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源自“万经之王”的十大经典成语 每一个都浓缩了人生的大智慧

时间:2020-07-02

它内容博大,思想深邃,涵天盖地,无所不容,被后世誉为万经之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一部《道德经》,不过寥寥五千言,却被后人研读了两千多年。它内容博大,思想深邃,涵天盖地,无所不容,被后世誉为“万经之王”。这部经典语言精辟,言简义丰,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华。而书中那些老子独创的成语,更是这种精华的淬炼,它体现了道家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千百年来洗涤了多少迷惘的心灵。直至今天,老子留下的这些成语,其思想仍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精选了10个出自《道德经》的成语,让我们一起去体验道家独特的处世智慧和超凡的人生境界吧。

1、上善若水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成语释义: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泽被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争高下。

成语智慧: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却从不与万物产生矛盾冲突,更不会与万物发生争执,因此天下最高的品性莫如水。圣人应该像水一样,能够泽被苍生,却从不与民争利,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2、功成身退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9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成语释义:大功告成以后,自身引退,不再为官。

成语智慧:“功成身退”并不说大事完成后,就要辞职不干,甚至躲到深山老林去隐居。它是指有了大功劳也不居功自傲,不摆老资格,不张扬炫耀,不飞扬跋扈,照样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待人接物,这样身边的人都会尊重你,人人都记着你的功劳。

3、道法自然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成语释义:天道的运行,是取法于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成语智慧:所谓“道”,就是宇宙万物所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律。道法自然,就是要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尊重宇宙万物的特性,对于人世间的一切事物,要顺应其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

4、天道好还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成语释义:指上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

成语智慧:所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换一种说法就是:“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这就是天道好还,它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对得住天理良心,胡作非为终究不会有好的下场。

5、自知之明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成语释义: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现在多用于指人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成语智慧:一个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己所长,避己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一步步提升自己。当你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弱点的时候,就是你进步的开始。

6、大器晚成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成语释义:本意是指铸造越大的器具,成型越晚。用以比喻越是怀有大才干、大抱负的人通常越晚成功。

成语智慧: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才。能担当重任的高端人才,往往都要经过长期的锤炼,所以成就较晚。就像楚庄王在位时,“三年不飞,三年不鸣”,然而一旦爆发出来,那就是“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7、大巧若拙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成语释义:真正聪明的人,从表面看好象很笨拙,因为他们很少显摆自己。

成语智慧:自以为聪明的人,喜欢炫耀自己的才智,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精明干练。这种外表聪明的人往往给人一种威胁感,被人提防,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而真正的智者,为人豁达,行事低调,外表看上去老实木讷,实则一切尽在掌握中。这种外愚内智的人,工作、生活中能与人和谐相处,无往不利。

8、知足常乐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46章:“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成语释义:知道满足,则心中常乐。

成语智慧:知足不是无所追求,也不是“小富即安”,而是一种量力而行、不贪功冒进的人生智慧。一个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心灵,是不会快乐的,更不会有精彩纷呈的人生。

9、祸福相依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成语释义:祸能够生福,而福也能够生祸。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成语智慧:人生在世,总不免遭遇各种挫折困顿,甚至危险和灾难。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或是灾难临身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要耐心坚持、积极寻求化解之法,也许下一刻幸福就来临了呢?反之,一个人处于万事顺遂的境地,也不要高兴过头,要谨防乐极生悲。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语释义:即使走一千里路,也必须从迈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循序渐进。

成语智慧: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万丈高楼也要从平地建起。人生之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中求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幻想一步登天。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源自“万经之王”的十大经典成语 每一个都浓缩了人生的大智慧》,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巧用成语给男孩取名 让宝宝的名字高雅大气充满文化内涵

巧用成语给男孩取名 让宝宝的名字高雅大气充满文化内涵

成语作为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往往代表了一个典故或者故事。而且成语大多是约定俗成的4字结构,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生动简洁的优势,都是浓缩的精华。如果家有孕妈,家人正在烦恼如何给男孩起名,不妨看...

2023-11-22 #经典句子

《道德经》品读:老子一生的智慧 都浓缩在这六个成语中。

《道德经》品读:老子一生的智慧 都浓缩在这六个成语中。

...认识自己,古希腊人把它奉为神谕,是最高智慧的象征。人生如棋,走一步算一步是庸者,走一步想三步是长者,走一步想十步,方为智者。《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说:“何报之幕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雷土,千里之行始于...

2015-02-09 #经典句子

曲径通幽处 只羡鸳鸯不羡仙:这些常见的成语或名句都来自哪里?

曲径通幽处 只羡鸳鸯不羡仙:这些常见的成语或名句都来自哪里?

...的奋斗精神;在“日光月华,旦复旦兮”中读到了人们对人生和事业的憧憬;在“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中读到了主人公对坚贞爱情的追求;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读到了动静皆宜的淡泊之美。诗词可以滋养...

2007-11-09 #经典句子

漫谈英语成语:每个单词你都认识 却不知所云?

漫谈英语成语:每个单词你都认识 却不知所云?

...,却不明白它的整体意思呢?这时,你很有可能碰到英语成语了。比如这句话:Now you will have to eat your words。小学生都认识里面的每一个单词,但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吗?直译过来一定是错的。eat your words的意思既不是“食言”...

2020-02-05 #经典句子

《三国志》中的10个成语典故 经典受用 值得收藏!

《三国志》中的10个成语典故 经典受用 值得收藏!

《三国志》中的10个成语典故,经典受用,值得收藏!1. 乐不思蜀源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是蜀国后主刘禅说的话,意思是我在这里十分的快乐,并不思念蜀国。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

2011-04-25 #经典句子

文化精髓:汉字“爨”你能读懂吗?它浓缩了多少古人智慧!

文化精髓:汉字“爨”你能读懂吗?它浓缩了多少古人智慧!

...“烧火做饭”。由于“爨”的这层含义,所以与它相关的成语都与“做饭"、“厨房”有关。比如词语:爨室,指的就是做饭的场所-厨房。爨烟指的是炉灶,爨人说的是在厨房忙活的人。汉字“爨”30个笔画,看似笔画多,一个...

2019-09-13 #经典句子

春秋趣话:老爹亲还是老公亲?故事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浓缩了一个成语

春秋趣话:老爹亲还是老公亲?故事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浓缩了一个成语

...题在历史上真实出现过,并且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和一个成语。话说公元前697年,郑国国君郑厉公当政,手下老臣蔡仲专权,不把郑厉公放在眼里,引起了郑厉公的不满。郑厉公心中总是想,为什么事事都要听你的?自己是一国...

2023-11-29 #经典句子

“如花似玉”“螓首蛾眉”——借《诗经》中的唯美成语 一睹“比喻”的魅力

“如花似玉”“螓首蛾眉”——借《诗经》中的唯美成语 一睹“比喻”的魅力

...是随处可见,运用程度也高,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其成语也具有浓厚的比喻性。比喻的运用让《诗经》抽象深奥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也使其语言形象生动富于变化,奇巧新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许...

2023-10-2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