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我们不能在每次雨季城市内涝后 都喊上一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时间:2020-11-03

按照相关媒体的说法,自然又是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所以城市内涝也就又是情有可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山川网:眼下又值雨季,全国多城遭遇内涝。按照相关媒体的说法,自然又是“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所以城市内涝也就又是“情有可原”。

那么提到城市生态中必不可少的排水系统,多数中国人最熟知的两个故事是什么呢?

其一是“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这句话似乎成为评论城市内涝事件时的经典回复。但是这句话的来历,你是否有了解呢?这句话出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之口,源自他的小说《悲惨世界》。但是,小说中的原句也并非如此。

作为外文版小说,《悲惨世界》不止有一个汉译本。这里我们只引用一个相对比较常用的版本:“阴渠, 就是城市的良心,一切都在那儿集中、对质。在这个死灰色的地方,有着它的黑暗处,但秘密已不存在。每件东西都显出了原形,或至少显出它最终的形状。垃圾堆的优点就是不撒谎……一切涂脂抹粉的都变成一塌糊涂的形象。最后的面纱终于揭开,阴沟是一个厚颜无耻者,它吐露一切。”

由此可见,“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这句话,显然是在后来的媒体人在传播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演绎。从雨果小说原句来看,他的意思并不仅限于吐槽一下城市下水道工程优劣这么简单。

其二就是更为著名的“青岛下水道德国造”谣言。这个谣言很早前就已经被辟谣,但是谣言往往都比辟谣影响力更广,所以目前依旧有很多人对于“德国造青岛下水道”啧啧称赞。

据青岛市市政公用建设中心副主任黄绪达2016年的说法:“德占时期共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但大部分管网因为超期服役和城市规划等原因,已陆续被翻建整修,只有位于安徽路和大学路的约2.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线仍在正常使用。目前,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约3000公里,德占时期修的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对整个青岛排水系统影响已经非常小了。”

所以关于青岛下水道谣言的最终结论就是:“德国下水道让青岛不淹水”是一个曾经的事实;今天的青岛是否内涝是否淹水,德国造下水道俱非关键因素,则是一个当下的事实。

所以当每年的雨季一到来,全国人民陆续上网吐槽“观海”体验,这显然并不是什么“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因为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聚集了太多的资源和财产,每一次的内涝都将造成巨大的综合损失(不仅仅是财产)。

既然“德国造青岛下水道”的谣言已被辟谣,那么对于目前北京、武汉、广州、深圳等各个城市的“观海团”而言,究竟有什么案例是值得大家观察和思考的呢?还真就有这么一个案例,它不在遥远的欧洲伦敦、巴黎,而在中国南方的一座并不太知名的城市里。

福寿沟是一处地下水利工程。它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是罕见的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

说到这儿,我认为大家首先应该重点了解一下刘彝这个人。中国的史书当中,基本上都是帝王将相的故事。偶尔有几个可以被称为“科学家”的人物,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根源也更多在于他们的从政经历。如果是个平民科学家,那基本后世能够找寻到的相关资料都不多。刘彝不算平民,当过官,但是史书介绍也并不多。

根据百科词条显示:刘彝(yi,二声),1017—1086,字执中,福州(今福建省长乐县)人。刘若思之子。北宋著名水利专家。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卒于哲宗元祐元年,年七十岁。

史书相关记载如下:幼从胡瑗学。登庆历进士第,调高邮簿,移朐山令。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神宗(1068-1085)时,除都水丞。寻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使易为医,俗遂变。加直史馆,知桂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元祐初(公元1086年)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彝著有七经中议170卷,明善集30卷,居阳集30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古文水平尚可的读一下,水平一般的略过即可。

赣州市博物馆中,福寿沟这一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自然少不了相关的介绍。

《赣州府志》中有关于福寿沟的相关记载——这是一条建于北宋的排水沟,由当时的知州刘彝修建,因为排水沟的走向很像篆体的福字和寿字,因此被称为“福寿沟”。

早在2014年的雨季,全国不少城市同样一片汪洋时,央视记者就曾赴赣州采访报道福寿沟的事情。据原赣州市城市规划展示馆馆长陆川称——

福寿沟的设计利用了赣州老城地势,中间高,江边低的特点,有意增加沟的坡度,加快了排水速度。除此此外,沟里排水快,不存水,还要归功于很多与福寿沟相连的大大小小近百个水塘。通过这个水排到这个池塘以后,通过蓄洪以后,等水稍微沉淀以后,他再通过咱们这个下水沟,城墙周边咱们这个大概有8000米的城墙,城墙周边有12个排水口,通过这12个排水沟往张江、供江以及河塘往外排。

福寿沟究竟厉害在什么地方呢?

赣州城自福寿沟建成之后,小一千年没洪涝,号称浮城,其功不可没。

但令人感到忧虑的是,由于城市新的规划,原本属于福寿沟的完整水利系统的地下沟渠和池塘,都在持续变少和消失。以池塘为例,其作为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蓄水调节作用明显。

但是目前很多池塘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填平后成为了新的商业区和生活区。但是旧的水利系统被破坏后,新的水利系统要么是跟进不及时,要么是规划太多短视,要么是系统本身就不合理。

如此一来,等到下一次城市遭遇雨季时,必然是险象环生。

相比古代,当下我们的城市执政者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多,我们的城市财政收入越来越高,我们的工程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城市水利系统却至今差强人意?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城市居民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我们不能在每次雨季城市内涝后 都喊上一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独家对话水文水资源学家王浩:因暴雨事件否定“海绵城市”有苛求之嫌

独家对话水文水资源学家王浩:因暴雨事件否定“海绵城市”有苛求之嫌

...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海绵城市“失灵了吗?“海绵城市”对于城市建设在减轻内涝、生态调控等多方面能起到综合作用。2015年,我国开展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几年来,多地进行了海绵城市建...

2023-11-17 #经典句子

美女腿卡下水道 民众纷纷帮忙 因为她一句话 各个转头回家了

美女腿卡下水道 民众纷纷帮忙 因为她一句话 各个转头回家了

...展是速度是飞速的,手机也已经成为了,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能少的了娱乐和联系的工具了,自从有了手机,就形成了这样的状态,大部分人都是无时不刻的在拍照,朋友聚会的时候也是各玩自己的手机,在马路上也是到处都是低...

2023-10-09 #经典句子

讲座|从洋泾浜外语到海派西菜 上海都市生活现代性考古

讲座|从洋泾浜外语到海派西菜 上海都市生活现代性考古

...(“留下空间”)的缘故,又是因为展览本身与上海这座城市有关,所以我将它取名为“留在上海”。事实上,“留”这样一个动词是非常能够激发我们想象力的。在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剧本《浮士德》当中,浮士德博士发出过这...

2018-04-12 #经典句子

如何一句话形容这部新片?大概就是下水道里钻出一个王凯的感觉

如何一句话形容这部新片?大概就是下水道里钻出一个王凯的感觉

最近网上有个活动十分惹眼,是由王凯的影迷朋友发起的,叫做#井盖路演接力#。如果看过《英雄本色2018》就会知道这个活动很应景。因为王凯在《英雄本色2018》里饰演的周凯,每次走私归来,都是从下水道里,通过井盖爬出...

2023-09-04 #经典句子

兰州暴雨内涝 外卖员5分钟接到7单 一句话让人很心酸

兰州暴雨内涝 外卖员5分钟接到7单 一句话让人很心酸

...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开启了蒸炉的模式,不仅是南方的各个城市高温难耐,北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高温之后的多雨,想想就让人望而却步,但是仍有很多的特殊行业的从业者,为了各自的生活和梦想,仍然奋斗在这样残酷的环...

2020-11-13 #经典句子

武汉四十九中师生亮相中国国际电视台 用英语讨论“长江流域环境保护”

武汉四十九中师生亮相中国国际电视台 用英语讨论“长江流域环境保护”

...中1999届毕业生,目前在该校执教。她说,她在武汉这座城市生活了三十多年,儿时的记忆中,武汉有大量的湖泊,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湖泊因城市建设而被填平,这不可避免地对城市的排水系统形成严重考验。节目中,播放...

2019-03-05 #经典句子

来了就是深圳人 今天才明白这句话

来了就是深圳人 今天才明白这句话

...极高的一条评论这样写道:在中国,或许再难有这样一座城市,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沧桑巨变。70年代的罗湖 VS 今天的罗湖80年代的深南大道 vs 今天的深南大道80年代的深圳大学 vs 今天的深圳大学90年代的世界之窗 VS ...

2023-11-21 #经典句子

BBC双标后 德媒罕见说了句公道话:郑州洪水“没有任何排水系统能应对”

BBC双标后 德媒罕见说了句公道话:郑州洪水“没有任何排水系统能应对”

...像天空中开了一道飞流不止的瀑布,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应对这样的情况。”此前,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时“阴阳怪气”。BBC则又现“双标”操作,报道欧洲洪水时规规矩矩;报道郑州暴雨时就罔顾事实,特意...

2023-05-1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