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精神层面——文化认同的动力和类意识泛化的手段

时间:2018-06-15

例如,欧洲一体化是建立在欧洲主义基础上的,欧洲主 义设想的建立则基于意识形态上我们欧洲人这种自主性的共同体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地缘文化认同是具有文化亲缘关系并具有地理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政治 和文化上的相互信任。例如,“欧洲一体化是建立在欧洲主义基础上的,欧洲主 义设想的建立则基于意识形态上‘我们欧洲人’这种自主性的共同体。”

随 着亚洲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哈蒂尔和李光耀提出的“亚洲 价值观”曾引起全球的关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陈峰君教授认为,“所谓 亚洲价值观一般被归纳为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义利兼顾 的行为准则、克勤克俭的生活信条,其核心是整体主义的儒家价值观”。“亚洲价 值观”是儒家文化吸收了现代化因子的基础上形成的。从东亚文化认同的来源看, 主要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亲缘性的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其包括注重集体主义的伦理、天下大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各族文化和谐发展的传统儒家思想。

因此这种深厚的文化亲缘性为推动乒乓球运动领域建立“中国核心、东亚轴 心、亚洲重心”的地缘文化认同提供了前提。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乒乓球运动虽然 在亚洲开展的最为火热,但是谈到乒乓文化的时候,人们仍然习惯于将乒乓文化 归结于欧洲文明,从欧洲文化的角度去解析乒乓文化。既然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重 心已经转移至亚洲,那么深受亚洲文化影响的乒乓球文化也应受到世界人民的重 视。

中国乒乓球学院应正确的利用东亚文化的亲缘性,以及亚洲儒家文化的核心 精神,树立“中国核心、东亚轴心、亚洲重心”的地缘文化认同,让地缘乒乓文 化以亚洲为基地形成一股强烈的思想风暴,通过中国乒乓球学院传播亚洲地缘乒 乓文化,深化乒乓文化的内涵,让亚洲的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虽然不至于取替以 欧洲价值观为核心的乒乓文化,至少也要与其平行,让欧洲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 乃至世界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与亚洲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共荣辱,在整合与创新 中推进世界乒乓文化的发展进程,从而达到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最终目 的。

体育的“种意识”是通过体育手段实现“强兵强种”,而体育“类意识”则 是将体育上升到“培养世界公民”的高度。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演变的轨迹是: 从近代“求生强种”的民族意识,向建国后“为国争光”的国家意志演变,未来 将回归体育的本质属性的“类意识”上。1953 年我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 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四年正处于政治主导型社会,国人期盼着“救亡图存”,希 望通过体育“强兵”、“强种”、“强国”,乒乓文化具有的强烈民族复兴性质的“种 意识”,“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都停留在“强国、强兵、强种”的“种意 识”上。

而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主导型社会,乒乓 球运动突出“为国争光”,“你不要这一球祖国还要这一球”的警句也充分体 现了当时的“种意识”。可以肯定,在政治主导型和经济主导型的社会,乒乓球 突出为政治服务、强化国家意志是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欲建立“体育大国”,树 立乒乓球责任大国形象,促进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必然要将乒 乓“种意识”向乒乓“类意识”转变,将乒乓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大义相结合, 体现其“公平竞赛,教育青年,促进和平”的奥运宗旨。因此,当下中国乒 乓球学院的建立与推广正可以从体制与结构上实现泛化乒乓“类意识”的功能。

抛开民族主义与国球情节,积极输出优秀的乒乓球理念、出色乒乓球的运动员与 教练员以及管理人员、一流的乒乓技术,积极培养其他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宁 为他人做嫁衣,这就是将“种意识”置之度外,将“类意识”集结我胸的表现。 体育无国界,体育文化更是世界文化的产物,是属于全人类的。当我们积极输出 乒乓球技术以及理念的同时,通过中国乒乓球学院对中国文化和乒乓球文化的促 进、通过增强乒乓文化软实力而构建为中国培育体质健康的世界公民奠基、为乒 乓球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基、为树立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的理念奠基。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精神层面——文化认同的动力和类意识泛化的手段》,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梅:传统文化符号与安倍政府对日本国家认同的建构

张梅:传统文化符号与安倍政府对日本国家认同的建构

...本文化特质的传统文化符号被抽取出来,赋予意义,并有意识地运用于对内国家认同的建构,深入剖析其建构国家认同的方式和建构“他者”的过程对构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日本的国家认同与“美丽...

2019-05-06 #经典句子

2017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在沪举行 共话文化发展新动力

2017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在沪举行 共话文化发展新动力

...副主任史育龙强调,下一步应着力探索吸收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展示参与方式,提高各类文化活动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密切与经济合作的联系,把这些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市的优势切实转化成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现...

2009-06-24 #经典句子

文化自信是新诗创作的驱动力

文化自信是新诗创作的驱动力

...力的源泉,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人文标杆,其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传统在科学把握基础上激发的文化自豪感,是一种高尚的主体觉醒和自由,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传统...

2023-09-08 #经典句子

子安宣邦:汉字对日本文化的意义

子安宣邦:汉字对日本文化的意义

...地区。《汉字论》秉承作者一贯的批判立场,从日本人的意识深层来思考日语中的汉字这一他者对于日本文化的意义。对于日本人来说,汉字既不是排他的、产生自我之异端性的他者,也不是接受者自身语言认识必须承受的、作...

2016-04-23 #经典句子

探析异质文化下博物馆跨文化交流——以大同市博物馆文本英译为例

探析异质文化下博物馆跨文化交流——以大同市博物馆文本英译为例

...博物馆这一平台,深入人们的内心。(二)“文化认同”意识的缺失造成翻译失误诺德(Nord)认为:“如果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某种服务于译文预期读者的功能,那么任何妨碍实现该目的的翻译方法(或结果)就是翻译失误”。[ [Ger...

2023-06-08 #经典句子

文化记忆:让社区有认同感

文化记忆:让社区有认同感

...取决于其中的个体在何种程度上承认它,它在集体成员的意识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它如何促进集体成员的思考和行为。典型的例子是「早餐社区」和「母婴社区」,早餐社区有着明确规则和价值观——丰盛的早餐是幸福一天的开始...

2012-05-26 #经典句子

社科评论|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新时代公共文化治理的再超越

社科评论|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新时代公共文化治理的再超越

...它是行动主体在日复一日地参与实践中形成且固化于思想意识和行为惯习之中的。当下,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日益多样化。在此情势下,公共文化治理需为民众提供符合其特质的文化参与渠道和参...

2013-10-15 #经典句子

推动中秋传统节日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秋传统节日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通过两节同庆,可以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让中秋丰收文化更具厚重感。“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提到中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月饼。吃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民间习俗,月饼作为寓意丰收...

2009-11-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