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研究生 你真的会做文献笔记吗

时间:2023-05-25

随着讨论的深入,关注焦点指向研究生群体的文献笔记问题全盘照抄、抓不住有用信息、认为做笔记对提高写作能力作用有限初窥科研门径的研究生时常困惑于做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6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编者按

日前,《中国科学报》刊登了《大学生,你为何不愿做笔记》一文,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关注和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关注焦点指向研究生群体的文献笔记问题——全盘照抄、抓不住有用信息、认为做笔记对提高写作能力作用有限……初窥科研门径的研究生时常困惑于做文献笔记的种种问题。那么,对于研究生而言,一份好的文献笔记能带来什么,又该怎样做好文献笔记呢?

看着一些研究生的文献笔记,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树义不禁摇了摇头。“作者写了什么就抄什么,有时候是原文照抄,有时候稍加总结提炼,但绝不会超出作者划定的范围。”

这是初窥研究门径的学生经常陷入的一种笔记误区。实际上,文章的摘要已传递了上述信息,研究生投入了时间看文章,得出来的结论却与摘要在信息含量上是等价的。“这样的笔记有何效力?”王树义不禁质疑。

日前,《中国科学报》刊登了《大学生,你为何不愿做笔记》一文,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关注。而进一步细究,对科研工作而言,特别是对于初窥研究门径的研究生来说,一份好的文献笔记又能带来什么,该怎样做好文献笔记呢?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对此感触颇深的教师和学生。

“基本功”不到位者不在少数

“只是在PDF上涂涂改改,从来不做归档,遇到同类选题还得一切从头开始。”

“读了后面的文献,忘记了前面的文献,写论文时觉得自己好像没读过什么文献。”

“文献笔记做得很片面,没有办法一次性把笔记记全面,导致要看很多遍。”

“文献笔记做得冗杂,导致有很多地方重复。”

“看了很多文献,但一目十行,甚至只看图表和实验部分,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毫无帮助。”

“想要手写笔记,可手写慢,电子版本又不好涂写,笔记记录得很生硬。”

……

阅读文献并转化为自己的研究素材,堪称研究生的“基本功”。但在采访中,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吐槽“基本功”做不好的研究生并不在少数。

在本科阶段没有培养起良好的笔记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就稍显“尴尬”了。“初入科研门径者往往对白纸黑字抱有一种崇拜心态,做笔记不是为了和作者之间发生对话,更多的是一种被他人‘耳提面命’的感觉。”王树义说。

加之部分研究生并非真正钟情于学术,所做的笔记带有导师的强制性要求,被动意识下记录的内容往往也会变味。

即便一切都在正轨中,再用课堂笔记的方式来做文献笔记,“打开方式”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金庸小说中看武林秘籍可以修炼成绝世高手,但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在科研工作中,只读书不足以写出论文。”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王永晖表示,写论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读论文获得启发,二是导师的指导。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主张的读书方式“薄—厚—薄”,在读书上固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王永晖看来,做研究与读书是相反的。“科研像挖井,读书像登山。做科研首先要看很多论文,然后从论文中找到你需要进军的薄弱之处,再在论文写作中不断充实,因此是‘厚—薄—厚’的过程。”

那么,在“厚—薄—厚”的过程中,笔记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问题意识的中介

研究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会提问题。

在2020年8月18日发表于《中国科学报》的《为何我们的研究生提不出问题》一文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提出,能否提出好问题取决于以下几点——第一,你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的广度、深度如何?第二,你对该领域对应的现实领域、前沿问题的熟悉程度怎样?第三,你的研究方法训练如何?

“前两点与做笔记高度相关,都需要信息的摄入与知识网络的构造。根据《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分类,第一点与典型的文献笔记,第二点与临时笔记、长期笔记正相关。”王树义说。

王永晖表示,遗憾的是,我国的高考选拔过早地淘汰了一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更多地让会解决问题的学生胜出。而前者若能通过高考选拔,往往在后期的科研上更能绽放出光芒。

这时,笔记就成为了补足学生提问题能力短板的重要载体。虽然笔记并不能直接产生问题意识,但作为问题意识的中介、载体,已被越来越多学者所认可。

著名数学家陶哲轩曾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他认为,笔记帮助自己保持了科研的“间断点”。在同时开展多个问题研究时,遇到做不下去的情况时,他会先把该问题写在笔记中,若干个月后重新回想该问题时,就不至于再走回头路,从而提高了科研效率。

王永晖在2021年9月28日发表于《中国科学报》的《大学生,你为何不愿做笔记》一文中提到的“忆筛×笔记”法主要针对的是本科生,而对于研究生,他认为更适用的是“(忆筛+提问)×笔记”,“越筛笔记越好,越提问就越能实现良性循环”,他把这个过程称为“滚雪球”学习法。

他以“宇宙大爆炸”类比科研与笔记的关系,笔记越积越厚,当厚到一定程度时,因为“万有引力”突然发生“凝聚”(发现、提出问题),进而“核聚变”产生“铁元素”(发表论文),再次“核聚变”产生“金元素”(达到新高度),最终实现由“气体星球”变成“铁星球”“金星球”。

生长出新的创新点

很多科学家、文学家做笔记都有类似由“气体星球”变成“铁星球”“金星球”的奇妙经历。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外写了不少手稿,每个研究项目都有一个文档夹,保存了项目从定题到论文发表的全过程。正是有了前期的笔记积累,才能不断从中寻找他人没有发现的洞见。著名文学家钱钟书在欧洲留学时做了大量笔记,最后悉数带回国,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他的很多著作都是基于这些海外笔记逐渐生成的。

“笔记之于学者,是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王树义说,而他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多年前,王树义申请了一个研究社交媒体的课题。在深入钻研的过程中,她发现课题方向缺少新意。“就在开展不下去之际,我换了一个角度——结合自身思考,以及在美国访学期间高校处理隐私的经历,特别是一段提及‘每年花2000美元才能真正保护自身的隐私’的视频,我逐渐被引向了另一个方向——社交媒体的用户隐私。几个方向的信息都被我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逐渐生成了一个新结构,我突然发现什么是我可以研究的问题了。这就是平时逐渐积攒的素材不断发酵、连接带来的收益。”

台湾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林秀豪在其笔记术演讲中也分享了一个“从庞大计划中生出的另一个计划”的故事。他在做一个物理系统时,横过来计算另有发现。“这让我感到很快乐,马上便写下一份笔记。”他拿着笔记去找意向合作者,最终双方合作发表了不错的论文。这段经历让他印象深刻,“留下笔记,偶尔去翻翻笔记,会有不一样的方向出来”。

不经训练,无以“综合”

这些奇妙的经历并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对于初学者而言,第一步在于科学的积累。

“学会读、学会记、学会整理,再到学会综合,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训练。”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德华说,比如研究生读外文文献,初学者通常会把每句话都翻译出来,再找出他认为的重点,而高年级研究生则会记录受启发的学说、理论。“这一转变,不经过训练无以实现。”

王德华所在的研究组每周都有一个任务——每人找一篇外文文献编译,集合起来分发给大家,研究生读完后写下评述以及推荐理由。这样的要求,他的研究组已坚持了多年。

在他看来,首先要做好选择和阅读文献的工作。通常阅读的文献主要有两大类——本专业的文献和扩展自身视野的文献。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研究者要善于总结和整合。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文献的理解。

王德华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生唐丽秋表示,这样训练的一个直接好处是,写文献综述时思路清晰、下笔很快。

此外,做好一份笔记还有其他许多需要关注的地方。

研究生认为不能一次性完成笔记,但这在导师看来是正常的。王德华表示,一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到烂熟于心,“读几遍是不行的”。“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会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要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实验阶段,要注意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论文写作阶段,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只需要泛读,读题目、看摘要、浏览图表即可。

如何避免把做笔记变为一味抄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徐耀在其一篇博文中谈到“记录文献精华内容是文献笔记的核心”。

他指出,有用的信息一定要抄下来,包括反应式、原料的性质、流程示意图、典型的应用等,取决于读者本人想要什么。这部分笔记还应该有读者自己的思考,此时不是评判文献的水平高低,而是如何与自己的研究相结合。做好这一部分笔记,论文的讨论部分就好写了。“一篇好文章的‘好’表现在三个方面:立意好(创新)、讨论好(深度)、文字好(优美),做好这部分文献笔记有助于加强文章深度,能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通过做文献笔记提高写作能力,徐耀认为可以实现。他建议,研究生多抄写一些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写作的时候才会更有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做好语法的配合。语法的配合在于下笔时就要兼顾到句子的结构平衡、动词的问题、名词的问题、最麻烦的冠词问题。优秀的作者会把文字安排得非常恰当,有些人做出了具有《自然》《科学》发表水准的工作,却不能于其上发表,文字水平不够是重要原因。”

在林秀豪眼中,研究笔记,尤其是与人合作的研究笔记书写时要层次分明,首先要详实、全面地介绍研究细节,其次要把与之相关的文献放入其中,再把自身的阶段性成果写出来,最后就是与合作者的沟通。“人们通常了解到90%才把自己的方法讲出来,在我看来应该了解到60%,且有一定看法时,直接告诉合作者‘我不是很懂……’这是更好的沟通方式。”

善用笔记工具生成链接

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文献笔记形式?在这个问题上,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徐耀给每一篇文献编号,但超过200篇后就不适用,“此时应该给文献分类”。唐丽秋把PDF以主题文件夹形式归档,再用Word记录论文的提示语,方便、简单是她最看重的。

林秀豪指出,有人喜欢“图书馆分类法”,按照内容大类分类;有人喜欢“编年体”,按时间归类;还有人喜欢“纪传体”,如他本人采用的就是按地域分类。“形式是否好看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是否把不会写进论文的细节放进去。”

分类的同时,还要注重笔记的综合。王树义看重的是,做笔记时各种想法的灵活生长,在多个项目之间的自由切换、并行不悖。“很多人记笔记是为了眼前项目做短期投入,但从长期来看,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原始创意。”

把这些原始创意捡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作者、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用了约30年的时间出版了50多本著作、数百篇论文。他的秘诀在于,利用卡片把笔记之间的链接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现实中,手写笔记并不容易生成链接,但在电子笔记时代却相对容易。王树义表示,上网查询某个商品,总能看见推荐商品,推荐商品的背后是知识图谱在发生作用。“现代化的笔记工具就是借用了这个原理,在个人笔记之间创建知识图谱。”

王树义告诉《中国科学报》,好的笔记工具应有细粒度、双向链接的功能。细粒度保证图谱搭建更有效率,双向链接让笔记不易“沉没”。适用于研究生的笔记工具,如Logseq,还有开源、数据在本地、免费等特点,既保护了笔记主人的隐私,又不会像收费软件一样,因每月15美金让用户感觉到经济压力。

他鼓励研究生选择电子笔记,因为“笔记工具将会帮助研究生了解学科系统,深度掌握学科知识,还会根据笔记中的文献从中挖掘、萃取他人看不到的闪光点,这将帮助他们形成创新想法、研究成果,助力后续工作”。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研究生 你真的会做文献笔记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孩子不会做笔记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孩子不会做笔记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上网课,如何正确做笔记呢?之前有家长给我留言说,跟着孩子上网课才知道孩子是怎么做笔记的,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孩子的课本会那么干净。首先,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做笔记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孩子是分不清哪些...

2023-07-21 #经典句子

卡片笔记:每一个想法 每一本书 每一个句子 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卡片笔记:每一个想法 每一本书 每一个句子 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能运用到写作当中呢?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书。它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卡片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帮我解决了这十年来一个非常苦恼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卡片笔记写作...

2022-11-23 #经典句子

考研复习中如何做笔记提分效果最好「文都网校分享」

考研复习中如何做笔记提分效果最好「文都网校分享」

...效的提分方式,其实,在复习中除了刷题,最重要的就是笔记,两者是互相配合的,笔记是考研复习的核心操作。你学的好不好,判断标准就是你是否将你的笔记做合理了,你是否将你的笔记吃透了。笔记贯穿整个考研,所以尤...

2009-06-05 #经典句子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一句误人子弟的笑话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一句误人子弟的笑话

...户晓的“名言”,让无数学子和职场人士深深埋头于制作笔记和记笔记当中,而无法自拔。但是如果根据思维导图发明者东尼博赞等人的研究结果,这句话其实就是一句贻害无穷的笑话。这句话不会误人子弟的前提是,笔记的方...

2024-01-12 #经典句子

语文老师的印刷笔记火了 但很多学生却不知道记笔记的意义

语文老师的印刷笔记火了 但很多学生却不知道记笔记的意义

...接上图让大家看看其老师是怎样做的吧。语文老师的印刷笔记火了,但很多学生却不知道记笔记的意义。看到这样的笔记,你还没有学习语文的动力吗?看过这样的教程,再看一遍的时候不会惊讶吗?但是,实际上不喜欢做语文...

2023-05-25 #经典句子

想做读书笔记 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就明白了

想做读书笔记 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就明白了

有些人,在读书的时候,想做读书笔记,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导致看过的书,没有印象,那这时候,该怎么做读书笔记呢?读书笔记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清晰地记录每一篇文章的逻辑脉络,可以帮助我们更...

2009-11-16 #经典句子

考研英语作文直接背模板还是积累笔记 寻找优质的英文语料

考研英语作文直接背模板还是积累笔记 寻找优质的英文语料

...主动把作文书上的句子变成自己的句子。1. 积累制作作文笔记,寻找优质的英文语料先确定写作框架,再确定中文写作思路,最后摘录适合中文写作思路的英文语料。一份作文笔记就完成了。2.利用笔记做完笔记,很多同学都喜...

2022-12-07 #经典句子

中考英语学霸:从31分逆袭到114分 因背熟下面的这份英语笔记

中考英语学霸:从31分逆袭到114分 因背熟下面的这份英语笔记

...;二是需要做大量的英语练习、包括早读;三是要有整理笔记的习惯,对在课堂上或平时做题过程中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要做总结和整理。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不得半点偷懒,要有自己的学习规划。今天给大家...

2023-09-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