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张文宏不让喝粥?原来不是的 他也不辩解 我来说句公道话

时间:2023-05-10

打破头也想不到张文宏不让孩子喝粥,他可是知名医学教授,中国出生,又是贫困年代的沿海县城长大,怎可能不懂我们的粥文化?搞什么崇洋媚外牛奶蛋?一定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打破头也想不到张文宏不让孩子喝粥,他可是知名医学教授,中国出生,又是贫困年代的沿海县城长大,怎可能不懂我们的粥文化?搞什么崇洋媚外牛奶蛋?一定是哪里搞错了。我来刨刨根,这船湾在哪里。

粥,华夏先民最早烧的饭

我们是农耕文化,谷物不能生着吃,必须煮熟,所以我国的饮食文化和烹饪,不仅历史悠久,还排在世界前列。正因为“粥”是我们的主流饮食,历史资料就非常丰富,随手摘几段:

⒈东汉许慎(公元约58-约147年),在他的《说文解字》里说:

黄帝初教做糜。

字义解释,“糜”,屋里、柴火、米(谷物)三者组合,就是煮粥。那时的帝王就是部落酋长,比一般人生活知识多,所以黄帝教子民煮粥。

⒉后来唐代很多书籍都有对许慎这句话的分解。历史名著《北堂书钞》里:

黄帝始烹谷为粥。

这部书是唐朝虞世南(公元558-638年)主编。

⒊史上第一次出现“粥”字,是在东汉杨雄(约58——约147年)的《方言》一书里:

糊,厚粥也。

在此之前,粥的叫法很多,例如:鬻,至今还在用这个字,“鬻锅了”,指的是熬粥火大,把米汤烧出锅口。这个字还标志煮粥的炊具,“鬲”是古时一种煮饭的陶罐。还有前面说到的“糜”,唐朝孔颖达(公元574-648年)编撰的《五经正义》,对此作了确切定义:

稠者曰糜,淖者曰鬻。

原来古人把稠粥叫糜,稀粥叫鬻。

粥,本来就有很多种,不仅仅白粥

继续考证历史。

古人最早制作的饭锅,是陶土烧制,俗称瓦罐。做饭就不会有很多花样,如今叫做一锅熬,谷物、青菜、肉,一罐熬熟,所以说,最早的饭就是粥。而且那时的粥,按现在的分类,有了很多种,鱼粥、肉粥、菜粥,豆粥,当然少不了白粥。

如今很多地方农村流传的大锅菜、东北一锅炖、上海宁波一带的菜泡饭,都是古代粥的活化石。古人的粥,经过几千年的演化,有了更多的花式品种,八宝粥、腊八粥、皮蛋瘦肉粥、不下几百种。但是,远古的大锅菜和菜泡饭,依然具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足以说明粥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就连日本人都引以自豪,说粥是中国对世界饮食最大的贡献。

把话题拉回来,如今饱学之士张文宏,为什么要反对喝粥,是他真的不了解我国的粥文化吗?显然不是。不信你把肉粥鱼粥,营养美味的各地名粥,让他喝一遍试试,他再要反对喝粥,那就确定这人有问题,一定不是我们的张文宏教授,说不定是哪里跑来的六耳猕猴。

张文宏反对喝粥有道理

这一节要分三段说。

⒈张文宏有喝粥的儿时阴影。张文宏出生在温州,上学就业在上海,饮食习俗都一个样。上世纪六十年年代的温州瑞安,生活水平不会很高,那地方恰恰有喝白粥的习俗。张文宏出生于1969年,直到1987年瑞安中学毕业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基本都是早晚白粥就咸菜,吃伤了。尤其是幼年和少年,这样清淡乏味的饮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⒉张文宏接受了西方的饮食文化。穷人的孩子对发展机会很敏感,知道全力把握它。张文宏小时候的艰苦生活环境,成为发奋学习的动力。瑞安中学的学生能考入上海医科大,后来又作为访问学者和博士后,陆续去了美国的哈佛、芝加哥和中国的香港大学。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丰富的阅历,也使他有了自己的饮食鉴别标准。于是,单就中小学生的早餐,就很自然表达出自我观点。这个观点就是网上热炒的,要牛奶鸡蛋,不要喝粥。

⒊张文宏付出了网红的代价。当然这个网红不是他情愿,像他那样已经进入金字塔顶端的学者,也不屑于当网红。可是网红媒体却相中了他,这是没办法的事。

按说成了网红人物,没什么问题,是个好事,传播知识面更广大些,受益的人更多。可是,我们当下的网红炒作却有问题,问题还很大。譬如对张文宏不让喝粥这件事的炒作,就显示着这些炒家媒体的无底线。

看过他议论喝粥的原版,就知道他并不是不让喝粥,而是不让喝白粥就咸菜。所以说他儿时的阴影就这个,害怕了,也担心他老家那一带,至今仍然这个习惯,需要提醒,要改变。这样营养很不够,要吃牛奶和鸡蛋,保证足够营养,才能健康成长。

就这样,断章取义是炒家们的拿手好戏,生生把张文宏的意思给阉割成“网红消息”:张文宏不准喝粥!这些炒作者,应了人民日报那句话:“不能只要流量不要脸”,他们是真的这样子,是时候要整治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张文宏不让喝粥?原来不是的 他也不辩解 我来说句公道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文知识点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文知识点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

2023-05-20 #经典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腊八粥》知识点全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腊八粥》知识点全解

...15—19第三部分(20、21):写八儿如愿吃到了腊八粥。(吃粥)句子分析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运用排...

2023-06-06 #经典句子

「六年级语文」第2课《腊八粥》预习笔记 浓香腊八粥浓郁民俗情

「六年级语文」第2课《腊八粥》预习笔记 浓香腊八粥浓郁民俗情

...子比作一面小鼓,说明腊八粥太好喝了,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吃的很多,吃得很尽兴。“浪漫”指富有诗意,充满想象,文中指筷子的摆放不同以往,是诙谐的说法,体现出八儿喝腊八粥后的心满意足。“奈何”指没有办法,...

2022-11-09 #经典句子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腊八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腊八粥

...考:学习时,首先运用把握线索法,抓住"等粥一看粥—吃粥"这条行文线索,了解八儿—家腊八这天熬粥,吃粥的情景,分清详写了哪部分,略写了哪部分,思考这样写有何好处;然后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体会课文...

2022-11-13 #经典句子

202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测试题及答案

202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测试题及答案

...下文做铺垫。B.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正面描绘八儿一家吃粥的场景。C.为了能多吃几碗腊八粥,八儿与妈妈讨价还价,由此可见八儿是一个自私的孩子。D.文章中对话贯穿全文,是为了突出母亲对八儿的疼爱。八、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2023-05-09 #经典句子

语文小学六年级下(部编版)第一单元第2课《腊八粥》微课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讲解

语文小学六年级下(部编版)第一单元第2课《腊八粥》微课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讲解

...疯了,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听妈妈说要到夜里才能吃粥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是一副馋像。“你吃三碗我吃三碗”“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在这讨价还价中那副馋样再也藏不住了,已经完全挂在了脸上。...

2023-06-06 #经典句子

2021年新高考语用新题型之标点及修辞精练

2021年新高考语用新题型之标点及修辞精练

...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2.通感性的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来自于不同感觉,这些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才能建构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

2023-01-30 #经典句子

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

...、青、黄掺杂,有色有味。碗筷装在一只敞口的簸箕里,吃粥的人自己动手,吃几碗心中有数,老人只顾烧火煮粥,他相信谁也不会吃多给少。有的实在太饿了又没钱,吃完后就悄悄对老人说下回再给,老人没说二话,只是微笑...

2023-10-06 #经典句子

《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全文直译

《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全文直译

...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

2023-06-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