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金刚经》里的四句话 读的越多开悟越快!

时间:2023-06-08

后代高僧大德对此经的翻译版本众多,如今寺院流行的版本是由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

《金刚经》,这部经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它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代高僧大德对此经的翻译版本众多,如今寺院流行的版本是由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是般若思想体系的核心。本篇文章,小编就其中比较经典的四句话分享给大家。

一、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应当生起清净心,断除任何杂念、执念、妄念,做到心无所住。要内心不住色、生、香、味、触、法。正如《心经》所说: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色声香味触法”为佛教所说的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学佛就是要断除这六根、六尘,证得空性、内心清净。照见五蕴皆空,看破这世间空的本质和无常之后,放下执着、破除无明、解脱烦恼、心无挂碍,也就是无住而后生菩提心、清净心、平等心、般若心。

二、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我们学佛,就是要通过修行见到自己的佛性。《六祖坛经》中也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句话中的“如来”就是佛性。要想成佛,首先要在心地下功夫,要修清净心、慈悲心。

佛门里也常说: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所现。学佛切忌向外求,千万不可着任何名相。有些人到寺院拜佛烧香做供养,认为自己有功德了,而贪求佛菩萨加持,这就是愚痴的一种表现。一旦执着于外相,学佛就走偏了路,就难以得成无上菩提。

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要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果,就要修一切善法,诸如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等,但一切修行切忌着相,即不要执着于世间一切事物。“深处身海底,无我大光明”,心中时刻有“我”的存在,就容易狭隘、自私。

我们看到的所谓的称其名的事物本身就是虚妄不实的假相,比如我们认为某个事物叫什么,知其名,只是一种方便法,但并不是事物本身,所以不可执着。包括佛陀所说诸法,也并不是真实的,佛说“真法不可说”,说出来的法就不是佛法,就是要我们离一切相,不生执着、烦恼和分别之心。

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什么是“有为法”?它是与“无为法”相对的。无为法,是说不依因缘和合而生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而“有为法”就是一切依靠因缘和合而生的,要经历成住坏空的诸法。佛说,世上一切事物,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变化、无常梦幻。

世上一切因因缘和合而生的诸法,如同梦幻泡影般虚妄不实,又如同早晨的露水和闪电划破天际的短暂,对于人生我们也要这样看。我们学佛,就是要了脱生死,达到究竟涅槃。生活的无常和短暂,会让我们悟出人生的真相。纵然一切皆是假相,但也要“借假修真”,达到究竟解脱的彼岸。

以上就是《金刚经》中比较经典的四句话。该经包含着无量智慧,是我们通向洒脱彼岸的桥。“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此生能够幸遇佛法而得度,是自己累劫累世的善根福德,这无上福报一定要珍惜。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经是法宝,是点亮人生智慧的心灯,令我们破除无明、熄灭贪嗔痴,觉悟人生、广种福田、明心见性。南无阿弥陀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