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005年 廖静文来合肥举办徐悲鸿的画展 见继女:我没辜负毛主席

时间:2018-09-28

家住合肥的继女徐静斐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到了安徽省博物馆与继母一起为前来购买徐悲鸿的一生的市民们签名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9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前言

2005年9月25日,廖静文来合肥举办丈夫徐悲鸿的画展。家住合肥的继女徐静斐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到了安徽省博物馆与继母一起为前来购买《徐悲鸿的一生》的市民们签名。

廖静文见到继女后,久久地凝视着她,突然间泪流满面,说:“我现在年纪越大越想悲鸿,做梦也梦见他走到我身边来了,心里真高兴,可梦一醒一切又都变成了空白。”

图 | 廖静文

继女说:“您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父亲的事业,父亲在天之灵会感激您的。”

廖静文很欣慰地说:“孩子,你有幸福的晚年,儿女们也都事业有成,我很高兴。现在看着悲鸿的几个孩子都很好,我可以安心了,我没有辜负你父亲,更没有辜负毛主席啊!”

话落,母女俩深情地拥抱在了一起……

廖静文嫁给了比她大28岁的徐悲鸿

1939年夏天,刚满16岁的廖静文,一个人从家乡长沙跑到遥远的桂林考大学,她原本报考的是桂林的中央美术学院,但因火车延误而错过了大学报名。为了在桂林安身,准备下一次考试,她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

当时,重庆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来桂林招聘一个图书管理员,前去报考的廖静文就这样遇见了44岁的徐悲鸿。

图 | 徐悲鸿

面试的过程中,从古典名著,到诗词名句,再到美术鉴赏,小小年纪的廖静文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令徐悲鸿不禁刮目相看。徐悲鸿夸奖道:“小鬼,懂得的不少啊!”就这样,廖静文顺利通过了面试,跟随徐悲鸿去了重庆。

初到重庆,廖静文经常生病。据廖静文回忆说:

那个时候,举目无亲的我,只认识徐先生一个“亲人”。他带我去诊所,逼我回宿舍休息。见我不好好吃药,他就哄我说,“小鬼,你把药喝了,我就奖励你块糖吃。”

为了答谢徐悲鸿的照顾之情,廖静文在做图书管理员的空暇之间,开始主动帮徐悲鸿分担繁琐事务。她慢慢地学着做饭、学着修补衣服、学着为咳嗽的徐悲鸿熬红糖姜水。每当徐悲鸿接过廖静文泡好的红糖姜水时,他都会笑着说:“小鬼,谢谢你啊!”

图 | 徐悲鸿

时间一转,来到了1943年。这年,徐悲鸿在重庆磐溪租了一个地主家的花园,筹办了中国艺术学院。暑假期间,13岁的徐静斐第一次见到了将来要成为她继母的廖文静。

在徐静斐的回忆录里是这样描写的:

……我发现父亲的身边总跟着一位秀丽端庄的姑娘,经打听得知这位姑娘是学院里的图书管理员,名叫廖静文。廖静文十分含蓄,非常文静,每日把许多时间都花在练书法、看文学书籍上。凭直觉,我觉得和廖静文之间会有不少共同语言。

1944年夏秋之际,徐悲鸿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和高血压,接着,他被送进了重庆高滩崖的一所医院。当天,医生向整日一人守在徐悲鸿病榻前的廖静文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廖静文哭成了泪人。

图 | 徐悲鸿

往后,在徐悲鸿住院的一百多天时间里,廖静文时刻守在他的身边。为了省钱,廖静文吃的是徐悲鸿的剩饭菜,睡的是冰冷的水泥地。她的举动,都被徐静斐看在眼里。据徐静斐回忆说:

我由此更加明白了这个女孩(廖静文)放弃金陵女子大学化学专业,摈弃来自家庭和外界的世俗压力,全身心地照顾年长她28岁的父亲,为的不是名和利。

1946年1月14日,徐悲鸿迎娶廖静文。婚礼上,廖静文叫徐悲鸿“先生”,徐悲鸿对廖静文说:“静,以后你不许再叫我先生了,应该叫我的名字。”从此,廖静文不再称呼徐悲鸿为“先生”,而是改叫为“悲鸿”。

图 | 年轻时期的徐悲鸿和廖静文

2月的一天,徐悲鸿和廖静文与三百多名进步人士一起联合签名了“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独裁”的《进言》,并发表在了重庆的《新华日报》上。这个举措令国民党特务恼羞成怒,他们写了封恐吓信夹着两颗子弹寄给了徐悲鸿,但徐悲鸿和廖静文并未退缩。

与此同时,郭沫若先生受周恩来的嘱托,从延安带来了小米、红枣等营养品来看望徐悲鸿,徐悲鸿当即就激动地表态:我签的名负责到底,决不退缩!徐悲鸿和廖静文的勇敢,极大地鼓舞了孩子徐静斐,不久她拒绝与生母去台湾,选择走上革命的道路。平时一有时间,廖静文就和继女徐静斐促膝长谈,她的进步思想和对共产党的高度评价,开始影响着徐静斐的人生价值观。

图 | 郭沫若

7月,徐悲鸿调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即将临盆的廖静文随丈夫前往北平定居。1947年,徐和廖的女儿徐芳芳出生了,这样一来,使得原本拮据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不久,雪上加霜,徐悲鸿生了场大病,家里的里里外外,大事小情,就全都落在了廖静文一个人的肩膀上,但她从来没有过半分怨言。

那段时间,她不舍得吃,把省出来钱给徐悲鸿搞营养。每当她被丈夫问起是否吃了饭时,她都会笑着说:“我刚才在医院门口的小饭馆吃了一碗三鲜面,味道真不错!”

1949年的时候,解放军已经来到了北平的城门口。当时,南京的教育部派飞机去“接”很多有名的大学教授。那个时候,第一个走的就是北大的校长胡适。胡适是坐第一批飞机走的。

胡适走了以后,飞机场被解放军接管,国民党的飞机不能降落了。这种情况之下,国民党就下令把树砍掉,在城里做了一个临时的飞机场,派了两架飞机,把各大学校长、有名教授都“接”走了。像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故宫研究院的院长等。

图 | 梅贻琦

当时,徐悲鸿也是要被接走的,但是,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南京的“好意”。这种情形下,南京教育部便汇了一笔钱去,叫“南迁费”,让北平艺专的师生迁到南方去。

为了商讨“走或留”的问题,徐悲鸿紧急召开了校务会议,在会上他第一个亮明态度,不赞成南迁,在他的带领下,吴作人等人也都不赞成。最后,徐悲鸿把“南迁费”分了一部分给学校的教职员工,另外买了很多小米,存到学校里面,以便解放军在和平解放北平之前,学校里的师生们都能有粮食吃。

实际上,徐悲鸿不仅没走,而且还劝傅作义早下决心和平解放北平。

图 | 傅作义

那天,徐悲鸿被傅作义邀请去开会,傅作义跟大家讨论北平是“守”,还是“不守”?当时,因为北平还没有解放,特务很多,一般人不敢讲话。这时,徐悲鸿就第一个发言,他说:“为了保存北平城市建筑,也为了北平城里面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希望傅将军能走上和平解放北平的道路。”

对于徐悲鸿的做法,廖静文是给予大力支持的。她还和丈夫一起去拜访了八十多岁的齐白石老先生,安抚他:共产党是正义的一方,是站在人民的一方。齐白石老人是最听徐悲鸿话的,就这样,齐白石也没有走。

图 | 徐悲鸿和齐白石的合影

毛主席嘱咐廖静文,照顾好孩子们

1949年,解放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办一个中央美术学院”。当时还叫“国立美术学院”。不久,学校建成后,周恩来亲发聘书,聘请徐悲鸿做国立美术学院的校长。

徐悲鸿上任之后,他写信给毛主席,请主席写校牌,写了“国立美术学院”几个字,后来改成了中央美术学院,校牌依旧是毛主席亲笔书写的。

毛主席写了校牌后,便给徐悲鸿回了信:来示敬悉。还写了一句“未知可用否”。这是第一封信。后来,毛主席和徐悲鸿之间还通了好多信,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徐悲鸿是很欣赏的。

在做校长的这段时间里,徐悲鸿夜以继日的画画,工作极其忙碌,50多岁,已是满头白发。廖静文心疼不已,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生活是不公平的,它让悲鸿生病。”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过度劳累而会场突发脑溢血症,送医院医治无效不幸早逝。

徐悲鸿没有任何遗言,没有告别,就永远地离开了。在徐悲鸿的上衣口袋里,有3颗水果糖。只要参加宴会,徐悲鸿总会把水果糖揣回家。他给孩子们分了后,留下一块剥好的糖块,放在廖静文的嘴里。

可惜,如水果糖一般简单、甜蜜的日子,却从此一去不复返了。那个曾哄着她吃糖的男人,只许给了她短短7年的美好时光。

如今,这个沉重的打击,令廖静文伤心不已。当她含着泪检视丈夫的遗物,决心将丈夫的全部作品和全部收藏捐献给国家时,她看到了徐悲鸿所画的一副准备送给毛主席的奔马。

据廖静文回忆说:

那幅画是用墨泼绘的骏马,马头高高昂起,犹如疾风闪电似的向前飞奔。在画的右侧,悲鸿用苍劲的字,题写了:“百载沉菏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表现了悲鸿所感受的人民获得解放之后那种无比高兴的心情。

很显然,徐悲鸿的奔马书写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和对毛主席的敬爱。于是,廖静文托人把画送给了毛主席,以完成丈夫的遗愿。

图 | 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

12月13日,一个寒冷的冬天上午,廖静文在北京大学上课时,忽然校长室派人到教室来找她。

当她跑进校长办公室时,毛主席秘书田家英同志立刻站起来,将毛主席的一封亲笔信交到了廖静文的手中。

田家英对廖静文说:“主席交给我这封信后,我走出主席的屋子时,主席又把我叫了回去,细心地嘱咐说:‘要告诉廖静文同志,一定要她把徐先生遗下的幼小儿女好好抚养成人。’”

田家英说完后,廖静文拆开了主席的信,上面写道:

“静文同志,十月间的信和徐先生所绘奔马,早已收到,甚为感念。兹派田家英同志询问你们的情况,如有困难,请告之为盼!顺致敬意。毛泽东,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读着毛主席关怀的信,廖静文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以至低声啜泣起来。虽然,当时廖静文确实有不少困难,既要学习,又要抚育孩子。但是,她没有向主席提出要求什么照顾,只是请田家英同志转达她对毛主席的感激。同时,请他告诉毛主席放心,她一定会把悲鸿留下的孩子们都照顾好,让他们继承父亲的遗志。

在以后的日子里,廖静文多次想,毛主席日理万机,多么繁忙啊,但却如此细致地关怀着我和孩子们,这说明毛主席对悲鸿是多么尊重。

廖静文回忆起,1949年,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北平的解放,徐悲鸿才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并亲切地相互交谈。虽然徐悲鸿的年龄比毛主席小两岁,但毛主席还是尊称他为“徐老先生”,并且毛主席还很谦逊地询问徐悲鸿的工作和健康。

对于毛主席的关怀和重视,廖静文每每想起就如暖流入心,特别让她感动。

廖静文和徐静斐“母女情深”

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给远在合肥的继女徐静斐打了个电话,告知详情。不过,遗憾的是,徐静斐当时正在医院产房中生第二个孩子,考虑到她精神受刺激不利母子健康,家人就隐瞒了她父亲病逝的消息。

直到出院满月,徐静斐才知道父亲已不在人世。这时,她赶忙给继母廖静文写去一封信,解释了未能去北京奔丧的原因。

很快,廖静文写了一封回信给继女:

“我日日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真不知该怎么活下去,你父亲生前对你唯一希望是学一个专业,不学太可惜,你和伯阳从小未得到家庭温暖,悲鸿走了以后我要善待你们,使你们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至于重新上学的学费我会全力支持,希望你能完成父亲的遗愿!”

图 | 徐静斐

徐静斐在继母的激励下,她又回到了学校发奋读书。1954年,她以580分(总分600分)的好成绩被安徽农业学院录取。

廖静文得知消息后,以最快的速度从抚恤金中取出1500元寄往合肥,并在徐静斐完成学业期间,寄去了数目不菲的生活费和学费。

徐静斐从农院毕业后的几年时间里,迅速从一名讲师成长为知名教授学者,并作为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经常出差北京。

每次去北京,廖静文都让她多住几天。一次,徐静斐参加丝绸之路考察团,远赴新疆考察。廖静文得知消息后,放心不下,她亲自跑到考察团驻地,拉着团长的手,一个劲儿地念叨:“我女儿从未出过这么远的门,团长您一定要照顾好她。”在团长做了保证后,廖静文才松了手。

图 | 徐静斐和廖静文(中)的合影

在徐静斐的印象里,她和继母相处的几十年中,两人从未红过脸,吵过架。继母付出与深情关爱,让她无法回报。

徐静斐觉得,继母是为了父亲活着。因为父亲徐悲鸿曾说过,他要为了画更多的画,培养更多的学生而活到100岁。那么,至少还有42年,继母就帮他继续活着。

后来,廖静文就把徐悲鸿的作品、收藏全部捐献给了国家,把家里最大的一套房子也腾出来,一个人开始筹备“徐悲鸿纪念馆”。从三十岁守寡,廖静文从没想过再嫁人,尽管有太多的优秀男子艳羡她的才华,但是廖静文始终这样说:“这辈子,我只有悲鸿。”

受父亲徐悲鸿和继母廖静文的影响,徐静斐多年以前就把生母在南京的一处房产捐给了南京大学美术系;在安徽,她把父亲徐悲鸿的一幅画卖给马鞍山钢铁公司后,将所得50万元成立了“徐悲鸿教育基金会”;1998年,全国发生罕见的洪灾后,徐静斐和继母廖静文将办赈灾画展的所得一分不留地捐献给了国家,出售父亲徐悲鸿纪念品的一万多元,也捐给了安徽农业大学的贫困学生……

当徐静斐把一笔笔钱都捐出去后,而她自己却过着俭朴的生活,家里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具、家电。有人就会不解地问她:“你为什么不用这钱改善生活呢?”徐静斐说:“我不是没钱改善生活,是父亲和继母的精神鼓舞着我,去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005年 廖静文来合肥举办徐悲鸿的画展 见继女:我没辜负毛主席》,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分享:廖静文回顾那些永不复返的岁月

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分享:廖静文回顾那些永不复返的岁月

齐白石与徐悲鸿、廖静文在白石先生铁栅画室前合影1953年,悲鸿因过度劳累,在会场脑溢血,不幸逝世。巨大的悲痛袭击着我,但见到白石先生时,为了怕引起他的悲伤,我不得不掩藏自己的痛苦,佯称悲鸿出国访问去了。齐...

2009-02-15 #经典句子

华艺秋拍|所向无空阔 万里可横行:廖静文旧藏徐悲鸿《画马集》

华艺秋拍|所向无空阔 万里可横行:廖静文旧藏徐悲鸿《画马集》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最为国内外评论家、收藏家所推重。其笔下的马,将西方绘画造型的严谨与中国传统笔墨的写意合而为一,神骏气昂,宛然若生,不仅开创了一代新风,更代表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在中国近现代...

2023-10-03 #经典句子

49年《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一句话引争议 毛主席拍板:我看很好

49年《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一句话引争议 毛主席拍板:我看很好

...歌,应该怎么办?开国大典上没有国歌,这可如何是好?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人民领袖毛主席亦十分忧心国歌的相关筹备事宜,他亲自来到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座谈会,同常委会工作人员们、各界人士等一起商量确定...

2023-06-22 #经典句子

毛主席会见杨振宁 杨振宁一句话令毛主席哈哈大笑:你这话不科学

毛主席会见杨振宁 杨振宁一句话令毛主席哈哈大笑:你这话不科学

...差达到了54岁引发部分网民热议。抛开这些不谈,其实毛主席在1973年的时候亲自接见过杨振宁,而杨振宁在两人会面即将结束时说的一句祝福语令毛主席哈哈大笑,他究竟说了什么呢?杨振宁取得巨大成就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

2023-01-20 #经典句子

杨振宁被毛主席折服 祝主席万寿无疆 主席:这句话不对 不科学

杨振宁被毛主席折服 祝主席万寿无疆 主席:这句话不对 不科学

...北京炙烤。此时,在这座古城正中的中南海游泳馆毛泽东主席的卧室里,一片清凉。毛泽东这个房间的主人,静静坐在沙发上,几十年岁月的沧桑同样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情地侵蚀痕迹,但英雄暮年的壮怀仍然如初。图丨晚年的毛...

2023-06-26 #经典句子

俞润生|关于靖本批语的那些事儿

俞润生|关于靖本批语的那些事儿

...编陈 超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 进 江苏文联主席艾 煊 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顾明道 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盛思明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 迁 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南京博物院院长姚北桦 江苏...

2023-11-10 #经典句子

这七句悲壮的话语 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至今仍在激励后人!

这七句悲壮的话语 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至今仍在激励后人!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一代大师徐悲鸿如是说到。是呀,在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之中,英雄辈出,正是他们的铮铮傲骨才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英雄赞歌,他们那...

2023-11-16 #经典句子

45年毛远志得知父亲牺牲的噩耗悲痛万分 毛主席送给她三句话安慰

45年毛远志得知父亲牺牲的噩耗悲痛万分 毛主席送给她三句话安慰

...····虽然毛远志没有机会见到父亲,但却见到了伯父毛主席。毛主席对这唯一的侄女很是宠爱,在她来到延安后,就马上见了她。图 | 毛远志的母亲王淑兰毛远志给毛主席带来了家乡的云片糕,毛主席非常开心,和她聊了很多...

2022-11-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