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这个字到底对不对?长假一篇小学生作文 第一个字就让一群编辑坐不住了

时间:2023-06-22 02:03:01

这个字到底对不对?长假一篇小学生作文 第一个字就让一群编辑坐不住了

前天深夜,《都市快报》编辑部里忽然响起了一阵阵辩论声。

辩论的焦点围绕着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六(2)班王辰赟一篇投稿中的一个字。

编辑部做了各种猜想,很多部门的夜班编辑都来参与,那情形恍若《奇葩说》节目录制现场。

为一个字 众多编辑深夜争论不休

这篇投稿是王辰赟投给《都市快报》“爱写作的狮子”后台的《秋韵》,全文用文言文书写,很有意境,《都市快报》准备选用。大家都觉得一个六年级小学生能写出这样有韵味的文言文,真是厉害。

啧啧称赞之余,这篇文章开头一个字让编辑部的同事们很是困惑。文章如下:

颈四时,凋万物而寂者,秋也。气渐冷,风无常,纷纷扬扬,桂花落净,窗前一夜雪漫天;馨香盈怀袖,栗桂皆混之,嗅之,惊其之味,令人垂涎也。满山彩装或红,或黄。金光灿灿,稻田之所属;红叶纷纷,枫叶之所属;百鸟皆悲,蝉泣而不语。叶落于地,掩其秋韵。荷已枯矣,秋风萧肃,怜人望怀夕日一碧万顷。游于西子湖,已失其春色,只剩秋韵。望怀得失,骑行其中,最为赞矣。

“颈四时”是什么意思?一众编辑们绞尽了脑汁。

春夏秋冬四季,小作者写的是秋天。这“颈四时”的说法从来没有看到过,是不是我们涉猎不够广泛?大家忍不住质疑自己不如一个小学生。

有酷爱读书的女编辑怀疑小作者是笔误:“可能是“刈”字,表示收割的意思?”听上去似乎也有道理,秋天的确是收获的季节。

于是,大家不再挖空心思追忆在哪里看到过“颈四时”了,开始考虑本来可能是什么字,思路陡然开阔。“经四时”?“竟四时”?……

正在这时,办公室里曾出过好几本书的的钟老师给出了他的猜想:“有可能应该写作‘刭’字,割裂的意思。联系后面的文字,应该意思是杀掉了四时,凋零了万物。”钟老师一开口,大家都觉得似乎很有道理。

大家都很想尽快确认这个字究竟是什么,但已经是深夜了,不好打扰小朋友。大家意犹未尽地下班,让小狮妹第二天一定联系上家长。

第二天上午,小狮妹联系上王辰赟的家长,听说我们这么多人在为女儿文章中的一个字争论,妈妈很是惊讶。可惜王辰赟不在家,只好等着她回家后再揭晓答案。

焦急地等了一个小时后,王辰赟到家了,妈妈赶紧让她给小狮妹回了电话。在电话里,小姑娘有点点紧张,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一篇文章引来小狮妹采访:“这是我仿写的一篇文言文,原文是明代佚名作者写的一篇《春首四时苏万汇者》,开头是‘首四时’。”

小狮妹耐心地求教为什么秋天是“颈四时”,王辰赟像回答老师提问一样,很认真地回答:“老师讲过律诗分为首颔颈尾联,春是首四时,那秋应该就是颈四时。”

说起文中对秋天景物的描写,王辰赟说,这些都是身边常见的景象,爸爸妈妈周末也经常带她到西湖边和郊外游玩,桂花、红叶、残荷都是她印象特别深的。

王辰赟说,她还学过一段时间的国画:“我画过很多残荷呢。”

妈妈高兴地告诉小狮妹,女儿这篇文章是在兴趣班的课堂上完成的。兴趣班老师打电话来说,写得特别好,很有意境。她也很意外 ,因为这是女儿第一次仿写,就整理好给爱写作的狮子投稿了。没想到我们这么关注,还会讨论女儿文章的用字。

辰赟妈妈说,她从小喜欢背一些古诗词,到了小学高年级,开始背一些小古文,比如女娲补天之类的神话和寓言故事等。

另外,有时间,他们也会一起看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节目。女儿的语文成绩在班上算好的,比较善于观察细节,挺敏感的。

第一次仿写文言文,她也没想到会写这么好。细细想来,可能跟她喜爱阅读和画画有关系。《三国演义》她读了好几遍了,国画也学过两年。兴趣班老师在讲《春首四时苏万汇者》原文时,让孩子们注意体会文中的意境,估计女儿比较有画面感,所以仿写秋天时注意了意境的烘托。

小姑娘的文言文写作 老师们觉得很有古韵

王辰赟的这篇文章,我们发给了爱写作的狮子名师团擅长文言文的萧山朝晖中学杜群智老师。她热爱文言文,曾花了一年的时间读了75本古籍,完成了30万字的读书笔记。

杜老师觉得,王辰赟的这篇仿写的作品,以身边环境为写作的素材,以古文常见的感怀感悟为结尾,语句凝练,骈散结合,甚有古韵。

她说,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仿写训练是初学者的必须,就像书法临摹一样。

我们也请教了全国优秀青年名师,对课、古诗文教学专家丁慈矿,他曾出版过《小学对课》和《小学文言启蒙》等图书。

他也觉得王辰赟能用很多秋天的景物来写一种意境很好,进行文言文仿写练习也很棒。就是开头用“颈四时”有些不合适,属于生造。

原文写春时用“首四时”是有“春为四时之首”这样的固定说法,大家一看就清楚明了。用颈四时来说秋天,大家无法看懂,还不如直接用一个字“秋”。

文言文该怎么学 三位名师给出建议

作为六年级小学生,王辰赟的文言文能写这么好,小狮妹实名羡慕。

小学阶段改如何学好文言文呢?小狮妹也请三位擅长文言文教学的老师,给出了以下学习小古文的建议:

萧山朝晖中学杜群智老师

有四条经验

01

重视诵读。文言文属于古代汉语体系,在语言上和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一篇古文,充满之乎者也,有着特殊的古代句式特点,存在古今异义、字的通假、词的活用。很多同学看到这样的文章,会感到无从下手。只有诵读,多次的诵读,才能渐渐读懂文章,培养出古汉语语感,了解古文和现代文一脉相承的关系。

02

准确翻译。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重视全文的准确翻译。遵循从字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文的渐进学习过程。借助注释、工具书逐字进行注释,勾连全句含义,进而连缀全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原则为“信达雅”,面对同一篇文章,可以反复斟酌,进行翻译,逐步做到既“通顺”又“文雅”。

03

重视阅读。学习文言文,要重视阅读,大量的阅读会帮助你建构起文言文的语言世界和人物世界,相互交叉,相互促进。一篇文言文会相互关联人物、著作、朝代、社会背景、甚至文化因素,所以,要重视课外的拓展阅读。可以课外阅读名家名篇,名篇选集,根据不同的学段,选择《给孩子的古文》《古文观止》等拓展书籍。如果不能大量阅读,求快速提高成绩,可以去外面专门培训,但是最终要靠自身的阅读才能真正提升。

04

尝试仿写。学习书法是从描红、临摹开始,开始学习文言文之后,可以尝试根据所学文言文的题材进行相应的仿写创作。在仿写时,要注意仔细揣摩文言句式、词语、意境、主旨,渐渐学习文言文精炼有味的特点,进一步提升文言文语感。

古诗文教学专家丁慈矿 给出十六字箴言

小学生在文言文仿写时,丁慈矿老师建议可以用一些白描的句子,就像民国国文读本中那种清浅文言,比如:

“天明,日出,人起。开窗,扫地,拭几。”

“春风温,秋风凉,夏日长,冬日短”……

都是很有韵味的句子,都能拿来练习仿写。

对学习文言文,丁老师建议仿写不必着急。他说,不太懂意思也不要紧,多读多背,古人用大声吟诵来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今天也值得学习。

这样的积累,就是培养语感。他一直在提倡的十六字学习箴言是:“读读抄抄,抄抄读读,边读边抄,边抄边读“。

丁老师说,在抄写时,读出声来或者在心中默读,让这些句子从纸上走到心中,这样这些词句才会真正进入你的生命,在你生命中发挥作用。不要急功近利地盯着多读多背以后,考试文言文阅读能提分多少。好的古诗文积累多了,你的气质都会发生改变,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很有道理的。

初学文言文时,丁老师建议:

1)可以读读民国国文读本,他也编写了一本《小学文言启蒙》,选择了一些适合小学生读的清浅文言。

2)到了小学高段和初中,他建议可以直接去读《古文观止》了,里面收录了大量美妙的文章,可以让孩子真正体会中国文字的力量。

学军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童洪星:学好古文主要靠“量”

小狮妹也就如何学习文言文采访过学军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童洪星老师。童老师认为,想要古文学得好,主要靠“量”。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数量,读的篇目要够多;二是代表遍数的“量”,文章要反复读。很多人理解有偏差,以为只要读的书多就可以了,其实一本书读很多遍,更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遍数多了,对文章自然会有感觉,不需要工具书,都能通过上下文揣摩出意思来。

童老师举了个例子,《汉书》里的“胸喘肤汗,人极马倦”这句话,“极”是什么意思?一般来说,“极”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但在这句话里,意思却大不同。

“胸”和“肤”对应,“喘”和“汗”对,“人”和“马”对应,由此看来,“极”和“倦”对应,都是“倦”的意思。

“靠死记硬背不行,要通对文言文的大量诵读,才有感觉,才有提升。”童老师说。

看来,学好文言文,多读多背多抄是很多老师推荐的不二法门。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仿写练习就更好啦。不说啦,小狮妹要让家里的娃去读文言文啦。

【来源:都市快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雪落梅香2024-01-12 01:41雪落梅香[陕西省网友]203.12.71.237
    编辑们是不是有些太挑剔了?小学生的作文也应该给予更多包容和鼓励。
    顶7踩0
  2. harun--猫咪2023-11-05 01:48harun--猫咪[香港网友]223.193.114.169
    @知静若水小学生作文也许会有一些瑕疵,但至少要给予鼓励,不是吗?
    顶0踩0
  3. 知静若水2023-08-29 01:55知静若水[国外网友]203.31.162.8
    这个字可能需要编辑们再多研究一下,确保准确无误。
    顶0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