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达氏文化 凉州达姓述略 达姓来源 达姓名人达朝阳

时间:2018-04-07

目前该姓氏在我国分布较广,曾出现过达云等历史名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1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编者按:达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出自姬姓,为颛顼帝之后;一说出自回族中的达姓。目前该姓氏在我国分布较广,曾出现过达云等历史名人。

六、凉州达氏世系录

——以达云家族为例

始祖:恪纳亚。子:达里麻答亚。

一世:达云(1550—1609年)(六世孙),荷蒙埾恩,挂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总兵官,加封太子少保,特进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府左都督,荣封四代,谥英烈武侯,御祭御葬,位入乡贤,名垂青史。

二世:达奇策(七世孙),屡建功勋,授大靖参将。

达奇勋,忠继父志,勇贯三军,战胜攻取,毋庸繁叙,蒙皇恩挂征虏将军印、镇守昌平总兵官,加封太子太傅,特进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府。

三世:元贞(八世孙),曾任凉州卫守备,运粮至兰州阵亡。

四世:达全体(九世孙),生三子,长曰先,康熙辛未进士;次曰泽,康熙进士;季曰聪,康熙万寿科武举。由是而四世宫保,荣封被于明代;一门三甲,美誉著于清时。

五世:达先(十世孙),由进士任四川提属峨边营守备。生一子达尔猷,系达通之父,曾承恩荫,以二府用。

六世:达尔猷(十一世孙)。由行武曾任浙江绍兴协标千总、署理绍兴协标左营守备事务,年方不惑,疾终任所。

七世:达通(十二世孙),字明远,别字玉峰,清乾隆年间人。

此世系录恰亦证实《达氏家谱》所载:自始祖于洪武初年恪哪亚至达通为“第一十二世”相吻合。

《达氏文化达氏十世荣封表》

七、达氏艺文图片

A、家谱文献

《武威達氏家譜不分卷》 (清)達金選重修

《武威達氏家譜不分卷》

书名武威达氏家谱不分卷

作者(清)達金選重修

卷数1册

版本清咸豐六年(1856年)抄本

下落中國民族圖書館

B、旧谱序

1.达氏家谱自序

达云曰:家之立谱,盖录功绩、着宠荣、分枝立派、传诸后也,不则宁朝廷恩宠之渥、祖宗履历之艰哉。窃惟始祖于国初从哈密进贡赴京,忠义恭顺,屡效功劳,钦授试百户,累祖承袭,沿及眇躬。云固愚,亦知世受国恩,图报甚切,虽塞上微树,不足言功,误蒙圣恩隆渥,升赉封荫,顾自天表之赐,实为望外之荣,愧竦益深,莫能报称。惟誓矢此躯于疆场。己伏思三百年来,事绩未录,枝派未分,虑年远遗忘无考,是乃叙谱成帙,传示子孙,俾知祖父之心,当勉尽忠慎,慎毋忝尔祖云。

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子少保奉敕挂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等处地方总兵官右军都督府左都督达云著。

2.刘敏宽撰武威达氏家谱原序(略录)

3.达通重纂达氏家谱序(略录)

兰州市西固区《达氏史馆》

凉州区谢河镇石岗村二组《达氏祠堂》

C、文章辑录

重修达氏宗祠记 (南玉印/撰文)

达氏宗祠的前身是达云祠堂,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后的几年间。盖因公战功卓著,恢复松疆数百里,公为酬答神功,遂于武威北府门大云寺塔台前面建元帝庙一座。“僧官洪铠以公修庙余材构小祠于庙左,肖公像而香火之”。(据《增修大云寺碑记》)。旧址在今和平小学东南角。修祠供奉,“匪祗为建庙举,缘公秉钺开疆,而为地方图永报也。”这是社会上对达云公的崇敬与爱戴。家族是社会的细胞,重修达氏宗祠,是为了让达氏族人知源流支派,缅怀先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业,继承历史上形成的名门望族的家风,为社会的繁荣、安定、和谐做出贡献。达氏始祖恪纳亚,系哈密畏兀城人。明洪武初年从哈密进贡赴京,授试百户,驻扎凉州,落籍为凉州人。恪纳亚生一子,名达里麻答思,承袭父职,继承父风,学习汉族文化,同凉州汉族人民关系日益融洽,生活习俗亦无不同,遂确定以其名首字“达”为自己及家族姓氏。我中华民族融合力之强,于此可见一斑。以达氏六世祖达云为代表的达氏先祖在明代多袭武职,屡建奇功,朝廷多有封赠。清朝康熙年间,第十世祖达先公,达泽公俱为进士,达聪公为武举。由是而“四世宫保,荣封被于明代,一门三甲,美誉著于清时。”时代变迁,世殊事异。达氏后代繁衍昌盛,子孙绵延,支派纷呈,目前散居全国各地者,不可细数,然凉州达氏自是其根,重修达氏祠堂,实属恒然。当此太平盛世之时,达氏族人中之有识者,为缅怀追远,继承先祖遗志,重整族风,俾有益于祖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伟业,酝酿重修达氏宗祠。达氏第十八世孙嘉峪关万利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达开汉首倡并出资二百多万元,亲自勘察地形,筹划督建,历时两年,在达氏后裔迁居地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石岗村达家车院旧址,即今达开汉庄基地上,重修起达氏宗祠,使毁于兵燹的达云祠堂,于四百多年后,易地更显光华。达开汉先生致富后不忘根本,为改变家乡面貌,发展经济出资出力,尽心尽智;并热心捐资助学,修桥铺路等公益、慈善事业,慷慨解囊,回报社会,肩担道义,心存善念,大有先祖遗风。重修的达氏宗祠落成,使达氏后裔有了凭吊祖宗功业,了解家族历史,效法祖宗爱国爱家精神的基地。此一盛举,功德无量。重修的达氏宗祠占地2700余平方米,四合院式建筑,民族式屋顶,白色大理石围栏回廊,西式红色廊柱,红色大门,红色琉璃瓦,庄严辉煌,颇具气势。 宗祠坐西向东,背倚祁连,坚如磐石,面迎贺兰之浩气,旭日之灵光。四周沃野平畴,良田千顷,绿树葱茏。寓祖宗之福泽与天地齐寿,日月同辉,绵长悠久,永世恒昌,诚吉兆也。

八、达氏大事记及恩荣录

(一)大事记

1.增修大云寺

大云寺作为凉州地区的传统佛教寺院始建于唐代,在元明清时期也有所发展,明代的信众对该寺院的建修之举有碑记记述。天启二年达云、达奇策、达奇勋父子等参与了对该寺的建修。

2.河南古唐湖阳李宅藏版、民国丁已新刻《清真先正言行略达云传》

3.2000年初武威达氏十九世孙达腾汉续修《达氏家谱》。

4.2010年秋达氏史馆落成。

5.2013年12月武威《达氏祠堂》落成。

6.武威文史专家研究发现达云家族系成吉思汗后裔(即达云为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

7.武威文史专家李林山的史学专著《达云传》于2018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恩荣录

达氏先祖十世世袭,七世宫保荣封,一侯、二王、三总兵、四少保、五荣禄、六守备、七一品(夫人)、九百户,27人交织显职60余位,男功女荣,世室烜赫。六世祖达云挂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等地方总兵官,建达公府。七世祖达奇勋(达云次子)挂平虏将军印,镇守昌平居庸关总兵。十世祖达先,初任峨边守备,继任浙江绍兴、台州总兵等。恕不一一。

附1:圣旨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必资威武以安黔黎,未尝专修文而不演武。朕特仿古制,设武职以卫治功,受斯任者,必忠以立身,仁以抚众,知以察微,防奸御侮,几无暇时。能此,则荣及前人、福延后嗣,而身家永昌矣。敬之勿怠。

制 诰

万历贰拾柒年玖月拾柒日

(摘自网络媒体)

附1:2001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中国名人志第十卷明朝》达云传/1099—1100年

(原稿剪贴摄影件)

附: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

唵速凡昔帝悉怚大吉祥者,崇信三宝,如清凉帝青宝于世界,□ 为总为大。[太] 祖皇帝真吉思天赐金轮宝位,绍继于薛禅皇帝金轮天子,皇帝、皇后、皇太子及金枝玉叶,皆积集善根,广种良田,于法门中作引道者,普利众生,悉令开悟。金转轮王皇帝南瞻部洲为世之主,传位与真吉思皇帝,即位之年降生下叉合歹:义勇绝世,相貌端严,聪明乃义贯人间,福德而智慧具足,真金上子,万民可爱,真寔有倚。于中花佛国降生[拜答]里大王:洪福高厚,宿世作因, 万国之上,真龙太子。阿[禄]嵬大王降生世间:福气 超伦,万事皆至,无业真心,法宝同体,根本真性。降生下主[伯]大王:上根无比,于佛法性,如真甘露, 法门道中,行理相同。降生喃忽里大王:智慧聪明, 福禄最高,礼义非常,博通经律,妙解真空,于诸戒中,最为第一,天下万民,无不钦仰。于大地中降生喃答失太子。从上诸王皆坐叉合歹金轮宝位,钦信佛法,深种福田,大启妙善真心,广作无涯胜福大菩提心,以圆满最吉祥身之光明,福惠周全,功德成就。且肃州西南三十里嘉谷山者,乃一切贤圣栖神化远之归心。林泉秀美,涧壑寂寥,神光现于长空,石室藏于畔侧。爰有郑善进睹兹祥瑞,发心修盖文殊殿已经年远。今遇喃答失太子[常]闻[圣]境之地,每慕觐仰之心,同众兄弟等于六月二十三日,特进焚香。豁然天面雨分,现五色之瑞光,众皆咸睹。于三宝中,得广大成就,大开青莲之目。所观文殊圣寺古迹建立已经八百年矣,我今坐叉合歹宝位,将寺宇翻盖重修,普渡沉沦,于佛会中同得受生。我发大心,救护众生, 无量无边,总皆成佛。南忽里父、完者母诞降生喃答失太子。巴都麻答并亦禄歹二妃子,公主孤麻等,众兄弟子孙等,众宰相官员及百姓等,悉皆欢悦,喜跃无尽。金资贿赂,随力所施,同结胜缘。寺宇周成,材梁整台,殿方高墙,壁乃彩绘,圣容间金,而五色粧就,宝瓶琉璃皆砌周全,钟楼碑楼工成咸就,周围垣墙悉成已毕。愿今大菩提心喃答失太子寿年绵远, 盛体安康,永无灾虞,边方宁静 ,及 十方界五谷丰登,合国内万民安乐。又广启虔心,文殊殿内愿立长明灯一座,所施灯油田地一十顷,永为常住,付主持僧耳你长老沙加令真、耳立、嵬梨忍普。所将种种善根功力伏乞[天]上[地]下 一 切 神祇 ,天下地上一切灵享,运大威严祈佑喃答失太子等,常皆拥护,无诸魔障。法门广遍十方世界,功圆行满,福德周成,金枝永茂于千春,命等南山之寿算,凡修善心总愿成就, 所作黑业皆悉不成,此世来生福慧增明,尽法界虚空界,我愿广遍普及众生,超证佛果,直至菩提者矣。大元泰定三年(1326年)岁次丙寅八月丁酉朔十五日丙戌上旬。喃答失太子立石。弘法僧速那令真撰秦亭辩吉□。

(注):文中“□”表示原碑文字迹不清或缺文, “[ ]”中文字系依上下文或依回鹘文碑文补入。

(按):《重修文殊寺碑》发现于酒泉肃南文殊山石窟,碑现存肃南博物馆。碑高四尺,阔二尺。撰者弘法僧速那令真。此碑用酒泉青石雕成,高1.26米,宽0.77米,厚0.25米。碑正面阴刻汉文(楷体)24行,背面阴刻回鹘文26行,边部雕刻忍冬卷草纹饰,其雕刻刀法遒劲,文字隽秀。碑正面汉文内容为喃达失太子发愿重修文殊寺记事碑,记述了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之子喃达失太子驻军肃州文殊山时,焚香拜佛,当看到文殊殿宇年久失修顿发祥瑞善心,同众兄弟、公主、王妃、随行官员捐金助银,并布施灯油田地于寺院,重修圣寺,彩绘圣容,愿保己长寿安康,保国边防宁静、五谷丰登、万民安乐。背面回鹘文内容和汉文对照同义。

收藏在肃南博物馆的《重修文殊寺碑》

来源: 凉州文化研究

发布:甘肃网红兰州黎黎娱乐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达氏文化 凉州达姓述略 达姓来源 达姓名人达朝阳》,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东城区:小哥胡同文化游 佳节暖蜂爱意浓

东城区:小哥胡同文化游 佳节暖蜂爱意浓

...同博物馆讲解员对展厅进行深度讲解。从胡同文化历史、名人故事到沉浸式互动,通过实物和声音展示了胡同里的记忆生活,让大家感受到了老北京传统文化,开拓了视野。 此次胡同游不仅让快递小哥感受到了特色的胡同文化...

2011-08-20 #经典句子

《话说五凉》·文化篇——中华文明格局下的凉州

《话说五凉》·文化篇——中华文明格局下的凉州

《话说五凉》·文化篇(三)中华文明格局下的凉州 【来源:武威市广播电视台】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2023-07-26 #经典句子

文化名人访谈丨艺术的至高境界是融会贯通——访书画家韩冬梅

文化名人访谈丨艺术的至高境界是融会贯通——访书画家韩冬梅

韩冬梅字墨缘,号暗香,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高级工程师(工艺美术设计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润格证书。系书...

2022-12-21 #经典句子

“厚植文化底色”第四届凉州文化论坛在甘肃武威举办

“厚植文化底色”第四届凉州文化论坛在甘肃武威举办

...康震作主旨演讲本报讯(记者 牛新建)8月21日,第四届凉州文化论坛在甘肃省武威市举办。论坛旨在多方位挖掘武威历史文化内涵,深层次提炼凉州文化精髓。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作了题为“走进武威 凉...

2018-03-09 #经典句子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班的学生们展示了班级家风晨训课程,这些从诸子百家、名人伟人的家书家训中摘录的经典名句,是学生们在到校后每日《晨诵十分》的必读内容。在场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家的家训和父母教育子女的殷切话语,这些结合当下、融...

2011-04-17 #经典句子

朝阳日报:诗词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朝阳日报:诗词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讲好大三家村的文化故事,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来源:朝阳市龙城区人民政府_媒体聚焦】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

2017-08-28 #经典句子

武威故事 | 李白佳句似阴铿

武威故事 | 李白佳句似阴铿

《武威故事(第一辑)》由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组织市内20多位作者编写,于2020年7月由读者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涵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的历史、名人、地名、传说等故事,融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

2008-12-19 #经典句子

歌颂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歌颂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春江花月夜》《满江红》《凉州词》《夏日绝句》《出塞》《阳关曲·中秋作》等诗歌,表达古人中秋月圆思乡情和壮志满酬、精忠报国的爱国情。知识答题环节,通过诗歌答题、飞花令互动答题,...

2013-07-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