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笑云文化漫行录第一话——佛图关上聆夜雨 北书无题李商隐

时间:2023-06-07

唐风宋韵波澜壮阔的文艺奇迹里,有李君掀起的浪痕波迹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3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李商隐,晚唐诗人。唐风宋韵波澜壮阔的文艺奇迹里,有李君掀起的浪痕波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千百年后,我们仍以此为歌。人生的意义就来源于我们的情感:伤离别重相聚;人格的崇高就在于我们的选择:轻索取重奉献。

义山先生将这些哲理蕴于字里行间,跟着韵律的美感潜移默化进我们心田。

重庆鹅岭之下是佛图雄关,雄关之下,是我住的地方,以前白崇禧故居所在。

原来从没注意过,如今无意间留心起来,被我周围的彪悍人文历史所震撼。佛图关,“四塞之险,甲于天下。”江水因山成曲折,雄关随地作低平。此处为进出渝中半岛之陆上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

白崇禧故居,杨森故居,史迪威将军旧居,宋庆龄故居散布左右,再稍微多走几步,就是曾家岩,大名鼎鼎的八路军办事处。

重庆,是一座历史沧桑的城市。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自诩走遍大江南北,却独独对眼前的人文风景视而不见。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一个秋天难得的无雨上午,往佛图关公园游览。我们从公园东门进入,而非游客通常走的位于中山路上的南门。

公园背靠鹅岭,园内小径通幽,各处是山城常见的繁茂乔灌木,特别吸引人的景观鲜有。但我到佛图关,不是为景而来,我想找到当年李商隐南下梓州,过渝州落宿佛图关时的蛛丝马迹。

那一定是秋雨绵绵的季节。佛图关上凄风苦雨,茅舍内一灯如豆,羁旅中的诗人仕途坎坷,前路茫茫。他披衣下榻,听着淅沥雨声,湿冷的巴渝夜晚平添诗人愁绪,他想起洛阳,一定思念着天人永隔的妻子,也可能想起了相交如水的朋友。于是他伏案疾书。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巴山夜雨,是思念的雨,何尝不是从容之雨,未来之雨?放眼望去,崖壁高歭,江流娴静,山水间,是重庆。我的思念在这里,从这里开始,也会在这里结束。

我仍在寻找,巴渝胜景“佛图夜雨”旧址所在位置,即夜雨寺曾经的位置。在高高低低的台阶上走着,在悬崖峭壁旁走过,却始终无果。

我可能有些着相,那些逝去的,埋在记忆的坟茔里,比挖出来晾晒会更能使人接受:立在夜雨寺残址上的某局大楼,真发挥出切实的作用,也就让这桩旧事随风而逝好了。君曾言“昨夜星辰昨夜风”。

沿着石板路走进林荫,鸟啼悦耳。小道蜿蜒不知所踪。却想起这首玉溪生的秋游诗来: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此诗是李诗中少见的去除华彩词藻的应景之作。却在平、白里转寰出复杂的心绪。把词工的鲜艳全部转移给情绪后,意趣更为深远。

我看见静静流淌的嘉陵江,沿着步道向下走。天空云层似乎更厚。大概要不了多久,小憩了一会儿的秋雨又要上班了吧。

我其实并未找到一丝李商隐盘亘佛图关上的痕迹,也没侦查到半分秋池踪影。但有什么要紧呢?诗人在传说里来过这里,他的脚印刻在诗里,谁也无法否认。并且这只诗人的脚还跨越了千年的距离,踏进了我心里。

回家,一路听着小李弹奏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李商隐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诗,是他流传度最广的一首,也是最难讲解的诗。我辈中人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读来琅琅上口,完了还是惘然。似乎这首诗教给你的就是惘然的情绪。

于我之认知,这是一首深情之诗,是朦胧美的巅峰之作。读过后,世上三月无诗。这就是美到极致的文学的霸气。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笑云文化漫行录第一话——佛图关上聆夜雨 北书无题李商隐》,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