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020年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

时间:2023-07-09

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从前②小时,每逢开学发了新书,母亲总要亲手包上书衣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73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2020年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

广西北部湾六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2016年-2019年)

(2019年广西北部湾)

时光书衣

①春节期间,陪母亲回老家,无意间从柜里翻出许多书籍,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仿佛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从前——

②小时,每逢开学发了新书,母亲总要亲手包上书衣。每年的寒暑假过后,她都会抽出一晚上的时间,放下手边正剥籽的玉米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准备好一把剪刀,几张报纸或牛皮纸,坐在烛光里,为一本本书披上一袭妥帖的新衣。母亲说话极形象,包饺子要擀面皮来裹馅儿,书里面都是知识,当然需要包上纸质外皮裹裹紧。母亲虽是个从未进过学堂的农妇,却也懂得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漏掉哪样生活都会黯然失色。

③包书衣是项技术活儿,类同于裁剪,看上去轻巧简单,要求却复杂严格。成品要经得起检验,包好的书皮如果像剥开的橘子皮似的绽开,就丝毫起不到保护书本的作用,这样的书皮用不了几天就会散架,悄然脱落。如若眼力界儿达不到,尺寸大了或小了,也会给书本穿上一件尴尬蹩脚的外衣。这样的书皮孩子带着去上学,是会羞愧到哭的。包书衣的纸张要厚薄适度,先包住书量出适当的长和宽,用铅笔在四周做上标记,再完全紧紧地将书裹紧,让两边均等,接着裁去书嵴两端多出的纸张部分。母亲粗糙的手和灵巧的心配合得非常完美,裁好的纸刚好完全包住书嵴,再稍加处理,一个严丝合缝的完美书皮就诞生了。那时候我还小,心里并不乐意用一张纸把绘制了各种鲜艳生动图案的封面包上,但现在经常怀念起那时的书衣来。

④包好书衣的书籍,母亲都会放在我的褥子下面,晚上睡觉压上一夜,书衣就更加平整漂亮了,我的心就小鹿似的神气起来。现在想来,那种骄傲的心情,就像中了榜首状元,到学校自然收获了满满一班人的羡慕。后来,母亲用挂历和明星海报为我包书衣,引领过我们那代学生的风潮,同学们比的不再是单一的书衣手工品质,最重要的是书衣画面的内容和唯美程度。

⑤有一年,表姐从大理旅行回来,带了几米印染的蓝底白花粗布,母亲就不声不响地裁剪好,用针密密缝了个别致的书衣送给我。当时我早已到了审美挑剔的年龄,竟是格外惊喜,那样绵软有型的书衣,简直是为我的日记本量身定做,如黛玉葬花的锦囊,收藏着青春明媚忧伤的心事。后来偶然知晓,日本人历来有包书衣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书衣特色,分辨那些书出自哪些书店。而母亲为我做的书衣,无论历经怎样的岁月淘洗,隔着久远的时光,仍一眼就能看到爱的印记。

⑥文学大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晚年癖好包书衣,贫困时甚至找包水果的纸来用,所有藏书包好后,都一一用毛笔写上书名,或将当时的感怀写成简短书评,并着下《书衣文录》,形成了独特的“书衣文体”。到如今,各种各样图案的书衣应有尽有,人们自然体会不到孙老对书衣的爱惜之情。

⑦也许包书衣的初衷无非就是为了避免书籍污损,但就书衣本身而言,它是在无言地向人诉说。据说,现在设计出来的书衣甚至增添有侧袋,方便放笔等,但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当年为我包过的精致的书衣。

(作者:侯利明,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07,有删改)

1.文章以“书衣”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2.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画线句子。(3分)

3.第⑥段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4.认真思考第⑦段加点句“它是在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结合文意,想一想,如果书能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并联系生活,写一写你的类似体验。(4分)

【答案】

1.A.翻出书衣 B.睡压书衣 C.书评书衣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给“我”包的书衣的喜爱珍惜之情。

3.不能删去。作者意在通过着名作家孙犁包书的习惯和对书衣的珍惜之情,来说明包书衣是那个年代的特有的产物,它包涵着那一代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从侧面表现了“我”对书衣的怀有深厚情感对母亲怀有感念之情的原因,所以不能删去。

4.示例:有了书衣的保护,我的生命将会更加健康和久远,我将更好地为主人提供服务;今生相遇,是一种缘分,珍惜了我,便是珍惜了你自己;有书相伴的日子,有书衣在,书香便在,温馨便。

(2018年广西北部湾)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呢?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9岁那年,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30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下梯,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酥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不接。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我奶奶卖到他乡做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一如母亲对他的情真意切的爱。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入座废墟的苦楚。

(选自《智慧与思维》2018年第2期,有删改)

1.文意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2分)

3.第⑥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3分)

4.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A.帮父建屋B.帮助修屋C.感悟修屋

2.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修屋父亲的极度担心的心理。

3.不能去掉。内容上和上文紧密相连,由修屋联想到父爱,阐明了父爱的伟大和重要。这是作者因修屋而产生的感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4.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与厚重,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尊重和理解。

(2017年北部湾四市同城)

笨拙的土豆

王晓莉

①十年前的秋天,我在火车上偶遇一位男子。他当时在翻的那本凡·高画册吸引了我,我们渐渐攀谈了起来。我说我喜欢的是凡·高那一系列自画像。

②“那么,凡·高有张早期的画作有没有引起你的注意呢?”对面的他说。“不,你不会注意到它的。”他还没有说出是哪一张,就又十分肯定地说。临下车前,这个男子把这本边页已经翻得微卷的凡·高画册送给了我。这本画册里有他着重提到的那幅名画——《吃土豆的人》。

③现在,这幅《吃土豆的人》,我闭上眼睛即可回忆起任何一个细节,它那么悲伤刻骨而又坚忍不拔。

④画面正中是一盏悬挂的昏黄油灯,灯光下,一家五口正围桌而坐。木纹餐桌上摆放的,正是还冒着热气的,仅有的一大盘土豆。热气袅袅上升到他们的头顶,有了温暖的氛围。一个老太太正把一个特大的土豆递给主妇模样的人,仿佛在说:瞧这一个,多大个啊!主妇则低眉倒着咖啡,她的粗眉有些皱起,仿佛有点不耐烦眼前这样的生活,却又依然惯性地深思着这样的生活该怎样才能过得更如意、更体面些。主妇的对面是一家之主,他是一个辛勤耕种的男人,手背粗糙而发黑。他凝望着老婆,仿佛要跟她商量什么,而另一个戴头巾的女人又凝望着他。一个穿裙子的姑娘背对着我们。他们的手都出奇的大,手指的骨节突着。这一幅画里,有笨拙的男女,有笨拙的土豆,有着一个家庭笨拙不堪的生活。

⑤有人曾鼓动凡·高将这幅画拿去沙龙参加展览,但凡·高说:“我想清楚地说明那些人如何在灯光下吃土豆,用放进盘子中的手耕种土地,老老实实地挣得他们的食物。我要告诉人们一个与文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并不期望任何人都喜欢它或赞美它。”然而,我却喜欢它。渐渐的,我爱上吃土豆,煎、炒、炖、煮。当饭吃,当菜吃,当零食吃,没有一样不尝试,没有一样不好吃,感觉土豆里有着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清香。

⑥我开始探究土豆的成长。几乎所有的蔬果,都是裸露在空气与光线中,它们一生都与风和光线嬉戏打闹,最后用碧绿的、红彤彤的颜色告诉人们:我熟了,来吃我吧。只有土豆、红薯,那不多的几样,从春到夏,完全地埋伏在泥土之下。当它们从容不迫地拨开层层泥土时,就是它们完全成熟的日子。

⑦我曾听闻许多有关土豆的故事。有一回,我看到介绍前苏联的一个电视片,在那个地广人稀、粮食永远不够的国家,产量极大的土豆,曾经成为了人们唯一的救命粮。在20世纪60年代初,饭蔬最为匮乏的冬春之际,土豆挺身而出,拯救了我国整个北方……

⑧每一次看到、听到这些,我总是热血沸腾地想亲自去种植一季土豆,去观察、了解、亲近它们——那些披着大地色外衣的土豆,那些外表粗糙、内心扎实的土豆,那些在市场的菜堆上和人们的菜篮中笨拙滚动的土豆,那些养育生活的土豆。

⑨偶尔,我会想起火车上遇到的那个人。他当时那么坚定地指出我会忽略凡·高那幅《吃土豆的人》,也许并不是他的武断,而是他看出了当时的我,是个过度追求纤细生活的人,不知晓索取之于付出的真谛。这样的人,无法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里立住脚,无法看得更清晰。这样的人,需要吃更多粗糙的、笨拙的食物,与更多粗糙的、笨拙的人往来,过更多有荆棘的、笨拙的生活。

(选自《青年文摘》第41卷,有删改)

22.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方框里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3分)

23.第③段中,作者回忆这幅名画的“任何一个细节”时,觉得“它那么悲伤刻骨而又坚忍不拔。”请结合第④段的具体描写,用原句完成下面两个小题。(2分)

(1)我从“”中,读出了这幅画里的“悲伤刻骨”。

(2)我从“”中,读出了这幅画里的“坚忍不拔”。

24.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5.本文的标题“笨拙的土豆”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22.(3分)A回忆名画B探究土豆C想种土豆

23.(1)(1分)“他们的手都出奇的大,手指的骨节突着。”或“她的粗眉有些皱起,仿佛有点不耐烦眼前这样的生活。”或“仅有的一大盘土豆。”

(2)(1分)“(她)依然惯性地深思着这样的生活该怎样才能过得更如意、更体面些。”或“他是一个辛勤耕种的男人,手背粗糙而发黑。”

24.(3分)示例一: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土豆的外形特征(1分),表达了对土豆的喜爱之情(1分)。

示例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增强语势,突出土豆粗糙、笨拙的外表,扎实、质朴的可贵品质(1分),表达了对土豆的喜爱之情(1分)。

25.(4分)表层含义:土豆是笨拙的,它外表粗糙,颜色土黄,没有蔬果的艳丽与诱人(1分);但它的内心却是扎实的,默默生长,当人们需要它的时候,便成为人们“唯一的救命粮”(1分)。(意近即可)

深层含义:外表笨拙的土豆具有内心扎实、质朴的精神品质,让我们不由联想到那些像土豆般笨拙生活的耕种者们(1分)。他们的生活悲伤刻骨而又坚忍不拔,不过度追求纤细生活,懂得索取与付出的意义,他们脚踏实地地耕种着、生活着,值得人们尊敬与赞美(1分)。(意近即可)

(2016年南宁市)

人生没有永远

杨绛

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③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④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⑤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⑥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着。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Yuan,you worked me 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⑦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⑧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⑨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⑩人间也没有永远。

(11)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12)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划线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4分)

(1)他可高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媛”实在很佩服“,第四段到第六段详细回忆了钱媛的三件事情,仿照示例概括钱媛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

④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学问高深

3.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第十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4.《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过的课文《老王》里也能看到他们家的生活点滴。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

【答案】

1.(1)“可”是儿童口吻,表强调,(答“很”“十分”也可以)(1分)表达了杨绛对钱钟书高深学问的钦佩和自豪.(1分)(2)“嗅”的意思是闻(或用鼻子辨别气味).取喻于猎狗嗅觉的灵敏,(或借助比喻)(1分)传神地表现出钱瑷审稿的认真和敏锐。(1分)

2.④为人刚正(1分)⑤审稿认真(1分)

3.在内容上,点明主旨,(1分)表达了任务在亲人离世内心漂泊无依的悲伤。(1分)在结构上,与文章开篇形成对照,首尾唿应,总结全文,(1分)三里河寓所从“家”到“客栈”,“我”从“终于有了一个家”到“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心境转变的强烈反差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唏嘘。(1分)

4.《老王》示例:杨绛一家尊重老王,关照老王的生意,关心老王的生活,是善良的—家人。《人生没有永远》示例一:杨绛一家三口在生活上互相照顿,两代人没有隔阂,是和睦的上家人。示例二:杨绛一家三口在学习和工作上认真严谨,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是儒雅的一家人。(每篇文章答出一点,每个点1分,分别联系文章内容,言之成理1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020年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对比整合劝说劝谏类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对比整合劝说劝谏类

...任性。③愍(mǐn):哀怜。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译文】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解析】句与“于外”是状语后置,故翻译时应调整到谓语“犯事”前面。“尝”...

2023-08-23 #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 中考还远未雨绸缪 现代文阅读复习需要总体规划

中考语文 中考还远未雨绸缪 现代文阅读复习需要总体规划

无论哪个地方的中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都是重头戏,除了作文分数占的比较多,其次就是现代文阅读。升入初三,虽然中考时日还远,却总觉得中考一天天迫近,似乎觉得时间不够用了。关于现代文阅读,大家要怎么学呢?今天...

2023-06-05 #经典句子

高考前“现代文阅读”总复习精讲1:川端康成《秋雨》的物象解读

高考前“现代文阅读”总复习精讲1:川端康成《秋雨》的物象解读

...小说阅读的一个考点了。在高考来临之际,我做了一个“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本专题将采用全新的视角和结构,从“物象”这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讲解和知识梳理。在2021年高三适应性考试“八省联考”中,现代文阅读考了...

2012-04-11 #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诫子书》知识梳理及真题精练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诫子书》知识梳理及真题精练

...“淡泊”和“宁静”。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D.静以修身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

2022-12-29 #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现代文阅读新题型举例 学会解答方法和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现代文阅读新题型举例 学会解答方法和技巧

八、现代文阅读新题型举例及其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

2022-11-13 #经典句子

教师考编考前1个月复习计划 看这个时间表 四周搞定语文学科

教师考编考前1个月复习计划 看这个时间表 四周搞定语文学科

...学教师考试中阅读占了22分,考了文言文阅读(11分)和现代文阅读(15分),中学教师考试中阅读占了38分,考了文言文阅读(13分)、诗歌阅读(8分)和现代文阅读(17分),可知中小学统考中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都是必...

2023-05-22 #经典句子

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真题宏观分析(家长收藏)

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真题宏观分析(家长收藏)

...性文本阅读来考察。在去年2019年模拟卷的时候采用的是现代文阅读22分的题型考察。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么负责2019年合肥市中考模拟卷的庐阳区编委会应该就是2020年中考的出题人之一。第二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

2023-11-03 #经典句子

八省联考得心应手否?是时候学语文了 寒假语文应这样复习!

八省联考得心应手否?是时候学语文了 寒假语文应这样复习!

...差不多:1.选择题11个,共33分,主题题117分,作文60分;现代文+古诗文+语用=57分。2.现代文阅读,分为阅读1和阅读2,其中曾经的文学类文本不连续,选了2篇(1大1小)。3.古诗文版块不变,固守传统。4.默写6分略有变化,全出...

2016-06-16 #经典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攻略 你掌握了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攻略 你掌握了吗?

...语文复习的质量呢?下边笔者从高考语文的考查内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上做一细致地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复习建议,共广大高三学子参考。一、高考语文复习什么高考语文复习什么?从课标、《...

2023-09-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