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张兆和与沈从文:爱情如昆曲的唱腔典雅 行腔婉转 一面即是永恒

时间:2018-02-15

爸爸在东边房子里造了一座小戏台。是用凳子和板造成的,上面铺了地毯。为大家唱昆曲用的。张家大弟张宗和日记张元和前右、张允和前左、张兆和后右、张充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9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爸爸在东边房子里造了一座小戏台。是用凳子和板造成的,上面铺了地毯。为大家唱昆曲用的。”——张家大弟张宗和日记

张元和(前右)、张允和(前左)、张兆和(后右)、张充和(后左)

昆曲的灵魂是曲,唱腔是优美,典雅的所在。它的发音格外难,其背后的功夫不仅是要唱、练、做、打,学,还要有身段、有悟性,昆曲的演员成长之路比较漫长,有的需要30岁才能上台,需要深刻理解情绪、人物、舞台。

张家四姐妹热爱昆曲,她们的才华不仅在好嗓子、好身段、好悟性上,还因为她们天生的典雅。

张家老三张兆和与其他姐妹不同,她不怎么唱,喜欢沉思。恰恰因为会思考,寻求进步,她的爱情与昆曲唱腔一样婉转而又典雅,优美。

张兆和会闹腾,也懂得熟读诗书;会顽固,也懂得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她与沈从文的爱情也折腾出了很多烦恼,但张兆和在姐姐张允和指导下开始对沈从文的文字有所欣赏,所以她曾经顽固的想法也放开了,与沈从文交流的观念、情绪都有了转变,他们的想法终于孕育了高雅、优美的爱。

关于张兆和与沈从文的爱情,是两个真情的“圆形人物”碰撞,他们有烦恼,有情绪,有不懂得也有不会的地方。然而真正解决烦恼与忧愁的是彼此,而非外人的帮助,是两个人的真诚、真心、真爱促使他们长大,一起走向了爱情舞台的中央。

翻阅张家的相簿,逝水的韶华流年。在太湖旁苏州市,在小桥流水人家,在门前垂杨展柳下,在九如巷3号的古井边,张家奉献着他们家族独特的“水”,这“水”是流动的斯文,在那个时代的风情下,滋润一代代的后人。

张家四姐妹的父亲张冀牗从小嗜书如命,把书籍看做自己的新生命,成年后决定脱离大家产,最终捐出祖产,创办五中乐益女中。他独立办学,招贫寒子女入学,尊重教师人品学识。

张冀牗这些思考与选择源于他祖父直隶总督是“洋务”中的儒将,家中有大量的古籍和“洋书”,花园中还有“昆曲家班”,这些不仅使得他有了勤于思考,真善儒雅的品性,还有百折不饶、不怕吃苦的精神。把家产投向了教育,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也是为后代储备最优质的成长环境,使得儿女们最先接触了近代的新思想。他用自己的一笔字,一口曲培育了四个才女,六个好男儿。

他们全家都对昆曲十分热爱,其中三女张兆和则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她很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家中第三个女孩,她呱呱落地时,大大地哭了一场。奶奶不高兴是个女孩,还因为张兆和本来下边有个弟弟,不幸夭折,全家的不愉快就在这个哭声中隐藏着。

张兆和说自己是命中注定的自由,因为不受欢迎所以无足轻重,没有关心,就自由自在。她从小与“干干”(不是奶妈,干带孩子的佣人)一起,也与厨子、听差一起玩耍,甚至和干干的孩子们一同玩。

张兆和八岁之前,他们全家是住在上海的,大家都喜欢逗张兆和,这个脸黑黑的,胖乎乎的小姑娘不愁会玩累,身体好,所以不会生病。连家教的孩子都以为她是个男孩子,经常抱着她。

张兆和不喜欢霸道的人,反对欺压凌弱。小时候买东西都要观察商人的品性。搬到苏州后,她的父亲开设了幼儿园,招收邻居来上学,花厅就成了书房,这里就像一个小小的人生舞台,与人一起读书,对比着谁更勤奋,还有与人一起玩耍,对比谁更快乐,甜蜜的枣子与柿子在小时候都是吃不尽,她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快乐时光。

张兆和长大了些,爱学习,喜欢读书,所以也受到父亲偏爱。她总闹着与家人一起学写诗,还抢着与父亲一起散步,听父亲讲苏州的名胜古迹和有趣的历史故事。

未满十一岁的张兆和没上过小学,与姐姐们直接插班进了苏州女子职业中学,学习刺绣、做画和石膏像。学校之前是个衙门,有假山,鱼池,还有练功的平台,对于张兆和来讲,这下可以开发出来多种玩法,张兆和喜欢跳上去唱当时的流行歌,喜欢快乐带着姐姐走来走去,跑着跳着,台下的同学们各个拍手叫好。玩了一个学期,学习拉下了,她和姐姐张允和只能跟着下个学期再上学了,张家女孩子在那个年代,就是这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学习。

后来,她们三个姐妹就有了三个男女老师教学,还有两位抄讲义的先生。她们的妈妈叫陆英,有一个专门的小书房,墙上有个横匾“兰室”,妈妈也经常教授干干们识字,十分关心家族人的学识。其中还有一段由妈妈引导教干干们识字的潮流,尤其是张兆和的朱干干最努力地学习。

干干们都是寡妇不会外出帮工,但是张兆和的朱干干有一儿一女,她的思想比较传统,为了儿子读书把女儿给别人当童养媳。

她的妈妈经常会在朱干干为她梳头的时候教朱干干识字。朱干干很要面子,努力学习识字还不甘心,要自己花钱,买来九宫格字纸,练习写字。后来,她就连《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能看下去。

朱干干还经常会请厨房师傅做好吃的酬劳张兆和,这些善意的回报使得张兆和记忆犹新并为之感动,平时不受关注的黑公主把这些吃的当作自己一生的美味, 因为她总能感受这个家里流动着一种“爱惜”,爱护与珍惜。

张兆和在与沈从文最后的通信中写到过可以过来苏州,所以张兆和很早就开始征求朱干干的意见,先是给她灌输新思想的白话小说,但是朱干干并不是喜欢这些新思想,她有自己的看法,不动摇,认为这个外人令大小姐烦恼过,不怎么让人喜欢。并且想要为难这个呆书生,说起来这件事张兆和也感到了头疼,所以也计划着与沈从文的第一次苏州见面。

沈从文写了3年多的情书,他也明确了自己想要的不是一个“爱不爱的”结果,而是要抓住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所以沈从文在青岛练习如何去爱,首先要有好心态,好性情,其次写的东西要有共鸣,最后做的事情也要透露真情。

这次从青岛来到苏州,他是有计划的,但是计划不如变化,第一次敲门后得知张兆和不在家,以为故意躲着他,只是给姐姐张允和留个地址就回到了宾馆。他躺在床上还在想着张兆和可能会拒绝自己的话,心里又开始着急,想着还不如在他们家门口太阳地多等一会,化解自己的尴尬同时获得更多的信息。

彼时,张兆和正被张允和打趣说:“你个鬼丫头,假装用功,知道他要来非要出门,给了别人难堪。”张兆和显然底气不足,不狡辩。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周全的计划,遇到了这个执拗的沈从文,不知道如何回答姐姐的话,张兆和脸红了,这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如今这个人到了眼前,她真的不知所措了。

张允和指着沈从文送来的礼物。两部精装的英译版俄国小说,包括全套英文版《契诃夫短篇小说集》,以及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不光是这些,沈从文还买了一对精致的书夹,上面装饰一对长嘴鸟,精美的很。

还没有等张允和再讲话,张兆和就慌忙着猜测说:“你们是要我去见他?不行,不行!”张允和连忙摇头,又笑着说:“我见到这个人了,感觉很不错,对他要有礼貌,就说请他来家里玩。”

“真要这样吗?”张兆和惊讶地张大嘴问道。

“必须这样!”张允和郑重其事地说。

两姐妹就像唱着昆曲一样,举止标准,表情丰富,优雅地对话。张允和巧妙地给妹妹描绘着接下来碰面情景画面,提示妹妹要注意的礼节。

沈从文碰了壁,正躺在公寓的床上生闷气,他想到了张兆和回信:“你想来就来吧。”

但如今,真的来到这里,她却不见了,沈从文不敢去生张兆和的气,是在怨恨自己没有准备好。

沈从文正准备对自己头发去发泄一通的时候,门外传来敲门声。他开始以为是服务员,但是一句:“沈老师!”把沈从文的心叫醒了,他跑到了门口,却始终不敢开门。

“沈老师,我是张兆和。”门外又传来期待已久的声音。

沈从文内心与张兆和往来的画面逐一闪现,他心里告诉自己今天的相遇注定是不同的,他激动地打开了门。

“沈老师,我家兄弟姐妹多,请你来玩玩!”张兆和像念稿子一样重复姐姐张允和的话。然后,她竟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你,你先进来坐坐。”沈从文只有顺口这句客套话。

然后,这两个人开始相对而坐,这样令人窒息的距离。只见张兆和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沈从文的仰慕,她是喜欢他信中谈到的人生道理,喜欢他写的故事,所以眼神不会说谎。

张家的“小捣蛋”张兆和,一个皮肤黑黑,头发短短,笑起来却像天使一样美丽的女孩。此时,她脑海中迷乱,其实也在回荡着从小到大的爱情故事,心中似乎藏着一个粉墨如梦的昆曲角色,正半遮面想要叙述此时心中的思念。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牡丹亭》

情到真处,美于意切。这一切的美得像梦一样,朦胧又迷幻。彼此眼神流出的羞涩和爱慕可以直戳人心。这一切对于张兆和来讲犹如一次重生,她的美、她的爱情、她的精神世界正在被沈从文引导着,幸福的表情映照在现实中,在两个人的脸上。

(张寰和)

那天,沈从文第一次以客人的身份来到张家,他喜欢这里,张家人,尤其是弟弟们把他看作一个俊美的书生,几个弟弟热闹地凑在一起听他讲故事,其中五帝张寰和还主动用自己的零用钱给沈从文买汽水喝。这一切就如家一样温暖着沈从文的内心,他答应给五弟写小说。

《月下小景》的故事就是在与张兆和见面以后,以月神与恶魔的神话的叙述方式写出一段爱情故事。月下,带着淡淡的忧愁,这故事就如沈从文所感受到苏州张家昆曲曲调一样,把故事爱情描写得柔美。

其中“身体要用极强健的臂膀搂抱,灵魂要用极温柔的歌声搂抱。”与结尾“含放到口里去,让药融化了,就度送了一半到女孩子嘴里去。两人快乐的咽下了那点同命的药。”两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和《牡丹亭》故事一样为重生只为爱,一种为爱甘愿奉献生命的幽美。

这些又如《格林童话》童话故事一样浪漫易读,指向了现实生活,也让人感慨万千。

苏州之行,沈从文呆了七天,每天都要在张家的客房呆很晚才回到公寓。一次,张兆和珍惜地抚摸着沈从文送她的礼物,问:“你怎么买这么贵重的东西?”

“我知道你喜欢文学,买这些送给你。”

“很喜欢,可是,这一定很贵吧。”“不,还行。”沈从文回答地不好意思,但又接不上话了,这种距离很美但也很别扭。

张兆和对这份礼物十分感动,她在沈从文走后仍旧抚摸着,因为礼物中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他们的精神世界十分吻合,这就是现在张兆和需要的东西,一种让自己充满幸福的感觉。

最后张兆和留下了几本书,算是留下了这份情。这些书还有之前随信而来零散的物件,都是见证,是爱情之路的艰辛,也是幸福之路的快乐。

回到青岛的沈从文很快写完了《月下小景》并发表,把文稿也放在寄给张兆和的信里,这封信也饱含着对张家人的思念,他喜欢这样的温情。此时,沈从文也更加想念着生病的母亲,所以他想要快些结婚。

离开张家的时候,沈从文拜托了张允和多多费心他与张兆和的事情,其实就是在征求与张的父亲见面。

迟迟没有消息的等待,使得沈从文选择主动发动请求,拟电报发给张允和“如果长辈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喝甜酒即是双方都应了婚事。张兆和父亲很快就收到了儿女们的异口同声夸奖沈从文的话,作为长辈内心是高兴的,但她要尊重张兆和的选择,所以还是亲自问了女儿。“你真的喜欢那个着急喝甜酒的人吗?”

张兆和甜甜地笑着,父亲明白了一切,他既高兴也伤心,竟一时控制不住与女儿一起流了泪。

张允和很快就拟了电文:“允”字,一语双关,告知沈从文结果。而张兆和暗自却觉得简单,又拟一份,写了:“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懵懂的苦恋,真情的情书,伟大的信念,还有顽固与执着的内心,拼凑着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沈从文从多远都不觉得远的路走到多近都不嫌近的爱,他的世界终于有了一个唯一,唯一重要的爱情,唯一重要的人。就如他的好友徐志摩曾经写过的一首诗:“你让我花掉一整幅青春,用来寻你。五,四,三,二,一,他和她的迷藏。开始......”

“对于大部分平民百姓而言,是戏曲形塑和表达了他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认知”——《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

对于张兆和与沈从文的爱情,穿插着戏曲的美,是儒雅的气质渲染了爱的珍贵,让我们感受到这世间最重要一件事,就是要找一个人去爱。

沈从文带着张兆和一起走遍青岛的大街小巷,游览看不尽的美景,说亲密的悄悄话。

有一次崂山游玩中,沈从文在车窗中看到一个崂山乡村女子,激发了灵感,忽然想到要送给张兆和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就是《边城》。

《边城》代表着沈从文一生最重要的几次相遇,沈从文在淳朴女孩身上看到张兆和纯真、秀气的形象,他也从自身几次动情的经历中挖掘对美的追寻,还有几年写作积累下来的对人本性的思考,是这些的素材把秀秀的想法、秀秀的梦、潜意识都描述出来给我们看。

这一切元素凝结了《边城》这部伟大的作品,下一篇将详细向大家详细解读《边城》,请您关注。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张兆和与沈从文:爱情如昆曲的唱腔典雅 行腔婉转 一面即是永恒》,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昆曲无他 得一美字”——看昆曲六百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之传承

“昆曲无他 得一美字”——看昆曲六百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之传承

...那样的顾盼生辉。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经过昆曲的一番动情演绎之后,婉转细腻之中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柳梦梅和杜丽娘凄美神圣、至情至性的爱情,化作百般情思萦绕于胸,仿若魂穿四百年前,不禁为这惊魂一梦...

2013-06-05 #经典句子

沈从文:写数百封情书苦追学生四年 师生恋达成后却出轨女粉丝

沈从文:写数百封情书苦追学生四年 师生恋达成后却出轨女粉丝

...家最出色的女儿。熟读四书五经,英文流利,通音律、习昆曲、好丹青。在中国公学读书时被公认为校花。每天收个几封情书,有时高达几十封。张兆和并不上交,也不拆封,只将写情书的男生都编上号码,分别是“青蛙一号”...

2023-07-26 #经典句子

黄亚男:“老戏新唱” 传承昆曲文脉

黄亚男:“老戏新唱” 传承昆曲文脉

...最大的决心和诚意,做坚定的推广者。■ 口述:黄亚男 昆曲第五代传人■ 记录:徐阳晨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昆五代”的成长我与昆曲结缘,是偶然,也是命中注定。5岁时,我报考了贵阳当地的一所艺术小学。那时候我想...

2009-05-04 #经典句子

非遗文化 | 在高阳 共赴一场百年传承的“非遗之旅”

非遗文化 | 在高阳 共赴一场百年传承的“非遗之旅”

...舍,传承有序。终使田家烧鸡成为一方神吃。高阳河西村昆曲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阳县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戏曲之乡”之称位于京南地区的高阳县河西村就是北方昆曲最具代表性的流行区域河西村也因此被称为北方昆曲的发祥...

2020-07-15 #经典句子

婚姻中的沈从文和张兆和:爱与不爱 谁又能说得清呢?

婚姻中的沈从文和张兆和:爱与不爱 谁又能说得清呢?

...最为出色,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能说会唱、精通音律、习昆曲、好丹青,走到哪都是备受瞩目的人物。其中叶圣陶先生说过:“九如巷中张家的四个女儿,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可见当时,张家在社会中的威望是相当的...

2023-12-16 #经典句子

沈从文:说了上美丽的爱情话语 但终却把他的婚姻变成了一地鸡毛

沈从文:说了上美丽的爱情话语 但终却把他的婚姻变成了一地鸡毛

...好的。她不仅熟悉四书五经,而且非常精通英文、音调和昆曲。那时候,我在中国公立学校读书的时候,我真正去的地方是重点,情书每天都不间断。一天之后,每天收到的张兆和几十封情书都是沈从文写的。后来,在沈从文课...

2023-05-20 #经典句子

沈从文与张兆和:农村小子与富家小姐的爱情故事

沈从文与张兆和:农村小子与富家小姐的爱情故事

...张兆和是同学们口中的黑牡丹,是江南富商的女儿,音律昆曲信手拈来。而沈从文,不过是湘西农村来的穷教师,他非常紧张和自卑。但内心的自卑并没有阻碍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的步伐。既然在她面前说不清话,不如,就写信吧...

2023-06-29 #经典句子

沈从文与张兆和:无爱之伤 终究冰凉

沈从文与张兆和:无爱之伤 终究冰凉

...家最出色的女儿。熟读四书五经,英文流利,通音律、习昆曲、好丹青。她在中国公学读书时,走到哪里都会获得超高的回头率,每天收个几封情书,有时高达几十封。张兆和并不上交,也不拆封,只将写情书的男生都编上号码...

2023-06-0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