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考点笔记+题型方向+解题点播

时间:2022-12-18

学霸须知:人生如花,语文是根。未来想要多精彩,当下就要多努力。我是张老师,关注我获取更多学习技能。学生必知:1 识记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学霸须知:

人生如花,语文是根。未来想要多精彩,当下就要多努力。我是张老师,关注我获取更多学习技能。

学生必知:

1. 识记类: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名句考查不限于课本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文中“导读附录”;

2. 理解类:

理解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文中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常见文言文中的重点虚词:

v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v 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理解文言文中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句式、古今异义及用法;

v 不同句式和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词类活用、判断句、成分省略;

3. 分析综合类:

辨析文句意义;

归纳内容要点;

4. 鉴赏分析类: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注:考查范围除文言文外,另有古诗词考查,一般是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部分试卷中也会出现其他时代、体裁作品。

v <选择题>解析

A类: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常考6错题型

无中生有——试卷中常考添加与文章无关的内容;

曲解文意——关键词是解题关键;

张冠李戴——一般多出现在文章中人物身上;

以偏概全——多是夸大、武断;

强拉因果——多是逻辑错误;

颠倒角度——多是地点、时间、事实、事情、逻辑顺序等颠倒。

【张老师解题点播】

ü 是非题,选对错,少数情况下是【选择正确答案】;多数情况下是【选择错误的答案】;因此审题时需认真仔细,不可漏看一字一词,此类题型陷阱、干扰较多;

ü 若遇概括题型,答题关键【提炼,中心思想】;

ü 若遇分析题型,答题关键【理解,观点态度】;

ü 若遇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题型,答题关键【按照文章顺序进行排列】。

文言文阅读整文三步解题方法:

读文知义:人物、地点、时间、职位、时间、情理志(即,感情,理想或道理、志向)、品质;

审题知文:结合试题题型,理解文章大意;

题文对比:借助试题和原文对比阅读,注重文章细节。

B类:断句题型解析——5步骤和17方法

反复阅读,明其文意;

断层解读,缩小范围;

找标志词,对应位置;(标志词一般在句首、句尾)

辨别特殊句,固定句式;

重读审阅,确定答案,若有不妥,即为错误。

断句17方法解读:

技巧一:词语角度

ü 发语词;(指用在句首的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议论,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其多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省去。多见如"夫""维""且""盖"等均是发语词。)

ü 叹词;

ü 时间词;

ü 谦称;

ü 句尾语气词;

ü 对话词;(文章中多见曰、语、道、对、云、言、白、谓)

ü 句中虚词;(以、于、为、之、而、则等)

ü 人称代词;

ü 指示代词;

ü 疑问词;

ü 复音虚词;

技巧二:句子角度

ü 判断句;

ü 反问句;

ü 被动句;

ü 固定结构句;(何……为?不亦……乎?得无……乎?其……邪?等)

ü 修辞句;(多见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顶真句)

ü 逻辑句;(多见因果句、并列句、转折句、递进句)

【张老师解析】:断句,又称“句读dou”,因为古代文章无标点,需要学“句读”之法,我们语文试卷中出现的诗词、文言断句题型,就是依据此法。句中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常常用点“、”表示,现在语文学习中断句符号一般用“/”表示;而句中语意已尽处为句,通常用“。”表示。

文言文句子翻译解题步骤

1. 整体理解“之”,反复读语句;

2. 标出文中关键词,找出得分点(可参考试卷中文言文后面所给的试题);

3. 判断句式;

4. 调整好语序;

5. 选择翻译方法,连词写成句。

文言文翻译六技巧:

1. 对——即对译,不改变原句结构,逐字逐词去翻译,仅在必要处调整语序;

2. 留——即保留,保留专用名词、古今异义相同的字词。一般是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朝代名等;另外就是古今词意相同的词“山、水、中、笑”等。

3. 删——即删除,删除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删除四种标志性的虚词】1.句首发语词;2.音节助词;3.语气助词;4.具有倒装标志的虚词。

4. 换——即替换,替换就是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一般有是这两种情况;1.某词在古书中常用,但现代汉语中不用或是不常用;2.词义已经转移。

5. 调——即调换,这种方法通常是对于特殊结构的句式,语序需要在翻译的时候进行调整,达到通顺的目的。

6. 补——即补充,这种方法一般是讲省略的句、词补充完整。

【张老师提示:句子翻译是要谨记“信雅达”三原则,即依照原文,表达清楚,通顺规范,语言优美。平时练习是多练习实词、虚词、句式。勤做笔记,多练习,多背记。】

省略句式:

1. 主语省略;一般考试中常见的是“公”;

2. 谓语省略;如《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实它省略了“谓语——鼓”,完整的句式应该是“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 宾语省略;如《狼》中,“一狼仍从”,其实它是省略了“宾语——之”,完整的句式应该是“一狼仍从之”。

4. 介词省略;一般考试中常见的是“以,于”等。

倒装句重点

1. 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即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即宾语前置。介词短语中宾语前置。常见的宾语前置是借助“之、是”等字词将宾语提前。

2. 定语后置,常见句式是: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也有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注:近年来试卷中此类频率较高】或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3.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常见句式:动词+以+宾语;动词+于(乎)+宾语;形容词+于+宾语。

4.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这种句式频率出现较高,通常情况下是出现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

被动句

1. 于或受……于……

2. 见或见……于……

3. 为或为……所……

4. 介词被

5. 无标志判断(如,屈原放逐)

判断句

1. 副词形式:【乃、则、即、皆、本、诚、亦】

2. 否定副词形式:【非】

3. 动词形式:【为、是】

4. 者或也形式:【……者,……也】

5. 名词对名词判断句

文言文句式(只说重点)

1. 固定句式;表疑问、表反问、表推测、表感叹、表比较、表选择、表其他。

2. 特殊句式(重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重点文言字总结

1. 者:用作介词;复音词;

2. 之:用作代词;助词;用作动词(动词时译为,到……去)

3. 与:用作介词;用作连词;用作动词;通假字(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复音词(孰与;孰若)。

4. 则:用作连词;用作副词;通假字(通“辄”,总,常常。);用作名词;复音词(则是;则则。)

5. 因:用作介词;用作副词;用作动词;

6. 于:用作介词;复音词(于是,相当“于+此”;表承接或因果;“见……于”表被动)

7. 也:句末语气词;句中语气词;

8. 以:介词;通假字(通“已”,已经或止);连词;助词;动词;名词(译为,原因)。【以的出现率很高,试卷中常见的“以”的意思:1.以为:认为;2.把……当作或看做;3.以是、是以:因此;4.有以:有什么办法用来;5.无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9. 为:用作动词(译为,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以为、认为;判断词,是。);介词。

10. 焉:兼词;代词(相当于“之”或哪里、怎么);语气词。

11. 若:动词(译为,好像);用作代词;连词;复音词(若夫、若定、若何、若干)

12. 所:名词(译为,处所、地方);助词;复音词(所以:用来……的方法;……的原因;所谓;所在(到处))

13. 其:代词;副词;复音词(何其:多么);连词;助词

14. 且:连词;副词;复音词(且夫,译为况且、再说;且如,译为就像)

15. 乎:语气助词;介词(相当“于”);用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16. 乃:副词;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作连词);复音词(无乃,译为恐怕……;乃尔:这样)

17. 何:疑问代词;疑问副词;语气助词;复音词(何如;奈何;若何;何以;无何;何乃);通假字(通“呵”,喝问)

18. 而:代词(同“尔”);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假设;表修饰;表因果;表目的);复音词(而已,译为罢了;而后,译为方才;而况,译为何况;既而,译为不久);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特殊用法的实词——谦称

1. 君主——寡、孤、不谷、朕;

2. 读书人——小生、晚生、晚学、后辈、后学等;

3. 自称——小可、小子、仆、鄙人、不才、不肖、贱民等;

4. 自己、亲朋、好友——舍弟、家严、家慈、贱内、贱息、小女、犬子、舍妹等;

5. 官吏——微臣、下官、小吏、末官。

特殊用法的实词——官职变动

1. 上任升职:常考三种类型,【任、授、拜、封、除】用于爵位;【进、超迁】用于升职;【征、辟、举、荐】用于布衣做官。

2. 降级革职:常考两种类型,【罢、免、黜、解、革】用于革职;【贬、谪、左迁】用于降职。

3. 职务调动:【补】用于正式上任;【移、调、量移、徒】用于比原先的职位好。

4. 监代职务:【领、摄、权、行、护】

特殊用法的实词——数词

1. 表相乘——年方二八,指16岁;

2. 表相加——二十有五,指25岁;

3. 表分数——死者十九,指十分之九。

4. 表序数——一鼓作气,指第一次。

5. 表概率——以示之者三,之多次。

特殊用法的实词——时间

1. 表过去——【尝、曾——曾经】;昔——过去;适、向——刚才;初、始—当初;已、既——已经;

2. 表现在——【今——现在】;方——正;会——恰逢;

3. 表将来——【欲、将、且、行——将要】;

4. 特定时间——【曙、质明——天刚亮】;朝、晓、旦、夙——早晨;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5. 时间较快——即、遽、俄、旋、亟、少时、寻、少顷、须臾、未几、既而。

人生如花,语文是根。未来想要多精彩,当下就要多努力。我是张老师,关注我获取更多学习技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考点笔记+题型方向+解题点播》,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难点 但只要掌握方法 文言文翻译就不怕了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难点 但只要掌握方法 文言文翻译就不怕了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怎样学好语文文言文翻译?很多同学不是很清楚,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

2023-02-02 #经典句子

文言文句子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 让孩子理解记忆 考试不丢分

文言文句子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重点 让孩子理解记忆 考试不丢分

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语文学科""越来越难",也"越来越重要",现在的"教材""增加了""古诗文和文言文"部分,特别是进入"八年级"后,"尤其"是"文言文""需要""背诵记忆"的"增多","很多"孩子"对""文言文句子"的意思都不"理解",...

2023-01-01 #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策略

中考语文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策略

古文句子翻译是中考必考点,虽不完全考查课内,但重要的点在课内,它有一定的标准,遵循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法。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1.信:忠于原文,准确无误。2.达: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及用语习惯。3.雅:...

2023-02-02 #经典句子

中考常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归纳总结

中考常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归纳总结

文言文句子翻译歌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

2022-11-26 #经典句子

文言文句子翻译三原则 两手段 六方法 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文言文句子翻译三原则 两手段 六方法 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翻译成合乎现代文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一种题型,是文言文...

2022-12-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