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民国时期的广告画欣赏 各种穿旗袍的妙龄女子和有趣的广告语

时间:2023-06-12

而且图案、排版、字体样式、线条的组合变化等都非常让人眼前一亮,有的是简洁明了,有的是华丽而赏心悦目,对于设计专业的人来说,那个时期的广告还是很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晚清、民国时期的广告画特别有意思,不管是烟、酒、花露水,甚至是保险公司的广告,基本上我们都能看到穿着旗袍的女士形象。

而且图案、排版、字体样式、线条的组合变化等都非常让人眼前一亮,有的是简洁明了,有的是华丽而赏心悦目,对于设计专业的人来说,那个时期的广告还是很有借鉴空间的。

民国时期是旧中国广告业的鼎盛时期,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清末、民国是非常动荡的时期,这点没错,随着西方列强的强权统治,社会确实经历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安稳。但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个时期的思想、经济也在经历着快速的变化,从广告业的兴盛中可略知一二。

民国广告海报借助于图形、色彩、字体以及版式等设计元素,为人们展现了当下的社会风尚、人文情怀以及审美艺术。

像北京、上海、广州是当时的大城市,很早就有了广告画,这些广告画不仅仅是一张设计图,它更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审美情趣,可说是见证中国近代历史文明进程的载体之一。

当时,上海有一种“月份牌”广告画,实际上就是月历画,就像我们现在月历节气上的图画一样,在当时就已经出现了这种创意形式了。将图画融入商品广告里,其色彩一般都明净鲜丽,并且大都用技术比较先进的铜版纸以胶版彩色精印,可以张挂,免费赠送给顾客,非常受欢迎。

月份牌广告画是中西合璧的产物,画面中的人物多是中国妇女形象,色调明丽,真实感较强。其服饰、装饰、家居等都很有时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可以说,月份牌广告画是最典型的反映文化与商业、世俗相结合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广告,甚至成为了一种引领社会的潮流。

民国时期的广告可谓是多姿多彩,在众多广告中,香烟广告画脱颖而出,这和当时的市场需求有关。中外香烟企业为了争夺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各种大量投放广告,这直接推动了我国香烟广告的繁荣。

香烟画片,旧时又称洋片香烟牌子,这是一种是硬纸小画片,放在香烟壳内,就好比我们小时候买零食,附带在包装上的小卡片一样,这既是一种小赠品,又是厂商推销的形式。

随着香烟画片的频繁出现,这种画不仅有广告的功能,审美功能更是让人瞩目。那时候的香烟画片内容丰富,色彩绚丽,印刷又十分精致,兼具趣味性、观赏性和知识性。

这些画内容相当丰富多彩,画中的人物可以是在读书,在弹琴,在运动;人物也不仅仅是当代的,还有古典人物、戏曲人物、仕女等;题材也十分广泛,上到天文地理,下至飞禽走兽,建筑、美术、谜语、笑话等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画片的形状包括材质,也都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变换,呈现出精致可收藏的特点。所以从这些多种多样的香烟画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当时竞争的繁荣,也可以体会到民国时期人们的现实生活之审美。

最早卖烟到我国的英美烟草公司和大英烟草公司,一开始用的是洋妞半身像,后来又改为中国女性形象。其中,当时的大明星阮玲玉和“胡蝶”是最受欢迎的名人代言了,那时候的厂商就懂得如何运用名人效应来推广产品。

上面就是阮玲玉代言的可口可乐。

蝴蝶红胭脂之唇膏产品。

除了香烟外,各种日常用品也是百花齐放,比如这个双妹老牌牙膏,画面上是两位穿旗袍的妙龄女子,广告语也特别有趣:

常用双妹老牌超等牙膏漱口,瓠犀莹玉,齿颊留芳,与爱人喁喁情话时,嘘气如兰,那时呢,你的爱人必觉得无上的快感,从此加增情爱的热度,呵呵,这是何等安慰而快乐?

你不用双妹老牌超等牙膏漱口,口气臭秽难闻,不独爱人不敢和你情话,而且不敢和你走近,这又是何等失意而烦闷呀!

这个日华香皂,采用了主图加上介绍的形式,与其说是一张卡片,倒不如说更像是一张传单。还有日华香皂这个商标的字体设计也是比较有特点,字体粗细的把握更突出了品牌信息。

有的广告图不仅设计感相当足,还充分利用传达出了各种重要的信息,像下面这张,颜色运用了很多,比较活泼,画面比较和谐。

整体分为两部分,上面字体较大,重点突出品牌,还用几个图形示意了牛奶棒的用法;下半部分则是展出优惠信息。信息简明扼要,虽然看上去东西有些多,但颜色不刺眼,整体看上去还是可以的。

总的来说,民国的广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审美特点,细细品读这些画面,犹如置身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市井之中,眼前是商铺林立的街道,琳琅满目的特色广告画竞相展开,徐徐而来的一个时代的怀旧之风。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民国时期的广告画欣赏 各种穿旗袍的妙龄女子和有趣的广告语》,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