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朱棣急着去做皇帝 杨荣一句话 让他成为四朝宰相

时间:2023-06-15

朱棣戎马多年,在战火中练就了一身杀伐之气,自举兵靖难后,更增添了几分王霸之气,此次携天下之势,直扑南京,不费一兵一卒,吓得守将大开城门,无人敢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1402年,朱棣见皇位在望,心神激荡,驱马直奔皇宫,左右无不伏倒在地,不料,一个小官却站了出来,一句话让朱棣调转马头。

朱棣戎马多年,在战火中练就了一身杀伐之气,自举兵靖难后,更增添了几分王霸之气,此次携天下之势,直扑南京,不费一兵一卒,吓得守将大开城门,无人敢撄其锋,不曾想,一个小小文官竟敢拦住他。

朱棣颇感新奇,于是驻马停蹄,他倒是想看看这小子想干什么。

朱棣面若寒霜,不怒而威,小官却神态自若,不卑不亢地反问道:“殿下是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先即位?”

朱棣一听,饶是他心若磐石,也瞬间动容,心中对这位小官很是感激。

这位小官叫杨子荣,是建文帝二年的榜眼,官授翰林编修。

杨子荣这句话更深层的意思是,藩王登基之前需要先拜谒先帝的陵寝,以此来向世人表明他的帝位系继承先帝而来,而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篡位者。

这就是为什么天下人都知道朱棣要抢侄儿的皇位,但朱棣还是以诛“奸臣”,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现在皇位唾手可得,朱棣若是祖陵都没拜,便心急如焚地跑去过个皇帝瘾,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经过杨子荣的提醒,朱棣马上便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二话不说,调转马头,驱驾拜谒太祖陵,做足了表面文章,以此来证明自己得位合法性。

杨子荣一介书生,却胆气十足,正是这句话,打开了他的官运之门。

朱棣即位后,把杨荣选入文渊阁,赐名“荣”。杨子荣由一个修书的小官,摇身一变,成为内阁大臣杨荣,风头一时无两。

当时内阁当值的有7人,杨荣年龄最小,但他老成持重,评议各部门事宜时,都能符合朱棣的意旨,深得朱棣的欢心,因此常受嘉奖。

朱棣性格暴躁,与大臣们议事无法决断时,常常发怒,大臣们无不战战兢兢,但杨荣却像是消防队队长,专治火气,只要他一到,朱棣脸色便转好,朝政得以决断。

杨荣还有个技能,就是特别擅长谋划边防事务。永乐期间,鞑靼并未归附明朝,因此,杨荣先后被派往甘肃和宁夏,整顿边防,杨荣事必躬亲,为边疆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北部的边患,朱棣提议迁都北京,但江南富裕,朝臣哪里愿意背井离乡,朱棣的提议频频遇阻。

而杨荣却是坚定的迁都派,他上书曰:蓟燕左环苍 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

这一席话堪称是一锤定音。

杨荣能说会道,还会来事儿,这让朱棣越发信任他,甚至亲昵地称他为“杨学士”,而不是直呼其名。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第五次北征班师的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为防止军心涣散,杨荣居中调度,秘不发丧,同时命光禄官每天三餐照常进膳。

一直到入境,都没人察觉朱棣已经驾崩,使明朝政权平稳过渡到朱高炽的手上,杨荣功不可没。

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回乡扫墓后,因带病返京,在途中病重不起,于同年七月二日病逝,享年七十岁。英宗朱祁镇听说后痛哭不止,为他辍朝一日,追赠杨荣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赐谥号“文敏”。

杨荣为官四十多载,历经四朝,官爵、名望均达人臣之极,最后还得以善终,是因为他深谙为人处世之道。

杨荣和人论事时,情绪激昂,容不得别人稍有差错,因此,常遭人非议,认为他恃才傲物。但当同僚因为触怒皇帝而获罪时,他往往以微言劝导皇帝,为同僚脱罪,因此,朝中很多大臣都曾受他庇护。

杨荣曾对人说:“事君有体,进谏有方,是我的原则。感情用事,怀着怒火进言,从而得到祸害,我不做这种事。”

杨荣做事懂得变通,办事果敢决绝,史称“挥斤游刃,遇事立断",颇有唐代名相姚崇的风范。而他的处世观更接近唐代名将郭子仪,外露点无关痛痒的把柄,让皇帝知道他也有弱点,是能够掌控的,但在大是大非上,却有着自己的原则,大事托付给他,几乎是万无一失。

这位曾经傲立在朱棣面前的青年,一句满含深意的“劝谏”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深刻地诠释了什么叫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朱棣急着去做皇帝 杨荣一句话 让他成为四朝宰相》,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