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鲁迅10多篇文章陆续从语文课本里被下架 这样做有何利弊?

时间:2023-06-26

在文学创作上,鲁迅属于全能型作家,几乎把所有文学体裁的写法都尝试了一遍,成就最高的无疑体现在杂文、短篇小说、散文诗等体裁上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文·段宏刚

鲁迅(1881年——1936年)先生在55年的生命历程里,总共留下大约1000万字的文字作品,包括600多万字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以及400多万字的书信作品和编辑作品。

在文学创作上,鲁迅属于全能型作家,几乎把所有文学体裁的写法都尝试了一遍,成就最高的无疑体现在杂文、短篇小说、散文诗等体裁上。

鲁迅先生之所以享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除过他的作品具有突出的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批判性,能给读者带来醍醐灌顶的启迪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一生都在坚守“文如其人”的信念,把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那种刚正不阿、正义凛然、疾恶如仇的人格魅力,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文字里,阅读他的文字,实际上是在阅读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为了表达对鲁迅的敬意,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总共有《一件小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记念刘和珍君》、《药》、《为了忘却的记念》、《〈呐喊〉自序》、《祝福》、《藤野先生》、《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鲁迅自传》、《灯下漫笔·节选》、《拿来主义》、《流产与断种》、《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30多篇文章,入选了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

能有30多篇文章被请进教材供学生来学习,放眼历史,鲁迅无疑是古今第一人,即使像李白、杜甫那的诗歌巨匠,也难以享受到这么高规格的殊荣。可见,鲁迅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文化界,他的文章被不同读者当作精神食粮。

然而,从前10多年起,出现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鲁迅的10多篇经典文章陆续从语文课本里被下架,“去鲁迅化”似乎成为一种不可逆转趋势。

这样对待中国现代第一大文豪的做法是否欠妥?这样做有什么利弊?鲁迅的文章到底该不该退出课本?

下面,具体来分析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听听关于课本里删除鲁迅文章这件事,专家给出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

其一,鲁迅文章晦涩难懂。

专家认为,鲁迅被删除的文章,比如,《药》、《孔乙己》、《阿Q正传》、《呐喊(自序)》、《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文章,在语法结构上比较生硬,生僻词汇偏多,并且字里行间隐藏着晦涩的寓意,若要读懂这些文章的内涵,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

以现实情况来看,中小学生不论在修养还是阅历上,都不具备学习这类文章的能力,让他们去学习确实是强人所难,就像给他们食用营养过于丰富的大餐,不但很难消化,而且涉嫌浪费。因此,给中小学生多吃一些好消化、易吸收的东西更有好处。

其二,鲁迅文章不合时宜。

可以看出,鲁迅被移除的文章以杂文为主,比如,《孔乙己》、《药》、《呐喊》等文章,文笔泼辣,言辞犀利,思想尖锐,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让人性之恶暴露无遗。

专家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让他们过早去接触人性之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况且,现代社会倡导和谐发展,鲁迅的所作所为如同“愤青”,他的声音听起来刺耳,跟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看,编辑教材的专家们删除鲁迅的文章有一定道理,毕竟,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但是,如果把鲁迅写作这些文章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会更加理解鲁迅的伟大之处。

鲁迅生活的时代远远比不上现代,国家积贫积弱,大部分人的思想麻木,世风日下,文学作品在这时的第一作用是无疑教化作用,是启迪大众心智的思想武器,如果鲁迅不够嫉恶如仇,不够爱憎分明,也不会产生了那么多的进步思想和崇高情怀,也就谈不上是民族脊梁的代言人。

鲁迅之所以被贴上“民族魂”的标签,是对鲁迅以文学“治病救人”的肯定,因为在那个时代,非常需要鲁迅这样的“医生”。

况且,鲁迅在他创作的年代,“白话文”才刚刚发展起来,就像一个邯郸学步的婴孩,一些句子带有“夹生感”,语法结构显得生硬,都属于正常现象。这些语法习惯和修辞手法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底色,是汉语文学逐渐发展、壮大的历史见证,若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100年前的文学作品,显然不公平。

鲁迅的大多数文章,跟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读他的文章,不仅能得到文学上的享受,有效提升读者的文化修养,还能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增强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这是其他作家和作品无法比肩的。

若过多地删除鲁迅的文章,我们不但很难搞清现代汉语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很难对100年前的历史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因此,我的建议是:鲁迅的文章不应该退出课本,应该永远保留,永远值得读者去拜读。

实际上,鲁迅的文章退出与否,并不影响鲁迅的文学地位。鲁迅仍然是那个伟大的、独一无二的鲁迅,他的骨头如同用钻石打造而成,既珍贵又坚硬,他是民族之魂,任何人都不可能替代他的地位。他是点亮民族精神之光的文化英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鲁迅10多篇文章陆续从语文课本里被下架 这样做有何利弊?》,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现代文阅读:也是冬天 也是春天

现代文阅读:也是冬天 也是春天

...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2017年岁尾,在某文学杂志六十周年庆典上,在太热闹的时刻,我很想独自出去走走。上午得空,吃过早饭便直奔四川北路,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

2023-01-29 #经典句子

“你给我罢”——没头没脑的一句话 却是玄机深藏

“你给我罢”——没头没脑的一句话 却是玄机深藏

...美文而不能体会作者用心之妙,实在近似于暴殄天物。读鲁迅的《药》也有此叹。我们可以先看一下《药》的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

2023-06-26 #经典句子

中学“语文学习”≠“死记硬背” 读写能力也很关键

中学“语文学习”≠“死记硬背” 读写能力也很关键

...是——不去记忆,而去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提到鲁迅的作品,同学们都会想到这些句子:对黑暗社会制度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热爱以及对他们愚昧思想的痛恨等复杂感情。但这些只是老师给出的现成总结,如果...

2023-06-11 #经典句子

鲁迅先生的10大金句 洞见先生的智慧!

鲁迅先生的10大金句 洞见先生的智慧!

小的时候不懂鲁迅的文章,只觉得不知所云,年纪大一点后,便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奇才,他的文字简约凝练、辛辣而不失温情幽默。好的文学 就是在一个恰如其分的时候,你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表达自己,然而突然发现,...

2023-10-20 #经典句子

鲁迅先生也会写病句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真的错了吗

鲁迅先生也会写病句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真的错了吗

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先生本来在日本学医,不过看到国内公众心智未开。因此他决然肆业回到国内,而后弃医从文,行使笔墨唤醒沉睡的中国人。而他所刊登的一系列文章,全都取笑了其时社会的黑暗性。而鲁迅先生的文章...

2023-08-11 #经典句子

鲁迅与丰子恺文学作品上的际会相逢 折射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风范

鲁迅与丰子恺文学作品上的际会相逢 折射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风范

...书就是对那一时期“苦闷文学”的艺术理论总结。在经由鲁迅与丰子恺等人的翻译推出后,这本著作逐渐为国内文化界人士所了解,并且译作得到一版再版,从而使这本书拥有了众多的读者。《苦闷的象征》在中国近代文艺美学...

2023-10-06 #经典句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特训第八单元《25好的故事》答案参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特训第八单元《25好的故事》答案参考

...,拿起书,看了起来。二、下列作品中,(D )的作者不是鲁迅。A.《药》 B.《故乡》 C.《狂人日记》 D.《有的人》三、课文第一段写到“昏沉的夜”,最后一段也写到“昏沉的夜”“,这样的写法叫(首尾呼应),其实作...

2023-01-08 #经典句子

鲁迅笔下那些令人惊艳的句子

鲁迅笔下那些令人惊艳的句子

...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1.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鲁迅《伤逝》 2.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 --鲁迅《明天》3.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

2022-11-2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