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范仲淹划粥断齑 陆游食粥致神仙 畅谈古代历史中的粥文化

时间:2018-05-19

我们爱粥并非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潮流,实际上不光是现代人喜欢吃粥,古代人也很喜欢吃粥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粥这种美食,甚至我们还给粥定了一个节日—腊八节,每到那一天的时候,粥都会成为我们的主食。我们爱粥并非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潮流”,实际上不光是现代人喜欢吃粥,古代人也很喜欢吃粥。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一种独特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食材。

贫困好学,划粥断齑

根据宋代史书魏泰的《东轩笔录》记载,北宋时候的名臣的范仲淹,年轻时候几乎天天吃粥。他在外求学多年,每天就是两顿米粥充饥,朋友送他酒饭,他辞谢说:“我平常吃惯了粥,并不觉得苦,如果现在贪图吃好的,将来又怎么能吃苦呢?”原来,范仲淹家境贫寒,小时候上不起学,便跑到僧舍里去读书。他吃不上干饭,就隔夜煮粥,待第二天凝结以后划成块块,再切些菜拌和着吃。这就是“划粥断齑”的故事,后人用这个成语故事比喻贫困好学的精神。范仲淹这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可谓是北宋迂腐政界的一股清流了。

举家食粥酒常赊,挥笔著书传千古

因贫困而不得不食粥的,还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家境已破败,当时他住在京郊西山附近,过的是“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落魄日子。然而,这并未妨碍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出中国古代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不朽名著—《红楼梦》。

爱吃米粥的文人墨客

前面讲得两位文人墨客吃粥,多是因为家贫,不得不吃米糊。下面说古人吃粥,是喜欢吃粥,有的吃得很有味道,还认为吃粥有益于身体健康。宋朝不少人就爱吃粥,史书上记载,苏东坡、吴子野他们在一起“夜甚饥”。这个时候吴子野劝吃白粥,并且告诉苏东坡这种食物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翻译过来就是说,工作晚了,白粥当作夜点,清心去劳,又利于肠胃。苏东坡平时很喜爱“豆粥”,他说:“沙瓶煮豆软如酥。”砂锅煨粥就够香喷喷的了,再拌和豆类熬煮,味道就更为鲜美。

此外,“说与厨人稀作粥”,这是刘克庄的诗咏,他也喜欢吃粥。而文人墨客中,数范成大的吃法最特别,他吃粥爱撒上点姜、桂。他说:“姜削桂浇蔗糖,甘滑无比胜黄梁。”荒凉是果米的一种,果米有不同颜色和品种,黄梁最好香美爽口。吃粥放上可口的佐料,胜过黄,会使人吃得津津有味。杨万里爱折取梅花煮粥,他的《落梅》诗说:“脱蕊收将熬粥吃。”而陆游太爱吃粥了:“自爱云堂煮粥香。”他还吟咏过“朝米空熬粥”,“藜粥数匙压晨药”等诗句。就是说,他吃的品种不少,有粥、藜粥,还有淮阳产品“宛丘粥”等等。

陆游活到八十六岁高龄,他在《食粥》诗里动大家多吃粥,因为吃粥大有好处,还挥笔写出“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的千古名句。意思是吃粥可以长寿,可以变为“神仙”,身心自然舒畅。有这么几句俗话说:“若要身体好,吃饭莫太饱。”“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据说,这和吃粥的好处是同一个道理的。吃粥用粮较少显然不如干饭耐饿,但按人体需要摄取的热量,几乎又是相等的,因为稀饭比干饭容易消化,所以摄入量也就更大。

根据《晋书》记载,晋朝的谢安伏天”吃热白粥很有本事。那时他在南方,可能就在建康,那里就是今天的南京。“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时候,立秋以后白天还很炎热,南方人叫它“秋老虎”。这天,有客来见谢安,坐在挡风的地方,摇着扇子还汗流背,谢安却端着热白粥,吃得发出响声,“晏然无异”,一点也不感到天热、粥热。

溯源粥文化

古人爱吃羊、兔、猪肉粥,也有人爱吃粟粥、乳粥、豆沙加糖粥等等。总之,古人有爱吃粥的习惯,但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粥,恐怕就难以考证了。不过,如果按照“黄帝始烹(煮)谷为粥”的传说,那么我国吃粥的历史,至少已有四五千年了,可谓是历史悠久。因而,历史上的烹粥、吃粥,都是很平常的饮食习惯,只是爱吃厚的,还是爱吃薄的,则各有自己的嗜好。“厚”是指稠的粥,“薄”是指稀粥。有人爱吃“寒粥”,即凉粥、冷粥,米粥的品种可谓是五花八门。

粥礼仪文化

那时候,请客吃粥也是常有的事。有位客人来见陈太丘,太丘招呼煮饭相待。可是煮饭的厨子窃听宾主的谈话,把饭煮成“糜粥”了。主人一看,就说:“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意思是说有粥也可以,何必一定要吃饭呢,主人就以粥飨客。

朝廷里招待吃粥是比较隆重的礼遇。汉宣帝在诏令儒生诵读《楚辞》的时候,“每一诵即与粥”。晋朝皇帝也经常召集儒生学者在自己的阁厅里说经论道,晚上都设粥相待。唐朝皇帝还把一种“防风粥”专门赠送给文人学士,大诗人白居易品尝过。宋朝大臣王一旦有疾,皇帝还亲自调药并赐“薯蓣粥”。

粥的民俗文化

至于民间吃粥,是一种很普遍的饮食习惯。而且不少民俗节日,也以吃粥作为纪念活动呢。旧俗到了“寒食节”,一般在农历三月初,民间就爱吃大麦粥,有的加上杏仁煮和,有的放上糖汁拌和。相传这是起源于春秋晋文公悼念介之推,因他抱木焚死,所以这天禁火寒食。到了后来,有些地方则“禁火三天”“寒食三日”,冷食三日。这几天里,人们还进行斗鸡、打毬和荡鞦疑(秋千)等文娱活动。根据历史民俗学,这天河南洛阳人家吃的却“桃花粥”。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叫“腊八节”,人们又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这天,家家户户又爱吃“口数粥”了。范成大《口数粥行》诗说:“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

相传这天死去的人变为疠鬼的最害怕赤豆,古人在这天煮豆粥来避邪驱疫,大人小孩都吃,小狗小猫也吃,外出不在家的也给他留下一份,这就叫“口数粥”。其实,吃了并无鬼可驱,但去“疠”甚妙,因为赤豆粥具有滋阴去湿和解毒生津的良好功效,是粥中佳品。所以人人爱吃,孕妇吃了有益于乳健康,这一点在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宋诗说:“石磬催僧粥”,明诗也说:“吼鲸报僧粥”。石磬、鲸音一响,大锅粥端出,就开膳了,僧人个个都吃得脸上红形形的,由此可见,僧人吃粥对于清心养性有好处,即使是在佛门胜地,粥也是上等美食。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范仲淹划粥断齑 陆游食粥致神仙 畅谈古代历史中的粥文化》,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距离杭州一小时的小众景点 春天美如水墨画 范仲淹写下千古名句

距离杭州一小时的小众景点 春天美如水墨画 范仲淹写下千古名句

...多位,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苏轼、 陆游 、李清照、朱熹、 张浚 、 康有为 、郁达夫、张大千、陈毅、 郭沫若 、 巴金等,他们都来过钓台,并留下不少诗文佳作。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这样...

2023-05-27 #经典句子

苏轼和范仲淹 都是宋朝大文豪 究竟谁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苏轼和范仲淹 都是宋朝大文豪 究竟谁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婉约派居多,南宋多为豪放词,辛弃疾执牛耳,后面还有陆游、朱敦儒等爱国文人。有他们在,中国人的气节就不会消亡。

2018-08-01 #经典句子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 武可镇山河 他做了什么 能让后世感动千年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 武可镇山河 他做了什么 能让后世感动千年

...历史上亿万读书人之一,他的一个决定,极度繁荣了中华文化。他的格局和贡献,非常人能比。今天,笔者饱含感动之泪,来带大家认识一位几乎“圣人”的范文正公!一、认祖归宗——游子未归春又老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

2018-07-14 #经典句子

宋词中最嚣张的一首 句句自夸 作者却被王安石范仲淹都视为偶像

宋词中最嚣张的一首 句句自夸 作者却被王安石范仲淹都视为偶像

...英姿写得淋漓尽致。而后一句,更是将自己夸成了天上的神仙,可谓天上独无二,人间更是无一人。词的下片是写自己的将相之才,“将相兼荣谁敢比“起句就十分有气势,后两句更是以彩凤浴池水来形容自己。最后一句是经典...

2023-11-27 #经典句子

陆游被贬后写下一首哲理诗 年年入选语文课本 中间14字鼓舞后世一千年

陆游被贬后写下一首哲理诗 年年入选语文课本 中间14字鼓舞后世一千年

...拥抱生活,长大才懂,不容易才是生活的真相。南宋诗人陆游,满腔热血,一生坎坷。大约在1167年,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游记诗,年年入选语文课本。这首诗以一语双关的哲理,为后世迷茫的人们送来一束亮光,励世千年...

2013-01-04 #经典句子

明明是一代文人 却勇敢奔赴战场 范仲淹的才华和忠心值得称赞

明明是一代文人 却勇敢奔赴战场 范仲淹的才华和忠心值得称赞

...人流传下来的许多诗词,也成为了在全世界都备受欢迎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从古代开始,中国文化就在影响着世界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兴起,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如今更是能人辈出,现在的文学也受到了...

2015-08-10 #经典句子

陆游被贬后写下一首哲理诗 年年入选语文课本 鼓舞后世一千年

陆游被贬后写下一首哲理诗 年年入选语文课本 鼓舞后世一千年

...拥抱生活,长大才懂,不容易才是生活的真相。南宋诗人陆游,满腔热血,一生坎坷。大约在1167年,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游记诗,年年入选语文课本。这首诗以一语双关的哲理,为后世迷茫的人们送来一束亮光,励世千年...

2014-01-18 #经典句子

范仲淹名句“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什么意思?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

范仲淹名句“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什么意思?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

...烁古今的千古名篇,在我国文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今重温《岳阳楼记》,仍然感触良多。文中佳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已成为千古励志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北宋...

2023-08-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