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没有见识 走遍天下也写不出好文章

时间:2020-12-07

结果不但没有起疗养效果,回家后反而大病一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3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一九五六年,孙犁因为生病,出门旅游休养,从天津出发,一路向南,经济南、南京,到上海,再转杭州,最后回到天津,整个行程用时近半个月。

结果不但没有起疗养效果,回家后反而大病一场。

一九八三年,作者追记这段经历,写成《一九五六年的旅行》一文,后被商务印书馆收录在〈故事与书〉一书中。

这篇文章的跋最得我心。古人云,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子长之游。我读《史记》的时候也想,如果能像司马迁那样周游四方就好了。也想,我写不出来好文章,是不是因为没有机会像司马迁那样“周游列国”啊。孙犁先生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游记之作,固不在其游,而在其思。有所思,文章能为山河增色,无所思,山河不能救助文字。作者之修养抱负,于山河于文字,皆为第一义。既重且要。”所以柳宗元写《永州八记》,写的都是身边司空见惯的小景观;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他本人却没去过洞庭湖;苏东坡写前后《赤壁赋》,据考证,作品里的赤壁也不是周郎破曹之地。他们或叙述、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都能各得其所,不影响它成为千古名篇。

同样的旅行,不同的人看到的不同,想到的不同,写出来的文字也不同。

具体到孙犁这篇作品,跟传统的游记经典名篇相比,差别很大。到是跟我们普通人看到的差不多。零零碎碎,三言两语。哪里像什么游记。如果是一般人写的,肯定发表不了。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发表,胜在以下几点。

胜在真实。孙先生不吹嘘,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有什么感想就写什么感想,不去故弄玄虚,不用一些大词艳词去标榜自己高人一等,见识超群。

胜在独特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写在1983年,正像三联出版社对他的评价:孙犁晚年的作品,特别讲究章法,讲究起承转合。语言的锤炼,是孙犁晚年作品的巨大魅力所在。他为自己找到了一种恰当的美妙的叙述方式。它以叙述的方式描写,以叙述的方式抒情,以叙述的方式议论。总是那样从容、矜持、高雅,表现出很高的素养。

这篇文章也是这样。微微道来,轻重缓急,张弛有度,准确而贴切。有一种节奏感在里面。

胜在结构。开篇一段引出全文,然后以地点为线分出几部分,最后以跋收尾。

胜在见地。主要是在跋那部分。我在上面已经说了。

另外,他通过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旅行并不一定利于休养。游遍天下胜景也并不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这从我们眼下看到的景象中也能够得到印证。现在国人都有钱了,出门旅行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儿和大事儿。很多人不仅仅在国内旅游,还走出国门,遍览世界的美景,但是有几个人写出来了好文章了呢,很少。大部分人还走着粗放型旅游的路子,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回到家什么都忘掉。

每每读书找不着北的时候,我就翻开孙犁先生的文章。读着读着心就落下来了,落到实地上了。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附:《一九五六年的旅行》

一九五六年的三月间,一天中午,我午睡起来晕倒了,跌在书橱的把手上,左面颊碰破了半寸多长,流血不止。报社同人送我到医院,缝了五针就回来了。

我身体素质不好,上中学时,就害过严重的失眠症,面黄肌瘦,同学们为我担心。后来在山里,因为长期吃不饱饭,又犯了一次,中午一个人常常跑到村外大树下去静静地躺着。

但我对于这种病,一点知识也没有,也没有认真医治过。

这次跌了跤,同志们都劝我外出旅行。那时进城不久,我还不像现在这样害怕出门,又好一人孤行,请报社和文联给我打算去的地方,开了介绍信,五月初就动身了。

对于旅行,虽说我还有些余勇可贾,但究竟不似当年了。

去年秋天,北京来信,要我为一家报纸,写一篇介绍中国农村妇女的文章。我坐公共汽车到了北郊区。采访完毕,下了大雨,汽车不通了。我一打听,那里距离市区,不过三十里,背上书包就走了。过去,每天走上八九十里,对我是平常的事。谁知走了不到二十里,腿就不好使起来,像要跳舞。我以为是饿了,坐在路旁,吃了两口郊区老乡送给我的新玉米面饼子,还是不顶事。勉强走到市区,雇了一辆三轮,才回到了家。

这次旅行,当然不是徒步,而是坐火车,舒服多了,这应该说是革命所赐,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了。

济南

第一个目标是济南。说也奇怪,从二十岁左右起,我对济南这个地方,就非常向往。在中学的国文课堂上,老师讲了一段《老残游记》,随后又说他幼小时跟着父亲在济南度过,那里的风景确实很好。还有一种好吃的东西,叫做小豆腐。这一段话,竟在我心里生了根。后来在北平当小学职员,不愿意干了,就对校长说:我要到济南去了,辞了职。当然没有去成。

在济南下车时,也就是下午一二点钟。雇了一辆三轮,投奔山东文联。那时王希坚同志在文联负责,我们是在北京认识的。

济南街上,还是旧日省城的样子,古老的砖瓦房,古老的石铺街道。文联附近,是游览区,更热闹一些,有不少小商小贩,摆摊叫卖。文联大院,就是名胜所在,有泉水,种植着荷花,每天清晨,人们就在清流旁盥洗。

王希坚同志给了我一间清静的房。他知道我的脾气,说:

“吃饭,愿意在食堂吃也可,愿意出去吃小馆,也方便。”

因为距离很近,当天我就观看了珍珠泉、趵突泉、黑虎泉。那时水系没遭到破坏,趵突泉的水,还能涌起三尺来高。

第二天,文联的同志,陪我去游了大明湖和千佛山,乘坐了彩船,观赏了文物。那时游人很少,在千佛山,我们几乎没遇到什么游人,像游荒山野寺一样。我最喜欢这样的游览,如果像赶庙会一样,摩肩接踵,就没有意思了。

我也到附近小馆去吃过饭,但没有吃到老师说的那种小豆腐。

另外,没有找到古旧书店,也是一大遗憾。我知道,济南的古书不少,而且比北京、天津,便宜得多。

南京

第二站是南京。到南京已经是下午五六点钟了。我先赶到一江一苏省文联。那时的文联,多与文化局合署办公,文联与文化局电话联系,说来了一位客人,想找个住处。文化局好像推托了一阵子,最后说是可以去住什么酒家。

对于这种遭遇,我并不以为怪。我在南京没有熟人,还算是顺利地解决了食住问题。应该感谢那时同志们之间的正常的热情的关照。如果是目前,即使有熟人,恐怕也还要费劲一些。

此次旅行,我也先有一些精神准备。书上说:在家不知好宾客,出门方觉少知音,正好是对我下的评语。

在酒家住了一夜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先去逛了明孝陵,陵很高很陡,在上面看到了朱元璋的一幅画像,躯体很高大,前额特别突出,像扣上一个小瓢似的。脸上有一连串黑痣。这种异相,史书上好像也描写过。

从孝陵下来,我去游览了中山陵,顺便又游了附近一处名胜灵谷寺。一路梧桐林荫路,枝叶一交一接如连理,真使人叫绝。

下午游了雨花台、玄武湖、鸡鸣寺、夫子庙。没有游莫愁湖,没有看到秦淮河。这样奔袭突击式的游山玩水,已经使我非常疲乏。为了休息一下,就去逛了逛南京古旧书店。书店内外,都很安静,好书也多,排列得很规则。惜天色已晚,未及细看,就回旅舍了。此后,我通过函购,从这里买了不少旧书,其中并有珍本。

第三天清晨,我离开南京去上海。

现在想来,像我这样的旅行,可以说是消耗战,还谈得上是怡情养病?到了一处,也只是走马观花,连凭吊一下的心情也没有。别处犹可,像南京这个地方,且不说这是龙盘虎踞的形胜之地,就是六朝烟粉,王谢风一流 ,潮打空城,天国悲剧,种种动人的历史传说,就没有引起我的丝毫感慨吗?

确实没有。我太累了。我觉得,有些事,读读历史就可以了,不必想得太多。例如关于朱元璋,现在有些人正在探讨他的杀戮功臣,是为公还是为私?各有道理,都有论据。但可信只有一面,又不能起朱元璋而问之,只有相信正史。至于文人墨客,酒足饭饱,对历史事件的各种感慨,那是另一码事。我此次出游,其表现有些像凡夫俗子的所到一处,刻名留念。中心思想,也不过是为了安慰一下自己:我一生一世,毕竟到过这些有名的地方了。

上海

很快就到了上海,作家协会介绍我住在国际饭店十楼。这是最繁华的地区,对我实在不利。即使平安无事,也能加重神经衰弱。尤其是一上一下的电梯,灵活得像孩子们手中的玩具,我还没有定下心来,十楼已经到了。

第二天上午,一个人去逛书店,雇了一辆三轮,其实一转弯就到了。还好,正赶上古籍书店开张,琳琅满目,随即买了几种旧书,其中有仰慕已久的戚蓼生序小字本《红楼梦》。

想很快离开上海,第二天就到了杭州。

杭州

中午到了杭州,浙一江一省文联,也没有熟人。在那里吃了一碗面条,自己就到湖边去了。天气很好,又是春季,湖边的游人还算是多的。面对湖光山色,第一个感觉是:这就是西湖。因为旅途劳顿,接连几夜睡不好觉,我忽然觉得精神不能支持,脚下也没有准头,随便转了转,买了些甜食吃,就回来了。

第二天,文联通知我,到灵隐寺去住。在那里,他们新买到一处资本家的别墅,作为创作之家,还没有人去住过,我来了正好去试试。用三轮车带上一些用具,把我送了过去。

这是一幢不小的楼房,只楼下就有不少房间。楼房四周空旷无人,而飞来峰离它不过一箭之地。寺里僧人很少,住的地方离这里也很远。天黑了,我一度量形势,忽然恐怖起来。这样大的一个灵隐寺,周围是百里湖山,寺内是密林荒野,不用说别的,就是进来一条狼,我也受不了。我得先把门窗关好,而门窗又是那么多。关好了门窗,我躺在临时搭好的简易木板床 上,头顶有一盏光亮微弱的灯,翻看新买的一本杭州旅行指南。

我想,什么事说是说,做是做。有时说起来很有兴味的事,实际一做,就会适得其反。比如说,我最怕嘈杂,喜欢安静,现在置身山林,且系名刹,全无干扰,万籁无声,就觉得舒服了吗?没有,没有。青年时,我也想过出世,当和尚。现在想,即使有人封我为这里的住持,我也坚决不干。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伴侣。

一夜 也没有睡好,第二天清晨起来,在溪流中洗了洗脸,提上从文联带来的热水瓶,到门口饭店去吃饭。吃完饭,又到茶馆打一瓶开水提回来。

据说,西湖是全国风景之首,而灵隐又是西湖名胜之冠。

真是名不虚传。自然风景,且不去说,单是寺内的庙宇建筑,宏美丰丽,我在北方,是没有见过的。殿内的楹联牌匾,佳作尤多。

在这里住了三天,西湖的有名处所,也都去过了,在小市自己买了一只象牙烟嘴,在岳坟给孩子们买了两对竹节制的小水桶。我就离开了杭州,又取道上海,回到天津。

此行,往返不到半月,对我的身体非常不利,不久就大病了。

余之晚年,蛰居都市,厌见扰攘,畏闻恶声,足不出户,自喻为画地为牢。然当青壮之年,亦曾于燕南塞北,太行两侧,有所涉足。亦时见山河壮观,阡陌佳丽。然身在队列,或遇战斗,或值风雨,或感饥寒,无心观赏,无暇记述。但印象甚深至老不忘。

古人云,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子长之游,此理固有在焉。

然柳柳州《永州八记》,所记并非罕遇之奇景异观也,所作文字乃为罕见独特之作品耳。范仲淹作《岳一陽一楼记》,本人实未至洞庭湖,想当然之,以抒发抱负。苏东坡《前赤壁赋》,所见并非周郎破曹之地,后人不以为失实。所述思绪,实通于古今上下也。

以此观之,游记之作,固不在其游,而在其思。有所思,文章能为山河增色,无所思,山河不能救助文字。作者之修养抱负,于山河于文字,皆为第一义,既重且要。余之作,不堪言此矣。

1983年8月17日追记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没有见识 走遍天下也写不出好文章》,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何须花。”学好语文 亦能走遍天下!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何须花。”学好语文 亦能走遍天下!

...考中取得全班第一的。花时间刷题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见识各种题型,不断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掌握各类题型的规律。只不过数学这样的科目,有较强的规律性,更容易通过重复练习达到目的。而像语文这样的学科,看似没...

2023-12-19 #经典句子

平天下 | 闭门觅句非诗法 只是征行自有诗

平天下 | 闭门觅句非诗法 只是征行自有诗

...就是这个意思。只有把自己投入到不同人群的生活中去,见识不同的风俗、习惯,像加缪所言那样,看一个城市,“看那里的人如何过活、如何相爱和死去”,对于人类的理解才会更加完整。来源 | 《平天下:中国古典政治智慧...

2023-12-06 #经典句子

鬼谷子先生:混社会 走江湖记住这四句话 走遍天下都不怕!

鬼谷子先生:混社会 走江湖记住这四句话 走遍天下都不怕!

...难。就好比孙膑跟庞涓,同时拜入鬼谷子门下学艺,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可是在出山之后,庞涓就露出了原形,不惜残害同门。行走江湖什么事都会碰到,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在社会上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一定要多加...

2023-05-17 #经典句子

学会这5句话 走遍天下都不怕!

学会这5句话 走遍天下都不怕!

...足贪欲,不惜对人奴颜婢膝,让自己低贱到尘埃里,这是没有骨气。有的人守不住自己的底线,为讨好磨平棱角,只会被当软柿子捏,这是缺乏骨气。真正有骨气的人,不卑不亢,一身坦荡,不为困难弯腰,不为名利屈膝。他们...

2022-12-29 #经典句子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学会这三句老话 走遍天下都不怕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学会这三句老话 走遍天下都不怕

...误,但一般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都是不快乐的,也没有自己的主见,而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大盲点,人们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听从父母的话是天经地义的。在与外人交往时,也千万不要如此做,因为很可能导致别人以为你...

2023-10-15 #经典句子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就不怕了?不要忽略了语文的学习!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就不怕了?不要忽略了语文的学习!

...重视程度并不够,在传统的认知里,很多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大家知道数理化的重要性,但是相比之下大家对于语文的学习是不痛不痒的。1、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许是因为中文就是我们日常在用的语言,不需...

2023-01-10 #经典句子

光彩照人的短句子:句句精辟 走心的文字真是有理走遍天下!

光彩照人的短句子:句句精辟 走心的文字真是有理走遍天下!

...。18、一时的错过,就是一生的错过,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没有回头的机会。19、当你厌恶身边的人,你表达厌恶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们争吵,而是自己勤快点儿,加把劲离开他们。20、要让世面见一见你。21、世界上最不开心的人...

2023-06-09 #经典句子

曹操最经典的8句话 气势藏不住 天下英雄谁敌手?没有

曹操最经典的8句话 气势藏不住 天下英雄谁敌手?没有

...操的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藏都藏不住,天下英雄谁敌手?没有。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出自曹操《观沧海》。向东来到中原最东边的碣石,看一看那茫茫的大海;海水何其的汹涌澎湃,岛山何其的高峻...

2023-10-0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