物的XX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草,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摹状貌)

7.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XX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XX特征/事理。(下定义)

8.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XX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列数字)

9.方法+引用XX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

第十四掌 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

[考点解读]

说明文语言有两种:一种是生动活泼,种是平实简明。无论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分析说明文的语言,主要是抓住准确性这一最突出的特点。

[命题形式]

1.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2.句中X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题思路]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可从两方面人手:

1.抓修饰、限制性词语.揣摩其准确性、严密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词语和短语上,如“只有””全”“主要”“ 最” 等。这些词语从时间、范围、数量、比较对象等方面起到修饰、限制作用,阅读时应注意从以上提及的方面去辨析、比较。

2.抓模糊语言的运用,体会其准确性,如“大约”“ 可能”“ 左右”等。文中运用这些模糊的语言,或反映事物的实际存在,或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尤其是有些事物本身尚处于变化、发展期,对有些事物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发现,如果说得太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说明文加点词语表达作用类题目,可先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这-角度来分析词语的作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出该词是如何体现出准确性(或生动性)的,不可只简单地说“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解答“X词语能否删去”的题目,要先解释该词语的含义,然后分析该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和效果,还要分析出删去之后会有怎样的后果。比如,“改变了原意”“不合真实情况”“与事实不相符合”“与上下文失去照应”“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原则”等。最后总结时,要扣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点上来。

[答题模板]

1.“XX”的意思是/说明了结合实际语言环境说加点词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不能。因为XX(结合实际语境说加点问语的意思和所要说明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用“XX”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第十五掌 把握中心论点

[考点解读]

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是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

[命题形式]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解题思路]

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能揭示一定道理的短语(一般为动宾短语)。

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标题关联分析法。就是根据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和作用,直接抓住或分析出论点的方法。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有三种:

(1)揭示论点;

(2)提示论点;

(3)提示议论的范围。

2.位置关系分析法。先从论点的常规位置出发,到文章和段落的首、尾、中间找出中心句,初定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之间的关系及其和文章整体、题目的关系,分辨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的呈现情况有以下几种:

(1)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观点是中心论点;

(2)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句中,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

(3)有些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3.语言标志揣摩法。论点的语言是明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再者,论点总带有提掣、归纳的特点,在首段中间或末尾出现的论点常有“可见”“总之”一类归纳性词语。这种方法只是位置关系分析法的一种补充。

4.分析归纳提炼法。前面所谈的三种方法在典型议论文的阅读中都是行之有效、易于掌握的。但是阅读非典型议论文则必须从论证过程中提炼出论点来。

运用这种分析方法有三个途径:

(1)抓关键词语。有些议论文虽然没有点明论点,但行文中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强调语意,这个词语一般是论 点的中心。

(2)分析论据。有的文章只有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而把论点蕴含在论证过程中,这时要从论据的意义上去挖掘所蕴含的观点。

(3)感受整体意蕴。无论哪种非典型性议论文,只要反复体味,感受整体意蕴,论述中心也是不难把握的。

[答题模板]

用完整的、明确的陈述句来表述。

第十六掌 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考点解读]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命题形式]

某段(某部分/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辨析议论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要明确各种论证方法的特点和一般作用:

[答题模板]

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事例,证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

3.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 ...加以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用...,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趣味性)。

第十七掌 补充概括论据

[考点解读]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被论点统率。依据其性质和特征,可以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在全国各地中考议论文阅读中,围绕“论据”,一般有五种命题形式:辨别论据类型、概括论据分析论据作用、补充事实(道理)论据和正确选用论据。

[命题形式]

1.文中第X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论据?

2.请简要概括文中的事实论据。

3.文中第X段列举事例(引用名言),有何作用?

4.请为选文第X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事例)。

5.请为选文第X段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6.下列哪个材料可以用作第X段的理论论据?为什么?

[解题思路]

1.辨析论据类型。

作者所有的观点或主张都需要通过材料来支撑。这些支撑论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类的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判断论据的类型,只要根据论据的概念,再结合文中论据所描述的内容加以区分即可。

2.概括论据内容。

概括论据内容,是对论据考查的一种常见题型。 如果是事实论据,可根据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或什么事以怎么样的形式来概括,如果是理论论据,则要通读需要概括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归纳。

3.分析论据作用。

论据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证明论点正确的必要依据。分析论据的作用,一定要联系文章的论点,将论据与论点结合起来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具体而确凿的事实论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运用理论论据论证论点,可使议论更具有权威性、可靠性、科学性,有助于从深度、广度上讲清楚。

4.补写恰当论据。

第一,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补充道理论据。如果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更有说服力,并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如果写道理论据,论据要与论点一致,所写的名言、格言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与原文对照,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第二,一定要围绕论点去写。①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②要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证明论点。③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材料都是多余的。

5.正确选用论据。

在议论文中,论据要为证明论点服务。因而,所选用的论据一定要与论点相关,并且能证明论点。在论据的选用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作者用该论据证明什么观点、论据的作用等,要注意上下文的关系,特别是找到论据与现点之间相契合的地方,包括内容、关键词等,然后通过比较,最后选用正确的论据。

[答题模板]

1.人物+事件;事件+结果。

2.某某说(认为):...

3.我选(此处用)...(1、2、3)...A、B、C、D(论据材料),因为...

第十八掌 感悟体会及开放探究

[考点解读]

感悟体会,就是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阅读的情景中,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及情感,评判文章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发自身的情感活动。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思想来理解作者的思想。

开放探究考查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创新能力,围绕文本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进行迁移的能力。开放性题目有以下四大考点:①想象类;②献策类;③感悟启示类;④材料链接类。

[命题形式]

1.谈谈你阅读本文(对某个情节、人物)的启示(感悟)。

2.联系生活实际(自身),谈谈你对....的感悟。

3.请发挥你的想象....请你设想....

4.请针对....提出建议/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5.请对...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7.针对...现象/观点,请说说你的感受或见解。

8.你是否同...观点,请说明理由。

9.请你对...问题提出建议/做法。

[解题思路]

1.阐述感悟体会类试题要求考生扣准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感悟。

这类试题的解答思路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应题简述。针对提问,直接而简洁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主旨。

第二步,阐述感悟。把自己独特的领悟与启示陈述出来,力求全面而深刻。

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抓住形象由表及里,领悟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写作意图,寻找文章的隐形信息和潜在的东西。这些也往往最能触动我们的内心,也就是给我们的启示。

这类试题最易少答、误答或答得过于肤浅等。要做好这类题,须全面准确地把握作品,尝试从不同侧面推断作者的用意和文章的隐形信息。表达时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2.开放性探究类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类:

(1)联想想象类。命题者依据文章内容引出一个相关话题,要求考生进行联想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努力调动自己生活积累和激活自己的思维灵感,寻找联想想象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与关联处。答题时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审清题干要求,从题干中找出答题角度。然后调动丰富的想象、利用积累的知识进行设计,力求新颖,有个性,符合科学原理。最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尽力做到清楚明白、有条理。

(2)献策建议类。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选文内容中关于环保、资源开发利用、对人类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审清题干,找准答题角度,发挥大胆合理的想象。但与“想象类”问题不同的是,所提出的对策必须针对选文中对人类的影响进行设计或构思,应紧扣文中内容要点,分析产生危害的原因并说明具体的建议、措施或对策。

(3)感悟启示类。这类考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文中介绍的事物、事理或作品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深人挖掘里。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

(4)材料链接类。这类试题考查对文本与链接材料的综合理解,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解答材料链接题,首先必须仔细阅读选文,深人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找出选文与所给材料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选择文中相应的知识点;最后运用文中知识点,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解答开放性问题,首先要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这类题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鼓励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答题时要注意深人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作答。

[答题模板]

1.我认识到/懂得了/感悟到...也可以直接分条陈述)。

2.直接呈现或分条陈述。

3.提出观点+联系实际(文本或材料)进行分析+总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儋尔2024-01-11 09:23儋尔[福建省网友]113.117.246.11
    这些技巧都太赞了,现代文看起来不再那么晦涩和难懂了,真的受益匪浅。
    顶0踩0
  2. 只为你的路过2023-11-11 00:47只为你的路过[西藏网友]202.8.204.188
    很喜欢这篇文章的内容流畅易懂,对于阅读现代文有很大帮助,感谢分享。
    顶9踩0
  3. 乱浮生2023-09-10 16:11乱浮生[台湾省网友]157.0.25.149
    这篇文章真是太有用了,我经常在阅读现代文时感到吃力,现在终于有了一些技巧可以尝试了。
    顶21踩0
相关阅读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文章修辞手法鉴赏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文章修辞手法鉴赏

下面,就对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和一般格式稍作归纳:这种题型修辞手法的鉴赏步骤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点明2、结合语句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具体

2009-10-27

怎样轻松拿下高中现代文阅读

怎样轻松拿下高中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重要的就是在阅读上,不能模棱两可,阅读不能集中精力沉浸到文章中去,还怎么做出正确的理解

2010-07-07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考题型赏析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考题型赏析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赏析类题型为中考必考题型,对于这类题型只要掌握住方法即为送分题。但是不少同学总会被扣12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确保赏析类题型能不丢分?今天我们就来

2022-11-26

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 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题 解题时要注意这些

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 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题 解题时要注意这些

所以,如果说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刻苦努力地完成每一项功课和作业,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讲究技巧,那么有很可能自己就拿不到高分

2023-05-02

中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新题型 教你学习解答方法和技巧(二)

中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新题型 教你学习解答方法和技巧(二)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