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这首词语言圆转流利 有虚涵深广的意蕴 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

时间:2023-06-04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3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七岁以神童入试,真宗召他与千余名进士同廷应试,晏殊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此步步高升,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兼管军事)。历仕真宗、仁宗两朝,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谧“元献”。晏殊是一位长期身居高位却无大作为的太平宰相,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富贵诗人之一。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前期婉约派词的代表之一,有《珠玉词》传世,存词130余首。其词上承韦庄、冯延巳余韵,下开晏几道(晏殊之子)、秦观等人之先风,在北宋前期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词是晏殊的一首普及程度相当高的小令。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感叹时光流逝的经典名句,具有让人过目不忘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缘于人类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永恒的悲感。晏殊位极人臣,一生富贵,但他的词作于欢愉情趣中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不过他所悲的不是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而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逃避的命运。

晏殊七岁成名,填词不必为应酬而作,纯为抒写自己的真性情,不像一些人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势,所以有好作品。此词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但却有虚涵深广的意蕴,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

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语出唐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怀》:“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从园中小酌写来,今昔比照,为下文的抒发感慨先来个“引子”。“夕阳西下几时回”,似问实答,以“夕阳西下”这一可把握的具象,来表达无法把握的无始无终的时间流动,包含有一种理性的思索。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的为人称道,首先在于它们的对仗工巧,不仅语词工巧,而且声韵和谐,尤其是“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语出天然而妙手偶得;其次在于它描摹感觉的准确传神。“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人都有过,但要说出来,大概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偏偏晏殊找到了“花落去”和“燕归来”这两个意象,便把它们“传”了出来,而且是那样贴切深动。“小园香径独徘徊”,则是词人在有了上面这些思索之后的难以自安的情绪体验的表现。

《浣溪沙》这首词小巧玲珑,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和渲染,只有平淡而意味深长的叙述。通过“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等常见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年华难再的哲学体验。读来既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以之兴怀”(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感慨,又有“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的怅惘。晏殊另有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诗如下:

元已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诗中将《浣溪沙》一词下阙全用上了。只改了一个“幽”字。从这里固然可以看到词人对“无可奈何”一联的欣赏,但更可以看出句中那种对生命的体验对作者的影响。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机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天然妙思,大概也只有晏殊这种经常有闲情逸致饮酒怀愁、遐想人生的大官才能碰上吧?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这首词语言圆转流利 有虚涵深广的意蕴 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