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刘玉霖文——闽南之旅第八卷

时间:2023-05-25

我的坡底诗友有一篇千古诗人几大家,就是写的我和沈老师的交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97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0 分钟。

第八卷·闽南之旅

作者:刘玉霖

有佳人兮,在水一方

我因“坡底诗缘”结交了很多朋友,福建厦门的沈汇丰老师是其中之一。《我的坡底诗友》有一篇《千古诗人几大家》,就是写的我和沈老师的交往。因为有这么一段诗缘,早在一年多前,沈老师就邀请我到厦门作客。对我而言,会见坡底诗友,心向往之;而到厦门,更向往之。因为我的足迹还没有到过福建,厦门是个海上花园,特级旅游城市,对我很有诱惑力。但严格讲起来,我和沈汇丰先生也就是网上诗友。媒体报道网友约会的各种负面传闻,我们不必考虑;但人家通过短信或电邮邀我到他的城市玩玩,其实一开始我也就把它当作礼貌和客气语。但邀请的次数多了,且让我感到人家极其恳切,就没有理由不动心。于是让儿子在网上帮我定好了动车票,又自作主张给我买了些南京土特产。但我的行李准备了大量书籍,几乎超出了一个壮年人出行所带行李的最大重量;何况夏天带着食品一类东西往南方去,那就和因制度缺陷权力失去制约的人民公仆一样,极易腐败变质!所以这类东西我坚决不肯带,儿子也就罢了。我的儿子、女儿两家都游览过武夷山。我这次到福建了,根据他们的建议,厦门游览后,盘算着还要“直指武夷山下”。

2014年5月14日,我登上D2289次动车,南下厦门。

秉烛夜游

独自旅行,一路无话,当天下午准时到达厦门北站。

因我们早有短信联系,又从照片中知道各自的相貌,到了出站口,一见如故。来接我的还有两位陌生面孔,当然都是沈老师的好友。经介绍,一位叫沈吉民,原籍重庆,工作在新疆;一位叫魏兴中,原籍张掖,都是中学语文教师,退休随儿女卜居厦门。对我来说,相逢都是缘,何必曾相识?他们很快抢过我的行李,前呼后拥般地上了专线公交,直送到沈老师家小区单元门口,挥手暂别。我随沈老师坐电梯上到九楼,沈夫人林老师早已敞开大门迎候。

沈家是一个三代同居的大家庭。两个儿子,老大两口给沈家生了一位十分可爱的小孙女,全家视若掌上明珠。白天儿子媳妇们都上班去了,奶奶除了忙家务,主要精力和乐趣都在小孙女身上。家里来了生人,妞妞特别敏感,躲在奶奶背后,偷窥这位白头发的不速之客。

这一户单元楼,我估计面积在150平方米上下,分三层空间,错落有致。一进门是大客厅,孙女可以在里面开汽车。过了客厅,有一过度空间。再向前,数级台阶向上,有两个大房间。从过度空间有数级台阶向下,就是厨房饭厅,向后有一大卧室。房子虽大,但人口众多。沈老师只得屈居在过度空间,这里为室内交通枢纽,相当于“中军帐”的显要位置。但作为卧室已无现代人讲究的“私密性”可言。他的床铺左侧靠窗口的位置,放着写字台和电脑,相当于他的书斋。

沈家的室内布置有十分浓郁的书香气,所有墙面都挂满了名人字画。有一次,我想找一面白墙壁张挂字画搞拍摄,竟然找不到一处足够大的空墙,只得平铺在地板上操作。除了书柜,木制沙发长椅和沈老师床铺底下,都堆满了书。家里的布置既整洁,又随意。我特别注意窗台上有一盆花草,看来看去像是长在光光的石头上的,难道真有“石头上开花”的事?问主人,说是把石头打孔贯穿,放在有土的花盆内,让植株进入石头下面的孔洞入口,“引君入彀”后,花草明知不是路,无奈且向前,待走出隧道,见到阳光,才算熬出了头。但限制并没有结束,通过隧道的一段茎永远不能长粗到超过洞的口径。出了洞,茎长粗了,就盖住了洞口,看上去就和长在石头上一样。但仅靠石中小茎输送水分和养料仅能生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植株需要,于是长出石头外的茎另外生出气根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若能落地入土,就成了一条新的输送营养的管道。看来,植物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更加顽强!

吃过晚饭,天已大黑。主人邀我去看看厦门夜景,我当然高兴。利用时间,提高效率,一日胜两日,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秉烛夜游”。

由天津大学毕业在厦门工作的二儿子冠成驾车,转过几道街巷,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湖边。主人告诉我这就是龙舟池,几天后要在这里举行海峡两岸龙舟赛。龙舟池周边,一座座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大建筑,犹如玉宇琳宫,实实在在的人间仙境。我拿出相机抓紧拍摄。当其时也,清风拂面,朗月高悬,我的摄影构图总想把月亮包进去。因为我心中有个小秘密不想告诉主人:今天是四月十六的月亮啊,而昨天四月十五正是我的生日。又是人间四月天,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们的车行驶在海滨大道跨海大桥上,主人和我在海风吹拂下,共沐清辉,端的是难忘今宵啊!

集美大学掠影

看罢厦门夜景,回来11点多才就寝。沈老师又和我约好:明早5点10分,一起下楼走走。原来沈老师和我一样,是个爱早起的人。“年少鸡鸣方就枕,老年枕上盼鸡鸣”,古稀之人不像年轻人有丰富的夜生活,作息大抵如此。

沈老师和我又都是严守时间的人,早上按时集合,分秒不差,目标集美大学方向,大步流星,穿街走巷而去。我又发现沈老师和我的第三个共同点:走路快。他走路不是散步,倒像竞走。不是晨练,胜似晨练。在我所有的朋友中,只有汉中魏义友走路是这样,但我和他尚可并驾齐驱。唯独沈老师的步行速度,我稍不注意,就要落后一截距离。人能不自觉地健步如飞,恐怕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于我们起得早,从沈老师家走到集美大学文学院,估计要有二三里路程,但进入校园,几乎见不到人,学生犹在梦乡也。夜里下过雨,校园空气特别新鲜。大学的楼宇,大多是华侨捐建的,往往以捐建人的名字命名。这类建筑多有中国翘檐式屋顶,西式门窗,罗马式台柱,红白相间的色彩,基础如上海外滩洋楼那样的大块花岗岩砌就。整体式样是中西结合,很有特色。我问沈老师,这叫什么风格的建筑。老师说,就叫“嘉庚式”。我颇感新鲜,拍下多幅照片,留待回家观赏。

我们走到文学院,坐电梯上楼。沈老师拿着钥匙,打开了苏涵院长的休息室。室内一张单人床,挂着蚊帐。办公桌椅、各种生活用具,一应齐全。沈老师还特别领我看了走廊上的卫生间,问我住这里满意不满意?他说,遗憾的是这里只有一张床,不能陪我在这里住了。

关于我来厦门的住宿,说来话长。早在去年,沈老师已经留心,几次告诉我,在他家很近的地方,有一无人居住的单元房,已和主人说好,供我来厦门暂住。这样,我们活动、交流、会客、吃饭都十分方便。这次来厦门前,由于客观原因,那房子已不好住。沈老师另想他法,便找到集美大学文学院苏涵院长。院长说,住学校的宾馆,要到大学财务办报销手续,他不能批;如不嫌弃,就住他的休息室。沈老师说:刘先生是个从小吃苦的人,没关系的。拿回了钥匙,事情就这样成了。

到我临出发前一天,沈老师发来短信,说报告我一特大喜讯:他楼上邻居小两口带一个孩子,有一间书房可供我住宿,白天他们上班,大门钥匙给我一套,我可随便进出。

我没有接到特大喜讯的感觉,只觉得沈老师为我到厦门的安排殚精极虑,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关于外出住宿,我两个孩子特别交代,出门自住旅店,千万不能住人家家里,主客都不方便,这我明白。我第一天初到,秉烛夜游,回来已快11点,客随主便,便安排住到楼上邻居书房里。这家男主人叫李明浪,女主人叫王绍悦,三十上下年纪,有一个男孩上小学。初次见面,房东谈吐优雅,谦恭和善,给我留下十分良好的印象。

沈老师已和邻居说好客人住宿事宜,为什么还要带我到很远的集美大学去考察呢?因我来之前,已说明可住学校公房,不想住邻居家里,不方便我自找宾馆。沈老师为了让我在公房和邻家选择,才专门带我到此。其实他内心是希望我住邻家,互相联系、起居餐饮、出门旅游都方便,也免得他每天走很远的路来接我。

我来的当天,沈老师去医院看过病,他把病历给我看,是急性咽喉炎,建议胸部拍片检查。我见他常用喷射剂向咽部喷药,口服清火消炎的药品,不时咳嗽。这种事我一看就明白:这是近来为筹备“接驾”事宜操心过度而上火了。我劝他咽喉炎要少讲话。可哪能呢?不但不能少讲,而且要大声讲,要重复几遍地讲,才能和他的聋子客人沟通,谁有这个耐心啊?亏他是当老师的出身。另外,他还有过侍候盲人书画家沈冰山的传奇经历,以后再讲。

说到这里,看官该明白我的意思了。沈老师为我的住宿问题操了太多的心。我综合平衡,决定就住在他邻居家,一是因这家人好,二是为沈老师方便。再说,邻居同意让一个陌生人拿着大门钥匙随便进出,是对沈老师的绝对信任,而沈老师方便就是我的方便。我把这意思说了,沈老师露出宽慰的笑容,好像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我们出了集美大学文学院,又走进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后门。“诚毅”是集美大学的校训,融汇着中西古今优良的文化因素,也是陈嘉庚精神的核心内质。这时,莘莘学子们已夹着书本三三两两地匆匆而过。校园里有一条陈嘉庚语录长廊,应该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穿过学院,从大门出来,回首那宏伟的校园建筑,内心很是震撼。陈嘉庚是爱国华侨领袖,他的诚毅精神,带动了很多华侨为故土捐资造福。到厦门,离不开华侨的话题。我边走边想:华侨爱国的核心含义是什么呢?他们“国”的概念,就是乡土,是乡土上世代生活的人民。他们把钱花在教育上,捐资办学,提高国民素质,可谓远见卓识。在这块土地上,无论是国民党政府,还是共产党政府,或者以后有其他政府,与华侨们爱乡土、爱人民,似乎关系不大。不把爱国与爱党、爱政府完全混同起来,是爱国华侨的大仁大智,是华侨爱国的核心精神,经得起千秋万代的磨洗。

南方之南

我居南京,原来在陕西的好多老朋友都把我视为南方人,我也觉得是对的。这次到厦门,对我来说是南下,也就是来到南方之南了。出发前沈老师曾问过我有没有兴趣到金门一游?回答有,我把护照和《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都带上,一切听你安排。沈老师马上开始筹划。他自己原来没有赴台通行证,要新办。一打听,从申请,到发证,再报团,需要较长时间,且费用不菲,只得放弃。他告诉我,用游览东山岛代替金门岛,我完全赞同。理由除了上面讲的原因,我还想到,金门岛如果当年被我们炮轰过后解放下来,就是大陆的地盘,与东山岛何异?东山岛还有个著名的风动石景观,我网上查了金门旅游,并无奇特之处。老人出游以方便为先,何苦自找麻烦?就这样我们取得共识。还有,到东山岛,要经过沈老师的故乡诏安。我跟沈老师回一趟他海边的故乡,也是他的特意安排。

回诏安的动车票,我在南京时,沈老师已在网上订好。沈老师早已制定了旅游日程表,我们从集美大学步行回来,用过早餐,就赶赴厦门北站,开始了南方之南的旅行。

火车经过漳州,下一站就是诏安。诏安是个海边县城,福建的南大门,文化部专门命名的“书画艺术之乡”。我想,到这里来,一定会感受很多新奇。我们下火车后坐公交进城,在一个有城隍庙的地方下车,步行到达“沈汇丰故居”,他女儿已在故居迎接。

这所故居建于大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现在沈老师一家都住厦门,这所故居 “门虽设而常关”。在大门口,门楣上方有几排斑驳模糊的字迹,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辨认,原来不算什么古迹,全部文字是:“五一大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第二十分校”。本来是黄底红字,短暂的岁月磨洗,颜色消褪,漫漶不清。剥毛泽东诗词《大柏地》下阙之皮,可谓:“当年革文急,语录满村壁。装点此门楣,今朝唯叹息!”

走进外大门,是一天井,堂屋右侧,竟然长着一株南方植物棕榈。因雨水多,估计不须人的照顾就能自由生长,就和郑板桥故居有竹一样,增加了这所旧宅的风雅气息。

走进室内,又令我精神一振,原在厦门我已为沈老师家到处陈列的中国字画感到惊奇,不想这所故居竟然像是小小美术馆,不乏名家手笔,让人目不暇接。

故居是两层,楼上到处堆放着书籍画册。 这屋子虽说是乾隆年间建造的,但经过现代装修,已看不出年代。这里无疑曾发生过很多故事,我看到的毛主席著作学习班的遗迹,只是近代的事。

我们仍然秉持高效率的“秉烛夜游”精神,游览闽南这块文化昌盛之地。

冰山一角

来到诏安沈氏故居甫息方定,沈老师便带我去他一个朋友家。穿过几条旧巷,到了一户人家门口,大门敞开,不用通报,我们走过天井,径直进屋。

这是一座4层楼的大宅,一楼是全部贯通有四个房间面积的大厅,正中摆着一张巨大的画案,有画毡、宣纸和笔墨。四壁墙上挂着字画。大厅左侧放着一排木制沙发和大茶几。这就是盲人书画家沈冰山的家。

由于沈老师和冰山的好友关系,曾经给我发过一些有关冰山的照片和文字,我都没甚在意,只是约略知道他的老家有这么个奇人。冰山先生已于今年(2014)2月去世,沈老师这次回诏安到冰山家,是来看看他的遗孀张娟雯,表示慰问;也是带我亲临现场感受这位盲人艺术家的晚年生存环境。

屋内有冰山遗孀和一男一女两位年轻人(后来沈老师告诉我是张娟雯的女儿沈子岚和女婿高伟斌),招待我们吃茶。他们用闽南语谈话,我一句不懂。我拍了几张照片,主人赠送了一本冰山传纪《残墨惊艳乐云间》的书,因为下午要去东山岛,中午沈老师的女儿女婿请饭,我们便匆匆离开。

晚上从东山岛回来,睡前我略略浏览了冰山传纪。第二天大早,我又把沈老师家保存的冰山大型画册翻开看,我震惊了!坚持回厦门之前一定要再去冰山家一次。

第二次去冰山家有冰山大姐的女儿董晓丽在,知道我的感动,又赠我《乐在云间·盲人书画家沈冰山书画作品集》,8开本,包括封套总重量我估计有三四斤,这是我的藏书中最大最重的一本。

那沈冰山究竟是个什么人呢?说来话长。

沈冰山长兄沈锡纯

沈冰山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沈用山是一位儒商,从小亲自教小冰山写柳体字,画兰花。他的长兄沈锡纯为国画大家,一生从事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这对冰山本是极好的艺术成长环境,但他25岁双目失明,从此坠入黑暗深渊。但他不甘平庸,先

是钻研象棋,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战胜明眼人夺冠,他创作的棋谱为好几家专业象棋杂志刊用。后又衷情民乐,创作乐曲,培训女子小乐队,在很多重大场合演出。琴棋书画是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棋艺和操琴最终为他攀登书画艺术高峰打好了基础。

盲人搞音乐,如无锡的阿炳,人好理解。但画画靠色彩和造型,是视觉艺术,盲人怎么可以呢?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极致,是谓奇迹。冰山的书画受到艺术界的极高评价。不但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成为挑战人类极限和潜能的传奇人物。

冰山双目失明是不幸的,但由此逼迫他走上另一条奇险的路,终于攀登上了书画艺术的珠穆朗玛峰。有人说,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就要关上一扇门。这话也可以换个说法,上帝关上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天无绝人之路,关键看你自己怎么努力。

冰山醉心艺术,放弃了自己成立家庭的温暖,家人为他娶妻的努力全被他拒绝。功成名就以后,多少女子找上门来,他也一概回绝。曾经有个条件很好的姓韩的女孩,倾慕冰山的才华和品德,苦恋冰山,要来做他的伴侣,为他作画磨墨铺纸,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到底还是为他拒绝了,使这个女孩伤心欲绝。直到他64岁那年,有个农村寡妇张娟雯慕名而来。张女贫穷,受够了丈夫的虐待。丈夫去世后,她还带着3个孩子,连户口都没有,又无任何书画艺术方面的素养。就这么一个普通却很善良的农村妇女,敲开了冰山爱情的心扉,来了一场有声有色的黄昏恋,喜结良缘,直至冰山老去。这也是让庸人不可思议的奇事。

冰山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得到多少当今顶级书画家、艺术评论家的肯定和赞美,为他题词,为他鼓吹。多少政界高层人士看他作画,和他交流,客观上为他造势。上海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台北中正纪念堂为他办画展。他的画到了巴黎博览会,范曾在画上题字:“胸中有大千光影,笔下有如来智慧”。

冰山其人,不是一本书能载得下的,我浮光掠影的诏安之行,只见到冰山一角,他的事迹对人类的启示,更非我能道其微末。唯有友人沈汇丰老师,作为冰山的乡邻和好友,和冰山有过几十年的交往。下文《沈汇丰和冰山》即道其详。

沈汇丰与冰山

我对冰山传奇感兴趣,重要原因之一,是有感于沈老师与冰山的交往和友情。

冰山先生毕竟是盲人,他在书画领域取得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与明眼人的辅助分不开的。根据他的传记和他的自述,他作画时,助手先把宣纸给他铺好,根据他的要求,把毛笔调好浓淡枯湿不同的水墨比例,或蘸上不同的颜色。他先用手摸清宣纸的四角大小方位,凝神静虑,扑上画案一挥而就。一幅画只用一二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

沈老师与冰山是同宗,又是不远的邻居。五六十年代沈老师的同班好友陈步和住在冰山二哥沈振辉家上小学。因此,沈老师很早就和陈步和一起,是冰山家的常客,经常到冰山住的石庐看他下象棋。因冰山比他大12岁,辈份也较高,就叫他“冰山叔”。冰山作为战无不胜的一方棋王,沈老师受他影响,棋艺日进。他们下棋常用虚拟的棋盘和棋子进行“闭目战”,双方躺在床上就可凭象棋口诀“厮杀”,并一决输赢。

沈老师与冰山有频繁交往是在冰山开始组建女子小乐队的八十年代。那时沈老师担任南诏中学(即诏安一中分校)首任负责人,冰山女子小乐队的几名学生要到这个学校读书,找到沈老师,很快解决。开学典礼时,冰山率领这个乐队给全校师生演出,作为学校负责人的沈老师给了极高礼遇,二人交往更为密切。

那时冰山尚未成名,他在文革初发明了一种新乐器,人们称它为“冰壶”,是一种金属发声体。1966年6月他作为盲人上京献宝,费尽周折,但仍抱“怀璧”之情不断找有关部门,直到八十年代还请沈老师以自己的名义上书中央,希望此事得到中央有关部门重视,后来还是被沈老师劝退了。沈老师经常牵着他去朋友家,或到电影院听电影,或给他读报,或散步聊天,或一起朗诵诗歌,冰山对沈老师慢慢产生了依赖感。这我很理解。比如我这次跟沈老师出游,耳背更不懂闽南话,问路等各种语言交往完全依赖沈老师在我耳边大声翻译。沈老师不在身旁,我就缺乏自信。

1997年冰山64岁喜结良缘,也得沈老师之助。这位丧夫的张娟雯女士受过很多苦难,带着二子一女,没有户口,原来的家庭关系也很复杂。沈老师帮他们报上了户口,理顺了关系,领了结婚证,使冰山晚年有了幸福的生活。沈老师当时曾赋诗一首,以为祝贺:

欣逢盛世艳阳天,六四联姻喜事绵。

天遣佳人当助手,明年大作胜今年。

冰山成名后,他的画作,都是国家级大美术馆或如人民大会堂、毛泽东纪念堂等部门收藏,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出重金也难得到冰山的墨宝。但冰山曾赠给沈老师画作二幅,书法作品多幅。最珍贵的是沈老师六十周岁生日时,冰山曾在一张金纹红纸上大书一 “寿”字给他贺寿。

江山也要文人捧,何况人呢?我作为外人根据已掌握的少量材料冷眼旁观:冰山的成功,他本人的天才和努力占七分,还有三分靠的是别人帮助和宣传。盲人凭心作画,胸有成竹是一回事,画到纸上是不是胸中那竹又是一回事。究竟画了什么?画得怎样?他和正常人不一样,自己看不到,摸不出。画好了他不知道,画糟了他也不知道,他的自信从哪儿来呢?这里有一个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的巨大矛盾,靠什么去统一?主观是盲者的心,客观是助手的眼。助手对画的评论及时、得法、准确,对盲人画艺的提高和创作的成功起正诱导的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应该上升到哲学层次来理解冰山作画。实际上,外界的表扬和鼓励,既是他精神力量的来源,也是他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沈老师写了一首长诗《献给沈冰山老师的歌》,在1994年元旦,由诏安县怀恩中学的少先队员在石庐集体给他朗诵。摘录两段如下:

有一部史书/以一个盲人的名字称呼/有一个时代/人们称为荷马的时代/盲人本是人间悲苦的弱者/但,盲人中的强者/他们一定是宇宙的奇才/全国自强模范沈冰山/一个响彻四方的名字/几十年不屈不挠地艰苦奋斗/令人难以想象地在黑暗中求索/您终于成为我们中国的骄傲/我们全体炎黄子孙的骄傲/您是失去视觉的光明的天使……

史书,指的是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著的《左氏春秋》。荷马时代,指的是古希腊盲人荷马创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1995年元旦,沈老师又写了一首长诗《敬祝沈冰山老师新年好》,由诏安县怀恩中学的60名学生向盲人沈冰山集体朗诵祝贺新年,摘录一段:

您三十五年的艰苦奋斗/集琴棋书画艺术于一身/您奇迹般地把音乐和象棋融进书画艺术/为我国传统文人画开辟了“沈冰山道路”/您的画“甚空灵,有奇气”(画家董寿平语)/您的画“直指人心,至真至纯”(画家梦人语).名家赞叹您是“当代的齐白石”/画界共夸您是“八大山人再世”/看到您的画的范曾远在异邦也挥毫题词/“胸中有大千光影/笔下见如来智慧”/您的成功是画界的奇迹/您的贡献将千载不朽……

一位盲人,新年伊始,听到一群少年集体朗诵赞美祝福他的诗篇,其感若何?尤其知道这是老友汇丰创作的,其情若何?我们再欣赏沈老师2000年写的颂赞冰山的词《沁园春》,更有味道:

中国盲人,笑言苦难,傲步丹青。忆朝辞丽日,梦游仙境;苦吟长夜,珍爱今生。听画弹琴,赛棋挥翰,奋发惊天动地情。如八大,善传神写意,再著心声。 豪情召唤潜能,更九上京师竭至诚。赞乐观进取,存心奉献;许身艺术,锐志鹏程。百幅佳图,千年孤品,画苑称奇美誉腾。期明日,莅巴黎办展,为国扬名。

世界上的奇迹,都是伴随着发现者的宣传而走得更远。沈老师作为冰山老友和知情者所作的宣传,与政界、书画界大人物的力挺相比,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总是一点正能量。2014年2月25日,冰山走了,沈老师满怀悲痛赋诗一首为老友送行:

巴黎办展梦虽空,浩魄已留环宇中。

此去云间当笑慰,荷魂千载耀鸿蒙。

冰山原已筹备去巴黎办画展,梦已成空。这次我和沈老师两次到冰山家,人去楼空,唯留遗孀,能无感乎?但我们知道,下次若再来此,这栋属于沈锡纯、沈冰山二兄弟的祖产就要变样子了。据说冰山逝世后,福建省政府迅速拨款几百万元,要把旧居改造成《沈锡纯沈冰山纪念馆》,列入事业单位编制,安排四名工作人员。冰山养女,也就是张娟雯的女儿沈子岚就要改行做新工作了,我们乐观其成。

沈氏宗祠

在闽南漫游,无论城镇和乡村,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别具特色的家庙和祠堂,应该属于一种内涵深厚的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我至少参观了十多处这样的地方,也只是看看外表,无时间细看。

沈汇丰故居向右走不到30米,就是“沈氏飨保堂大宗祠”,又叫沈氏家庙。如果像参观历史博物馆那样,把每一副楹联、字画文物、人物传略、砖雕木刻、建筑工艺等等,都留心看一遍,也得大半天时间。我只是一个观光客,浮光掠影转一圈,仍然使我印象深刻,感慨良多。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孝道。自古以来,很多皇帝都自诩以孝治天下。文革极左党文化提倡“大义灭亲”,颠倒了很多人伦是非。我看到过的电影、电视剧或者小说,家庙祠堂往往是封建腐朽保守势力的代表,很少有正面形象,这是“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冲突。这次在闽南看到的居民区里最精美的建筑就是祠堂和家庙,可见传统文化在老百姓心目中仍然很有地位。这些精美建筑,我判断多为改革开放以后重建重修重光的,其精雕细刻,无不为当地建筑艺术精华。

然而,最令我惊奇的,是屋脊精美绝伦的“剪瓷雕”,其造型和色彩让人叹为观止!我也不失时机地把镜头对准了它。好在我身边有老师,有不懂的就问。沈老师给了我反复讲解,证明我的感觉没有欺骗我,这确实是诏安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全称为“诏安剪瓷雕工艺”,源于宋代,现为沈氏家族传承,已达第四代传人。作为福建省非物资文化遗产,已上报申请国家级文化遗产。这种工艺流行闽台和东南亚,装饰寺庙宫观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等处。因为是瓷质,色彩鲜艳,永不退色。

民族是由家族组成的,家族是由很多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的,家庭又是由关系更密切的成员个体组成的。所谓炎黄子孙,就是两个大家族。现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强调都是龙的传人。说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就是从家族观念出发,两岸一家亲。以上说的都是停留在文字或口头上的东西,还有中央电视台调查什么“家风”之类,说到点子上的不多。我这次见到闽南那么多家族祠堂和家庙,对提倡孝道,凝聚人心,传承美德,积德行善,济困扶危,和谐邻里,规范行为,激励上进,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祖宗的业绩在,对子弟的励志上进确实是一种榜样和鞭策。有祖宗祠堂在,对子弟的行为有约束作用。祠堂里公认的祖宗遗训,就是为人行事的规则,是家风的内容之一。家族兴旺与好的家风密切相关。推而广之,就是“以德治天下”,尧舜之世也。这当然是理想。当代社会大谈法治,而德治更欠缺。缺乏德治的法治,古代有所谓“乱世用重典”,但不是和谐社会也。

扯远了。我和沈老师在诏安城里和乡下,参观了不少宗祠,都有专人维护。有的宗祠成了老年人聚会的地方,或喝茶谈心,或下棋打牌。沈老师遇到老朋友,都很乐意在宗祠前合影。有一次,我们已走远了,又被几个老年人把沈老师和我拉回,在祠堂前合影留念。祠堂和家庙,是闽南特有的一道人文景观。

漫游东山岛

到达诏安的当天中午,我在一楼喝茶休息,沈老师上楼眯瞪了一小会,我们就背上小包,乘公交下乡。到了林头村,找到林头中学校长沈水枝,他是沈老师的学生。稍事休息后,便由沈校长开车,向东山岛进发。

汽车上了一座不是特别长的大桥,叫大产大桥,桥下就是海水。过了桥,我们就进入东山岛了。可我一点没有在岛上的感觉,汽车仍如在大陆平原上奔驰,且行程似乎还很遥远。交谈起来,我才知道东山岛是一个县,可不是“蟹屿螺洲”那么小巧,也不会像在飞机或军舰上看钓鱼岛那么有趣。一个“岛”字,容易让人的想象先入为主。清朝大臣回报工作,把香港都说成是蕞尔小岛,弹丸之地,皇帝怎能把大片土地割让给外夷呢?殊不知大英帝国的老家仅仅局限在区区英伦三岛上,作恶多端的大日本皇军,老巢就四个岛而已!

闲话少叙。我们在东山县城的十字路口问了交警,终于把车开到了海边,看见了“东山风动石旅游区”的大门。海边的礁石和沙滩,小岛和渔舟,都能让我心旷神怡。然而最能让我心潮涌动的,还是那水天相接的蔚蓝大海,海浪涌动撞击礁石的雪白浪花……然而,今天东山岛的海面波澜不惊。我想,海峡那边就是宝岛台湾,但愿多灾多难的祖国海晏河清,两岸人民安居乐业,永远不要出现风云突变风急浪高的事儿。

风动石是这里的镇园之景,今天游客稀少,我们可以零距离

观赏这一上帝杰作。景区内的关帝庙也是值得一看的,据说这是海峡两岸规模最大装饰最精致最豪华的关圣帝君庙宇。我总想用故宫建筑的精致豪华来对比这些民间庙宇。故宫无论建什么宫殿楼台,经费总是有预算的,制度再严,也不能禁止大臣从中贪污克扣,这是中国官场传统痼疾,国朝不也频频有豆腐渣工程出现吗?而民间建庙宇却不同,从经费上来说,大款一掷千金,小老百姓也虔诚地凑个份子。沈老师拜谒时,我看到他向功德箱里恭恭敬敬随喜了100元。在南方富庶而又有虔诚信仰的地区修庙,群众自觉捐献的经费往往很充足,就怕没地方用。此其一。再有,这些善款,没人想贪污,没人敢贪污,举头三尺有神明,道德信仰比纪委监督和八条规定之类不知灵验多少倍!

这座关帝庙内部的豪华精致我语言无法形容,照片也难尽其妙。应该说,很多构建是民间工艺品,巴掌大的一块地方,由于精雕细刻,说不定要花上几个月功夫。富翁捐赠的除了钱,还有艺术品。时间久了,都是文物。

这类景观,其实我并不很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天然美景。在这里,我在海边逗留时间最长,碧海蓝天,礁石沙滩,总能使人心情为之一畅,充分享受和体验大海的辽阔旷远,坦荡包容。

东山岛的海岸线很长,可看的地方还很多。不过大可举一反三,留一点想象比一览无遗更精彩。这也是一种旅游心得。比如到一个景点参观,是先看全貌好?还是曲径通幽,逐个看细节最后有条件再看全貌好?我一般主张后者。那年我在东莞游可园,先是在园子里绕来绕去看各个景点,都很新鲜,最后却发现一座高楼,爬上去,看到刚才在园子里所走的路线,就这么大点儿,围墙街市都看到了。假如先上高楼,一览无余,再去游园就没有那样充满未知的神秘了。此乃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路过东山又一家

从海边返回,来到东山一户人家,就是沈老师夫人林赛英老师的表哥刘阿俊家。张王李赵遍地刘,姓刘的碰到姓刘的,一般不会有“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宗”的冲动。有时客气开个玩笑,说什么“五百年前是一家”,但大多一笑了之。比如,毛泽东折腾刘少奇那会儿,全国那么多姓刘的人,就没见有几个因为与刘少奇同姓而和毛泽东理论去。反之,刘邦当了皇帝,虽然免了全国刘姓人家的农业税,也没人敢因为姓刘而上京和他套近乎,像阿Q想和赵老太爷认本家似的。连他原来在一起玩的穷哥儿们,也不敢再提小时候那些淘气的事儿。

闲话少叙。表哥家住的宅第室内精美的布置,众多的字画和工艺美术品,让我眼睛一亮。家里供的是武圣关帝爷,墙上有一张“全家福”,从中可见表哥家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二老六中三幼童,橄榄型人口结构突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沈老师到表哥家是为了叙亲情,还是来“蹭饭”,或兼而有之,我不好揣度。反正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他带了两个食客,加上表哥表嫂和两个孙辈儿童,正好可到大饭店可以凑上一桌。果然在表哥家停留时间不长,就来到了一家饭店二楼雅座吃将起来。我当然明白,沈老师为了我旅行愉快,让他的亲朋好友请我们吃大餐,一路下来,欠了不少人情。

我和小胖男孩坐一起,我估计是表哥的大孙子,他已上初一,话还蛮多。我说你写到纸上,我听不清。字写的很好,已达到有些高中生的书写水平。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惯用电脑打字,手写体或如狗爬似的,也是常事。棒小子对我这个不速之客很感兴趣,问我原来是干什么的?我说当医生。他马上在纸上写:你对心血管病有研究吗?我回答没有。这个屁小孩性格外向,好奇心重,我建议他好好读书,将来当个记者。

上的菜自然都是海鲜。说老实话,在我原来的生活里,吃海鲜意味着奢侈,但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口感和胃肠,从来不把海鲜当宠物。舌尖上的中国征服世界,饮食文化的知识性是不可怠慢的,上一道菜我就得请教一下沈老师。开始上了一笼外形像南京烧卖的食品,一问叫做“肖美”,外皮子就和烧卖一样的面皮,但里面包的不是肉汤拌米饭,而是多种海产品的馅子,和后来上的鱼粥,都属于正餐饭食,不算菜。广东人家吃饭先喝汤,闽南人家吃饭先用饭食类填一下肚子,再饮酒品菜,“肖美”就相当于先用的饭食。这与北方空肚喝酒吃菜最后上馍或米饭不同,前者合乎生理卫生,对胃肠保健有利。我在陕西见到人家遇到请吃饭时,都先在自家啃半个馒头再上阵赴宴,怕的是酒入空肠容易醉人,输在起跑线上。这次在沈老师家,就遇到一位甘肃张掖的退休教师魏兴中先生,这老头仍保持西北风情,和我对酒,要划拳。我不会,改为老虎杠子。他老先生看似老手,把虫读成“去”,我听不分明,怎么总是我输?我把酒干了,他把我杯子拿过去,慢慢倾倒,如果能滴出一滴酒来,就说我未全干,又要罚酒。后来请沈老师儿媳做裁判,防止因我耳朵听不清被忽悠。其实我已得知此兄就二两酒量,虽然声势逼人,何足惧哉!结果把半瓶金门名酒喝干了事。

不过,闽南这地方的人家请客吃饭,并不过于劝酒,喝酒多少基本任客自由。不像北方人酒席上那样,觉得不硬劝死灌不热闹,劝酒是对你好。爱喝酒的人就像袁世凯心里想当皇帝嘴上说不行非要人“劝进”一样,不兴主动。所以爱酒的同志在南方不能太指望主人反复劝你酒,假谦虚是要不得的。

好了,有道是游完礁岛逢亲戚,又赴酒楼尝海鲜。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虾塘野趣

5月16日上午,由沈老师朋友企业家沈惜坤派他的侄儿沈少志开一辆四座小货车,负责我们在诏安境内的交通。早饭后把我们送到梅岭镇,会见沈老师的又一友人何华光先生。

何华光的父亲何瑶波原是诏安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据说是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文革祸乱,诏安天翻地覆,何县长被一伙造反歹徒劫持,乱刀刺死。可怜何公,未酬壮志身先去,长使人民泪沾襟!福建省政府追认他为烈士。由此给小小年纪的何华光很多人生启示。中午我们在一起用餐时,他掏出一个随身小笔记本,上面写满了他原创的警世格言,一一指给我看,可见他对世事有很多独立思考,我想这与他从小的家庭经历和心理创伤有关。

我们来到了何先生在镇中心两面临街的“海马饲料诏安总经销店”,伙计们说老板不在店里。沈老师马上电话联系,召之即来,一同进了与店面相连的家居大宅,照例喝茶,然后领我们参观。家是三层楼,二楼陈列着他父亲的事迹照片,每层楼毫无例外都布置有中国字画,文风浓郁。

他们二人叽咕了一阵(聋子的感觉勿怪),然后招呼我一起出屋。何先生骑上摩托车,我和沈老师坐在车后,稳稳上路。走了约五六里路,道路渐窄,摩托走在两边都是大水塘坑洼不平的田埂样小路上,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又走了一段,只见身边的水泽和远处的青山,有几间临时搭成的简易窝棚,车子停下,说是到了,我小心下车。

原来这是何先生经营的虾塘,共计九片水域,每片10多亩面积,合计100多亩。简易棚子里住有一位看守老员工,养着一条狗。何先生有一间专用的三四平方米的小棚屋,为办公室兼休息室。小门打开,居然还有一方“室雅何须大”的牌匾!此匾在这陋室出现,实在风雅之至。倘若把这块书法家写的牌匾挂到镇里他家一楼的豪华大厅里去,简直是个幽默。

我看眼前景致,大片的水,有远近恰到好处的一簇青山做背景,如果让一位穿蓑衣的人坐到小船上,大有“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意境。何先生就让看守的老师傅带我和沈老师上船,荡起双桨。因舟小人近,把人拍进去作为风光照片缺乏诗意,我就弃舟登岸,专门为他们拍了好几张水上泛舟图,野趣盎然,意境颇佳。

中午何先生请饭,在镇上一家知名饭店,选在二楼雅座。就我们三人,问我喝什么酒,我照例说“客随主便”,结果打开一瓶张裕葡萄酒。上的都是海鲜类菜,一盘大虾,共10只;一盘小海螺,9只;一盘虾姑,数量多些;一盆鳊鱼形状的小鱼,一条中等大小的桂鱼……还有一罐海鲜汤,汤中小鱼叫“跳鱼”,据说身价不菲,又加了名贵药材“壳服”煎熬,更非寻常。我看那“跳鱼”,就和我们老家那种叫“罗伙”(音)的小杂鱼外形相似,儿时听母亲背一段什么书上的句子,有四句,第一句是列举几种名贵的鱼名,记不得了;第二句是“青白鲥黄价倍加”,意思是青鱼、白鱼、鲥鱼和黄鱼价钱更贵。下面两句:“勤俭人家无滋味,糟熬罗伙醋呛虾”,意思是勤俭人家吃不起那些名贵的鱼,只弄些罗伙鱼和酱熬了,或把小河虾用醋呛一下就对付了。可见如果主人不解释“跳鱼”的贵重,我就把它当“罗伙”一类喂猫的小杂鱼对待了。

主人经营虾塘,开水产品饲料店。可主人却特别强调,今天吃的这些海产品全是野生。我就想到我们的祖先原靠打猎和采集为生,吃的食物还不都是野生的。后来子孙们进化了,懂得饲养家畜和改良品种,把野猪豢养成家猪,把野桃树嫁接成家桃树,感到家养的猪肉比野的嫩,水蜜桃比野毛桃甜。曾几何时(具体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人工培育的东西不吃香了,人们追求吃野生的了,不是草鸡蛋只是模样儿俊俏些也冒充草鸡蛋卖钱了。想当初(其实就是改革开放之初),筵席上有甲鱼就了不起,不用问,都是野生的。看如今,超市养在玻璃池里的甲鱼都打瞌睡了,也少有人光顾。这是为什么?是人在心理上认为物以稀为贵,还是人工养殖的产品确实激素和农药超标,倒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酒喝完了,菜还剩的有。一个电话,何先生走了。我和沈老师下得楼来。这是何先生经常光顾的酒店,记账即可,不须付款。我悄悄问这桌海鲜菜多少钱,店员回答300多元。我连说便宜。何先生也算一方头面人物,曾经是本镇粮站一把手,他女婿又是本镇镇长,饭店是不敢宰他的。我有个感觉:你要以为在海边饭店吃海鲜就便宜,就像到西瓜地里吃西瓜一样,那准失误。

兵器销为日月光

酒足饭饱,沈少志的车也开来了。我们继续在诏安海边漫游。汽车开到诏安南门,是一处高坡临海的地方。这里不是旅游区,外地游客不到,完全是原生态。我沿着一条被开着美丽小花的藤蔓覆盖着的荒径,弯弯曲曲地下坡向海边靠近。小径到头,是一处海边石屋的房顶,无路可走了。我本来还想从房顶处设法下到海滩。沈老师说,时间不多,还有其他地方要去,我就居高临下拍了一些渔港的照片。沙滩上有一排船,我想等潮水来了就可以下海。海上也停了很多渔船。远处有些小的离岛,水天相接,风光不错。

又向回走,那些野花太美丽了,忍不住用微距近拍了几张。走到坡顶,境界更加开阔。坡顶上有一座两层楼的框架建筑,只有水泥梁柱,有点像烂尾楼那样子。沈老师介绍,这是海峡风起云涌的年代建的阅兵台,张万年将军曾在此检阅海陆空三军操练。我由此想到当年这里军旗飞舞杀声震天的场景,金戈铁马,何等威武雄壮!吓得

美国

佬把第七舰队都开过来了。而今我来参观这些旧垒荒台,或许就如参观金门那些废弃的藏兵地道一样。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这就是人类的全部历史么?非也,没有男耕女织、田园牧歌,人民怎么生活,造枪炮的钱又从哪儿弄来?

岁月如歌,中国人是有智慧的。海峡两岸都是炎黄子孙,同属一个中国,血浓于水,咱都不打自己人了。中国与四邻的一切后遗症都是内战造成的,兄弟睨墙遭外侮、家里不和受邻欺的历史该结束了。从此化干戈为玉帛,海峡风平浪静,人民安居乐业,两岸一家亲,友好往来,发展共赢。兄弟共同努力,看谁有本事把属于咱炎黄子孙的土地海疆都争回来,这才是正经大事啊。

我立于坡头,看看这转眼已为陈迹的阅兵台,再瞭望在水一方,心潮澎拜,感动不已!有道是: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善哉!

水市渔村,一缕孤烟细

从诏安南门返回,我们来到赤石湾。这里是一处渔村,面临大海,沈老师有一表妹家就住在这个渔村里。

村子不大,很快找到表妹家。这是一栋较新的现代别墅建筑,门楣上阴刻涂金“彤云暎瑞”四个遒劲富丽的楷书大字,意思就是红色的云彩映照着吉祥之家,真的郁郁乎文哉!从大门向室内望去,大幅山水国画带着文雅气息映入眼帘。别墅还另有侧门,门楣石刻“听涛”二字,在海边渔村,特有诗意。

渔村还遗留一些老建筑,石头墙,能抵抗海风海潮的袭击。我想当年倭寇来了,也能当堡垒抵抗一阵子的。不过,现在渔村应该是很富裕的,那些老屋,未必住人了。

渔村临海,这里的海叫赤石湾,看上去就是个海湾,停泊了很多的渔船,有画儿上那种小渔舟,更多的是能到远海捕鱼的大机动船。我拍照时,正有一只渡船,坐满了人,向对面岛屿开去。

离赤石湾不远,我们又到了宫口港,在一处天后宫前的广场上停了下来。天后也是闽台共同敬奉的神袛,是保佑渔民出海平安的。我们下车没有参观天后宫,沈老师是来看望一个朋友,我也跟着进屋,照例喝茶。朋友是做小超市日杂生意的。在一个县的大范围内,几乎到处都有沈老师的亲戚和朋友。在诏安县城大街上,走几步就有人和他打招呼,人缘人脉,乡情乡韵,好不令人羡慕!

告别诏安

在诏安一晚和两个大半天,我的眼睛和照相机镜头都在不断接触新事物,收获颇丰。

在诏安的那天晚上,我们夜宿沈氏故居二楼。沈老师把挂有蚊帐的大床让我睡,他自己把一张堆满书的小床收拾了一下凑合。我倒没有过分谦让,但没有把蚊帐放下。一是因为当时没有感到有多少蚊子,二有更堂皇的理由:一室二人,我把蚊帐放下,不就是主观故意让屋里潜伏的蚊子去叮咬沈老师一人吗?沈老师已点了一盘蚊香。我说,房间面积太大,建议再点一盘,也照办了。

我吃了一粒舒乐安定,加上疲劳,睡得很好,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突然发现,我的两只手臂每平方厘米平均至少有二三个以上蚊子作案证据,密密麻麻的小红点,十分瘆人!而沈老师的皮肤竟然正常!蚊子是家蚊?也姓沈?不是的,这事我还算个明白人。沈老师与诏安蚊虫家族自幼相处,已达到一种生态平衡。具体说,就是蚊子咬他时,一种异性蛋白进入他的皮下,老相识了,不会发生明显的变态反应,毛细血管不充血,就没有红点点出现。蚊子对待我,优待老外不可能,但也绝不欺生、排外或故意多宰,应是一视同人。但我的免疫系统对诏安蚊虫叮咬进入体内的异性蛋白,是初次遭逢,反应强烈,蚊子咬一处就是一处战场,那红点点就是毛主席说的“弹洞前村壁”,不但不好看,还真有点令人毛骨悚然的样子!从我的例子告诉博友一点生活经验:到一个生态环境与你原住地差别较大的地方,别以为土著能吃的虫你也能吃,土著能游泳的水你也能游……等等。

闲话少叙。我们在街头小吃摊用过早饭,便招手要了一挂三轮车,到县城边缘沈老师的女儿女婿家去。

两个老头总是起得很早,到达沈老师女婿沈志斌家,一家人大致还在梳洗阶段。志斌业医,是个沉静稳健的人,所开诊所叫港头村卫生室。居所门面房四间,两间作为诊所门面,前半一是诊室,一是药房,后半一是检查室,一是药品杂物仓库。全楼三层,总面积相当于24个房间,算是很宽敞了。登上三楼露台,一汪美丽的湖泊就在脚下,应该是个大鱼塘,所谓亲水住宅,无过于此。

我和志斌已不是初次见面,昨天刚来诏安的中午,就是志斌在酒店请的客。除了泰山大人和我以外,还有一位坡底诗友沈云枝先生,一位青年才俊,诗书画都很了得,现在是诏安县书画院副院长,诏安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沈院长闻我来到诏安,特意赶来。因为坡底韵,在这里相见,也算他乡遇故知了。

诏安县城不大,有些街道我已反复经过,它的人文气息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春节过去好几个月了,家家户户门口的楹联仍完好如新,且多为墨写手书,非印刷品。菜市场也考察过一番,海产品很是丰富。

5月17日下午5点,我们提前去火车站,结束了两天丰富多彩的诏安之行。

旁听集美作协会议

5月16日晚返回厦门。17日一早,我们去集美图书馆,把我捐赠图书馆和集美作协的一批书送过去。

来到集美图书馆,集美文联、作协正在四楼大厅举办“激情端午·诗意集美·诗人诗作品读签赠会”。沈老师让我带到厦门赠给集美作协的书,也放在主席台桌子上。

大凡坐着听会,因我耳背不知道人家说什么,总是一种煎熬。若是被人关注,更不自在。但我必须规规矩矩在椅子上坐着。因为沈老师是作协理事,我是他带来的客人,我不单是代表我自己,更重要的还代表沈理事的朋友。正如袭人规劝宝玉的,你不爱读书也要做出个读书的样子来。我只能耐着性子努力做出开会的样子,起码不能提前退场。不是说今天要看龙舟赛吗?这会究竟开到什么时候啊?我心中一点底也没有。

终于站起来准备上洗手间活动下筋骨,沈老师却拦住了我,拿着一本坡底书不知给与会者讲了些什么,然后把麦克风递给了我,意思让我讲话。天啦,我毫无思想准备!也是情急智生,那我就讲讲坡底的故事。

说起坡底,如数家珍,当然不需要作准备也能滔滔不绝。我详细解读了《坡底打工》那首七律。我知道在座的有知道坡底的,但多数在听一段传奇。因时间有限,我只能点到为止,防止喧宾夺主。

中午观看了2014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盛况。 龙舟池四面气球升空,旗幡招展,人流如织。我和沈老师本就打算占据一个临水好位置,观看比赛和摄影,后来发现停留一处不能看到全貌,便沿着龙舟池走走停停,观赏风光。

从龙舟池回来,沈老师把我领到集美文化创业园,这里又是集美作协组织的诗人们在聚会。我们一来,也可能是知道坡底故事的人多了,比上午的场面更加热闹。作协主席华晓春先生让沈老师上台讲话,沈老师拿着《坡底春秋》讲了好一阵,我也不知道他讲的什么,下面一片掌声。又把话筒递给我,我无法推辞,还讲与坡底有关的故事。讲完以后,有几个年轻诗人把我当做什么的了,竟然拿着本子让我签名,我哭笑不得,只好演戏,羞愧难当。接着又是分别和我照相。我不能煞风景,只好把傀儡戏扮演到底。

其实,集美作协主办的文学季刊《集美风》,我是看过几期的,可以说是一本纯文学杂志,肯定有一批高水平的创作班子和编辑人才。我的一篇诗歌赏析文章《江山也要文人捧》,由于沈老师的推荐,曾经在这家刊物登载过,说不定座中有人约略知道我的名字,再加沈老师在台上大肆吹嘘和渲染,才出现今天的颇为滑稽的情景。

拜谒保生大帝

5月18日是个星期六,我们一大早骑自行车去厦门园林博物苑,回来吃过早饭,便由沈老师二子冠成驾车,加上林老师共4人,一起去青礁保生大帝宫参观。

我原来臆想这处地方应该是一个道教圣地,其实不完全对。保生大帝实有其人,名叫吴本,北宋人,毕生从医,医德高尚,普济众生,医术精良,慈怀济世,在民间享有崇高声誉。去世后,人们有病依然求他,谁知有求必应,灵异非常,奉为医神,遂有吴真人的称号。惊动朝廷,到明朝永乐年间,赐封“恩主昊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有了红头文件,小庙变成大庙,香火愈旺。不过,经费都是民间募集的,现在山上的保生大帝雕像就是2007年新建的。政府只要顺应民意,不花钱也能做好事。

保生大帝宫精美绝伦。入门的大牌楼就气势夺人,几座主要宫殿精雕细镂,金碧辉煌。这是一块济世救人的净土,不收门票,没见任何商业化炒作。除了一般外地旅游观光者,本地人多是有所祈求或还愿而来的。沈老师一家也请了香,跑上跑下,多处膜拜,极其虔诚。正是:心中多少祈求事,尽在持香一拜中。我愿保生大帝有灵,保佑他家心想事成。

祭拜事项完毕,我们在一处美丽的池塘柳荫下,吃了在家备好的美肴,特别是几大袋荔枝。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好口福!我长这么大,荔枝当然吃过,但一天吃三百颗的记录却没有。公元2014年5月18日在青礁,保生大帝作证,我创造了本人一次啖荔枝数量的最高纪录!当然,客观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减轻冠成背着爬山的负担。

接着上山朝拜保生大帝雕像。站在下面,望之弥高!我下山时计算了台阶,有 780级,坡度为45度。经过毛算,相当于130层楼房高。当时厦门桑拿天气,对身体是一次考验。不过,我们还是一鼓作气爬上去了,为此,林老师受到沈老师父子的表扬,说比上次大有进步!而我呢,倒也不乏向我翘大拇指的人,主要是因为我头发全白的缘故。

快到山顶的时候,见到一家或有亲戚在内一行人,他们看我脖子挂着个单反相机,就提出让我给他们照全体照。我说没问题,一定能照好,只要把你们任何一人的电子邮箱告诉我,我回去就能发给你们。其他人还没完全明白,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马上说能成,我有电子邮箱。她的名字叫颜思君。于是我给他们照了不少相片,回南京后经图片编辑加工,都发到她指定的邮箱里。颜同学回信说:“刘爷爷,照片都收到,谢谢您!”

在这期间,我和他们讲了一个故事:1968年,我和一位同学借文革大串联机会外出旅游,到了桂林师范学院,校内有著名景观独秀峰,我们爬到顶峰,见一位带照相机的人。那年代有照相机的人是极少的,照相要使用胶片,冲洗制成照片,费工费钱。我那同学敢想敢做,就凑上去和那人说:帮我们照一张相可以吗?那人竟痛快答应。咔嚓一声,各自下山,相忘于江湖。后来回校,在那文革混乱年代,竟然收到这位萍水相逢的人寄来的两张照片,视为奇遇,保存至今。而今我为他们照相,举手之劳,何足道哉!为了纪念我们这两组游客有缘千里来相会,还在保生爷爷的雕像前照了大合照。

我想,保生大帝原来是个医生,得万民敬仰而成了神。这个保生的意思与丰子恺提的“护生”相近。护生就是保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思,掺入了佛教不杀生的因素。而保生,也就是保护生命,保护身体健康,掺入了道教养生的因素。吴本医生生前用医药保护众生祛病除灾,死后用精神力量护佑万民,成了心理医生。人之伟大,神之灵验,合为一体。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斯至矣!

照完纪念照,万事妥帖,可以下山了,可忽然下起了泼瓢大雨。这可视为保生大帝从保生观念出发,为了保护我们体力平衡,有意要我们在山上走廊里休息一会,喝点水,恢复疲劳再下山。果然,我们喝够水休息了一阵以后,骤雨初歇,天气放晴,我数着台阶走至山脚,全体登车而去。

陈嘉庚公园

厦门是个名人崇拜的地方,如果把对保生大帝吴本尊神建庙看做是名人崇拜的极致,那对陈嘉庚的崇奉,也已达到塑像建馆全民纪念的地步。

个人崇拜甚至个人迷信人类社会自古有之,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我记得毛主席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他老人家好像就不反对个人崇拜。但这种崇拜甚或”迷信”好比信仰,要出于人内心的自觉要求,而不是自封为神诱廹别人去顶礼膜拜,那是长不了的,历史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鉴定。陈嘉庚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不断为祖国、为故乡、为人民做出的伟大义举和贡献,深深印刻在厦门人的集体记忆里,历久弥新,与世长存。陈嘉庚在厦门已达到“神”的地位,只因时代不同,已无须采用建庙烧香等旧形式去表达人们的尊崇。

但现代崇奉陈嘉庚的新形式比建庙封神更加科学文明和有效。厦门集美中心区,从嘉庚路北面的“陈嘉庚先生故居”,到路南的“归来堂”、“归来园”,都是园林式的纪念地,再向南就是鳌园路,前面是龙舟池,周边都是嘉庚型建筑。再向东进入海滨,就是风景优美规模宏大建筑奇特的嘉庚公园、嘉庚文化广场和陈嘉庚纪念馆,占地17万平方米。供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人参观瞻仰。

我和厦门人放开交流,我说,像毛泽东这样的大人物都是有人崇拜、有人非议的,你们厦门人对陈嘉庚有非议或微词吗?问了几个人都摇头,说没听到过有人说他的坏话。

5月18日从保生大帝宫回来以后,沈老师一家回家休息,我留在坡底诗友沈雄顺处。小沈用摩托车送我到陈嘉庚公园门口,一进门就是一溜中华特色的楼台亭阁,通至海边。向东是一个半岛,进去就是赫赫有名的鳌园,一座博物大观园,有很多特别精美的雕刻。陈嘉庚墓就在高耸入云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下,面向大陆,天空海阔。

陈嘉庚纪念馆是一座有独特风格的宏大建筑,一进大门,就是嘉庚先生的汉白玉雕像。展览内容丰富。我因疲劳,没有细看,找个好地方坐下,半靠着稍事休息了一会,又到海滨嘉庚文化广场漫步,观岭南花木,看跨海大桥。来福建后很少晴天,今天下午例外,为的是让我看到蓝天白云下的大海,把嘉庚公园的景致拍摄得更加优美。

我走出公园大门,发短信让沈雄顺接我回去。摩托很快开过来了,又在一家景区茶叶店前停下,说这是他朋友的店。

我反正没事,到店里休息。店主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两口一起经营这家小店。这人像谁?可笑我大凡见到陌生人,总把人家的长相和神态下意识地与我以前见过的人去类比,好像心里有谱。但这次想不起来是谁,但又有确实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这毛病改不掉了。反正进来喝茶,茶叶店当然有好茶,而我走了一下午特别想喝茶。福建人的那种还没有牛眼珠大的小茶杯,一口一杯,让小老板忙着沏沏倒倒玩茶艺去。当然我们也做交流,知道我是南京来的,说他去过夫子庙。我说你都是为了茶叶生意见客户吧?他咪咪一笑,说他外出是玩玩的,又说生意做得好,根本不用跑路,坐在家里就行。凡要出门跑生意,就不大妙了。我问他是官二代还是富二代,他说是富一代。大家嘻嘻哈哈了一阵,照相留别。

水清鱼读月,天朗鸟衔花

闽南书画界人才辈出,我到诏安,领略了盲人书画家沈冰山的艺术成就。冰山的画属于大写意,正所谓“画到神情飘没出,更无真相有真魂”(郑板桥赞黄慎语,于冰山极合)。“真相”人人能看懂,“真魂”画出来是什么样儿?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能意会;说与旁人浑不解,难以言传。那是一种高档次的艺术境界,理解并欣赏的人就少了。所以冰山的画作,不考虑盲人的因素,除开身边的亲朋,隐去书画界的名声,单纯就画论画,在普通市民阶层,包括我自己,绝大多数是不会欣赏或欣赏不了的。我发此论绝无贬低之意,曲高和寡,不仅是画,高档次的人类艺术往往如此。

也有的画家走另一条路,即倾向普罗大众的审美之路。在诏安书画之乡,厦门艺术之都,我所走访过的人家,家中布置的国画,几乎全是这种类型。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署名沈黛媛的花鸟画,锦鲤水草,紫藤春燕,牡丹蝴蝶,松鼠葡萄……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彩甜美,赏心悦目。

5月19日晚,沈黛媛来到沈老师家,我们见了面。沈画家年已花甲,但音容笑貌,依然美女风韵,让初见者惊艳,或许与她从事美的创造有关。她除了创作书画,还自办了一所书画培训学校,学员主要是儿童,从事美的培育和传播。

沈黛媛是沈老师家的朋友,我走访过的人家多有她的画作,或与这个朋友圈有关。但我看到沈老师家2014年的挂历,就是出版商采用包括沈黛媛在内的三四位书画家的作品制作的,首页大标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国当代书画家》,可见沈黛媛的书画早已声名远播。

沈画家赠送我一幅《紫气东来春江暖》的紫藤锦鲤图,横幅6尺整宣,造型生动,色彩明丽。九条鲤鱼的九,是中国传统的吉祥数字。紫藤象征紫气东来,瑞晖满室,好运当头。鲤鱼象征年年有余,吉庆有余,时人不识余(鱼)心乐,鱼(余)自得其乐也。只画3条红鲤,其余水墨本色,使画面色彩甜而不腻,丽而不艳,舒心养眼。预先用明矾水勾水线,渲染后增加画面层次感,表现春江之水溶溶漾漾,鱼跃而起波纹。题画用隶书,庄重大方。用一方名章,3方闲章,都很到位。

她的画小写意和工笔并用。我问她画一幅画要多长时间?她笑而不答。欣赏完画,我们一起下楼参观她的画室和教室,就在沈老师家同一小区内,教学条件非常好,我又愧领她的两本精美画册《沈黛媛书画选集》。

欣赏她的画册,才知道他的画艺不仅局限于花鸟,工笔仕女也十分传神。她本出生于书画世家,父亲沈荣添是著名画家。她自幼随父学画,深得家学渊源,聪明加勤奋,终于事业有成。现荣膺中国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函授学院教授,国际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高级研究员等很多桂冠。当然,她的作品也经常参加各种大型画展,获得多种奖项。

她与冰山的书画道路不同,由于她的画受普通大众喜爱,作品早早进入商品市场。我见有中国书画名家协会给她颁发的作品润格证书,国内市场每平方尺1000元RMB,海外200美元。也有出高价收藏她字画的,比如山东金诺,以29500元收藏她的《水清鱼读月》,40000元收藏《繁华争艳春满园》,29000元收藏《丰收时节》等。家有黄金外有秤,这些记录代表画家的成就和荣誉。

《水清鱼读月》作为沈女士的代表作,我在沈老师的朋友家多次见到,都是友情赠送的。联想到郑板桥有一幅竹石图,题诗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有人写文章考证,说不对,应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且有原画真迹作证。专家意见,都是对的,郑老先生这画不只画过一张,而是多张,题诗顺手就这么题了,东西南北,东南

西北,意思相同,也都合平仄。这一是说明郑板桥这张画好,题诗好,他自己满意,才多次重画重题。二也说明市场有需求,有人喜欢,能换来银子,多画何妨?别以为郑板桥的画现在多抢手,他的年代也是有市场规律的。扬州当时是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文化繁荣经济发达之地,扬州八怪这些画家们才赶到扬州来。画作有人买,他们就活得滋润。如到山东郑板桥工作过的潍县、范县去,那里贫穷,卖画就难以为生了。所以书画商品市场出现重复自己的印模式作品,既是正常现象,也是大画家应该尽量避免、容易避免的,比如,至少画题不要雷同。如构图稍有变化加上题图不同,这幅画就是世界上唯一的。闻有人存有一张珍品邮票又把世界上仅存相同的另一枚高价购来毁掉,就是这个道理。

闲话少叙。鉴于对沈画家《水清鱼读月》画意的欣赏,我给他的题画句凑了一联,合起来就是:“水清鱼读月,天朗鸟衔花”,勉强附庸,远不及上联有意境。上联妙在一个“读”字上。“读”,把鱼拟人化,增加了文雅气息,让人联想到沈画家画的鱼也是有灵性、有品位的。不是吗?它们正像读书一样研究那沉浸在水中的月亮呢!但如把“读”换成“唼”或“喋”,也憨态可掬,别有一番情趣。只是在构图时,前者鱼与月亮要保持距离,后者在月影边上画鱼。有个和尚见美人观鱼写诗云:“鱼亦怜侬水中影,误它争唼鬓边花”,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被袁枚批评说是“非方外人语”,意思是这种卿卿我我绮靡甜腻的话儿不是和尚该说的。

人如淡月,气若幽兰。

5月19日,和沈老师参观厦门大学,辗转来到敬贤楼下。顾名思义,名牌大学的敬贤楼,想来一定是有成就的老教授老专家们住的。后来知道,陈嘉庚的弟弟叫陈敬贤,他捐资办学,怜才重士,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楼,料定是个“群贤毕至”之处了。

果不其然,沈老师把我领到三楼一户人家,就是厦门大学知名老教授黄拔荆、林丽珠伉俪之家。

黄教授不在家,接待我们的是林教授。猛一相见,我脑子里就闪过杨绛、林巧稚那种类型的女性。不要问为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林教授家的住房既不算大,也不算豪华。但书香满室,文气盈庭。特别是作为书斋或工作室的大间,书籍用物摆放十分随意,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全是适合主人的方便自然形成。有一个小房间竟然长着一株几乎顶住天花板的盆栽。小客厅墙上挂着一帧横幅工笔山水《嘉禾胜概图》,是她现在留英的儿子大画家黄飚的力作之一。画面上方,用楷书书法写了1400余字的《厦门赋》,署名为黄拔荆、林丽珠、黄飚,真的是一门三杰!

林教授签名赠送我三本书,其中《礁浦集》是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精品图书。此书包括黄拔荆教授的《梅浦词》,林丽珠教授的《鹿耳礁诗》和黄飚的《听水楼诗词》。书的封面陈祥耀题签,《梅浦词》尹瘦石题签,《鹿耳礁诗》霍松林题签,俱为泰斗级大家。因系再版,书后名家题赠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小半,足见其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谈话中,得知林教授是一位基督教徒,顿时我心生欢喜。我为亡妻宫联璧编了一本纪念册《完璧归天》,不愿随意送人,但总是处处留心,希望能遇到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基督徒,她们是互称姐妹的,把这本书赠送给她的姐妹,是我能为她做的一件小事,她的在天之灵一定非常高兴的。我答应一回南京,就给林教授寄去。

林教授得知沈老师这几天上火有点咳嗽,马上到小房间翻箱倒柜找药。我知道这样的老人家里一定备有各种各样的常用药品,可是你要找什么不一定唾手可得。找了好一会功夫,也找到好几种止咳药品,我看都可以,林教授还是选了一种她认为最好的给了沈老师,马上用白开水送服,急的瓶盖子都打不开。我见了拿来,因系生手,一扭,竟然开了。

黄教授是词学专家,著《词史》上下集,他的《梅浦词》为填词典范,自不必说。林教授的《鹿耳礁诗》也是篇篇珠玑。林教授退休以后,曾被聘请去菲律宾讲学。诗集117页上,在一看就知道所咏何事的《无题》三首之后,有一首《旅菲感怀·答友人》的七律,是1995年旅居菲律宾写的,从中可以读出林教授的气质、风度、胸怀和人品,也能体现她的诗格、诗风。大著煌煌,难以全品,尝鼎一脔,旨可知也。不妨引录,与博友共赏:

五十余年苦索求,韶华虚度水东流。

每闻犬吠长难寐,为避尘嚣暂远游。

无酒焉能消芥蒂,有花偏又触春愁。

但求一席埋忧地,云影萍踪任去留。

黄、林二教授都有受极左红祸折腾不堪回首的往事,只要读黄教授词并序《梅花引·惊梦》,便知端的。人生在世,无论是大学教授或是推车卖浆者流,都一样有欢乐也有忧愁。这首林诗定有很多本事我无法知情,但从字里行间溢出的幽微复杂心绪,不难作合理推想,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鹿耳礁诗》中还有一首《久别戏赠故知》,具体不知写于何时,我看目前除了为黄教授生病一事操劳忧虑以外,大抵能反映她近年来宁静淡泊自得其乐与世无争的平和心境,录之共赏:

豪华时尚我家无, 陋室寒庐满架书。

帘外鸟声春永驻, 窗前花影景堪娱。

长男嗜画兼诗赋, 次子传媒摄彩图。

执罢教鞭爬格子, 白头夫妇乐何如!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何况老教授?何况教授之家?我和林教授接触不到一小时,“人如淡月,气若幽兰”,是我对林教授的直观印象,难以用文字进一步解释。黄拔荆教授为《礁浦集》写的长篇后记,几乎都是写的林教授贤良勤奋、谦逊克己、热心公益、甘作人梯、低调处世、嫉恶如仇等等行迹。他们都是有学术成就的大名人,大凡他们这个档次的人,平生业绩网上都有详细资料,不需要我再啰嗦了。

南普陀寺

普陀寺全国有多个,以浙江舟山的最为出名。厦门也有普陀寺,因舟山在北,这里便叫南普陀寺了。

南普陀寺与厦门大学紧邻,也是千年古刹,闽南著名的佛教圣地。我们从厦门大学出来后,就进了山门。

寺前有个大水池。沈老师指给我看:啊呀,这么多的乌龟!除了水中游的,有几处已叠成龟山或龟礁。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乌龟在一起,不用问,都是善男信女放生的。当然,龟多了,它们自己也能繁殖小乌龟。我建议寺庙管理人员应该把它们疏散一些到野外湿地里去,进行第二次真正意义上的放生。因为如此密度的龟群,相当于乌龟集中营,食物当然有游客供应,但若有传染病,或可能大批死亡,在这里培养一只千年老龟不容易。

当然,把这些乌龟分散到郊野河湖湿地里去,进行第二次放生,也不能排除又被人捉回来进行一番市场交易后二进宫。曾经听到一个段子,说有人向老外夸耀中国人放生的慈善,老外不解地说:我们国家没人去捉这些野生动物,故无生可放。是啊,监狱里没抓人,就无大赦天下的必要了。

南普陀寺坐落在美丽的自然风景区,五老峰下,庙宇建筑、自然风光都很值得随喜一番。我来的这天,游人也很多。可这里不收门票,自由参拜。作为方外之地,减少了很多俗气和铜味,这在当今名胜寺庙是值得夸奖的。当然,我估计这些居庙堂之高的和尚也不会为斋饭发愁,他们的生活来源可能与公务员一样有保障。庙宇维修、佛像装金自有国家拨款,把善男信女捐资和功德箱里的零钱管理好就行了。在名山大刹当个正式在编的和尚,门槛不会太低,想来不会比进厦门大学容易到哪里去。

每到寺庙类场所,沈老师除自己虔诚参拜外,也总另请一柱香交到我手里。南普陀寺内游人熙熙,很少见到僧人。我发现一位僧人在我前右方走路,天气虽热,但一身袈裟俨然,人的姿态,走路脚步,都有僧人规范,一丝不苟,就和我在天安门广场看到的那些仪表动作都十分严谨的军人一样,我很欣赏,赶紧抓拍,赶不上,只拍了个侧后背影,也已略见罗汉风采了。

普陀寺有不少建筑依山而建,我们向上爬到半山,为保护体力,休息了一会,便下山而去。

鼓 浪 屿

鼓浪屿是厦门的招牌,人们去厦门旅游,大多是奔着鼓浪屿去的。 我这次来厦门,也把去鼓浪屿作为重要节目,沈老师已安排了日程,因为天气的原因,后推了2次。

5月19日,我们游完南普陀寺,时间还早,当时是多云到阴的天气,有点闷热,觉得拣日不如撞日,决定下午就去。

说走就走,坐车来到渡船码头。买好环岛游的船票,突然下起泼瓢大雨。打伞走到检票口,说天气原因,环岛游航班停开,只好退票买单纯上岛的渡船票。大雨过后,小雨未住。我们在轮渡上仍抓紧看望海景,沈老师打伞助我拍摄。

从渡船登岸,雨还未全住。但凭我的经验,刚才那雨下的越猛,越不会持久,下午最差也就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而已,而可能性最大的将是云散天霁的好天气。后来果然如此。

走在鼓浪屿迷宫似的巷道里,又出我意外。我原以为进了岛,就进了公园。现在才知道鼓浪屿是一个镇,有很多居民和住宅。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路风光。在沈老师的带领下,还是目标日光岩公园大门。

今天既非处旅游旺季,也不是小长假或双休日,且刚下过倾盆大雨,进岛的少,出岛的多,想来此时岛上的游客密度应该是相对较为稀松的。我和沈老师终于登上了日光岩顶峰。须知登顶峰的有些路段只容一人或二人侧身交汇通过,如有几万人怎么上去下来?难怪有人说旅游高峰时“鼓浪屿给踩沉了”。沈老师爬到顶时,有小雨须打伞,顶上人也是满的,他还是主动要求我给他留影一张,可见厦门人这地方也不是轻易到得的。

不一定非要在日光岩最高处,能眺望鼓浪屿和周边海域风景的地方很多。日光岩公园门票60元,我看进去最大的意义就是登高望远,其它无特别必要。当你登上最高峰,俯视脚下的风景,固然可观,但高峰本身已不是风景,或者你在高峰上已经成了别人的风景。不如人在半山,上可以眺望高峰,下可以俯瞰平地。我记得有一位哲学家是尼采吧,他有一首小诗:“不要在平地上停留,也不要爬得太高。登上半山处,这里风光最好。”(大意)这当然说的是人生哲学,但实际生活中也有用。假如下次我还来鼓浪屿,我不会买票去挤上高峰(人真正多时我也挤不上去)。因为鼓浪屿除了日光岩,可以观光旅游的看点还有很多。林巧稚出生在鼓浪屿,她的墓也在鼓浪屿,有纪念公园。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墓也在鼓浪屿。鼓浪屿有佛教庙宇,有基督教福音堂。我想,它的每一处巷道,每一座旧建筑,都有故事。海滨大道,风光迷人,足可留连。何必仅仅为站得高一点看景而与万人争挤那狭窄的单行道呢。

鼓浪屿早先曾经租借给外国人,又称万国租界,为洋人所控制。现在有点像租借给商人的样子,由商人经营。在鼓浪屿镇,不同于在厦门本地人生活的小区。岛上绝大多数是外地游客,这些来来往往的过客,在当地商人眼里一定是很特别的。我和沈老师进入公园上山遇雨,见路旁有一小店,户外竖着6把大盖伞,每把大伞下都有桌凳,全闲着。我们两个古稀老头想在大伞下坐坐避一会雨,休息几分钟。店主见了说不买小店的东西不能坐!可小店一元的矿泉水要卖6元。我看那些伞竟化成了一把把张开的蜘蛛网,把我们当路过的猎物!我们不和他一般见识,走进雨中,撑把小伞继续走路。鼓浪屿是美丽的,但和游客高度集中的其他旅游景点一样,哪怕庙里的和尚,也难以不被铜气污染,别说这些本来就是唯利是图的小商人了。

闽南花木

到闽南旅游,我还是很关注当地植物的。本来我对欣赏植物比对动物世界感兴趣,但花草树木多数叫不出名。我想,除了植物学家专业园林工作者,对普通人来说,花木的名称大多在人们互相交流时才派上用场,知道的多当然更好,但作为自个儿感受或欣赏自然美,用不着费太多脑筋去查找记忆它的学名,严格的还要对照拉丁文才能真正验明正身。因为这些植物本来没有名字,名字都是人给它起的。多数情况下,我觉得它好看给人愉悦就可以了,至于学者叫它什么正式学名,民间又有什么诨名绰号,与自己并无多大关系。辛弃疾词“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也间接说到这层意思。好比美女如云,想看看就是了,其他事与你没关系,何必一一问名探姓呢。

到厦门以后,最引我注意的,一是三角梅,二是古榕。三角梅的名称是沈老师专门介绍的,说这是厦门市的市花,属杜鹃花的亚种,有藤样的草本,有小树样的木本。颜色多样,以红、紫为主。黄拔荆《厦门赋》云:“市花梅开三角,四时依岩盈谷,五色斑斓,摇曳风生,恰似蛱蝶纷飞。”这是诗的语言。据我观察,三角梅岂止“依岩盈谷”,其实街头巷尾,屋角墙头,无处不在。要选市花,我的意见第一是要亲民,好生好养,花期较长,守得富贵,耐得贫寒。厦门的三角梅不但无处不在,而且无时不有,四季常开。对其他城市的市花也要求这样,有点强人所难。就算处于温带地区的上海,把玉兰选为市花,南京把梅花选为市花。可它们“只把春来报”,就开那么几天就“绿叶成阴子满枝”,只好 “相期待来年”了。

因沈老师早就给我介绍三角梅是市花,我就特别留心拍了很多三角梅的照片。除了欣赏它的美丽皮实,不娇不矜,抗旱耐涝,不生害虫,也请注意我说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时随地把美丽和清芬献给每一位市民。特赋一首《思佳客·为寒博厦门市花三角梅题照》助兴:

三角梅开喜万家, 浔江鹭岛展芳华。

委地凌云无俗态, 经风沥雨任横斜。

红如火,灿若霞, 富宅寒门照放花。

今日欣逢刘博客, 携卿倩影走天涯。

古榕是岭南植物界的重要景观,雍容阔大、枝密茎繁是特点之一。黄拔荆《厦门赋》赞古榕:“野有古榕,盘根溪岸,独木成林,遮荫百亩。上则群鸟和鸣,枝繁叶茂;下则垂髯飘拂,水澈沙明。”先说“独木成林”,是反谚语“独木不成林”之说的,所以显得很怪。我观察大榕树的枝干,不像其他树就一根粗干,而是有几十上百根粗细不一的树干集结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不是一根筷子,而是一把筷子。用100根小钢筋捆扎在一起,比与100根同样粗的一根大钢筋更抗外力,拉索桥上的粗钢缆就是如此,这是有力学依据的。就像福建民居土楼,几十上百户人家住一座楼,看似“独木”,实际“成林”,是一个村的规模,形成集团优势。

赋里提到“垂髯飘拂”。黄拔荆教授还有《满庭芳》词:“橘叶迷空,榕髯拂水,菜花漠漠无边”,再次把榕树的气根比作寿星老人的胡子。我还观察到,有的古榕气根如一大片棕帘倒挂,蔚为壮观。再有使我感到惊奇的是枝上生根,插入地下,好像园林工人为防止树木倾倒绑的支撑棍,又像老人的拐杖,我看了都觉得新奇。

诗词班讲习

沈汇丰老师是中华诗词学会与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新加坡新风诗协会顾问,漳州市诗词学会理事及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集美诗词学会第一副会长与常务理事。像他这样的高级教师退休在家,在重视人才、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的厦门市,哪能让他赋闲享清福,必然要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个大任不是治国平天下,而是发挥他一肚子的诗词传统文化,让他在集美老年大学办一个诗词学习班,弘扬中华国粹,使之后继有人。

每周三上午,沈老师就要带着课案去大学上课。我离开厦门前一天,即5月21日,正好是星期三,我本想听听沈老师的课。沈老师说,光听不行,你要讲点。我也答应了。

来到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室,黑板上已赫然写着工整的粉笔美术字“热烈欢迎刘玉霖老师”。沈老师先上讲台作了介绍。早已有人给我准备了一杯热茶。我的口音南腔北调,因有黑板粉笔,便于把关键词说清楚。这里很多人都已知道坡底韵的故事。我把来厦门写的一首诗稿,结合写旧体诗的一点心得,做了讲解。最后,我讲了作文写诗的三点个人体会,与大家交流。

第一点,要有趣味性。现在的文字读物汗牛充栋,我们写这些诗词闲文,首先要自己感到有些趣味,不觉得是苦差事。再是想要有人看,更需要有趣。有趣的因素很多,其中语言幽默,避免官话、套话之类党八股腔,是最重要的。我曾出版《诗海趣话》,把诗话落实到一个“趣”字上。我今年还要出一本《饿乡记趣》,多为五、六十年代在故乡忍饥挨饿的往事,只诉苦是不行的,苦中寻趣,才有可读性。

第二点,要说真话。我可能在诗文中不便把真话全部写出来,但我已经写出来的都是真话。我自己认为的“真话”不一定都对,但肯定当时自己认为是对的,没有违心的意思即可。

第三点,对人有益。我曾把一段《圣经·马太福音》上的话印在《医馀漫笔》的扉页上:“污秽的语言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我写文章,尽量注意趣味性、知识性、资料性,把自已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教训告诉读者,让读我文章的人感到愉悦,得到知识,受到启发。时髦一点说,就是给人给社会以正能量。

我本来还想说一点,我们舞文弄墨的人要注意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写诗也要尽量防止生造词和以词害意。现在借汉语谐音字和汉字多义性堕入恶趣者不乏其人,比如中央电视台作山西旅游广告的“晋善晋美”,让人糊涂。尽善尽美,善是道德判断,“晋善”何意,汉字能这样用吗?还是这个台,做果仁饮料广告,老师在黑板上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在底下念叨“杏仁、核桃仁、花生仁”,接着出来一罐果仁饮料广告。我觉得这是用低级趣味搅和正统文化,误导学汉语的人。

然而,让我想不到的是:我的乱弹还有“讲课费”!就在这天晚上沈老师家,沈吉民老师拿了1000元,说是给我的讲课费。我问:是公家给的吗?他们都说是,并说其中有500元是那天在集美作协会议“演讲”的报酬。哈哈!厦门人幽默到这种地步,我也没再多想,惶恐不安地收下了。

第二天早上,两位沈老师送我上火车站。在候车室里,我终于把这件蹊跷事问清楚了。因为我知道,公家的事儿,即便上面领导同意付这笔款,哪有这么快的?原来这所谓的“讲课费”,我想只有三分事实,七分是人为争取来的。把这个什么名分头衔都没有的聋老头弄上讲台,是谁的主意?就因他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咋说都随便,反正都是沈汇丰老师一手操作,并和上面的领导达成默契,上面口头已同意。因我第二天一早就回南京,这1000元是沈汇丰老师自己垫付的。那沈老师为什么不直接给我而借沈吉民的手呢?这里沈老师有两重考虑,一重考虑是对上面的,有第三者见证:沈汇丰确实垫付了1000元给了那个聋老头。这是为了以后向上报销这笔钱时,避免一张白条连收款人的签字都没有引起“吃空饷”的嫌疑。二重考虑是对我的。如果刘玉霖知道是沈老师自己拿出的钱垫付,他坚决不要怎么办?转手让另外一人去做,煞有介事,就说是公家给的,善意欺骗一下,就好办多了。

终于弄清了原委,事已如此,我也只能从命了。世上竟有人为朋友想的如此周到而自己却隐身幕后!亲历这出“厦门奇遇记”,让我一路感叹而去。

何日更重游

5月21日中午,沈吉民老师设宴为我践行。22日上午,沈汇丰、沈吉民二位老师专程送我到火车站,在上车入口处挥手送别,正式结束了这次为期8天的闽南之行。

旅游的终极指向还是回家,要不然就是流浪了。本来计划还要从厦门“直指武夷山下”,一是倦鸟思归,古稀之人,再远征说不定反而会败兴,不如见好就收。二是现已硕果丰盈,回去够消化一阵子了。

所谓硕果丰盈,不是指沈老师家临行送我的各种礼物,珍贵的福建正宗柚茶,而是我来厦门、诏安的所见所闻,朋友情谊,文化古迹,自然风光,仅照片就有2000多幅,受赠字画图书占了我行李的大部分。回家要慢慢阅读反刍,整理加工,兑现承诺。而这一切,全是因沈汇丰老师不辞劳苦精心安排陪游到底的结果。如我一人来到厦门,异乡聋民一个,“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有何意趣?

这次到厦门拜访有人沈汇丰老师,写了以上这么多意到笔随的文字,不知读者对沈老师留下何种印象。我想用两句话概括一下:

贤良方正真君子,古道热肠好友朋。

我觉得这两句话对沈老师来说,每个字都有丰富的含义。贤,是中国古士大夫最优秀的品质,所谓“贤人”、“贤达”乃至“圣贤”,贤代表人的忠心与能力。良即善良,爱心,恻隐之心,是人类特有的好品质,是好人的核心依据。我与人交往,第一条就是要判断这人是否善良。方,端方,即为人处世的原则性或底线,用沈老师写林丽珠教授的一句诗“山雨突来无苟且”,即“方”的表现之一。“席不正不坐”也是“方”。方孝孺之“方”是“方”的极致。正,即正直,正大光明,中正和平。文天祥的“正气歌”就解释了一个“正”字。贤良方正,我感觉能代表沈老师这人的基本品格。

“古道热肠”,是我来厦门作客对沈老师最深刻的感受。尤其是他处处为朋友着想,善体人意,吃苦耐劳,诚恳务实,给我印象至深。更加难得的是,他竟然能做到体贴一个差不多是聋人的心理,主动介绍各种信息,或大声附耳,或纸上笔谈,务使我能明白。我很少遇到能如此长时间对一个听力残疾人保持这种耐心的人!

我本来已不再用坡底韵写诗,为感谢这位因坡底结缘的好友,又破例写下这一首,表达游览厦门对这位神交多年而未见面的友人一见如故的真情实感。诗曰:

直把友家当自家,起居餐饮享奢华。

登山朝拜保生帝,渡海悠游鼓浪花。

舟竞龙池观赛事,车行鹭岛赏霓霞。

人生到此殊堪慰,处处知音处处茶。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刘玉霖文——闽南之旅第八卷》,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新风廉韵沁人心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新风廉韵沁人心

不久前,由福建省厦门市纪委监委组织拍摄的《厦门历史名人勤廉故事:朱熹》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这是该市纪委监委组织拍摄的第九部厦门历史名人勤廉故事,刻录的宣传片同时发放至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所有街...

2023-01-25 #经典句子

【旅行和英语学习完美结合】你去过厦门山海健康步道吗?

【旅行和英语学习完美结合】你去过厦门山海健康步道吗?

...孩子也就能自然习得!今天这篇文章是飞飞妈妈带孩子去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游玩时,一路上结合风景给娃输入的汇总,供大家借鉴。欢迎加入高端英语,提升英语水平,拓展思维方式,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英语牛娃~01很庆...

2023-05-19 #经典句子

关于旅行的唯美句子

关于旅行的唯美句子

...准备,周四中午的阳光很灿烂,于是下午就买了张周末去厦门的汽车的票。四、去不同的城市,闻不一样的味道,遇形形色色的人,听讲不完的故事。五、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

2022-11-13 #经典句子

心情好 晒照片的句子 旅游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

心情好 晒照片的句子 旅游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

...准备,周四中午的阳光很灿烂,于是下午就买了张周末去厦门的汽车的票。40、旅行,不过是为了迷失自己,然后发现自己。41、到一个和现实的生活有很大反差的地方去旅游,在大自然的暴虐威力下,会真的开始珍惜自己的生...

2010-01-20 #经典句子

首届BETT全国商务英语翻译教师金课大赛获奖名单

首届BETT全国商务英语翻译教师金课大赛获奖名单

...秋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语言、文化与商务翻译余胜,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可口可乐”or“蝌蚪啃蜡”——商标兼译法白阳明,湖北工业大学,金融英语翻译郑建蓉,广东理工学院,Unit 2 Freshman Year一等奖姓名/学校/主题黄之...

2023-07-27 #经典句子

吉人回乡啦!19个金句子 13个金点子 句句都唠在吉林发展上

吉人回乡啦!19个金句子 13个金点子 句句都唠在吉林发展上

...林建了40多万平方米的房子。当时为了在吉林投资,我把厦门的房子卖掉,我现在觉得这是对的,是一个很好的决定。来源:彩练新闻监制:李大川主编:刘畅 作者:常海军/综合整理 吉林日报记者 石雷 邹乃硕/摄责任编辑:...

2023-06-23 #经典句子

36氪首发 | 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司「新译科技」完成5000万元 Pre-A 轮融资 侧重人工

36氪首发 | 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司「新译科技」完成5000万元 Pre-A 轮融资 侧重人工

...司新译科技获得了5000万人民币 Pre-A 轮融资。本轮融资中厦门市美亚梧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凯泰资本与博将资本合作投资,原天使轮投资机构清华力合继续跟进。新译科技天使轮融资于2016年10月完成,截至目前 Pre-A 轮融资资金...

2018-11-27 #经典句子

文案里的春/夏/秋/冬

文案里的春/夏/秋/冬

...广播里是旅游节目,找老人小孩年轻男女来回念着我想去厦门,我想去大理,我想去青岛...“我想回家”这次也是毫无编排地,和同行的人异口同声说道。哎,没出息,但有家可归的感觉真好。四.冬除了常规的节气文案之外,...

2023-07-2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