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3D扫描技术在建筑数字化领域的应用:数字阅读建筑 三维勾勒文明

时间:2017-12-24

幸运的是,艺术历史学家安德鲁·塔隆早在2015年就曾利用激光扫描,非常精确地记录下了这一哥特式大教堂的全貌,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2019年,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让花费一个世纪建造的奇迹,在63分钟的大火中付之一炬。幸运的是,艺术历史学家安德鲁·塔隆早在2015年就曾利用激光扫描,非常精确地记录下了这一哥特式大教堂的全貌,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历史建筑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历史建筑数据化,已成为一种社会流行趋势。为这些文化遗产建立数字档案,可对其目前状况了如指掌,还能及时把握其形态变化,若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受损,最后也能通过已存档的三维数据,进行精度极高的修复工作。

今天思看科技将和大家开启一场建筑的的3D数字化之旅。多年前的人类文明痕迹,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上海美琪大戏院三维数字化

美琪大戏院是著名近现代建筑,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当时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亚洲第一”,出自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范文照之手。

今年1月,思看科技与极致盛放Xuberance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为极致盛放Xuberance的3D设计与3D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强大的3D数字化产品与技术支持。美琪大戏院的3D数字化工作,就是在二者的强强联手之下完成的。

此次对美琪大戏院进行三维扫描,生成数字模型,建立数字化档案,等于将优秀的历史建筑进行了一次数据存储,让人们能够通过数字来阅读建筑,一同回望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觉醒年代”。

其中,美琪大剧院的整体结构是通过大空间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而对于建筑结构上精美的雕花、设计以及内部陈设,则使用KSCAN-Magic,1:1真实反映美琪大戏院的建筑细节特点。

比如,工作人员正使用KSCAN-Magic扫描美琪内部的一台放映机,历史的痕迹可以被毫无遗漏地精准记录。

KSCAN-Magic标配五种工作模式,可基于不同场景应用需求,自由切换五种测量模式。同时,无需接触、高效、精确、“分毫毕现”的特点,获得了设计师们的一致好评。

超精细扫描模式下,凭借着KSCAN-Magic高达0.020mm的扫描精度,美琪内部的建筑花样、摆设等细节,都被一一记录。

此前,思看就与极致盛放Xuberance合作完成了众多3D数字化项目,如上海音乐厅数字化工程与梧林古建筑三维数字化,这个过程中双方通力合作,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上海音乐厅数字化工程

上海音乐厅是中国第一座音乐厅,建于1930年,也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西方古典风格建筑。

上海音乐厅内景

在2019-2020上海音乐厅大修期间,极致盛放Xuberance借助思看的三维扫描技术完成了这项数字化工程,重点扫描了上海音乐厅标志性的构筑物台口、拱券通廊纹样、建筑装饰纹样、原始灯具等。

以上为极致盛放Xuberance利用思看的三维扫描仪获取“宾至如归”椅的三维数据,生成数字模型,结合3D打印技术,完成与其相关的文创衍生品礼盒。

林古建筑三维数字化

福建晋江的梧林古村落保留了完整的华侨建筑群,2016年11月,梧林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为了对梧林古村落的华侨建筑群进行更为专业的保护,梧林古建筑三维数字化项目正式启动。

通过逆向扫描与正向建模相结合,制作梧林古村落的标志性建筑“枪楼”(修养楼)的数字模型,用于古建筑的线上数字化展示与文化衍生品开发,从而助力闽南文化、侨乡文化的传承。

该项目的工作流程为实地考察-建筑局部扫描-数据处理(正向+逆向)-3D打印。其中,枪楼主体的部分,设计师通过照片正向建模,重要的建筑局部使用三维扫描,扫描的部分包括楼体上比较有特点的装饰雕花、窗沿、立柱、以及一些自然破损痕迹。

利用思看科技的KSCAN-Magic与iReal两种3D扫描仪,获取建筑局部数据,得到的雕花、窗沿、立柱数据模型,再结合3D打印,完成实物模型,为文化衍生品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筑3D数字化进行时

除此之外,思看科技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在建筑3D数字化领域还进行了诸多探索。

比如,思看联合浙江大学,对杭州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进行了文物保护前的3D数字化及监测工程。

使用思看三维扫描仪,对汉三老石室进行了3D扫描,采集三维数据,为其建立数字档案,了解并分析目前状况,及时监测把控其形态变化,为考古科研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基础。

用数据阅读建筑,用三维勾勒文明,思看科技将在建筑3D数字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文保建筑的精准复建、数字化传播、文创衍生品开发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3D扫描技术在建筑数字化领域的应用:数字阅读建筑 三维勾勒文明》,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短视频时代的霸主 字节跳动能否在三维娱乐再度霸屏?

短视频时代的霸主 字节跳动能否在三维娱乐再度霸屏?

...公司顺利地实现了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愿景。但是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二维娱乐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环境,随着科技巨头纷纷进入元宇宙领域,字节跳动能否在三维娱乐再度成为黑马呢?众多大佬布局,竞争压力大元宇...

2012-09-01 #经典句子

自然语言与三维姿态模型的结合 AI研究人员将文字转化成肢体动作

自然语言与三维姿态模型的结合 AI研究人员将文字转化成肢体动作

...且将于9月19日在魁北克举行的3D视觉国际会议上由CMU语言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柴坦雅·阿胡亚(Chaitanya Ahuja)与合作者共同发表。“我们首先根据完整的指令来预测动作序列从而优化模型,”论文写道。这个简单的任务可以帮助模型...

2024-01-05 #经典句子

科技创新驱动 守护中华文脉——专访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

科技创新驱动 守护中华文脉——专访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

...重点任务。通过多学科合作,揭示壁画彩绘褪色、木结构建筑失稳等文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完善文物病害科学诊断方法,加强基础数据积累,构建符合我国文物资源特点的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科技体系。同时,我们也要加强...

2020-12-23 #经典句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机制。(二)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系统整合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革命文物数据库等,加强文物资源大数据应用。...

2016-12-02 #经典句子

【聚焦】《人民日报》刊发唐登杰署名文章

【聚焦】《人民日报》刊发唐登杰署名文章

...构,大力推动交通领域电动化,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船。建筑领域,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行绿色建造工艺和绿色建材,加强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公共机构领域,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全面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2-08-15 #经典句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种形式以外的传统文化遗存,如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和艺术品、文献、手稿、服饰等可移动文物。六、学段要求(一)小学阶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

2011-06-05 #经典句子

在鼓浪屿 一场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中法对话”

在鼓浪屿 一场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中法对话”

...尼斯申遗委员会主席让-雅克阿亚贡等来自中法双方近10位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让-皮埃尔·拉法兰法国前总理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法中...

2023-05-12 #经典句子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文)

...行业、企业因地制宜探索低碳发展路径,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开展绿色低碳相关试点示范,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体系。中国先后在10个省(市)和77个城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在组织领导、配套政...

2013-01-1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