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020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时间:2023-01-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2分1.12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43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9 分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12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渔关不解平。(谭嗣同《憧关》)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论语十二章》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9)《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与巩固。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答案:

(1)洪波涌起(注意“涌”的书写)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书写)

(4)河流大野犹嫌束(注意“嫌”的书写)

(5)晴空一鹤排云上

(6)尚思为国戍轮台(注意“戍”的书写)

(7)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注意“藤”的书写)

(8)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9)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3分)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的霸凌主义思维和行径,给全球带来巨大危害。

B.“道路一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一网络用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传播。

C.福州这些年发展顺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民的综合素质也在大幅度提升。

D.每个人都有一颗初心的种子,都应当为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尤其要注意否定词误用这种病句,结合句意,然后分析其修改方法。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应该在后面加上“努力奋斗”。

故选:D。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

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秋风习习,太阳收敛①起它金色的余huī【甲】。我坐在树丛下,注视着这瞬息万变的天幕,树叶飘舞,袅娜多姿。每一片叶子都是这次舞会的主角。叶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热忱②地摆弄她妖烧的舞姿,为春,夏、秋做个总结,像是一只只金色的蝴蝶飞向大地,安xiáng【乙】地卧在大地的胸怀间,没有遗憾,没有感伤。

(1)给文中①②处加点字注音。

①liǎn②chén

(2)根据拼音为文中【甲】【乙】两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甲晖乙详

(3)请仿照划线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仿句:像是一片片轻柔的羽毛飘在天空,翩趾地舞在晚秋的微风中。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读作“liǎn”,第二个字读作“chén”。

(2)本题考查字形。甲字写作“晖”。乙字写作“详”。

(3)本题考查仿写。仿写是综合读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作答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例句,分析其句度,分析其格式,分析其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句义相关,格式相同,修辞相同。可仿写为:像是一片片轻柔的羽毛飘在天空,翩趾地舞在晚秋的微风中。

【解答】答案:

(1)①liǎn ②chén

(2)甲:晖 乙:详

(3)示例1:像是一片片轻柔的羽毛飘在天空,翩趾地舞在晚秋的微风中。

示例2:像是一朵朵晶莹的雪花落入大地,纷纷地融进大地的血脉里。

【点评】仿写句的类型有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仿写语句时要注意:一是仿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与例句一致;二是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与提示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语意连贯,合理顺畅。

二、阅读(68分)

4.(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它的作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和李白并称“大小李”。

B.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愁思之深重。

C.第三、四句把当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相逢的欢乐,又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首句两个“期”字连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回答。

【分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有误,“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错误,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理解分析。首句两个“期”字连用,第一个“期”是妻子(或友人)来信中的问话,第二个“期”是自己的回话。妻或友人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

答案:

(1)D

(2)首句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

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5.(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②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③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节选自马援《诚兄子严、敦书》、

【注】①马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陡(今陕西兴平东北)人。②汝曹:你们。③施铃(jīn) ③结缡 (lí) 古制,女子出嫁,母亲为她系上衣服,披上围巾。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②遂成枯落最终、终于

③所以复言者又、再

④使汝曹不忘之耳罢了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B.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C.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D.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4)家书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甲】文诸葛亮劝勉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乙】文马援则告诫侄儿为人处世不能妄议他人长短(议论人长短)。

【分析】【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听到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②句意:最终枯败零落。遂:最终、终于。

③句意: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复:又、再。

④句意: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耳:罢了。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故句子断为: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淫,过度。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治性,修性、养性。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重点词:宁,宁可。闻,听到。此,这。句意:宁可死也不希望听到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乙】文中“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表明作者对妄议他人长短这种行为的厌恶,告诫侄儿为人处世不能妄议他人长短。

答案:

(1)①增长;②最终、终于;③又、再;④罢了;

(2)C;

(3)①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②宁可死也不希望听到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4)淡泊宁静;妄议他人长短(议论人长短)。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鸬鹚的故事

(魏强)

①紫灵是一只被驯化的鸬鹚。大多时候,它和爸爸妈妈跟着哑牛的小木船到白米湾捕鱼。

②沿湖的芦苇在风中倒伏,朝着紫灵的方向弯下高傲的腰身。紫灵喜欢这种感觉。

③忽然,紫灵发现几条小鱼惊慌地跳出水面向远处逃窜,它同时感受到水下被什么东西搅动,一股暗流有力地冲过它的脚璞。

④大鱼!紫灵明白自己一定是遇到了体型超大的鱼。它循着水流袭来的方向,一个猛子扎到水底。然而它什么也没有看到,因为水下浑浊一片。很明显,大鱼逃走的时候故意用尾巴搅起了湖底的泥沙。

⑤紫灵没有放弃,它紧紧拢起双翅,让自己像一只圆滑的锥子,脚璞一蹬就追了过去。水的律动,像是一首鼓曲,紫灵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次它遇到大鱼,追近了的时候,就会觉得胸中的鼓点隆隆作响,让它血液沸腾。

⑥它看到了一大片阴影,藏在水草丛中、黑乎乎的一片。这令它无端地想起爸爸妈妈所说的一一鱼王!紫灵冲了过去……

⑦“噢嘞嘞,噢嘞嘞!”

⑧哑牛在小船上呼唤。一只又一只鸿鹅钻出水面,飞到船沿上。

⑨今天的收获很大。哑牛取下鸬鹚脖子上的套索,拣出一些小鱼丢给它们。哑牛发现少了一只鸬鹚。哑牛唤了半天,又等了半天,再数一遍,还是少一只。

⑩“一只不听话的鸬鹚,不是好鸬鹚!”哑牛认为紫灵一定是经受不住自由的诱惑,逃走了。紫灵的爸爸妈妈被单独关了起来,哑牛不再给它们投食。哑牛认定它们的血脉中还存在着野性的因子,所以要让它们狠狠地挨饿,这是哑牛的爸爸传授下来的经验。

这样过了几天,哑牛又载着鸬鹚来到上次捕鱼的水域。他刚停下船,一只鸬鹚就跌跌撞撞地扑过来,哑牛认出是自家丢失的那只鸬鹚。

紫灵很饿,因为脖子上系着绳套,这几天它只能啄食细小的鱼虾充饥。它终于等来了哑牛,满怀激动地迎了上去,然而很快,它发现哑牛带来的鸬鹚中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紫灵一下子明白了。它愤怒地扬起翅膀,伸长了脖子责问哑牛。

果然是野性难消!这只鸬鹚疯了!哑牛听不懂紫灵的叫喊,他不能容忍一只不守纪律的鸬鹚对主人无礼,哑牛挥起竹竿抽打过去,他要教训一下这只年轻的鸬鹚。

如果是平时,紫灵可以很轻松地避开竹竿,不过此时它又累又饿,再加上处于惊怒当中,居然被竹竿直接抽打在脑袋上。哑牛也没有想到,随手的一下抽打,竟把这只顽劣的鸬鹚给打死了,他愣住了。

紫灵死了。几只鸬鹚冲着水面哀声地叫唤起来。

哑牛猛地想起了什么过来,抬头望向湖面:只见蓝天和白云映在水中,一条几米长的大鱼肚子朝天漂在水上,像是一朵大大的长长的云,它所有的鱼鳍都被啄成了细碎的丝缕……

哑牛捕获了鱼王,但他却哭了。哑牛不再出去捕鱼,走路的时候总会远远地避开圈养鸬鹚的小屋。有很长一段日子,他半夜总会梦见一只鸬鹚扑过来啄他的嘴巴,他喊不出声。

哑牛除去了鸬鹚脖子上的绳套,将它们统统赶进芦苇荡里。“你们自由了!不要再回来了!”哑牛说不出话,在心中默默地喊着。

夕阳下,鸬鹚们张开了美丽的翅膀,消失在芦苇荡中……

(摘自《意林》原创版201909,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⑩段“哑牛认为紫灵一定是经受不住诱惑”中“诱惑”指对自由的渴望。

B.第段紫灵“愤怒地扬起翅膀,伸长脖子责问哑牛”,可以看出它珍视亲情,展现了它的人性美。

C.第段“哑牛捕获了鱼王,但他却哭了”是因为他终于捕到了鱼王,喜极而泣。

D.文章故事感人至深,通过动物对人类的态度和人类对动物的态度的对比揭示主旨。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

(3)哑牛为什么“除去了鸬鹚脖子上的绳套,将它们统统赶进芦苇荡”?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句子。

①它紧紧拢起双翅,让自己像一只圆滑的锥子,脚蹼一蹬就追了过去。(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他刚停下船,一只鸬鹚就跌跌撞撞地扑过来。(赏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5)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要写“大鱼逃走的时候故意用尾巴搅起了湖底的泥沙”?

【分析】本文讲述紫灵是一只被驯化的鸬鹚。在一次捕鱼时,发现一条很大的鱼,是鱼王。大鱼搅起湖底的泥沙把水弄混很快逃跑了,紫灵紧紧地追上去,每当接近大鱼,紫灵的心就跳得很快。哑牛回家时发现少了紫灵没有回来,就把它的父母关起来了。几天后,哑牛又到那里去捕鱼,发现紫灵又饥又饿地回来了,当紫灵未见到自己的父母时,便朝哑牛叫喊,结果被打死了。当几只鸬鹚朝水面哀声地叫唤起来时,哑牛发现了被紫灵捕获的鱼王。最后哑牛把所有的鸬鹚都放归自然,让它们获得了自由。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D.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C.有误,哑牛哭了,不是因为他捕到了鱼王,而是因为误会了紫灵,并打死了紫灵。

故选:C。

(2)本题考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本文描写的是一只叫紫灵的鸬鹚与主人一起去捕鱼,为了追杀鱼王而未能按时回家,并被主人误解,当它又饥又饿地杀死鱼王回来时,却被主人打死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的最后,哑牛把鸬鹚脖子上的绳套除去,把它们全都放回了芦苇荡。其原因是哑牛因误解了紫灵,并打死了它,自己内心有了深深地悔意,和愧疚之情。

(4)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赏析。第①句,“像一只圆滑的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灵准备发起追击时的情形。第②句,“跌跌撞撞地”写出紫灵捕杀鱼王后筋疲力尽的样子,“扑过来”,说明它对主人的亲近。综合起来,归纳整理就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大鱼逃走时“故意”,说明了鱼王的狡猾,故意把水撑混好让紫灵看不清它逃跑的去向。也从侧面衬托了紫灵的勇猛。

答案:

(1)C。

(2)一只叫紫灵的鸬鹚为猎杀鱼王,与主人失散了,最后被主人误解而抽打致死。

(3)哑牛冤枉了紫灵,并失手把它打死。深深的负罪感使他想通过放飞鸬鹚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4)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拢起双翅”的紫灵比作圆滑的锥子,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紫灵捕鱼前蓄势待发的样子。(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紫灵捕鱼时动作的轻巧和娴熟,表现了它勇猛的特点。) ②“跌跌撞撞”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紫灵与鱼王殊死搏斗后的筋疲力尽,也表现了它对主人的信赖和亲近。

(5)①表现了大鱼的狡猾,暗示了猎杀大鱼的艰难,为下文紫灵被困芦苇荡做铺垫。②与下文“它所有的鱼鳍都被啄成了细碎的丝缕”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紫灵的勇猛。

【点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一般运用的方法就是:何时、何地﹣﹣谁﹣﹣干了什么?这一模式进行,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适当补充、调整,最后得出答案。

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芦花荡》节选

(孙犁)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选文的体裁是小说,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

B.第⑥段中“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C.第⑤段交代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D.第④段中“张皇失措”一词写出了老头子见到鬼子们追过来时害怕的样子。

(2)选文主要表现了老头子哪些性格特点?请写出其中两点并简要分析。

(3)寓情于景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下面两处景物描写分别烘托了老头子的什么心情?请简要说明。

①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②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分析】文章主要讲述了芦花荡里划船的“老头子”为了给女孩报仇,装作不经意采莲蓬,划进鬼子洗澡的水里,孤身一人用铁钩设置陷阱,勇斗鬼子的英雄事迹。作者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的老英雄形象。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错误,第④段中“张皇失措”,是老头子故意装出的样子,以引诱鬼子上当。

故选:D。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文章节选了“老头子”为女孩报仇的故事,通过“老头子”精心安排,以莲蓬诱敌,将鬼子带入事先设好的陷阱,可知“老头子”十分聪明机智;“老头子”没有任何强有力的武器,孤身对抗鬼子,却能够不急不躁,可见“老头子”十分勇敢;“老头子”为女孩报仇,甘于置身险境对抗鬼子,可见“老头子”爱憎分明,是具有爱国情怀的老英雄。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分析。①“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用水面的平静,来衬托老头子与日本鬼子巧妙周旋时的不慌不忙,表现了他内心的从容、镇定。②“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是对“老头子”报仇后,苇塘里芦花的描写,“芦花”像“展开的丝绒,迎风飘撒”,写出了芦花的美丽样子,衬托出“老头子”报仇后心情的舒畅。

答案:

(1)D

(2)机智勇敢: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巧妙地设下圈套打败了十几个日本鬼子。爱憎分明:对同胞充满挚爱,替女孩子报仇;对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诱鬼子上钩,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3)①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与鬼子周旋时平定、从容的心情。

②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替女孩子报仇后(痛打鬼子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点评】记叙文或小说中的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主有以下八点: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烘托人物心情;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7、深化作品主题;8、象征暗示。

8.(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寄语希望工程。他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秒会动员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实施的,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152. 2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 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

(摘自新华网2019. 11. 20《习近平寄语希望工程》)

【材料二】希望工程诞生之初,以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为己任。在国家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希望工程全面升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受助对象的’需求,学生资助模式不但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而且还关注贫困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让其参与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项目。同时,创新升级希望小学,推出希望工程快乐系列,援建快乐体育园地、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配套设施,协助改一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推出教师培训项目、古诗文经典诵读、研学夏令营、希望工程一堂课、志愿者支教行动、足篮球友科技公益季等素质教育活动,让农村青少年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持续大力投入,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

(摘自人民网2019. 11. 25《爱心托起希望助学成就未来》)

【材料三】

“我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2005年成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曾是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如今我已成为社会公益的行动者。”苏明娟说。读书期间,苏明娟就经常将他人的捐款转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参加工作后她更是将自己的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步几年来从未间断。2018年6月,她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希望不断扩大公益影响力。

(摘自人民网2019. 11. 21《托起明天的太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

B.全国希望工程在2019年共援建希望小学2万多所。

C、进入新时代,希望工程将教育、公益、扶贫紧紧结合在一起。

D.促进社会的公正,追求教育的平等,这是希望工程一直坚持不懈的初心和使命。

(2)希望工程实施以来,主要开展了哪些活动?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3)苏明娟曾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现在成为社会公益的行动者。她的这种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简答。

【分析】本题是关于“希望工程”的主题阅读,分别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探究能力。解答试题时,要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要作出简明的回答。

【解答】(1)ACD.正确;

B.有误,根据材料可知,“在2019年共援建希望小学2万多所”曲解材料,材料是“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是自成立以来到2019年9月累计2万多所,而不是2019年一年的数量。

故选:B。

(2)根据材料一“希望工程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可知,希望工程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根据材料二“学生资助模式不但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而且还关注贫困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让其参与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项目”可知,希望工程鼓励贫困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项目。根据“援建快乐体育园地……计算机室等配套设施”、“推出教师培训项目……足篮球友科技公益季等素质教育活动”可知,希望工程援建配套设施,推出素质教育活动。据此整理即可。

(3)根据材料三可知,在读书期间,苏明娟就经常将他人的捐款转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参加工作后她更是将自己的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她持续公益捐款。后来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希望不断扩大公益影响力。这些说明她懂得传递爱心,感恩和回报社会,助人自助,彰显爱心的力量。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1)B

(2)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鼓励贫困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项目;援建配套设施;推出素质教育活动。

(3)传递爱心,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助人自助。(意思答对即可)

【点评】概括材料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

(六)名著阅读,完成21-22题.(6分)

9.(3分)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他活泼诙谐。(鲁迅《朝花夕拾》)×

(2)唐僧师徒经过一处山涧时,唐僧骑的马被孽龙吃了。观音菩萨擒住孽龙,把它变作白马,让白马驮唐僧上西天取经。(吴承恩《西游记》)√

(3)云栈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慑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退悟空。(吴承恩《西游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能力。名著阅读需要我们平时多下功夫,认真阅读原著,掌握所读小说的相关重点情节。

【解答】(1)说法有误,鲁迅先生塑造“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说法正确。

(3)说法有误,红孩儿住在“火云洞”,不是“云栈洞”。

答案:

(1)×;

(2)√;

(3)×。

【点评】解答这类问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10.(3分)阅读下面的又字,按要求作答。

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三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道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吴承恩《西游记》)

以上文段所述事情是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什么地方发生的?后来事情败露,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悟空一怒之下把树推倒,最后如何救活果树?请简要回答。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对名著情节的考查,或给出一个人物,要求写出与其相关的情节;或给出一段人物缺失的情节,要求学生指明情节中的人物;或直接给出一个情节,要求学生指明出自哪部名著,并对其中的人物或主旨进行分析。根据平时积累,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解答】语段内容出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主要内容是:万寿山五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镇元子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师徒,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用。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骂唐僧。 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师徒们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又被镇元子捉住,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 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五庄观 悟空千方百计请来观音菩萨,用玉瓶里的水把树救活。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熟悉名著内容,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三、写作(60分)

1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请以“你劳动的样子,真美丽”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符合文体,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分析】“你劳动的样子,真美丽”,这个题目,很有现实意义。提起劳动,我们会想到一句话,“劳动创造了一切”。是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劳动,这个世界的一点一滴都是劳动的结晶。有智慧的劳动会让生活更美好,有爱心的劳动会让社会更温馨。让我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未来吧。“你劳动的样子,真美丽”中心词是“劳动”。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选择体力劳动的素材更容易显示出“美丽”。家里,从小时候开始,父母总会交代一些家务让我们去做,比如扫地、擦窗台、收拾屋子。

学校里,我们经常参加大扫除、擦黑板、收作业的劳动。社会上,我们还可能参加过诸如种树、“图书屋”的建设等公益劳动等等。就看我们如何选择身边的、有自己独特体验的具有生活气息的素材,并能运用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写好劳动的具体过程。“你”可以是其他人,也可以是自己。“真美丽”指向立意。“美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外观好看,而是指劳动中形成和表现出的内在美感。劳动美是社会美的最基本的内容,它使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以及才能、智慧、品格、意志、情感等本质力量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因此,在叙事的基础上,结合要求,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体现出对劳动者的赞美这一主题来。

【解答】

你劳动的样子,真美丽

傍晚,天空被刷上了一层厚厚的黑漆,白炽灯泡顶着喧嚣的机器声,在深夜里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将眼睛瞪得老大。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地方,很随意地排着三四张单人床,房间内阴暗潮湿,晚上便是蚊子的天堂。它们不厌其烦地哼着调子,得意地飞舞着,我浑身不自在地躺在床上驱赶着蚊子。今晚,妈妈上夜班去了。

凌晨,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将我从不安的梦中惊醒,我慢慢地睁开眼,窗外,昏黄的灯无精打采地挨着墙壁,似乎要睡着了。妈妈还没有回来,于是,我沿着那截泥泞的路,摸索着来到砖厂。这儿的灯宛如正午的太阳般耀眼,远处则是霓虹灯映照出的建筑物,高高挺立。虽是七月,但九把大落地伞撑在四周,使人感觉格外凉爽,只是空气中弥漫着异常刺鼻的硫磺味儿,地上那层散漫的黄色沙砾呼啸着袭击我的双眼。

砖厂像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工人们在沙尘弥漫中忙得热火朝天,与黑夜争斗,与艰苦奋战。在运送砖坯的人群中,我看见了妈妈那不足一米六的背影。那一车沉沉的黑乎乎的砖坯足足有二三百斤。妈妈俯着身体,双膝弯曲着一步步蹬地,衣衫被汗水浸湿成了一团,紧紧贴在背上。我赶紧走了上去,想帮妈妈使把力,没想到前面有个坎儿,一不小心就推翻了一车的砖坯。妈妈发现我后,弓下身子说:“没事,摔坏了不要紧,再加工一次,便又是新的了。”其他工人也赶紧帮着捡拾砖坯。装好后,我便同妈妈一起将砖坯拉人砖窑,送到制砖人手中,重新加工。

“摔坏了不要紧,再加工一次,便又是新的了。”在这个七月的夜晚,妈妈的一句话,让我有一种别样的激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退却了、害怕了,那就永远不会锻造成坚实耐用的砖。只有坚定信心,再来一次,才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生活中,我读懂了:劳动者是最美丽的。劳动创造财富,人活着就应当有一股韧劲,吃苦耐劳,脚踏实地。

妈妈劳动的样子,最美!

【点评】本文优点有二:

1.详略得当。文章首先从夜晚起笔,再到凌晨,然后去母亲工作的砖厂,情节发展逐渐推进。作者略写了去砖厂的过程,而详写了砖厂的工作环境和帮助母亲推车一事的过程,这为后文得出“人活着就应当有一股韧劲,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失败了再站立起来,直到成功”这个结论奠定了基础。

2.语言生动。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特别精彩,“天空被刷上了一层厚厚的黑漆”“(白炽灯泡)在深夜里打起十二分精神,将眼睛瞪得老大”“它们(蚊子)不厌其烦地哼着调子,得意地飞舞着”……寥寥数笔,准确到位且充满情趣。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020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赏析句子”题怎么做?——人物动作描写的赏析方法

“赏析句子”题怎么做?——人物动作描写的赏析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带有“人物动作描写”的句子。在平时的文章里,我们常常看到句子中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今天文章的主题,是...

2022-11-16 #经典句子

“赏析句子”题怎么做?——过渡句的赏析方法

“赏析句子”题怎么做?——过渡句的赏析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过渡句。过渡句定义在“百度百科”中对过渡句的定义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判断那么在考场上,如何准确判断过渡句呢?在一个句子中,前半句提到了上...

2022-11-16 #经典句子

“赏析句子”题怎么做?——人物心理描写的赏析方法

“赏析句子”题怎么做?——人物心理描写的赏析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带有“人物心理描写”的句子。在平时的文章里,我们常常看到句子中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今天文章的主题,是...

2022-12-24 #经典句子

“赏析句子”题怎么做?——比喻句的赏析方法

“赏析句子”题怎么做?——比喻句的赏析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比喻句”。什么是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是“用跟 甲事物 有相似之点的 乙事物 来描写或说明 甲事物。”当然,这样理解起来有点深奥。举个例子来说,“太阳像个大火球...

2022-11-16 #经典句子

“赏析句子”题怎么做?——人物语言描写的赏析方法

“赏析句子”题怎么做?——人物语言描写的赏析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带有“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子。在平时的文章里,我们常常看到句子中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今天文章的主题,是...

2022-12-2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