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无湘不成军 这句话家喻户晓 不过“湘”字主要指这些湖南人

时间:2023-05-07

无湘不成军,这句话家喻户晓,它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湖南人骨子里彪悍、好勇斗狠的性格。当然,在我国历来勇猛的还有广西人。在明朝,广西狼兵有雄于天下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1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无湘不成军,这句话家喻户晓,它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湖南人骨子里彪悍、好勇斗狠的性格。

当然,在我国历来勇猛的还有广西人。在明朝,广西狼兵有雄于天下的称号,是明朝后期的精锐军,袁崇焕曾用6000广西狼兵为主力的骑兵击败了13万八旗兵;在清朝晚期,动摇清朝根基,占据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也是以广西人为主力,像林凤祥、李开芳、石达开、杨秀清等人都来自广西。不过,他们却败在了曾国藩组建的湘勇手下,“无湘不成军”说法也正是源于此。

在近代史上,每到生死存亡之际,湖南人的确冲在最前面,比如戊戌变法时候的谭嗣同,辛亥革命时期的黄兴、宋教仁等以及后来的民国战神蔡锷,他们都是湖南人;另外,为近代中国输入了无数军事将领的黄埔军校,湖南人占了四分之一,还出了200多名湖南籍的将军,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人之多就更不用说了。

在外省看来,似乎所有湖南人都很厉害,但是在湖南人自己看来,湘西人才最勇猛无畏。

乾隆末年到嘉庆初期,湘西发生了一场长达三年的苗民起义,清朝廷调集贵州、湖北、四川、云南及两广等七省兵力,分三路围剿,才勉强扑灭了苗民的主力。但自此以后,朝廷对湘西越来越不放心,于是整出了一套屯田养勇、全民皆兵的军事化制度,十万湘西凤凰人中大约有一万人在服兵役,他们且耕且战,由朝廷拨粮关饷……年复一年,就让湘西人养成了靠当兵吃饭的传统。相传,老湘西的尚武精神流淌在骨子里,村里的小孩子玩的游戏都是打打杀杀。

在湘西人眼里,光宗耀祖不是读书中状元,而是在战场上立功。从清朝中晚期到解放前,湘西一直都有一支称为“竿军”的特殊部队,他们类似于雇佣军,战斗力很顽强。

抗战时期,以湘西竿军为主力的128师在浙江嘉善阻击日军两个军团,从装备与火力上来看,128师处于劣势,既没有飞机火炮支援,也没有像样的机枪,因此上阵地的第二天就出现了重大伤亡。不过日本人白天靠着飞机大炮抢走的阵地,晚上就被128师带着马刀的敢死队在贴身肉搏战中夺了回来……在这种拉锯战中,128师虽然战死了四分之三的将士,但表现出了勇气与决心,让日本人也不敢小觑。

在后来的抗战中,湘西竿军打过南昌保卫战、宜昌反攻战、长沙会战等大小战役,每一批湘西竿军出征时,湘西父老总会挂出“竿军出征,中国不亡”的横幅,就像川军著名的“死”字旗一样,竿军抗战从来都是义无反顾。

抗美援朝战场上,也有湘西竿军的身影。在老秃山战役中,来自湘西的金珍彪一人就打死了165个来自哥伦比亚营、美7师的联合国军敌人,金珍彪也成了杀敌最多、获得勋章最多的志愿军战士;跟金珍彪一样,还有湘西的姜长禄,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着一个连,坚守半个月,打死敌人近2000人……这种湘西勇猛的例子很多,让人想不到的是,文质彬彬的大文豪沈从文也曾做过湘西竿军的副爷。

由此可见,“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湘西人是最厉害的湖南人,的确很有道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无湘不成军 这句话家喻户晓 不过“湘”字主要指这些湖南人》,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