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孔子用三个排比句赞扬大禹!

时间:2023-05-10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5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第八篇第21章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禹:象形字,指一种虫,即禹虫,后来为了避大禹的讳,改禹虫为“蝺虫。”

上古时期,有个部落以“禹”为图腾,常受洪水灾害,其部落首领姒(si)姓,夏氏,名叫文命,字高密。由于他治水有功,史称大禹、帝禹、神禹,其后人有一支以“禹”为姓。《尚书-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gun),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shen)氏(今山东曹县)之女脩己(也叫女志)。

禹治理洪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今河南郑州)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山西运城市夏县),国号夏(象形字,一种虫)。并分封丹朱(帝尧之子)于唐,分封商均(帝舜之子)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称他为大禹。

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间:会意字,从门从月,会门开了一条缝,月光照进屋里之意。间的原意为“门缝”,延伸指间隙、空隙。也指中间、内。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由空隙又延伸指隔开、不连接。如“黑白相间。”又延伸指不团结、隔阂。如“离间。”军队里搞离间活动,截取秘密情报的人叫“间谍”。

佛教中有个术语叫“无间地狱”,是十八层地狱中的最底层,关押着罪大恶极之人,“无间道”即通往无间地狱之道。

本文中的“无间然”意为找不到缝隙,也就是无可挑剔。

菲:《尔雅》:“菲,芴。”即菲菜,一种芜菁类植物,又名芴。古书上指萝卜一类的菜。本章是微薄、菲薄的意思。菲饮食就是饮食很粗糙的意思。

致:原意指送别,从夊(sui)从至。如《荀子》:“远方莫不致其珍。”延伸指到达、实现,如“学以致用。”也延伸指“表达”,如“致敬”。也指求取、获得,如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又如《大学》:“格物致知”。

致还可以延伸指情趣、兴致,如“闲情雅致。”也延伸指精密,如:“精致。”

致还有“招引”的意思,如:贾谊的《过秦论》:“致致天下之士。”

服:从舟从,服的古字写作“”,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像以手捕人,本意指降服、使顺从。后来加上“舟”,表示将被驯服的人装船运走,其含义也是使顺从。

由于传在人身上的“衣”有为人体服务之意,所以,“衣”也叫做“衣服”,为人体服务的装备就叫“服装”。

黻:从黹从甫,音fu,第三声。黻,第二声《说文》:“黻,黑与青相次文。”《考工记·画缋之事》:“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古时天子临朝或祭祀,所穿的礼服名为黻,《汉书-贾谊传》:“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

天子所戴的礼帽名为冕,《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纩。”即大夫以上的官员所佩戴的礼帽。冕的覆版很长,垂下玉瑬,两侧悬挂充塞两耳的瑱玉。

宫室:“宫,室也。”即宫室。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室,实也。即内室。引伸之则凡所居皆曰室。

沟洫:水渎也。即水沟。洫(xu第四声),《说文》:洫,《说文》:“田间水道也。”《周礼-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此乡遂之制”。洫也指护城河。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

孔子连续用三个排比句来称赞大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前后各用一句“吾无间然矣”,作为强调,可见评价之高。孔子对其他圣王的评价如何?

尧帝:“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荡荡乎,焕乎,这一系列的赞美之词,是所有帝王中最伟大的。

接下来的舜帝,“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天下太平,并从与文王、武王一同叙述的上一章,可以清楚的知道是“至德”的评价,即最高的道德。

对于泰伯,也是“至德”的评价。对于文王,也是“至德”的评价。对于武王,没有给与“至德”的评价。

武王自己说“予有乱臣十人”,孔子在上一章指出“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显然是拿武王和尧帝、舜帝、泰伯、文王的评价是区别开来的。

史书记载,禹虽为帝王,吃粗茶淡饭,穿破旧衣服,他住的宫殿,还只是一个茅草棚,所谓“茅茨土阶”,上面盖的没有瓦,只是一些草;前面的台阶,只是用泥巴堆起来。但,对于百姓,包括祭祀鬼神,兴修水利,他却是竭尽全力的。

大禹治水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

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也叫“陶文化”。

在上世纪30年代,发现归属于龙山文化的遗址不仅有黄河中、下游的,还包括了杭州湾地区,当时根据地区差别,划分为山东沿海、豫北和杭州湾三个区。又有人提出龙山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并认为河南安阳后冈的龙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驱。

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属于新时期晚期,铜石并用时期文化。那个时候,天下河道还没完全成型,一到雨季就洪水蔓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时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帝尧决定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尧帝的统治范围主要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海河流域,长江流域被蚩尤后裔三苗人统治,所以尧帝治水的范围主要是这三个地区。

受四岳(管理山岳的长官)推荐,居住在汶山(今四川汶川)的鲧被选为治水首领,于是,鲧带着一家老小迁居于中原的崇(今河南嵩山一带)。尧封鲧为称有崇氏首领,所以鲧也被称为崇伯。

鲧采用筑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尧帝的接班人舜帝赐死死于羽山(今江苏东海县北面),也有说法因鲧与尧之子丹朱、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败而被尧流放至羽山;还有一说是“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总之,鲧葬身于羽山,是一个悲剧色彩浓厚的治水英雄。

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禹立即与伯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大禹时期,人们对石器的使用已经很有经验了,他们懂得使用不同的石头打造不同的工具,比如被称为天然玻璃的黑耀石做成石斧,用作砍树。人们还懂得用黄铜加入加入锡或者铅做成合金——青铜。用青铜做的工具明显提高了生产力。

大禹时期,马还没被驯化,但是,他们懂得了使用大象、牛等牲畜参与劳动,加上,大禹一呼百应,参与劳动的人非常多,所以才用十三年就完成了治水。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在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

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说苑》记载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夏建立后,大禹在涂山(大禹妻子娘家)尽早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这次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华史上第一次会盟。

到了正式大会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侯按着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

礼毕之后,夏禹大声向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

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

大家都明白禹受命于天,原本对大禹有意见的诸侯看到大禹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

后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

大禹铸造九鼎,并把九州的神鬼刻画在鼎上,首先是为了让民众辨别什么是神灵,什么是怪物。

在鼎上刻画神鬼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图像实施诅咒和攻击敌人的做法,又被称为偶像祝诅术。现代的人不信这套,但在远古时期,人们笃信这个。

在姜太公的《六韬》和《太公金匮》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周武王推翻商朝后,丁侯不服,因而不来朝见。姜太公于是命人画了一幅丁侯像,他朝画像接连射箭三十天,使得丁侯大病一场。

丁侯让人占卜病因,得知起因自周朝,他于是赶紧派使者去朝见武王,表示归顺之情。姜太公这才将丁侯画像上的箭一一拔去,等到所有的箭都拔去时,丁侯的病不治而愈。

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竹书纪年载为四十五年),皇甫谧认为禹享年一百岁左右 。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大禹姓姒,姒姓大部分都用氏来代替,但是,在禹陵周边,有几百户人家,几千年来,始终以“姒”为姓。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有个禹会村,也称“禹墟”,就是大禹治水遗迹。蚌埠的涂山既有大会诸侯遗址,又有娶女首领为妻的涂山氏国遗址,涂山氏后裔后来改姓“涂”。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孔子用三个排比句赞扬大禹!》,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友谊是什么的排比句仿写句子

友谊是什么的排比句仿写句子

(一)、友谊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友谊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二)、友谊是一杯清茶,润人心脾。友谊是一片秋叶,撩人乡思。友谊是...

2022-10-22 #经典句子

勇气是什么的排比句仿写句子

勇气是什么的排比句仿写句子

(1)、勇气是多么可贵,只要人的内心,有恒心,有勇气,有毅力!一切的一切都是浮云(2)、我明白了,勇气是很重要的一样东西(3)、勇气是他们战胜苦难的源泉。(4)、勇气是成功的保证,每当面临抉择,许多人会犹豫不决,也会...

2022-11-12 #经典句子

坚持是什么的排比句子写一句话

坚持是什么的排比句子写一句话

(一)、古往今来,大多成功之士都是能够勤勉做事的,可见,珍惜当下,怎能去掉勤勉?坚持是风雨中的小草,毅力是水田里的稻穗,勤勉是瀑布下的彩虹,共同演绎了珍惜当下的美丽。(二)、虽然这次并不是完全由我自己完成...

2022-11-18 #经典句子

勇气是什么仿写句子和排比句

勇气是什么仿写句子和排比句

(一)、如同我在学习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惑及困境,也许只是考验我的信心、耐心和勇气是否足够的假象(二)、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一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的青年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2022-11-12 #经典句子

感恩是什么的排比句子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感恩是什么的排比句子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一)、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二)、感恩是一杯白开水,感恩是一把小雨伞,感恩是一句温暖的话,我们要懂得感恩(三)、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格高尚的所在。(四)、感恩是什么?感恩是小草微笑面对...

2022-11-0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