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无为而无不为与道法自然 是何关系?须从出土文献来理解

时间:2023-06-18 07:51:01

相关推荐

无为而无不为与道法自然 是何关系?须从出土文献来理解

我在前几天,有一篇《老子的“道法自然”有什么不一般的含义,再看《道德经》二十五章》的文章,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并引起了部分网友善意的争议,其中有一位网友在评论区这样留言:“道法自然”~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啦。

对于这位网友的阅读和评论,以及所提出的不同理解,我表示相当的感谢!我自己水平有限,希望能向广大网友多多的学习和讨教,我在自媒体平台上所发布的文章,也仅是抛砖引玉而已。

面对广大的网友,我就像一个小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自当有啥说啥,不用回避也不用保留,就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说出来,至于是错是对,就请广大网友像老师批改作业一样的批评指正。

现在,我就从语法的角度,来说一下我对“无为而无不为”和“道法自然”这两句话的理解。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共出现三次。

一,傅奕、王弼、河上公、严遵等传世本《老子》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西汉竹书《老子》:道恒无为。

马王堆帛书甲本、乙本《老子》:道恒无名。

最早的郭店楚简《老子》:道恒无为也。

显然,传世版本的“而无不为”系后人添加,应当按郭店楚简作:道恒无为也。

二,傅奕、严遵本《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不为

王弼、河上公、西汉竹书、帛书甲本、乙本都作: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显然,这是傅奕、严遵本的误抄所至,虽只是一字之差,还是当以王弼诸本作: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三,傅奕、王弼、河上公本《老子》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郭店楚简也作:无为而无不为。

可惜西汉竹书、帛书甲、乙本匀残缺。

严遵本作:以至无为而无以为。

显然,这句话当依傅奕、王弼、郭店楚简作: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按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则“无为而无不为”的主语就是道,表示道无为又无不为。但根据出土文献的考证,《老子》这句话只有“道恒无为”,并没有后面的“而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按照“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则“无以为”跟“无不为”的意思,就明显不一样了。而且,就算作“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作为主语的“上德”,也是指人的上德,而不是指道的上德,因为人有上德、下德、上仁、上义、上礼,道是不可能有什么上德、下德、上仁、上义、上礼的。

按照“为学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则明显可以确定,“无为而无不为”的主语就是人,因为只有人会“为学”、“为道”。

综上所述,“无为而无不为”的主语就是人,而不是道,也不是其他。

确定了“无为而无不为”的主语是人,那只要看看“道法自然”的主语是不是人就可以了,如果“道法自然”的主语也是人,说明这两句话具有相通之处,如果“道法自然”的主语不是人,说明这两句话讲的是两码事。

“道法自然”一句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傅奕、王弼、河上公、西汉竹书、帛书甲、乙本、郭店楚简,除了个别字句略有不同,意思完全一致。

严遵本作:道大,天大,地大,生大。域中有四大,而生处一。显然,是将“王”误作“生”了。

《老子》提到了“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很显然,老子所说的四大就是指天、地、道、王。

老子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也很显然,“道法自然”的道就是指四大之一的道,既然是四大之一的道,这个道就肯定跟人、地、天一样,是作为名词,而不可能是动词或形容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非常典型的主谓宾结构,第一个字的人、地、天,毫无疑问就是名词作主语,“道法自然”的道当然也是名词作主语,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很显然,“道法自然”这句话的主语是道,而不是人。那就可以肯定,“无为而无不为”与“道法自然”这两句话,说的是两码事,虽然这两句话之间有联系,但不能直接划等号,也就不能说“道法自然”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那么,对“自然”、“法自然”这两个词,又该如何理解呢?

一,根据百度百科介绍,然的本义是燃烧,后因借用作代词、叹词、副词、连词、助词等。《康熙字典》引《玉篇》:许也,如是也,应言也。然,就是如此、这样的意思。

自然,也就是自己然,自己如此、自己这样的意思。应该来说,从字面上理解,这个意思是很清楚的。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自然一词的最早出处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自然”这个词,还是老子最早提出来的,在老子之前是没有“自然”这个词的。这可不是我说的,是百度百科上这样说的,如果有人在比《老子》更早的书上,找到了“自然”这个词,那也应该找百度百科去纠正。

既然是老子最早提出了“自然”这个词,那就只能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这个词。

二,就如同“然”这个字的本义为燃烧,后来才用作代词、连词、助词。“自然”这个词的本义就是自己然,后来才引申为自然界的自然。

再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自然,哲学名词,广义而言是指自然界,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包括物质世界及物质宇宙。“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现象,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生命。

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这个法字,就是效法、效仿的意思,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吧。

如果把“自然”理解为自然界、自然规律的自然,或者理解为非人为、自由发展的自然。那么,“道法自然”就表示道又要效法一个叫“自然”的东西,这样的理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老子》明确讲了,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可以为天地母。河上公就对“道法自然”注释为: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表示道是自己这个样子,并不是道又效法谁。

所以,“自然”只能理解为自己然,自己如此、自己这样。“道法自然”也就是道自己然,道自己如此、道自己这样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要在“道”与“自然”之间加一个法字呢?因为《老子》这篇文章,语句连贯通顺,富含押韵又妙用对句,既然前一句写到了“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那后一句就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读起来就显得很连贯通顺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也说了,这个法字可加可不加,写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自己然。”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上句有四个大,这一句只有三个法,就显得不得对句了,为了保持句子的对仗,就写成了“道法自然”。

还有一些人,把“道法自然”理解为人法自然,把“道法”两个字理解成了效法、效仿,也许是他们觉得人要效法自然并不是一种普通的效法,而是一种崇尊的效法,就把“道法”理解为崇尊的效法,“道法自然”就变成了人要效法自然。也有人把“道法自然”理解为“效法道之自然”,就是人要效法道的自然。

他们把“道法自然”理解为人要效法自然,或者理解为人要效法道的自然。又根据《老子》中多次提到“无为而无不为”,传世本上又说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于是顺理成章的直接把“道法自然”理解成“无为而无不为”。

殊不知这样一来,主语已经被偷换掉了,“道法自然”这句话的主语是道,就被换成了人,这在语法上是绝对不允许的,就好比本来是张三欠你一万元钱,现在变成了李四欠了你一万元钱,相信李四也不会答应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灬鲑鲑er2024-01-11 04:15灬鲑鲑er[河北省网友]203.19.30.193
    我认为无为与道法自然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心态和修行方式,需要深入研究出土文献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顶40踩0
  2. 梅兰君子2023-11-03 05:27梅兰君子[四川省网友]203.19.149.246
    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无为则是无欲无求,两者应该是相互呼应的关系,出土文献可能会提供更深入的解释。
    顶0踩0
  3. 匿名网友2023-08-26 06:39匿名网友[浙江省网友]203.30.187.111
    这个问题很深,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而无为则是无欲无求,看似矛盾实际相辅相成,需要通过出土文献来理解。
    顶0踩0
相关阅读
世界地球日起源于美国根据在中国?三个理由让你有祖国文化自信

世界地球日起源于美国根据在中国?三个理由让你有祖国文化自信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地是美国,1969年,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学生:丹尼斯 · 海斯,提议组织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运动,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 · 尼尔森在

2023-06-23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论约》94始于文而卒于武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论约》94始于文而卒于武

经法篇论lún约章,法则约束原文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四时有度,天地之李理也。日月星晨辰有数,天地之纪也。三时成功,一时刑杀,天地之道也。

2023-10-08

40岁的人生感悟句子:《不惑之年》值得一看!

40岁的人生感悟句子:《不惑之年》值得一看!

四十以后才明白:青春年少让人艳羡,但成熟更显得韵味深长。爱越纯真越可爱,越复杂越悲哀。就像岁月一样,知道的事多了,欢乐就少了。40岁是人生旅途的

2023-09-23

我们能够感知或意识到世界的存在 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我们能够感知或意识到世界的存在 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如果将儒家看作是一门强调服从人性责任且以政治社会和谐为目标而礼仪化了的人际交往学说,则道家更多是主张处于无政府的传统中

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