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史记忆丨谜一样的江南第一家

时间:2018-07-01

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史记忆,寻找八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5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编者按】“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60余年,鼎盛时3000余人同吃一“锅”饭,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江南第一家”郑义门是国家AAAA景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存了郑氏宗祠、昌七公祠、昌三公祠等一批重要历史文物。郑氏宗祠始建于元初,结构宏敞,风格古朴。除此之外尚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东明书院、“十桥九闸”和玄麓元代摩崖石刻等古迹遗址二十余处,内容丰富,蔚成群观。郑义门入口处象征九世同居的九座牌坊,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和含义之丰堪称全国之最。

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传世密码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历朝表彰的“义门”中,一般五世、七世就属难能可贵。而郑义门,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却足足延续了十五世。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这个家族有着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又是什么,让这个传统的家族延续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支撑“郑义门”的精神支柱,就是这部名叫《郑氏规范》的家规。这是郑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宝。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如数学公式般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它最终定格为168条,《郑氏规范》内容极为广博,有学者把这一百六十八则按内容分为十类,包含家长、掌事、仪礼、仕规、睦邻、长幼、修身、俭谨、妇规等范畴,几乎涉及古代大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郑氏规范》兼具训导与法规的功能,可操作性很强。无怪乎朱元璋在宋濂推荐下看到《郑氏规范》后如获至宝,令有司借鉴郑氏治家之道,用于明初国家礼法的制定。

从《郑氏规范》的内容上看,基于儒家文化传统的“孝”和“义”,正是这部家规的核心。

孝义思想是家规核心

义门首倡同居者郑绮就是一位著名的孝子。据《宋史》记载,郑绮之父郑照,蒙冤系狱当治死罪。郑绮上疏郡守,请以身代。郡守感而察之,冤情得以大白。郑绮之母张氏患风挛长期卧床,郑绮照顾母亲无微不至,长达三十年而毫不松懈。

郑绮五世孙郑德圭,与弟郑德璋孝友甚笃。郑德璋被仇家陷以死罪,官府要将其逮至扬州。郑德圭知道后,毅然代弟前行。郑德璋闻讯,一路追赶,追上后两人争欲就死,郑德圭佯作应允,却于深夜潜往扬州。等郑德璋追至,郑德圭已死于狱中。郑德璋恸哭欲绝,负柩归葬,守墓两年。

郑义门“义”的精神,还从族内推广到族外,这就是把“积善”付诸实践的种种义举。早在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为天灾人祸,流离失所的饥民甚众。郑绮之祖郑淮卖田千余亩救济贫民,导致家道中落,后来人们称其所居之地为“仁义里”。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年),民多饥乏,郑德璋开仓与乡里共食,全活甚众。

出仕族人有“仕德”规定

《郑氏规范》说得很明白,不管做多大的官,也仍然是郑家的子孙,仍然要受家规的管束,因此《郑氏规范》中将“仕德”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予以阐述。如果郑氏族人在外任官“恃贵自尊,以骄宗族”是要以“不孝”论处的。对于贪污受贿的族人,则不仅不再承认他为郑氏子孙,而且“削去其名”,至死都不能原谅。应当说,这在传统社会是相当严厉的惩罚措施。

这种严谨的“仕德”的确保证了郑氏子孙宦迹清明、仕途平安。宋朝以降,郑氏家族共有一百七十三人出仕,最高官至礼部尚书,但没有一人因贪墨被罢官。这不能不说是家族史上的一个奇迹。此处,我们还可举一个小例子来说明。万历十六年(1588),郑崇岳任职萧山县学,坚持以道义相勉,学风为之一变。后来他又升任顺天府东安县令,一上任就收到所谓“公余”(此处指供业余消遣的费用)数百封,郑崇岳悉数拒绝,并破除这一旧例,当地政风为之肃清。

有关郑义门,值得一说的还有“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宋濂的祖籍是金华潜溪,他曾跟随老师吴莱到郑家求学。宋濂25岁时,吴莱因病辞去教席,推荐他主持郑氏家族大学“东明精舍”,他在这里一直教学24年。宋濂是元明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郑家作为实现儒家理想的实践基地。不仅亲自参与了《郑氏规范》的制订,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郑家为妻,是成就郑氏家族功不可没的人物。

郑义门是个大家族,家族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论是从商还是做官,所有收入(包括薪俸)都要交给家族统一分配。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原则,郑义门还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易操作的管理体系,建立了一支分工不同的管理队伍:共设置了17个管理职务,由26人分担。各种职务互相牵制,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管理结构。对于家庭管理层,如不能胜任其本职工作,可以经众议罢免,另选贤能之士,初步具有了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管理体系。

现实意义

2015年5月22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首页醒目位置推出专栏“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孝义传家900年的浦江郑义门被中纪委作为首期推荐,2016年3月7日以郑义门家规家训为蓝本制作的廉洁动漫片《郑义门》同时登陆央视综合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少儿频道,刮起了一轮廉政之风。

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郑义门,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大家庭的一个缩影。它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国家”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治国从治家开始。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责任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

时至今日,我们回望郑氏义门,不仅仅因为它映射着中国古代家庭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孝义治家的功能样态,更是因为,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是今天的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史记忆丨谜一样的江南第一家》,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间谜语,有字谜5条、天文谜7条、花木谜6条、鸟兽谜7、文史谜4条、器用谜31条、人事谜7条、补遗7条。《黄山谜》中收录了前代的民间谜语,如上文提及的宋代“日”字谜,反映了明代民间谜语多样化题材、生活化内涵的特点,...

2012-11-25 #经典句子

“射虎”不止是元夜——谜语大王肖植文的痴“谜”人生

“射虎”不止是元夜——谜语大王肖植文的痴“谜”人生

...拔。一则好的谜语,适时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兴趣、增强记忆,是学生良好的“兴奋剂”。任地理老师期间,肖植文创造性地将谜语教学引入当时湖南省唯一一个西藏班。11年间,他为孩子们出了960多条谜语。教完《中国的人口...

2016-02-27 #经典句子

「八角亭谜雾」最大的谜语表达了什么

「八角亭谜雾」最大的谜语表达了什么

...的剪辑手法,可以用来制造悬念,不过这部剧并不是走《记忆碎片》那种风格的片子,这种剪辑看多了就会显得介入感很强,时时刻刻都能感知到幕后之手的存在。由此不禁想到,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剪辑来制造悬念,会不会就...

2007-12-10 #经典句子

这一泓金色池塘——写在文史馆60周年庆之际

这一泓金色池塘——写在文史馆60周年庆之际

上海文史馆花园景色上海思南路41号,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与周边各式花园洋房一道,串成一串璀璨珍珠,散落在老卢湾的民居里弄间,发出迷人夺目的光彩。这里是现代海上翰林院,自1953年初创以来,一批批名人雅士以馆员之...

2018-02-24 #经典句子

刊庆特辑 | 王学典:华岗与开风气之先的《文史哲》

刊庆特辑 | 王学典:华岗与开风气之先的《文史哲》

编者按2021年5月1日即将迎来《文史哲》70周年刊庆,本刊公众号特推出刊庆推送特辑,内容以《文史哲》作者和编者回忆为主。本期推送刊庆特辑第一篇,讲述了华岗校长与《文史哲》的故事,藉以纪念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

2007-05-23 #经典句子

风雅桐乡 文“话”梧桐

风雅桐乡 文“话”梧桐

...的力量,润物无声却又无可替代。6月30日上午,梧桐街道文史文学刊物《梧桐籽》首发仪式在桃园村文化礼堂举行。据了解,《梧桐籽》是由市政协梧桐文史组和梧桐街道文联联合筹办的文史文学刊物,是宣传本土文化的凝心聚...

2023-10-29 #经典句子

朱炳仁随语|宋画 中国绘画史上谜一样的高峰

朱炳仁随语|宋画 中国绘画史上谜一样的高峰

...度玄奘纪念堂、美国加州大学等。宋画,中国绘画史上谜一样的高峰宋画之美,艺术大家黄宾虹、美国艺术学家高居翰、法国汉学家谢和耐都推崇备至,赞叹宋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致。曾有人认为,宋徽宗于精工细笔中叩...

2007-12-15 #经典句子

岭南文史|艳芳照相馆:定格粤港百年历史 融入羊城文化血脉

岭南文史|艳芳照相馆:定格粤港百年历史 融入羊城文化血脉

...成了中国摄影史上最早的摄影中心。 本栏目合作网站:文史广东 http://www.gdwsw.gov.cn/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杨清华编辑 | 易芝娜

2023-12-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