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人民日报」临夏:深挖历史文化底蕴 打造文旅特色小镇

时间:2020-10-16

时值深秋,走进临夏市折桥镇,秋日美景让人沉醉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4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大自然的馈赠,永远是最美的风景。时值深秋,走进临夏市折桥镇,秋日美景让人沉醉。折桥镇自古以来历史悠久,古树、奇石、泉眼相映成趣,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最有名的当属九眼泉,水质清冽,泉泉相映、各具神韵,陪伴着临夏市一代又一代的百姓成长。

自带甘甜风景的文旅小镇。叮咚流淌的泉水像知音的琴弦,弹奏着清脆悦耳的旋律。九眼泉位于折桥镇折桥村边,毗邻折达公路,现为临夏市会务中心前院。据说,这些泉水都是由同一母泉演绎而生,如一母九子。院内立于1998年的《九眼泉》方体碑记述:九眼泉为丝绸之路名泉,早在明嘉靖年代时就列为河州第一泉。明《河州志》记载道:“一泉九眼,漱于鸣琴,水清冽,引流灌溉,居民赖之。”九眼泉水自地下趵突而出,它们有九个诗意的名字,分别是:养生泉、珍珠泉、漱玉泉、映雪泉、甘露泉、鸣琴泉、若礼泉、浣花泉、明镜泉。细数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泉眼的水源都是当地村民主要的生活用水来源。

九眼泉周围榆柳并茂,绿荫婆娑,鸟语如簧,其中两棵古树,树围约8米、高40多米,6人手拉手才能环抱此树。这两棵树系明朝嘉靖年间所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兵部尚书王竑游憩九眼泉,亲手植柳于泉边,当地人称这两棵柳树为“尚书柳”。泉边还立有太湖石,形状奇特、纹路别致,是新生代第四纪冰川运动的产物,因其形状如腾空而起的九条巨龙,人称“神石”,或“飞来石”,也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九龙石”,让见者无不赞叹。

今年73岁,在折桥镇祁牟村居住的村民韩世界告诉记者说,他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与古泉为伴。他从记事儿起,泉水就这样日夜不停的流淌。阴雨连绵的天气,泉水旺盛,水流如注。干旱的季节,泉水依旧汩汩流淌,且更加明澈透亮。

发展文旅特色小镇,折桥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围绕折桥镇的特色文化资源做强品牌,最终实现文化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临夏市立足自身实际,深入挖掘折桥镇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打造文旅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夯实农村产业支撑、传承提升农村优秀文化、弥补乡村公共服务短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折桥因桥得名,折桥在历史上是河州(临夏)经东乡通往金城(兰州)的官道要津,大夏河自西南向东北流过,为便于联通大夏河两岸,明代在大夏河上修建有木桥,名之折桥。旧时折桥风光,架在州东十里漓水(大夏河)之上,长约十丈,宽八尺,中流有石柱,桥梁贯通,日光月影中遥望,宛若长虹,两岸杨柳掩映,俨然一幅图画。故邑人张质生有诗云:“君不见西蜀长桥万里行,高车驷马题长卿。又不见黄河铁桥车接轸,浮梁改造始升允。吾河折桥亦若是,大小由之同此理。架木为阁险阻通,乘风破浪过漓水。”古折桥还是清代河州八景之一,被称之为“长桥卧波”。

除了悠久的历史,折桥镇还因美食而享誉省内外,现有一百多家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农家院,以爆炒草鸡为基础菜品,配以“四大名菜”,东乡土豆片、肉末粉条、醋溜白菜、手撕甘蓝,以及撒饭、油香、发子面肠等各式各样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菜品色香味俱佳,深受食客追捧。折桥爆炒鸡油而不肥,香料渗进肉中,吃起来满口酥香。饮品以盖碗茶为主,配以“九眼泉”泉水冲泡。食客或围坐在农家小院,或端坐于土炕之上,或半躺于树荫之下,吃爆炒鸡、品盖碗茶、赏田园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文/赵帅杰)

【来源:1】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人民日报」临夏:深挖历史文化底蕴 打造文旅特色小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关注!长沙努力争创文明典范城市!

人民日报关注!长沙努力争创文明典范城市!

...旧、局部修新如旧、细节修旧如新”,彰显了“老长沙”底蕴。 三是抓好精细管理。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以党建引领物业小区治理,有效破解物业“老大难”问题。以文明城市“全域提质年”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百...

2024-01-20 #经典句子

甘肃这座千年古城 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途经之地 很多人都不知道

甘肃这座千年古城 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途经之地 很多人都不知道

...,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临夏回族自治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不仅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也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途经之地,素有“西部旱码头”、“东...

2023-08-18 #经典句子

「惠州文脉·聚焦」深挖文化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惠州文脉·聚焦」深挖文化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西埔村拥有700多年历史,遗存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厚重底蕴孕育出古朴民风,一村出现两位“中国好人”,全国罕见。如今,西埔村正充分活化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西埔村或可成为惠州挖掘与展示乡村...

2012-07-25 #经典句子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6月14日)写作素材必备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6月14日)写作素材必备

...门形成联动,上追盗掘、盗窃,下查倒卖、销赃、走私,深挖幕后金主,确保一个不漏,以系统合力打击黑色链条。★ 打击文物犯罪,必须创新打法,完善机制。★ 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是提升打击效能的前提,建立信息通畅、...

2019-06-27 #经典句子

临夏州委领导到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调研指导文旅产业发展等工作

临夏州委领导到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调研指导文旅产业发展等工作

11月3日,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到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调研指导文旅产业发展等工作,与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领导班子及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座谈,听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重点任务进展汇报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围绕文旅...

2024-01-15 #经典句子

人民日报关注城市“文化地标”如何建 云南人有话说……

人民日报关注城市“文化地标”如何建 云南人有话说……

...地标”是一座城市“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雕塑等,在营造公共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城市风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地方建设的地标,忽视本地实际、割裂历史文脉,不仅违背了城市发...

2024-01-01 #经典句子

「幸福成都·美在文明」人民日报点赞成都文明城市创建 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

「幸福成都·美在文明」人民日报点赞成都文明城市创建 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

...”全覆盖宣讲,建强“学习强国”成都平台等宣传阵地,打造“理响成都”等基层“七进”宣讲品牌,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党史...

2019-10-17 #经典句子

品读文旅融合新故事

品读文旅融合新故事

...衡水旅游经济发展的短板。而这里有“九州之首”的历史底蕴优势、“绚丽多彩”的文化资源优势。对此,衡水市深挖历史文脉,推动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充分“嫁接”文化元素,在本届旅发大会中尤为突出。...

2012-07-2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