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这是不是在黑北大中文系和北师大呢?

时间:2023-05-31 03:43:01

这是不是在黑北大中文系和北师大呢?

前几天写了“格格老师”教学的危害,分析了“格格老师”描写的片段问题,有人认为我在黑“格格老师”,我能理解这种质疑,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但我还是想写篇文章来说说,到底什么叫黑?

先来看这样一个作文开头:

抒情式:

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天空是那么蓝,大海的胸怀是那么广阔,我多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啊!

你可能会感觉到虚假、做作、空洞。空洞也就算了,可是“愉快”的轻淡感觉,与“想高歌一曲”的浓烈感觉,是不搭的,整个表达因此显得多么别扭。难道用两个“那么”,再来个“啊”,就是抒情了?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开头吧。

你认为这是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开头吗?不是的,这是全国著名的培训机构隆重推出的写作格式。

花巨资反复进行广告轰炸的这种内容,理所当然代表了这些机构的审美高度。

一个几十秒的广告,又是要在媒体上反复播出的,其中每一个内容应该是精雕细琢的吧,应该是经过了这些培训机构巨头的集体教研找出的最佳表达吧,应该是经过这些机构的权威者审视把关的吧。

这个广告特别告诉我,他们的老师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

北大中文系哦,句子都写不顺?为什么呢?

这是由“格格老师”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的。

通常来说,脱离具体的文章内容来讲开头是没有意义的。一篇文章要设计一个开头,是要针对这篇文章要写的内容、要表达的情感、要传递的思想、要安排的结构来设计的,开头是整体的一部分。

“格格老师”的思维却是:一篇文章规定好要写什么内容,再大卸八块,把每一块再切成要若干个小格子,然后单独教格式、教套路就可以了,他们以为写作文是搭积木。这种思维的最大危害是,一旦陷入格式化中不可自拔,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渐渐形成堆砌的惯性,忽略了逻辑、审美、真情等写作最基本的素养训练,忽略了一篇作文需要整体把握的基本原理,渐渐失去了常识判断力。所以他们在精雕细琢的时候,雕琢的不是作文之道,而是堆砌之道、营销之道、急功近利之道,所以他们最喜欢告诉你:学了些什么格式就能彻底解决考试问题,几堂课就能解决问题。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学习没有快速通道,充满诱惑力的捷径往往通向费时、费力、费钱却伤身、伤心、伤神的陷阱。

在这种格式化堆砌的思维主导下,把这样糟糕的开头当做宝贝绝招来花巨资轰炸推广,也就不奇怪了。不止这一个开头哦,比如:

拟人抒情式:

啊,春姑娘来了,大地万物在欢笑。春天,好一派迷人的风光。

果然以为加个“啊”就是抒情。再比如:

歌词、名句总起式: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仿佛看到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小草。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这样大而空、没有明确指向性的词语就是总起?再比如:

悬念式: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梧桐树吗?

毫无意义的堆砌姑且不说,用个疑问句就是悬念?真是糟糕透了。

这些都是培训机构巨头们在广告里反复推广的写作格式,出现在同一个几十秒的短广告里,都是用一个看起来很唬人的名头,却堆上了糟糕的表达。只知堆噱头,不知其内涵,可见“格格老师”们深陷堆砌思维中,其实还没有进入作文之道。

说这是北大中文系的才子们的中文水平,算不算在黑北大中文系呢?

我发现这些不惜投资拼命做广告的培训机构大佬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宣传套路:老师都是北师大、北大等名校出身,教学的方向都是几个范式、几个格式就能解决问题的,但是只要一亮出具体的内容,竟然都是水平低劣的货色。

再举个北师大的例子(培训机构宣传说老师是北师大的):

这位老师讲小学课本上的唐诗,极力夸张却不走心的表演,很让人心疼。但可惜除了解释、翻译、背教参,啥也讲不出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走课”(走流程把知识点过一遍),还出现了不少常识性错误。这就罢了,可能是口误呢,但这位老师说后面有“绝招”,我就强忍着往下看,原来“绝招”是“跟着唐诗学写作”。我对这个感兴趣,也准备做一个这样的系列,就想听一听这位北师大的老师怎么讲。

结果你猜怎么着?原来人家的“绝招”是生硬搬用,换字,换词,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了。

比如原诗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就改成:

荷花疏疏一径深,圆盘碧绿已成荫。

且不说这种公然窃用的教学对孩子会形成怎样的误导,就单说这样的硬套,套得不伦不类,生硬死板,老师自己看不出来吗?

是真的看不出来。

比如老师后面还有更绝的“绝招”,叫做“删减断句”,就是把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堆出来,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作文创造了。就是上面这首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另加一首范成大的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这位老师就堆砌出来这样的“创造”来:

篱落疏疏,小径幽深,树木吐出新绿,稀稀落落,尚未成荫,但这丝丝缕缕已经在告诉我们,春到了。

旖旎的春色慢慢退去,梅子金黄,杏子肥美,荞麦花如同飞雪般散落田野。日影长长,慵懒的蛱蝶来回翻飞,这就是夏天截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步调。

这种窃取,私下里写点东西糊弄人也就罢了,却教小学生们当作绝招,当作创造,是怎样的可怕呀。并且糟糕的是,这位老师已经窃取了内容,还不能组织成基调顺畅的句子。前面的“丝丝缕缕”用词不当也不是太大问题,但夏天的荞麦花比喻成飞雪,难道比喻仅仅追求表面的形似?慵懒的蛱蝶来回翻飞,到底想说什么?慵懒还是活泼?

这不是小学生作文,这是北师大毕业的名师给学生写的范例。

这算不算在黑北师大?

如果不是被格式化堆砌思维毁坏了审美,毁坏了对写作常识的判断力,无论如何不应该如此糟糕吧。

回到此文开头的问题上来,什么叫黑呢?在“黑某个人”、“黑某个机构”的语境中,“黑”就是故意泼污水,造谣攻击,出发点是恶意的,试图毁其名誉。

在教育这个领域里,我看见一些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有误人子弟之处,就努力将其指出,这是不是黑呢?

这些全国著名的大型培训机构们打出北大中文系、北师大名师这样的旗号,提供的内容却如此低劣,这是不是自黑呢?

这世道上,有的能耐大是吹得大,有的水平高是骗得高,华服之下布满虱子,辉煌背后一地鸡毛,也是有的。只是希望在教育领域里,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专业,毕竟教育的事,本质不是赚钱的事,而是树人的事,误人子弟是缺德的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归山2024-01-13 03:21归山[澳门网友]175.25.207.1
    @青竹素影不管是北大中文系还是北师大,都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评判整个学校。
    顶0踩0
  2. 青竹素影2023-10-29 11:28青竹素影[陕西省网友]103.249.255.9
    不要一棍子打死一所学校,毕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
    顶10踩0
  3. 心境无风2023-08-14 19:35心境无风[湖南省网友]139.205.153.29
    我觉得这种评论有点过了,毕竟每个学校都有优势和劣势。
    顶33踩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