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小学六下语文第1课 北京的春节(课文解析)

时间:2023-06-10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 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地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松枝的、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 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 这天晩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方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 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 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 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 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 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旦过得分外热闹。

教材解析

春节.是我国民冋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选入教材时作了一些删节和改动。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课文共十四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总体可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作好各种准备 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其中第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第9、第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第11自然段描写初六店铺开张后的情形,第12、第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课文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其中,“腊八” .,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 “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细致描写。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如,写 “腊八”,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的节日饮食习惯来写。从制作过程、颜色、味道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腊八蒜的特点。“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作者重点写“祭灶王”的习俗,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写“除夕”,作者则围绕关键句“除夕真热闹”,写了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穿新衣、贴对联和年圆、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多方面的讲究和习俗,呈现出一幅辞旧迎新、阖家团圆 的全景式画面。写“初一”,则抓住这一天人们的活动特点,先写“全城都在休息”,然后分别写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孩子们的活动,重点写孩子们逛庙会。有详有略,突出“初一”这一天的习俗特点。“元宵节”这一天.作者略写放花炮、吃元宵,重点描绘了“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能使人深刻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的“美好 快乐”。

春节期间的其他日子,人们的活动没有特殊之处,因此作者但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在文章的各部分,使整篇文章完整流畅。

本文结构安排既紧凑又顺畅,前后衔接自然,首尾呼应。如,由“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过渡到“元宵节”这一内容时,作者写“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家家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 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再如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 一句承上启下,还与课文的首句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老舍先生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添了一份情趣”。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老北京俗语,富有民俗色彩,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春节的序幕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拉开的。又如,“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句子中 “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闲在”这些词语,带着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因质朴而真实,令人倍感亲切。文中还有很多老北京人熟悉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浓郁的“京味儿”。如,“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 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非常白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半富,表达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又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写出老北京人 过年吃饺子要就着腊八蒜的习俗,极富生活气息。

教材配冇两幅插图,第一幅描绘了男女老少在年货齐备的街头进行采买的热闹场面, 再现往昔北京街头的情景,浓浓的年味儿从中可见一斑,厠中人们的服饰也极具老北京地域特色 第二幅描绘了儿童提着灯笼过元宵节的情景,孩了们手中的灯笼各式各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表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小学六下语文第1课 北京的春节(课文解析)》,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