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诗词创作中语气必须配合感情起伏 应如何做到?多个例子为你解惑

时间:2023-01-23

像花落知多少?花落知多少!作疑问句读或作惊叹句读,诗句的强度便有了明显的差别,可见语调足以改变语气,语气的激动与否,与诗句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联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0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同样的一句诗,读者将每个字给予轻重缓急不同的读法,诗句的内容与语气的强弱,都会随着声调而变异。像“花落知多少?”“花落知多少!”作疑问句读或作惊叹句读,诗句的强度便有了明显的差别,可见语调足以改变语气,语气的激动与否,与诗句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联。

语调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更不易在句字上显示出来,必须仰仗于富有气氛的情境,读者依此情境,才能揣摩到语调应有的强弱。然而情境的设计是千变万化的,很难讨论,本文只就字句上足以显示语势强弱的部分,予以拈出。

概略地说,诗句中如果使用顶真的引接、重出的句字、直陈的语气、呼告的手法,都能使语调变得激越些。

所谓“顶真的引接”是在上句句末与下句句首用两个相同的字,前后顶接,蝉联直下,促使语调衔接,文势骏快,自然表现出强硬的笔力。

例如寒山的诗:

少年何所愁?愁见鬓毛白!

白更何所愁?愁见日逼迫!

在这自问自答之中,只听见一阵喃喃自语:“愁、愁;白、白;愁、愁!”连用了三次顶真的引接,使四句诗一气滚下,文气显得紧接而强劲。而生老病死递嬗的哀愁,成了绷硬的愁结!

又如清柯辂的《训家》诗:

追兽勿太迫,迫则必伤人;

处人勿太迫,迫则灾及身。

本无灾伤意,迫则取祸神。

由于前面四句,两两皆用“迫、迫”顶真,而“伤人”、“处人”的承接处,语气蝉联,也类似于顶真,也像前例连用三处顶真引接般,一连串的“迫呀迫”,使末句“迫则取祸神”的警告,蕴蓄了不可抗衡的说服力。

又如苏东坡的《读孟郊诗》和《颍州初别子由》诗: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

赵克宜说东坡诗的本色,在于“意蕴藉而语气却快”,这“语气却快”就是表现诗句强度的方法之一,因为诗句流动的速度能造成力量、形成强度。像前首《读孟郊诗》,用“出”字作为句尾,然后即用“出”字来顶接,整句诗带着“回文”的倒转姿态,或用“出”字来遥应,又含有“重复”的强调语气,读起来痛切而有力。而后首《别子由》诗,以“秋风”二字作顶真,又将下两句作为上两句的延伸复叠,产生一种“节节相生”的流动力量。

又如清顾我愚的《示儿韵语》:

介然莫与俗人通,读我诗书守我穷。

穷到万分穷不怕,此时才算是英雄。

上两句还算寻常语,第三句用穷字顶真上句,诗意方进入高潮,“穷到万分穷不怕”,其中重复穷字,“穷不怕”又逆折取势,全诗以一根傲骨针对三个穷字作抗争,以求战胜。这诗是对儿子说话,只须质朴实在,不须体面堂皇,直率地说穷呀穷,穷不怕才算英雄,结志刚凝,发声雄劲,字字从肝胆真心发出,极具震撼力。

所谓“重出的句字”,是使诗句中有一字再现或数字再现,不以重复为嫌,反以重复为能。重出的句字有时能使节奏紧凑,给人以锣鼓麻密的感受,也可以使诗句增加强度。

如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诗: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见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第三句连出三个“一”字,第四句连出三个“三”字,读来节拍密集,极其遒劲。全诗由“杜鹃”一词的歧义,从花联想到鸟,而这二个“杜鹃”用“实见”与“虚忆”的手法,缭纠错综,成为两股紧紧绞合的坚实架构。

一句诗里,如果同时运用顶真与重出的技巧,将顶真的格法浓缩在一句中,成为两个词组间的顶接,则诗句更健劲。

如苏东坡的《答舒教授观予所藏墨》诗:

非人磨墨墨磨人!

用二个墨字顶接在一句诗里,全句又重出墨字、人字,且“人磨墨”与“墨磨人”词序又颠倒,首尾回环,形成了回文的形式,而非人磨墨,是墨磨人,用意也是逆折相反的。人以为是在磨损墨的本体,却并不然,是墨在磨平人的意气。这二个与表面看来恰恰相反的不和谐元素,像白刃相接一样,对抗在一起,其间的抗力,恰好构成了诗句的强度。

后来李如筠模仿说:“我注六经经注我,人磨寸墨墨磨人。”吴文溥亦有类似的句子,都极紧凑坚实。这种手法,唐代诗人已常用了,如杜牧的《湖州正初招李郢秀才》诗:“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也是兼用重出与顶真的格法,使两股相反的张力,顶接在一句中,读来沉着而有力。

清人以此技法写成名句的颇多,如金应澍《夏日偶成示儿孙辈》:“岁岁未归归亦得,年年往事事无痕”,又“逝者不来来者逝”。及林伯桐《游云泉山馆》:“山留人乎人留山”,均有非凡的表现。

再看楚石的诗:

遣愁愁不去,认愁愁不真。

谁知遣愁者,正是自愁身!

句句重出愁字,一二两句将愁字顶接在一句中,节拍更见迫促。四句诗中,一直注意运用两种抗力,作相反方向的运转,一个是愁,一个是遣愁,原来自身即是愁,愁又如何遣得?愁又如何认得?

又如明末冯一第的《代古诗》:

不得抱郎身,止好抱郎影。

抱影不离身,与郎同夜永。

这诗字面上是缠绵的情诗,实际上是与《离骚》同样守志不移的激烈话,对于时代,他自伤生不逢时,身罹流寇张献忠之难,骂贼不屈而死,诗中一再重出“郎”、“身”、“影”、“抱郎”等字,深情一往,志决心痴,张晋本在《达观堂诗话》中说:“惟以一死报国,此种深心苦志,岂吟风弄月者所解乎?”此种足以终古的刚强精神,就在念念重复“抱郎”的意识型态里。

重出而兼用顶真,力量甚强,前面已叙述,重出而兼含词序颠倒回环成了回文,句子也紧凑而绝美,如清人魏祥的妙句:“绝塞关心关塞绝,怜人可有可人怜。”不只捶声炼调而已,匠心可称精绝。

所谓“直陈的语气”,就是不带一点曲折,不加一丝隐匿,用直率的语气,将感情喷薄出来。像荆轲的《易水歌》、刘邦的《大风歌》、曹操的《短歌行》等皆是,耳熟心诵,不烦举述。

且举一首李山甫的《柳》诗为例:

终日堂前学画眉,几人曾道胜花枝。

试看三月春残后,门外青阴是阿谁!

本诗就情意的性质来说,是属于委婉型的,但三、四两句在语气声调的表现上显得十分刚直,这比《易水歌》、《大风歌》及《短歌行》等情意的本身便属于雄伟悲壮性的,表现起来更难。前人所谓“诗情要软,诗笔要健,即手柔弓燥意”(见《贞一斋诗说》)

这首《柳》诗可说是达到了“情软笔健”的要求。诗意说:终日以柳枝的柔曲去学画眉,但没有人称赏它胜过了花枝,接着气愤地说:“好吧!试看三月春残以后,百花谢了,门外能撒下一地青青浓荫的,除了我还有谁!”结尾两句是以昂扬的声调、激动的语气,直呼出来,显得感情奔迸,笔力矫健。

又如韩愈的《和归工部送僧约》诗: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

汝既出家还扰扰,何人更得死前休!

末尾两句,不加折绕,像是指着别人的鼻子直呼,揶揄这个和尚说,你既已出家,为何比“在家人”更忙?还有谁能在死前稍息呢?朱彝尊说本诗是受“豪气驱遣”,所以“磊落痛快”。清高宗御选《唐宋诗醇》则批评说“振威一喝,三日耳聋”,这种“言人所不敢言”的奇警妙句,一面仰仗于他那兀傲的精神,一面仰仗于诗中振威的直喝!

以上两个语气直陈的例子,末尾都用诘问式,奋力逼问,以造成文势的高潮,诘问原本是形成强度的方法之一。

再看清查善和的《拟陶石篑体》,是六言诗:

黄泉本是畏途,举世奔如热路。

请看路上行人,谁许中途暂住?

赴黄泉的路是人人害怕的,但举世滔滔的人群都朝黄泉路上奔跑,热衷名、利、权力、女色,奋不顾身,誓不后人,其实都是热衷向黄泉路上早早报到罢了。请看往这路上快速奔进的行人,谁会允许让自己在中途暂住休息一回呢?真话直说,既诙谐又沉痛,给每个世人一帖强力的清凉散!

又如清胡钺的《再寄怀士安》诗:

可怜名士但谋醉,岂有达官真爱才?

名士怀才不遇,只好醉酒度日,下旬直斥乱世的达官们,个个自谋私利,忌才都来不及,谁真为国爱才呢?由于语意真挚,坦率直道,自能挟着旺盛的口气打动人心。

所谓“呼告的手法”,就是在诗中直呼意中的对象,不论是人是物,抑或抢地呼天,都把它当作就在眼前可以告语的对象,来表现情感急遽,并使语气为之一振的手法。古诗中时常加“君不见”三字为冒头,用以唤起注意,其作用亦与呼告相等。即使如前例《柳》诗中的“试看”,乃是“诸君试看!”的省称,作用也与呼告类似。

用呼告来加强笔力的例子,如李咸用的《读修睦上人歌》篇:

睦公睦公真可畏,开口向人无所忌。

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轶佞则指!

写到诗的中间,突然振臂大呼说:睦公啊!睦公啊!真是教人敬畏啊!一开口就无所忌惮,你的才华像烟霞般的明媚;你的率真像黄帝庭前的屈轶草,一有佞人就不客气地指出来!这一阵呼告,显得精神抖擞,豪快动人!

再则如杜甫的《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诗:

······重为告曰:杖兮杖兮,尔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

使我不得尔之扶持,灭迹于君山湖上之青峰。噫!风尘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

双杖兮吾将曷从!

本诗前面写到喜获竹杖,正欲依恃为命,下面忽然改变平叙的口气,用对话方式作郑重的叮咛祝告,说:杖啊!杖啊!天赋给你的本性是很正直的,不要受了环境的影响,便变化为龙,离我而去!我正要依凭你渡过风尘、打败豺虎。扶衰避患,全要靠你!这几句话,不管是杜甫直撞着竹杖作急速的痴语,还是借着竹杖暗讽朋友的不尽可靠,总之,一阵急遽的呼告,使字字跳跃,感情奔涌,教人感到笔力奇纵!

又如明顾璘《野饭》诗:

宝剑冰三尺,豺狼尔莫前!

三尺宝剑是冰冷无情的横在眼前,豺狼,你别想向前走过来!这“豺狼”两字是厉声严禁的呼告,这刚劲的气势,配上一剑如冰,风神凛凛,足以辟易万夫,岂止小小豺狼而已。

又如清释成鹫《题东华侄诗文集》的结尾:

开卷一唱复三叹,掩卷大声还疾呼,

九谷子!九谷子!有子如此道不孤,

有子如此道不孤!

成鹫和尚的伯兄叫九谷子,是写此诗集作者的父亲,序文的结尾大声疾呼作者父亲的名字,叫了二声,又呼叫“有子如此道不孤”二次,大声呼告又兼以重复,力道十足,令喜悦之情久久跃跃纸上。

#诗词#

遗貌取神,这种诗词手法很神奇。杜甫与苏东坡擅长运用,不学可惜

诗词用韵自有说法,迫促的韵脚可增加诗的强度,学诗词不可不注意

诗词音节的拗救有什么用处?可以增加诗的强度与声律美,且看分析

比喻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艺术手法,但用好不易,名家如何运用的?

相题行事,命题作文,李白杜甫等诗词大家为何也会马失前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诗词创作中语气必须配合感情起伏 应如何做到?多个例子为你解惑》,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解系列:句子的语气

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解系列:句子的语气

初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解系列:句子的语气语文课堂上,当我们朗读课文,老师常常会提醒,要注意把握文章的语气和节奏,那么什么是语气呢?请大家试着说出这几句话。你看由于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不同,我们在...

2022-12-15 #经典句子

吴京机场斥责粉丝跟拍语气温和 句子合理

吴京机场斥责粉丝跟拍语气温和 句子合理

一个演员能否得到大家的肯定,不仅表现在演技上,更体现在个性上,是表演上升后网友们更关注的地方,所以明星的“人设崩塌”,然而说到娱乐圈最完美的“德配位”和最合适的艺人形象,那一定是吴京。不久前,曝光在互...

2023-01-06 #经典句子

「暖心小句子」下意识的惦记和语气里满满的温柔最让人感动

「暖心小句子」下意识的惦记和语气里满满的温柔最让人感动

下意识的惦记和语气里满满的温柔最让人感动。不管我们距离有多远 我的心始终只有你。The subconscious memory and tone full of gentleness are the most moving.No matter how far we are, my heart is always with you.我知道遇见你不容易,错过了会很可惜。...

2022-12-24 #经典句子

表达句子的语气 句子铿锵有力 送朋友圈赞扬

表达句子的语气 句子铿锵有力 送朋友圈赞扬

1、在许多的时间里,我们遇到的失败就是我们缺乏那一点点的坚持,一点点的坚持,一点点不屈不挠的毅力。很明显,成功的曙光就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却没有信心和毅力再坚持下去了,因此我们过去所经历的困难和困难都...

2023-01-21 #经典句子

虚拟语气究竟在什么句子中使用?

虚拟语气究竟在什么句子中使用?

英语中的三大语气: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虚拟语气表达的是与真实情况相反的一种假设。例如:If I were you,I would not do that.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那样做。使用虚拟语气的句子l 条件状语从句l 宾语从句,主语从句,...

2023-08-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