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为什么有些人的绝句 句句对仗?

时间:2023-06-06

为什么不要求对仗?因为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适合大文体的铺陈、排比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3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为什么有人的绝句,句句对仗?

首先我们确定一点,绝句是不强行要求对仗的,遵守平仄格律的律绝不要求对仗,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绝就更加随意了。

为什么不要求对仗?因为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适合大文体的铺陈、排比。所以律诗的中二联就要求对仗,甚至成为是否格律诗的判断标准。这就是因为律诗的篇幅比绝句大,有足够的文字空间去进行雕饰又不影响诗意的承续。我们看到一首律诗,如果颈联不对仗,那就是出律,不在近体诗范畴之类了。还有排律,十句以上的格律诗,对仗要求更加严格,除了首尾二联,其他的每一联都要求对仗。

这也是排律到如今已经基本上消失不见的原因。太难了。

即使是律诗中二联对仗也难倒了大部分人,所以律诗后来把这一要求放宽,颔联不对仗就算了,只留下颈联必须对仗。

对仗是一种典型的文字游戏,能起到修饰,增加美感的作用,能精细化诗意内容,但不一定能推进诗意。

而绝句字数太少,没有空间给对仗来发挥。所以,绝句不要求对仗。

当然,诗人才华横溢,愿意对仗那是自己的事情。对仗的位置也不限定,可以前两句对,也可以后两句对。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就是后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是前对。也有四句都对仗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极品,非常少见。

打个简单的比方吧。绝句就像夏装,律诗就像春秋装,而排律就是冬装。对仗就是奢侈品牌。大热天的,咱们穿个汗衫短裤,遮蔽身体就够了,你硬要穿国际品牌也可以,但是完全没必要。而到了律诗这个春秋装,身上有一两样大品牌就是必须的了,这是品味。到了大冬天,就有足够的容量让你展示自己的富贵了,你什么奢侈品牌都可以往身上堆。

那些绝句都句句对仗的人,就像内裤都要穿阿玛尼的人,一个字——讲究。

问题是穿着好不好看。因为短裤背心发挥空间太小,再大的国际品牌也雕不出花来。

除了极个别高手。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五绝就因为雕出花来了,被评为古今五绝第一,而且是没有争议的第一。我们看到前后两联都对仗,关键是他一二联使用的是对仗中的“并肩对”,铺陈了落日余晖、大河奔腾的壮丽景色。而在三四联他变换了手法,使用了对仗中的“流水对”,在说理之中暗合前后顺序,避免了对仗最容易让人产生的铺满挤涨感,顺利地在景色中说出了人生哲理,拔高了整首诗的意境。

我们再看另外一位高手全是对仗的绝句,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个写景极为漂亮精致,两两相对,自然切换,从来为天下读诗之人所爱。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杜老的诗虽然更精致漂亮,在诗意上的起承转合明显要弱。因为他使用的是两联“并肩对”,除了让你闭眼想象那四个景色,并不会让读者产生更多的感慨。

这就是绝句使用对仗的弊端,无法在一首绝句中完整表达作者心中所想。

这还是格律诗的诗圣才得如此,一般作者的四扇屏基本上就是垃圾诗了。

我们在创作自己的绝句的时候,要尽量杜绝这种“四扇屏”的写法。

当然,并不是不能对仗,偶用对仗,能增加诗歌美感。但是诗歌更重要的是抒情表意,而非琢磨对仗工整。

句句对仗,那是对联干的事。

绝句是诗中最小的体裁,但毕竟还是诗,还是得以意境为先。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为什么有些人的绝句 句句对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中语文考试常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常备知识点大全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

2022-11-13 #经典句子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读探究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读探究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两句就形成了非常工整的对仗,意义相互补充。原文这样断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其心志...

2023-06-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