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习近平昨晚的这通电话中 有句话很关键!

时间:2018-09-29

习近平指出,面对疫情,中非双方坚定站在一起,相互声援、并肩战斗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2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1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7月2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赞比亚总统伦古通电话。习近平指出,面对疫情,中非双方坚定站在一起,相互声援、并肩战斗。全球疫情蔓延,加上复杂国际舆情的冲击,习近平这句话尤显意义重大。当前,西方借疫情污名化中国的舆论鼓噪已不满足于自吹自唱,更是把黑手伸向了非洲,中非关系的舆情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风暴之眼”。如何直面复杂国际舆情挑战,化“危”为“机”,使中非关系排除干扰、续写辉煌,是我们当下及今后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6月17日,习近平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新华社发

污名化

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新注脚,还如同一面照妖镜,折射出社会治理乱象丛生、国际关系中的“自我中心”和“丛林法则”倾向,也凸显出个别国家损人不利己、“甩锅”和“抹黑”别国的不负责任。

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包括武汉封城等坚决果断的一系列措施,中国可以说是最早走出疫情危机的世界大国,但也因此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舆情挑战。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际媒体及政府高官在缺乏任何事实和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就想当然地污蔑病毒来自中国,开口闭口地说什么“中国病毒”“武汉病毒”,对国际抗疫合作产生了非常消极的负面影响。更有甚者,美国一些政界及媒体人士在甩锅中国的同时又提出了所谓的“中国道歉论”和“中国赔偿论”,要求中国对世界疫情的发生及造成的损失进行道歉并赔偿。

美国等政客及媒体借疫情炒作以上荒唐的论调当然是想为自身的抗疫失利寻找替罪羊,并试图通过妖魔化和污名化中国来进一步打压中国向上发展的势头,为后疫情时代继续掌控世界舞台及国际话语权打下伏笔。

同时,西方借疫情污名化中国的舆论鼓噪并不满足在西方媒体自身的舞台上自吹自唱,而是把黑手又伸向了非洲。4月上旬,围绕广州疫情防控工作中涉非洲公民的问题,中非关系的舆情就在一夜之间飙升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风暴之眼”。一些非洲及西方媒体还歪曲非洲公民在广州遭到了“不公正”对待,并迅速将此事件挑拨到“中国歧视非洲人”甚至“借疫情防控对在华非洲人搞‘种族主义’”的“高度”。

当我们仔细甄别这些抹黑言论时,不难发现,除了一些不明真相的非洲自媒体在转发和报道外,在幕后和前台都格外积极的还有美国的媒体及官员。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广州的防控措施“歧视性地对待非洲人”“(广州)的事情向非洲人印证了,中国是一个非常种族主义的地方”;CNN 也报道称,为防止疫情第二波出现,中国的“排外情绪”正在攀升,非洲居民遭受越来越多的敌意,警察在街头肆意骚扰非洲人,这些非洲人需要从“地狱”中被解救出来 。

不仅如此,美国法国等媒体和美国保守派智库还脑洞大开,为博取眼球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所谓中国政府和公司在非洲从事“间谍活动”的奇葩故事。美国《华尔街日报》2019年8月刊文称,华为在非洲的业务中,包含所谓“未经公开披露的间谍服务”,声称华为利用公司技术、产品,“协助”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三国政府“监控各自政治对手”。上述“间谍”故事的旧饭在疫情暴发后又被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拿来再次翻炒。该基金会在今年5月21日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称,中国通过在非洲开展基建项目、援建非洲政府大楼以及向非洲政府赠送电脑,正在监视当地政府以及当地的敏感信息。而收集非洲情报就是中国愿意出资修建这些非洲政府大楼的原因所在。

对这一天方夜谭似的所谓“调查报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5月22日的记者会上回应称,“我们奉劝美方个别智库,与其花时间到处散播谣言,不如花精力为非洲多做一些实事。非洲人民心中有一杆秤,挑拨离间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只会自取其辱”。

挑战重重

有人说,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发展历程,在我们逐一解决了“挨打”和“挨饿”问题后,当今时代我们需要解决的则是“挨骂”问题。的确,当西方从军事、经济、技术等“硬环境”方面难以阻挡中国崛起的步伐时,就开始从制造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舆论“软环境”方面来设置障碍了。中非舆情环境的严峻化不仅会对中非关系的顺利发展构成阻力,而且还会直接导致我在非洲投资兴业的国人的生存及安全环境恶化。

冷战后随着非洲多党民主自由化的发展,非洲的媒体也进入了“多元自由”发展的阶段。非洲媒体的多元性以及被反对党、NGO等影响和操控的媒体决定了非洲媒体的复杂性。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非洲舆论场更是风云变幻,一些媒体受抓眼球和拼流量驱动,对所谓“负面新闻”更是青睐有加。非洲媒体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再加上西方在非洲的传统影响力及其在国际上的“话语霸权”,使得中国在非洲的话语权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坦率地说,中非关系虽然在近20年来取得了全方位快速发展,特别是对非贸易和投资都频创历史新高,但中非关系发展的舆论环境却并未出现同步改善和发展,反而挑战重重、舆情环境日益严峻。这一方面是西方舆论的攻击和抹黑,把中国重视发展对非关系看作是出于对石油等战略资源的争夺和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另一方面,受西方舆论的影响,来自非洲的失望和误解情绪也在增加,担忧甚至批评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言论也不时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甚至所谓“中国病毒说”和“中国赔偿论”在非洲也有一定市场。从源头上清理负面舆情已经刻不容缓。

携手应对

要打赢这场“舆论战”需要中非双边从政府到民间的团结一致和共同行动。从政府层面看,当舆情发生,政府有关部门及官员要迅速行动,并以不卑不亢、有理有力有节的态度与立场来化解舆情挑战。如针对4月上旬发生的有关广州疫情防控工作中涉非洲公民的所谓“种族歧视”问题,中国外交部、中国驻非使馆和非洲驻华大使都迅速发声,驳斥不实报道、表明事实真相以及中国政府的立场,取得了很好的还原事实真相和粉碎谣言的效果。

另外,中国政府未来在加强中非媒体交流合作中还应重视与非洲知名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合作。从近年来中非关系舆情风暴中可以看到,对中非舆情构成挑战的主要是各种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它们传播速度快、缺乏资讯审查机制、受众群体广、影响力不断增大,因此未来的中非媒体交流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邀请非洲对象国的政府机关报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还应该遴选出那些在当地有影响的自媒体和社交媒体,邀请这些媒体的创办人或名人博主来华交流,扩大中非友好的媒体基础盘。

从民间层面看,需要大力推进中非民间交往和公共外交,加强中非人民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了解,政府应加强对中非民间交流、杂志投送及智库研究等“软领域”的投资。推进中非民间交往以及提升话语权则是一个渐进和“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友善的民意基础来之不易,需要小心呵护。

另外,开展民间交流和话语权建设,还需要重视对智库和市民社会的培育,充分发挥民间交流对“政府外交”的补充作用。面对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多元化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单纯依靠官方的政府外交一个管道已不足以应对,必须以多渠道做工作来应对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多元化。应对舆情挑战和打赢“舆论战”也概莫能外。

中非关系如何续写辉煌?

历经风雨考验、有着合作最大公约数的中非关系不是西方媒体和政客一些“抹黑言论”就能击垮的。中非友谊不仅有着坚如磐石的深厚根基,而且突出表现在艰难时刻的患难与共。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汶川、玉树地震灾害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力并不强大的非洲国家却踊跃向中方捐款。同样,当非洲国家遭受饥荒和疫情的冲击时,中国火速伸出援手,与非洲兄弟携手渡过难关。

如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中国与非洲国家同样是相互守望、携手相助、排除干扰、共克时艰,谱写了新时代中非友谊的新篇章。在中国奋勇抗击疫情的上半场,非洲坚决支持中国抗疫,竭尽所能给予中国人民爱的传递与信心的鼓舞。埃及和南非等国向中国提供了相关抗疫物资援助,自身还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赤道几内亚和吉布提也慷慨解囊,分别向中国政府捐款2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抗击疫情。

在非洲抗击疫情的下半场,中国同样迅速驰援非洲抗疫,援助抗疫物资及派遣医护专家组、帮助培训和分享防控防治措施与经验。迄今,中国已向50 多个非洲国家和非盟提供了大量医疗援助物资,已应邀向非洲11个国家派出了148人次的抗疫医疗专家组。中国民间组织、在非的中资企业以及常驻非洲的46支中国援非医疗队也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对非抗疫援助。如中国企业家马云领导的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已先后三次向几乎所有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抗疫物资,为非洲抗疫做出了杰出贡献,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及民间组织的全球视野和人道主义关怀。

在国际及多边层面,中国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援非并率先行动。如在5月18日召开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致辞并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抗疫的五项举措:

一、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 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二、中国将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努力确保抗疫物资供应链,并建立运输和清关绿色通道;三、中国将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五、中国将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并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

应当说,不仅上述第3条专门明确提出是对口支援非洲抗疫的以外,包括援助、应急物资提供、疫苗使用、债务暂缓偿付等其他四项举措同样与非洲的抗疫息息相关,也是包括中国在内国际社会援助非洲的重要内容。中国以真金白银的实际行动再次向国际社会彰显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担当。

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中非相互支持和患难与共的全天候伙伴关系已经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经受了一次次风雨的考验,不可能、也绝不会因为个别舆论与政客的拙劣表演就“出现危机”。相反,中非友好与团结合作在这些考验中不断加强和升华。我们相信,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非携手相助,将续写中非关系的新辉煌,中非命运共同体也将克服一切干扰,打造得更紧密、更牢固。

上文略有删减

选自 | 《人民论坛》7月中原标题 | 复杂国际舆情下中非关系如何续写辉煌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 贺文萍

新媒体编辑 | 刘一霖

原文责编 | 谷漩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习近平昨晚的这通电话中 有句话很关键!》,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新闻联播再上热搜!习近平的一句话让网友泪目

新闻联播再上热搜!习近平的一句话让网友泪目

...国“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把身体养好”习近平的这句话让网友泪目英雄获此殊荣实至名归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致敬中国军人!今天是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92周岁生日一组图认识中国军人他们是...

2008-11-07 #经典句子

习近平引用的这些谚语 很经典!

习近平引用的这些谚语 很经典!

...朋友伸出援手的谢意。中国人说:“患难见真情。”沙特有句俗语:“向急于求助的人伸出援手是最大的善行。”——2016年1月18日,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2016年1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

2007-11-19 #经典句子

习声回响︱习近平深情寄语青年 关键词句引发热议

习声回响︱习近平深情寄语青年 关键词句引发热议

...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大量关键句和关键词在人民群众中引发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是广大青年朋友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他们纷纷表示,学习弄懂这些关键词句,并落实...

2023-08-11 #经典句子

习近平国际场域政治话语传播的新特征

习近平国际场域政治话语传播的新特征

...心时,他对40余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说道:“中国有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这里是‘海洋’,你们要以无限的爱回报俄罗斯人民,回报自己的祖国。”可以说,习近平主席以真挚的话语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各国人民...

2023-12-11 #经典句子

习近平“三农”金句:说一千 道一万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习近平“三农”金句:说一千 道一万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图片来源:新华社2.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时间:2018年6月12日至14日场合: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叮嘱随行的地方领导话语: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

2023-11-07 #经典句子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调研说的这三句话 有何深意?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调研说的这三句话 有何深意?

...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三句话,聚焦三个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文明交流互鉴。今天,思响哥邀请专家围绕这三个关键词为我们进行深入解读。1关键词一:传统文化解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国学...

2023-11-23 #经典句子

谈强军之道 习近平这些话语振奋军心!

谈强军之道 习近平这些话语振奋军心!

...2日,在视察空军某基地时强调3.确保重大建设任务落地、关键能力指标实现要围绕规划明确的总体布局,突出抓好军事斗争准备急需、作战体系关键支撑、国防和军队改革配套等重点项目,确保重大建设任务落地、关键能力指标...

2023-10-06 #经典句子

每日金句丨习近平论科技创新

每日金句丨习近平论科技创新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

2013-09-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