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他是毛泽东点名肯定的“两个小人物”之一 曾拒绝江青写批判文章

时间:2018-04-08

接通电话,那边讲:张叔叔,我爸走了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10月29日早晨6点,66岁的红学家张庆善还在迷迷糊糊睡觉的时候,听得枕边电话响了,睁眼一看,是老一辈红学家李希凡二女儿打来的,顿时觉得“大事不好”。接通电话,那边讲:“张叔叔,我爸走了。”

李希凡走了,张庆善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说:“老爷子前两天还和我们在一起活动,而且,经常要约我们出来坐一坐,总是说:‘我有钱,我是离休干部,工资比你们高。’还说:‘修订《红楼梦大辞典》没有钱,我的工资拿出来给你们用!’”

不管今天人们对李希凡的具体红学观点有什么样的看法,也不管今天对1954年那场论争或者批判胡适运动的态度,不能抹杀的事实是:李希凡和蓝翎的文章开创了一个红学新时代,影响了一个时代。

红学大师们难得的合影。左起蓝翎、李希凡、冯其庸、周汝昌、俞平伯、吴世昌、吴恩裕。

毛泽东点名的“小人物”

李希凡的“名气”,是因为他是毛泽东点名肯定的“两个小人物”之一。1954年,27岁的李希凡和23岁的蓝翎联合完成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与《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对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的一些观点提出批评。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挑战权威,引起毛泽东关注。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写道:“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作者是两个青年团员。……事情是两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加以阻拦……”

1978年,26岁的张庆善第一次见到51岁的李希凡。第二年,他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工作,从此追随李希凡。张庆善说:“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两个年轻人的文章被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看到了,并给予表扬。但前提是,他们当时认真做学问的呀!有些人不理解,说是不是有人安排他们写的这篇文章?我和李老多次聊天,他都说:‘不是的!’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在校的年轻人有一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并形成热潮,他们都是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读书看问题,而且觉得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才是正确的。”

拒绝江青不批《海瑞罢官》

在张庆善眼里,李希凡不仅仅是毛泽东时代的“小人物”,而且是新时期红学的领军人物。李希凡参与校勘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销售了700万套,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有人说李希凡是“毛泽东红学派”,李希凡也不否认。张庆善认为,李希凡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红学家,为新红学的发展做出了无法抹杀的贡献。

当年“红极一时”的江青借助《海瑞罢官》说事,找到李希凡,希望他写批判文章。李希凡没有写。很多年后李希凡回忆说:“我也不是有多高觉悟,我觉得《海瑞罢官》就是一个戏,没有多大问题啊!”张庆善说:“文学评论,不能因为是毛主席夫人就拼命钻营。这一点,看出希凡老人格的端正。”据说,江青对主席讲,李希凡拒绝批判《海瑞罢官》,毛主席笑着说:“啊,小人物也会变成大人物的!”

等到姚文元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负责人说:“我们不行嘛,中央让我们的人写,我们的人不写嘛!”这样,不会见风使舵的李希凡就被弄到干校去了。他反而因祸得福,在“文化大革命”中未受太大冲击。直到1974年袁水拍找到他回京和冯其庸一起搞《红楼梦》校勘。

牵头最后一套集体著述

20世纪中期,中国内地“反对个人主义”,所以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内的不少研究单位通行的是集体写作。另外,很多规模大的项目也必须靠所谓集体攻关来完成。可是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重归个体写作,再把大家组织起来完成一件“文化攻关项目”就很少有了。

正是这个时候,1995年李希凡牵头主编《中华艺术通史》,他的目的是给“艺术史的第一次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的分卷主编田青回忆:“希凡老每隔一段时间就写信和开会,后来开会都不大容易了,他就用写信的办法,给编委们写公开信传到每个编委的邮箱里,督促大家完成任务。”“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学术观点,或者学术偏好,作为主编,希凡老就要在里边平衡,同时要让整个集体著作有个大致统一的风格。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的斗争,有很多不愉快。那么,最终完成《中华艺术通史》,一个是靠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一个凭借他的威望和好人缘,这点很重要。假如没有他的威望和好人缘,这些学者就可能甩牌子不干了。”

14卷本《中华艺术通史》2006年出版后,在海内外获了多个大奖。在冯友兰、任继愈为代表的唯物史观学者中,李希凡先生年纪最小,他们共同影响了一个时代。今天,他们渐行渐远,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很多人会得到很多的思考。

(据《北京青年报》 刘红庆/文)

来源:北京文摘

编辑:tf008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他是毛泽东点名肯定的“两个小人物”之一 曾拒绝江青写批判文章》,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周恩来逝世毛泽东泪流满面 始终不说一句话

周恩来逝世毛泽东泪流满面 始终不说一句话

...风生,打扑克,看电影,听音乐,他们真比过节还高兴。江青还特意穿上了她平时根本不穿的红色毛衣。这些举动,人们早已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人们敢怒而不敢言。他们想不通,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对总理的悼念活动一压而...

2023-08-26 #经典句子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的一句话 就让蒋介石和戴季陶哑口无言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的一句话 就让蒋介石和戴季陶哑口无言

...乱黑暗的社会,在《天驿报》上写了大量批判社会不公的文章,由于文章写地文采斐然,观点突出,让孙中山先生大为赞赏,后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临时政府,戴季陶受到孙中山先生的特别器重,官居高位,担任政府代理秘书...

2023-07-27 #经典句子

李敏饭桌上谈及贺子珍 惹江青不满 毛主席一句话缓和了紧张气氛

李敏饭桌上谈及贺子珍 惹江青不满 毛主席一句话缓和了紧张气氛

前言在见到江青之前,李敏的内心一直都是恐惧的,因为在来到双清别墅之前,姨妈贺怡曾叮嘱过自己千万要小心。所以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李敏显得分外局促。但江青倒是十分热情,对李敏又搂又抱的。但李敏却觉得有些假,...

2023-08-09 #经典句子

冯雪峰 毛泽东和鲁迅的联络人 长征前一句话改变了毛泽东的命运

冯雪峰 毛泽东和鲁迅的联络人 长征前一句话改变了毛泽东的命运

...国民党封锁了上海的舆论阵地,鲁迅无法读到正确的政策文章,他既不相信蒋介石会抗日,又担心共产党会上当,常常感到焦虑。冯雪峰的到来使鲁迅等上海文艺界的同志们加深了对共产党的感情。他在鲁迅家中介绍红军长征时...

2023-09-07 #经典句子

毛泽东和粟裕阔别多时 相见后第一句话:好大胆 为何抗命不遵

毛泽东和粟裕阔别多时 相见后第一句话:好大胆 为何抗命不遵

...真有你的,没人敢违抗过中央的号令,你倒是可以,直接拒绝军委,你跟我谈谈你不愿意渡江的原因!”粟裕听到毛泽东的话后便将自己不愿此刻渡江的原因阐述了一遍,中央领导在听到他的想法之后,接受了他的提请:首先在...

2023-06-16 #经典句子

这次 外交部真的怒了!华春莹引用一句毛泽东名言回应 燃爆全场

这次 外交部真的怒了!华春莹引用一句毛泽东名言回应 燃爆全场

...形态偏见和“教师爷”心态。于是,德国《每日镜报》的文章就指责中国“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并引用德国绿党反华议员鲍斯的话说,中方外交官的举止“更具侵略性”,中国实行所谓“战狼外交”。对于西方的无端指责和...

2023-07-30 #经典句子

胡适批评毛泽东《蝶恋花》:没有一句通的 为什么会犯基本错误?

胡适批评毛泽东《蝶恋花》:没有一句通的 为什么会犯基本错误?

...过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他非常喜欢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因为新文化运动的缘由中国五四运动前后的青年都很是敬佩此二人。而毛泽东在留学问题上也请教过胡适对方也给了他自己的回答。1918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新民会...

2023-12-04 #经典句子

商鞅立木 19岁毛泽东写下467字作文 获满分 老师赞其伟大

商鞅立木 19岁毛泽东写下467字作文 获满分 老师赞其伟大

...驾驭能力。 要知道,当时这所名校的国文老师都为这篇文章所倾倒。并且对全文圈点加密,表示非常赞赏,还用浓墨在右上角写下了传观二字。这篇文章带标点全文仅有467字。先生却写了六则眉批,一则尾批,共有141字。 眉批...

2007-05-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