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必背精选之里仁篇(下)

时间:2023-02-01

接着 之前的 论语必背精选之里仁篇上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解读:这里是说治国者必须礼让,因为礼主敬,依礼而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接着 之前的 论语必背精选之里仁篇(上)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解读:这里是说治国者必须礼让,因为礼主敬,依礼而行就会处事合宜;谦让生活,就会上下无争。能做到礼让,治国也就没有困难了。礼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规范,让是人与人相互尊重的明确表现。仁的体用,首先在于礼让。懂得礼让就会去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利,就会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也就能够有发乎真心的关怀和仁爱。因为对他人有仁爱和尊重,他人亦会反过来给以仁爱和尊重。如此便可以得人心,民心悦服,则国家自然得以大治。

(注:何有,何难之有,不难的意思;如礼何,把礼怎么办,即如何实现礼制呢)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解读:这里孔子说明了求其在己。孔子并非不想身居官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素质。人总是希望能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希望别人能了解自己并推崇自己。但这需要自己先确定立身之道,修养自身,具备为人所知、所重的能力。一旦进德修业有成,立德立功皆在望。

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不愁别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读:这里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孟子说,鸡叫就起来,孜孜不倦行善的,是舜一类人;鸡叫就起来,孜孜不倦求利的,是跖一类人。要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就在利和善之间。

(跖,zhi,盗亦有道)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读:这里孔子勉励世人要以贤人为榜样,不断学习,以贤人为标准,坚持自我反省。看到贤人有高于自己的地方,立刻省察自己应该如何改善,加以学习,想着与之齐等。看到不贤的人,亦应该自我反省,我亦如此不贤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凭借着反省的精神加以改善,于是乃能德学俱进。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解读:这里孔子讲到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侍奉父母,要恭敬无违。父母是人,自然可能犯错,子女最好先委婉地劝说。父母不听时,子女仍要对他们保持真正的孝顺,不可有怨恨父母之心。除此之外,子女自己要努力进德修业,要以和悦的态度、委婉的语言、适可而止的方式劝谏父母。学会理解父母,设身处地、心平气和地想一想父母何以如此。

(注:几,轻微,婉转;劳,劳心,担忧)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解读:这里承接上面继续论如何侍奉父母。“父母在 ,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道的具体标准之一, 对后世影响深远,以至于成了做子女的处世进退必须考虑的前提。这种孝的原则在今天虽然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但是行止之间心存父母之情还是必要的。“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之心如此,儿女当令父母放心,这是孝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读:这里孔子在论孝道 。这一部分在学而篇已出现过,是第二次了,当是重出。只是详略不同。《学而》篇第十一章:“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五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说做到了孝。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解读:这里是说关心父母的年龄也是孝道之一。人生七十古来稀,子女成人自立,父母逐渐衰老,尽孝时日无多,是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知而喜者,父母都能高寿,子女也能承欢;知而俱者,父母之年愈高,在世之日愈少,担忧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应当及时。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解读:这里孔子提出重言、力行的重要性,不轻易说话,是因为要说到做到。孔子主张谨言慎行,就是要重然诺。不轻易说话,更不随心所欲地发表看法,以说空话、说大话为耻,这才是知荣知耻。

(注:逮,及,赶上)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解读:孔子在这里谈的是自我约束和节制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想减少过失,自我约束是必不可少的。

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样的事比较少。”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读:这里讲的是人的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言和行。言的准则是要慎重、实在,当然说话就要慢一些;行的准则是要落实,当然就要快一些。君子沉默寡言,似乎不会说话,其实并非是内心迟钝木讷,而是言语谨慎之故。但是办事必须敏捷,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解读:这里是孔子对人们修养道德的勉励。有德的人是永远不会孤独的,这是因为人性向善,所以人们才“必定”亲近与支持有德者。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信念, 相信人性是向善的。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解读:子游的这段话间接地表达了孔子关于服侍君王和交往朋友的见解。无论是事君还是交友,都要讲求一个度,如不能适可而止,往往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为人、处世都要讲求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不可单方面地去勉强。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必背精选之里仁篇(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