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管鲍之交 舌战群儒 好好的成语怎么就开了车?

时间:2020-09-27

管鲍之交,一直以来是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原本,“管鲍之交”、“舌战群儒”都是褒义词。

管鲍之交,一直以来是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后常以“管鲍之交”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

舌战群儒,意思是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出自《三国演义》。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管鲍之交”、“舌战群儒”的意思变了,变得不那么正经了,成立开车必备。

01

“管鲍”,是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

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

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公子小白。

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君被杀死。公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君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君,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齐侯,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君,就让鲁国把公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上卿,帮助他治理国家。

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上卿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

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上卿?”

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公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

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上卿,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后来,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多好的一个故事,多么正能量的一个成语,怎么就变得不正经了呢?

在《列子》一书“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日后人们形容自己与好友彼此信任的关系,也就以此称谓了。

这个成语本身就是形容两人关系的,这也是能引申到男女之事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得益于汉字的独特性,一“管”一“鲍”也是男女**的代称,如此一来,“管鲍之交”一词似乎也更具形象性了。

02

舌战群儒出自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此法妙极。因有群儒诘问在先,不容不答,故宜先守,且守得从容,既曲尽事理,又详陈事实,将对手的诘问一一化解;又因群儒来者不善,多有恶意,便于守住阵地后发起反攻,使论辩进退有致,引人入胜。

诸葛亮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使整个论辩过程精彩纷呈,于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满口。

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击败对方,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又一大特色。

在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的艺术发挥得酣畅淋漓,他面对群儒潮水般涌来的诘难,沉着应战,或引经据典,或转换论题,或厉声责问,或反唇相讥,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总之,诸葛亮舌战群儒风头出尽,其娴熟的论辩技巧令人折服,堪称经典,值得当今习此道者深味。

这么好的一个成语,怎么会有歧义呢?

无外乎“儒”和“乳”的读音相同罢了。

近年来,像日久生情、静候佳音、闻鸡起舞、鞭长莫及、莞尔一笑等等很多正能量的词语,都被老司机们拿来开车。

其实成语还是那个成语,它们没有错。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管鲍之交 舌战群儒 好好的成语怎么就开了车?》,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舌战造句和解释

舌战造句和解释

...而从,为我所用,察其实际之功效而取舍之。舌战有关的成语:1、舌战群儒(shé zhàn qún rú):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2023-05-19 #经典句子

山水相连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山水相连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边界连接在一起。近义词有:一衣带水,山水相连是中性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用于疆域等。山水相连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山水相连(shān shuǐ xiāng lián)成语释义:指边界连接在一起。近 义 词:一衣带水成语用法:可作...

2009-09-17 #经典句子

满目凄凉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满目凄凉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落,满目凄凉。”近义词有:凄凉满目,满目凄凉是贬义成语,可作谓语、定语;指凄惨冷落的景象。满目凄凉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满目凄凉(mǎn mù qī liáng)成语释义:所见的全是凄惨冷落的景象成语出处:陈毅《过黄泛区...

2018-12-15 #经典句子

成语典故之器宇轩昂:东吴无能人

成语典故之器宇轩昂:东吴无能人

器宇轩昂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潇洒,器宇轩昂.....”器宇轩昂形容人气概非凡,精神饱满。用于称赞气度不凡的人。也做气宇轩昂。典故是讲刘备兵败当阳,虽有诸葛亮辅佐。但此时曹操大军自江...

2014-06-07 #经典句子

大巧若拙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大巧若拙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若愚,反义词有:不可一世、愚不可及,大巧若拙是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可作定语、分句;指不暴露自己。大巧若拙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大巧若拙(dà qiǎo ruò zhuō)成语释义: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

2010-04-23 #经典句子

上当受骗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上当受骗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容易上当受骗。”近义词有:受骗上当,上当受骗是贬义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指受欺骗。上当受骗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上当受骗(shàng dàng shòu piàn)成语释义:因信假为真而被欺骗、吃亏成语出处:陆文夫《微弱的光》...

2023-12-22 #经典句子

勤能补拙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勤能补拙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不舍、勤学苦练,反义词有:锲而舍之,勤能补拙是褒义成语,可作宾语;含褒义。勤能补拙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勤能补拙(qín néng bǔ zhuō)成语释义:勤奋能够弥补不足。成语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

2009-04-01 #经典句子

世态炎凉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世态炎凉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世故,反义词有:一如既往、炙手可热,世态炎凉是褒义成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世态炎凉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世态炎凉(shì tài yán liáng)成语释义: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

2012-01-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