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雍正王朝:年羹尧 最不应该得罪张廷玉!两句话 就能要了他的命

时间:2023-06-15 04:16:02

雍正王朝:年羹尧 最不应该得罪张廷玉!两句话 就能要了他的命

导读:经过长时间的犹豫和挣扎以后,雍正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命刚刚被提拔成为“两江总督,监管浙江”的李卫,亲自前往杭州,处死已经被贬为杭州城门守备的年羹尧。

自从孙嘉诚被年羹尧杀掉以后,雍正皇帝虽然反应迅速,将年羹尧严词训斥、接连废黜,但仍旧被“八爷党”成员、京中的御史言官们强势逼迫,誓要将年羹尧明正典刑,以正国法纲纪,以慰忠臣魂灵。甚至,就连深居后宫的皇太后也加入到逼迫雍正皇帝的阵营。

只是,雍正皇帝的态度也很明确,“杀年羹尧很容易,只是一句话而已,但朕决不允许这样子纠众要挟”,所以,纵然压力巨大,但年羹尧还一直活着。

只是,年羹尧到底还是被赐自尽,而且雍正皇帝的这个决定就发生在他问及张廷玉的意见以后。

几乎在明确了所有人的态度以后,在年羹尧被贬至“不入流”的城门守备以后,雍正皇帝问到张廷玉关于年羹尧的处理意见:

“衡臣,你实话同朕说,年羹尧就真的该死吗?”

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反问句!年羹尧该不该死,那九十二款大罪已经给出了明确说明;更何况,对于年羹尧的嚣张跋扈之形、僭越逾制之状,甚至已经成为“西北王”的事实,雍正皇帝心中非常清楚。

雍正皇帝之所以一直犹豫着不想处死年羹尧,在太后丧礼上就曾有过明确的说明:

“朕知道你们都在逼朕杀人,然后再给朕扣上一个杀功臣的罪名!”

也就是说,不杀年羹尧,雍正皇帝没法同天下臣民交代;杀了年羹尧,自己又会成为诛杀功臣、兔死狗烹的无道昏君。

他之所以向张廷玉发问,就是因为张廷玉不会将其视为“兔死狗烹”的昏君;更不会向自己要一个交代;他的意见大概就是最公正、最理性的意见。

很明显,雍正皇帝并不清楚张廷玉和孙嘉诚之间的惺惺相惜,甚至都不明白这两个读书人之间的特殊感情。张廷玉对于雍正皇帝的忠心,不容质疑;但为了自己唯一的朋友——孙嘉诚,张廷玉肯定会也必须会做点什么!也就是说,张廷玉能够给出的意见,也必定会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情。

既然雍正皇帝将年羹尧的生死交给了张廷玉的手中,那么年羹尧的生命就已经开始了倒计时。因为这是一位久润官场、深通上意的老臣,他会让雍正皇帝犹豫的心马上坚定起来。

只是,年羹尧毕竟是雍正皇帝的潜邸奴才,是雍正皇帝一手调教,在康雍皇权更迭和维护雍正皇权稳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毫不过分的讲,诛杀年羹尧,不光是打了雍正皇帝的脸,甚至会影响雍正皇帝的权威,乃至动摇雍正皇帝的统治根基。

所以,张廷玉如果真想杀了年羹尧,还必须保持冷静,不能上来就是一通发泄,他还得讲究策略。

沉默!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作难;用沉默为自己打好语言环境的基础;用沉默让雍正皇帝提前预感到自己可能会出现的态度。

也就是说,除了能够表达忠心、奠定语言环境以外,张廷玉还能提前预判雍正皇帝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对于张廷玉的沉默,能让雍正皇帝很明显的察觉到他接下来的回应内容,就是针对年羹尧的“必杀理由”。如果雍正皇帝给予“不想说就算了”的回应,那说明他还是不想杀年羹尧,张廷玉就会改变话锋或者索性闭嘴;但如果雍正皇帝给予鼓励,那说明雍正皇帝确实需要张廷玉的意见,他才可以继续为其递上那把诛杀年羹尧的刀。

雍正皇帝回应了:

“朕问你话呢!怎么想就怎么说吧!”

语气中明显带有无奈,这种无奈恰恰就是张廷玉想要得到的鼓励结果。于是,张廷玉开始了:

“回皇上,各省的督抚都上折子说话了,这件事应该有个了断了。皇上现在在整顿吏治,而年羹尧仅贪污一项就达四百六十万两之巨,何况还有大不敬之罪九、跋扈之罪十,种种罪名累计有九十二款之多。朝廷虽然有议功一说,但是功过相抵,他仍然死有余辜。”

注意张廷玉的这段话,即使算不上张廷玉众多君臣奏对中最经典的所在,也足以位列说服别人的教科书级别。

1、先给雍正皇帝制造一种不容忽视的压力——天下督抚的态度

诚然,年羹尧曾是雍正皇帝的宠臣,而且曾被雍正皇帝视为“恩人”,但雍正皇帝可不仅是年羹尧一人之主,而是天下臣民的共主;更何况,天下臣民中的“各省督抚”还是代雍正皇帝统治地方的关键一环。

你能疼惜年羹尧,能顾念年羹尧,就能枉顾这些封疆大吏们的态度吗?

说白了,为了一个年羹尧,得罪了各省督抚,值得吗?

有天下督抚的态度压制,纵然雍正皇帝再厌恶“纠众要挟”,也不得不考虑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值得将张廷玉的意见听下去。

2、从雍正皇帝自身寻找突破口,让其无法反驳

雍正皇帝登基后,除了推行各项新政,还着重对康熙朝晚期官风予以集中整治,而且付出的努力和给予的关注,绝对不亚于新政推行。

既然吏治整顿如此重要,雍正皇帝又如此重视,张廷玉便以此为雍正皇帝自身的突破口,将年羹尧说成是吏治整顿的负面典型,让雍正皇帝不得不从,不得不听。

3、用具体数据说话,重申年羹尧的罪孽之重,让雍正皇帝无力反驳

既然是说服对方,就要列举出让对方信服的理由。既然要诛杀年羹尧,那就明确列举出年羹尧的罪行来。

“贪污”、“大不敬”、“跋扈”乃至史料记载中的“欺罔”、“僭越”、“狂悖”、“专擅”等多达九十二款必杀的大罪,还不够说明问题吗?还不够要了年羹尧项上仅有的一颗人头吗?面对如此多的罪行,雍正皇帝还有理由反驳吗?

4、提前堵住雍正皇帝可能会有的反驳意图

可就算如此,年羹尧毕竟还是雍正皇帝的潜邸奴才、拥立功臣;尤其在雍正朝初期,雍正皇帝立足未稳之际,年羹尧的西北之功几乎从根本上稳固了雍正皇权。也就是说,雍正皇帝之所以不想杀年羹尧,还有着对其昔日功劳的感念;同样,对于张廷玉所言年羹尧的罪行,雍正皇帝也很可能会用这些巨大功勋予以反驳。

就算朝廷没有“议功”一说,如果雍正皇帝真要提及年羹尧的功勋,张廷玉能怎么说,还敢怎么说?与其如此,张廷玉索性将雍正皇帝的退路堵死,自己先把年羹尧的功劳拿出来,但立即用“功过相抵,仍死有余辜”的结论让雍正皇帝生生的将这些话憋回去。

注意,张廷玉话说到这个份上,雍正皇帝的杯子倒了!

是雍正皇帝刻意推翻,用以暂缓张廷玉的凌厉攻势,留给自己喘息、思考的时间;还是张廷玉对年羹尧“必杀理由”的说明,几乎直接击溃了雍正皇帝,让其不得不放弃对年羹尧的保护?

我们来看下雍正皇帝的话:

“你说,朕听着呢,接着说!”

很明显,雍正皇帝并没有给自己留时间,也没打算让张廷玉长时间停止发言,这说明他的心理已经濒临崩溃,年羹尧的死亡之路已经走了一半了!

好,既然雍正皇帝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那张廷玉就直接改变策略,在雍正皇帝已经千疮百孔的心上撒了一把盐:

“我听说,年羹尧在杭州守城门,仍然穿着黄马褂,傲然踞坐。皇上,李绂折子上说的一段话至为透彻,年羹尧现在仍然穿着黄马褂,昭示于城门之下,造谣于闹市之中,是何居心?无非是炫耀他平西北之功,示世人鸟尽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圣名就一日受到玷污!”

雍正皇帝不愿诛杀年羹尧的最主要原因何在?

不就是担心自己会落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骂名吗!

年羹尧被处死以后,雍正皇帝会落得何种形象,尚不可知;但现在因为年羹尧“身穿黄马褂,傲然守城门”的嚣张举动,已经让雍正皇帝背负上了骂名,已经让雍正皇帝的圣名受到了玷污。

最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雍正皇帝还会顾念更多吗?还会留着年羹尧的性命吗?

当然不会了!

镜头一转,来到了刚刚被提拔成为“两江总督,监管浙江”的李卫身上,“奉旨亲赴杭州,赐年羹尧自尽”;镜头再转,年羹尧让李卫还给雍正皇帝赏赐的佛珠,号啕大哭,走向了生命了终点。

杀年羹尧者,非雍正、非李卫;亦非御史言官、清流官员;更非各省督抚、敌对势力,乃张廷玉也!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٩(•̮̮̃•̃)Never say d2023-10-09 14:41٩(•̮̮̃•̃)Never say d[山东省网友]110.232.32.180
    这部剧真是充满了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张廷玉的角色非常精彩,力图维护自己的势力。
    顶16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