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茅以升:新婚时送妻子《浮生六记》 却不料婚姻生活被一语道破

时间:2020-10-02

浮生六记沈复于浮生六记中写下这一句劝告,论世间多少夫妻不能相互敬爱,举案齐眉,但其中能携手白头者,竟亦不能得一圆满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5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浮生六记》

沈复于《浮生六记》中写下这一句劝告,论世间多少夫妻不能相互敬爱,举案齐眉,但其中能携手白头者,竟亦不能得一圆满。

大名鼎鼎的建造师茅以升,为我国建造了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功成名就,但他和他的妻子戴传蕙的婚姻就是如此可惜。

少年夫妻,佳偶天成,茅戴之爱情几乎就能成为人间佳话了,却因为一个错误,让三个女子深受其伤。

茅以升照片

二十六年之间,两个用情至深的女人都为着同一件事情焦心,最后以同样的方式凋亡,只留下身份不被认可的私生女,年纪尚轻,就和老父相依为命。

想来茅以升在与戴传蕙初见之时,惊鸿一瞥,只看见了似锦的爱情,而不曾预见这悲剧。

“眉弯目秀,顾盼神飞”,这是17岁的茅以升初见戴传蕙时脑子里情不自禁想到的话。

戴传蕙身材高挑,气质娴静,带着书香的文气,还面目柔润,甜美淑雅,这让成天醉心书本的茅以升一见钟情。

戴传蕙不仅和茅以升门当户对,她还在家读过书,虽然缠过小脚,思想却很是开放,和茅以升情投意合。

茅以升照片

1912年,6月19日,茅以升去往戴府接亲,登入厅堂之时只觉灯火辉煌,炫目迷幻,在簇拥之下,身着罗裙的传蕙摇曳着向他缓缓走来。

“我和她行礼时,目眩神移,莫知所措。”茅以升在回忆录里这样写到。

容光焕发的戴传蕙在茅以升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多年后,茅以升回忆起来还是能感受到与妻子拜堂时的紧张狂喜。

新婚之时,茅以升羞涩地送给戴传蕙一本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以此定情,从此茅以升呼戴传蕙为“蕙君”,感情甚笃。

茅以升和戴传蕙照片

1915年,两人生下长子茅于越,两人的生活越过越好,只是离别成为了两人爱情的阻碍。

当时茅以升回到学校上学,他得到了一个考取清华留美研究生的机会,自他小时候亲眼目睹大桥坍塌的灾难后,造桥成为了他的人生理想。

只有去外面,才能学习最先进的技术,才能造出最坚挺的大桥,可是这意味着很长时间的分离。

对此,戴传蕙没有一丝犹豫,她愿意将夫妻俩成立小家的计划延迟,即使自己很受委屈,也要帮助丈夫完成理想。所以戴传蕙独自带着儿子,在大家族里清苦生活,等待留学归来的茅以升。

当家里有人等你,那所有的脚步都会向着归途,有了妻子的支持,茅以升顺利完成学业,毫无后顾之忧地学成归国。

茅以升照片

茅以升很快带着戴传蕙离开大家族,外出南京上任,茅于美、茅于润、茅于璋、茅于冬……他们的孩子一个个出生。

家庭温暖着疲于奔波的茅以升,直到1929年的一场火灾,惊扰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北平大学的第二工学院教学大楼起火燃尽,虽然茅以升没有受伤,还主持了重建,但这却在戴传蕙的心里埋下担忧的种子。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茅以升的理想注定了他生活在危险与意外之中,对此戴传蕙一边支持,一边焦虑。

在1931年,茅以升在镇江任水利局局长,8月河水突涨,高宝段倒堤30多处

茅以升被民众责骂,只好引咎辞职。这让戴传蕙受了很大的惊吓,以至于常常神智不清。

茅以升戴传蕙全家福照片

1934年,茅以升再一次找到了差事,任钱塘江大桥的工程处处长,担起了这座史无前例的大桥的责任,戴传蕙因此夜不能寐。

从1929年到1934年,仅仅五年时间里,戴传蕙看过的中医西医加起来要高达百人以上,却完全无法阻止病情的恶化。

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即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生之法也。

可关心则乱,戴传蕙根本无法放下心,嘴里时常念叨着:“大桥不会修成的,即使修成将来也不会善终。”

她还数次自杀,不愿看到丈夫失败或是发生意外,只是她还有孩子,是一个母亲的心让她坚强起来。

右茅以升 左戴传蕙

从1920年茅以升在南京上任以来,他们几乎是一年搬一次家,换一次城市,公务压满茅以升的案头,而家务耗尽戴传蕙的心力。

纵使她饱受心理疾病的折磨,也不曾放下家里的一切事务,小到锅碗瓢盆,大到子女的转学,这许多事情,茅以升从来没有操心过。

小儿子茅于润回忆说,父亲在建造钱塘江大桥时,就不太常回家了,孩子们甚至很少能和他一起吃一顿饭。

一边是繁忙紧张的建桥事业,一边是殚精竭虑的妻子和需要照顾的孩子,如此沉重的担子挑战着茅以升的抗压能力。

茅以升熬了过来,将钱塘江大桥完美竣工,饱受赞誉,而戴传蕙的病也不治而愈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茅以升为钱塘江大桥付出多少心血,戴传蕙必定也付出了同样多。

茅以升戴传蕙合照

茅以升和戴传蕙是真正的夫妇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幸福的家庭是他们最坚硬的保护壳。

有难同当易,有福同享难,这样众人眼里完美的婚姻,却因为一个错误而破碎了。

1946年,茅以升去上海工作,暂时地与戴传蕙分居,这时一个菟丝花一般的女子出现在茅以升的眼前。

她是权桂云,一个苏州姑娘,家境贫寒,性格怯懦,才二十一岁就无依无靠,脆弱的她引起了茅以升的同情,就对这个年轻女孩伸出援手。

权桂云年纪轻轻就饱受社会摧残,当她感受到茅以升的和善温柔后,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她不觉得年纪悬殊,只觉得茅以升是救她于水火的英雄。

茅以升和茅玉麟

权桂云生得娇小清秀,亭亭可爱,没有文化,但很温柔文弱,从不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安于一隅。

这让茅以升对这个比自己大儿子还小十岁的女人动心,两个人一来二去就在上海同居,生了一个女儿叫茅玉麟。

茅以升去美国留学三年,又去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三年,每次离别都不曾背叛过戴传蕙。

戴传蕙因此曾自信地说:“我永远都不担心他会沾花惹草。”

所以茅以升在上海成立小家,生了私生女,多年来都没被戴传蕙怀疑发现。

茅以升和茅玉麟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想让权桂云过正常人的生活,此时她才不到25岁,一定可以再嫁,但权桂云就有这一点痴心,她明知茅以升有家庭,也愿意无名无分地跟着他。

罪恶感折磨着茅以升,他试探性地和妻子提起其他人的外室的事情,妻子不以为意的回答让茅以升觉得自己还有被原谅的可能性。

1950年,一场“忠诚老实运动”揭开了遮羞布,茅以升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戴传蕙的反应出乎意料,她呆楞了许久,平静的可怕。

这是戴传蕙之前忧虑过度产生的顽疾,丈夫出轨的冲击让她旧病复发了,是以连哭闹的力气都被抽离。

茅以升与孩子合照

爱情是不可分割的,戴传蕙虽然不能算是进步女性,却也有她的骄傲。

她绝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丈夫,更不愿意去面对这样的事实——往日的夫妻恩爱中,一直都存在另一个女人。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但为欲故,关在痴狱。因为对茅以升爱得太深,戴传蕙患了心病,她找不到一个不爱茅以升的自己。

所以她又开始的胡思乱想,只要茅以升不在家里,她就觉得茅以升去找另一对母女,抛弃她了。

茅以升戴传蕙全家福

她不会抱怨,不会发泄,只是默默忍受,将苦楚全都咽下,她不曾逼迫过茅以升,而是一直在为难自己。

戴传蕙一向笑眼盈盈,不见老态,众人都惊讶于她的美丽,但自从知道丈夫出轨后,戴传蕙很少再笑,18年间闷闷不乐。

外孙女回忆起她时只说:“外婆从来眉头紧锁,心事重重,好像没有开心过。

1968年时,戴传蕙抑郁而终,大儿子没能赶回见其最后一面,茅以升伤心欲绝。

"一生操劳,半生忧悴,负卿曷极;满门遗爱,万里留芳,惠我何多。"茅以升感谢戴传蕙的付出,深刻忏悔自己的错误。

他写下无数道歉信、检讨书,在他心里,这位陪他荣辱与共的女人是他唯一的妻子。

茅以升照片

可是权桂云也是一个可怜人,在上海独自抚养女儿,她又生性软弱,生活并不好过。

已经辜负了戴传蕙,如今不能再辜负权桂云,茅以升力排众议,将权桂云母女接来了家里。

这一番举动让即将归国的大儿子茅于越难以接受,气愤的茅于越对父亲说:家里有她就没有我!

即使权桂云带着女儿回老家暂避,茅于越也拒绝进入家门。

父子之间的争执被权桂云知道,她的内心也和茅以升一样纠结,她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而起,她是个罪人。

为了补偿,权桂云在家中包揽家务,照顾茅以升和他的子女,低调勤俭,连一件棉袄都舍不得做。

茅以升权桂云合照

权桂云和茅以升背德的爱成了让权桂云日日寝食难安的枷锁,茅以升和子女恶劣的关系更使权桂云揪心。

与其后悔,莫若无成。权桂云终究没能得到茅家人的善待和原谅,她抑郁去世时,不过才在茅家待了八年。

权桂云的去世让茅玉麟年纪轻轻就没了母亲,这样的悲惨让茅家人对她产生怜悯,对茅以升的敌意也没那么强烈了。

所以茅老在他去世前,与其他儿女的关系大都缓和了,他还在瑞士大儿子家逗留过一星期,这少有的父子相处时间却没能改善他俩的关系。

因为茅以升想要将小女儿托付给茅于越,这不仅被拒绝,还使他们的父子关系彻底决裂。

茅以升照片

长兄如父,如果茅玉麟是母亲戴传蕙的孩子,茅于越不会这样赌气,可她不是,更何况茅于越还认为母亲的死与权桂云母女脱不了关系。

茅于越小时候家里很是困难,父母分居,在茅于越记忆里一家子全靠母亲的两元零用支撑。

所以茅于越在瑞典工作,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非常深,但就在他脱不开身之时,得知父亲出轨,得知母亲因此伤心而死,他甚至连葬礼都没赶上!

这让茅于越无法原谅父亲,无法原谅权桂云母女,更无法原谅自己,母亲的死,成了茅于越心里越不过的坎。

与此同时,茅玉麟也不好过,工作和婚姻都很不顺利,茅以升清楚,却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她,反而需要茅玉麟日夜照顾病榻。

茅以升茅玉麟合照

孩子何其无辜,茅玉麟在错误中出生,这让她的生命还未真正开始就带着原罪,而这些她没得选。

母亲去世,父亲垂垂老矣,兄姐都不待见,茅玉麟只能默默一边照顾年迈的父亲,一边快速成长起来,能于社会有个立身之地。

因为与母亲在外小心翼翼生活过,茅玉麟明白父亲给她的只有一时的庇护,她注定是一个上无盖遮雨,下无土扎根的浮萍。

家庭的破碎宛如一场核爆,孩子就像生活在辐射区的人,细密的影响跟随他们终身,由表及里。

茅于越此时不知道,瑞士短暂的会面不欢而散后,失落的背影是他记忆里父亲最后的样子。

1987年,茅以升因伤重病,他不断地给茅于越写信,每天翘首以盼儿子的回信,但是一等两年也没有收到。

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

1989年11月12日下午2点50分左右,一通急促的电话打给了茅以升的秘书郑淑娟,茅老的警卫员小孙在电话里六神无主:“茅老病危,请您快来。”

郑淑娟急急忙忙放下手上的工作,正要出门,又是一通电话打来,她抓起电话却没人说话,轻微单调的电流声提醒着不详的氛围:“茅老已经停止呼吸......”

郑秘书还是没能赶上最后一面,但此时的茅以升大概也没有事情想要交代了,他手里攥着大儿子的“原谅信”,面目慈祥地永眠了。

但事实是茅于越根本没有寄信,甚至对病重的父亲没有过问。其他子女为茅老写纪念文章,翻遍整本《回忆茅以升》,也没有看见茅于越的名字。

原来是茅以升弥留之际,还喊着茅于越的名字,大家不忍茅老抱憾而终,这才伪造了一封回信。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

茅老八十岁时写下这句话,一语双关,既是说桥,又是述己。

茅以升照片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当初新婚,茅以升将《浮生六记》赠予戴传蕙之时,自己却未参透。

感情至深未免执着,戴传蕙和权桂云皆因深情,活生生把自己逼死,而茅老年轻时如此意气风发,老来却因为小女儿被儿子怨恨。

人生碌碌,荣枯有数,得失难量。茅老一生功勋无数,事业圆满,但对于他的小家来说,却是苍夷一片,满盘皆输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茅以升:新婚时送妻子《浮生六记》 却不料婚姻生活被一语道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天啊 说起情话来的中国文人 绝对颠覆你的想象

天啊 说起情话来的中国文人 绝对颠覆你的想象

...看看他们是如何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自己的爱情故事。《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以沈复、陈芸夫妇两人的日常生活为主线,讲述了夫妇俩年少一见钟情、情投意合,婚后同甘共苦、伉俪情深的故事。清新真...

2023-09-16 #经典句子

“无人与我立黄昏 无人问我粥可温”爆红网络 原句更值得一读

“无人与我立黄昏 无人问我粥可温”爆红网络 原句更值得一读

...在机缘巧合下,在朋友家里看到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浮生六记》,瞬间觉得长见识了。原来,流行语“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是从《浮生六记》中的一句话中改编而来,原句为“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

2023-10-13 #经典句子

《浮生六记》里很美的20句话:“情之所钟 虽丑不嫌”

《浮生六记》里很美的20句话:“情之所钟 虽丑不嫌”

...了和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一部四万余字的回忆录——《浮生六记》。一百多年来,人们每每读到他的文字,都被深深打动。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这本书中的重要人物,沈复的妻子陈芸,林语堂赞誉她是“中国文学...

2023-12-18 #经典句子

读了10遍《浮生六记》:发现好婚姻的3大定律 句句扎心

读了10遍《浮生六记》:发现好婚姻的3大定律 句句扎心

很喜欢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反复读了有10遍之多。在书中,作者追忆了自己和妻子芸娘的半生闲情以及坎坷遭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人羡慕不已,仿佛那就是爱情最美的模样。他们的故事并不完美,但...

2023-08-01 #经典句子

浮生六记:沈复缅怀爱妻小诗 被改编成“网红句” 但原诗更高级

浮生六记:沈复缅怀爱妻小诗 被改编成“网红句” 但原诗更高级

...无人问我粥可温!2012年6月,陌绪(微博名)阅读沈复《浮生六记》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个句子。大概意思是:没有人和我一起欣赏黄昏晚霞渐渐落去时的凄美景色,没有人问我赖以生存的稀米粥是否还在温热。这句话直击无...

2023-07-24 #经典句子

101岁姥姥说:为何“恩爱夫妻不到头”?下半句才是精髓

101岁姥姥说:为何“恩爱夫妻不到头”?下半句才是精髓

...尺度姥姥解释道,这句话的出处,来自清代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原话是: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旨在劝诫世间的夫妻,不要彼此仇视不相容,也不要用情太深。这句话似乎与现实的夫妻关系,...

2023-10-10 #经典句子

浮生六记:芸娘为何被林语堂赞为“最可爱的女人”?有六个原因

浮生六记:芸娘为何被林语堂赞为“最可爱的女人”?有六个原因

芸娘,是《浮生六记》中的女主角,也是作者沈复的妻子,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女人。一部《浮生六记》,记录了作者沈复与妻子芸娘之间的点点滴滴,琐碎却细腻感人;平淡却字字珠玑。其女主芸娘,更是曾经被著名学者林语...

2023-09-27 #经典句子

“久病床前无孝子” 其实下半句更经典 揭露了人性

“久病床前无孝子” 其实下半句更经典 揭露了人性

...于贫困的状态,再贤惠的妻子都会被折磨得变了样子。《浮生六记》中九有这样记载:“归吾门后,余日奔走衣食,中馈缺乏,芸能纤悉不介意。及余家居,惟以文字相辩析而已。”后人都喜欢盛赞沈复和其贤妻陈芸情投意合的...

2023-09-0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