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浙江省特级教师透露 原来老师怕教“古诗文” 竟和家长怕辅导数学一样

时间:2017-08-05

心虚归心虚,老师在教古诗文时,还是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全知的上帝,希望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这样的:问不倒、全知道、没错误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8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蒋军晶 高媛

大部分老师教古诗文时会“心虚”,会“胆怯”,因为古诗文不同于现代文,不同于白话小说,古诗文理解、赏析的门槛比较高,它需要这个人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文字敏感度,需要经过一定的审美训练……

全知视角

害怕归害怕,古诗文还得教。

心虚归心虚,老师在教古诗文时,还是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全知的上帝”,希望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这样的:“问不倒”、“全知道”、“没错误”。

NO.1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全知的上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让自己变成“真上帝”。例如上海的丁慈矿老师,他是真喜欢古诗文,真喜欢对联,每天都在收集,每天都在抄背,每天都在赏玩。

于是,他站在讲台上,站在学生面前,接近于“全知”,他能背很多诗文,不借助“工具”也能翻译,知道很多趣事掌故,还有一定的“创作”能力(现代人能吟诗作对的已经寥寥无几了)。

“真上帝”可以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讲出很多“道道”;“真上帝”也不怕学生问,面对问题他能随机解答,对学生的表现能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

尽管也存在知识盲点,但是像丁慈矿这样的老师在课堂里真的如上帝般存在,他如同一部有质感、可移动的“百科全书”,他的身上有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威,让学生无比尊重、歆羡、佩服。站在课堂里,他就是“课程”。

NO.2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全知的上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的是通过短期的努力,把自己“扮”成上帝。

所谓“短期的努力”就是充分利用“时间差”、“信息不对称”,比学生先一步了解古诗文的意思、内涵、规律,让学生以为自己很厉害。

事实上,这样的老师只是针对本节课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武装”而已,一旦临时拿到“计划外”的古诗文,也会“凌乱”,也要“百度”,也需参考资料。同时面对一篇诗文,很多老师的水平比学生高不到哪里去,这个事实很残酷,但存在。

“假上帝”最怕面对自己没有准备过的问题、话题,有经验的老师尚可自圆其说,稳住局面,缓解危机,没经验的马上会自乱阵脚,陷入尴尬,走下“神坛”。

因此,“假上帝”在课堂上会尽量不让学生提问题,尽量不让学生自由讨论。“假上帝”喜欢自己抛出问题,喜欢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让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在这次古诗文研讨中,几乎所有的课,都是老师提问题,包括蒋军晶老师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为什么?你懂的。

蒋军晶老师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中问了哪些问题呢?

“在杜甫的这首诗中,哪些词是地名?”

“在杜甫的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

“你觉得杜甫在写这首诗时是怎样的心情?”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杜甫开心?”“

“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为什么这么开心?”

又如高利佳老师的《司马光》一课,她在课堂里提了哪些问题呢?

“文章中有司马光这个人吗?”

“文章中有‘缸’吗?哪些字是‘缸’的意思?”

“哪个字是‘砸’的意思?还有哪些词是动词?”

……

示弱的共同学习者

还有一种老师,根本不想当上帝。他们在学生面前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是“上帝”,承认自己是普通人。也就是主动示弱,放低姿态,表态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探讨,教学相长。

承认自己不是上帝的老师,在课堂上倾向于让学生提问,围绕学生的问题来组织学习。

真要提问,也是这样问——《司马光》你能读懂吗?有哪些词句的意思你不确定?还有什么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能读懂吗?有哪些词句的意思你不确定?还有什么问题?

问题出来以后,让学生自己看注释、上网搜索,自己努力得出答案。

现代社会,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全知”,既然做不到,倒不如承认,并以此组织教学。

01

“真上帝”的课堂要注意什么?

厉害的人容易产生智力上的骄傲感,这种骄傲感会影响左右他在课堂上的选择。

有学问的老师喜欢选一些生僻的古奥的诗文讲,因为“生僻”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知识优势”。但是,如果不是专门的古诗文学堂,不是天天讲,面对小学生,是否还是应该选一些耳熟能详的“掐尖”的作品来讲?这是值得思考的。

有学问的老师自己理解到的很难不讲出来,于是有时候讲得就比较深,诸如“章法结构、形象、用字、用典、内涵、风格……”等都想讲一点。具体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许会讲它“绝无妆点,愈朴愈真”的风格,或许会讲它“意义的排偶和声音的对仗”,或许会讲“忽闻、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的一气贯通,或许会讲“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地名背后的深意,或许会讲“移情”,或许会讲“剑外忽传收蓟北”的历史背景,或许会讲杜甫的“家国情怀”……学问特别多的人,没有超高的天赋,不了解儿童,很难做到深入浅出,于是课堂上会因为信息量太大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认知压力。

有学问的老师有时候会着急着自己讲,急于倾吐个人智慧。他们偶尔也“提问”,但提问只是个幌子,他的“问”是为了引出自己的“答”,自问自答,不给学生时间查询、思考、讨论。是的,有学问的老师讲得是好,但你让一个孩子听一年“百家讲坛”,甚至更有学术品味的讲座,没有自己的质疑、摸索、思考、练习,你真的以为这孩子的国学素养、古诗文水平就一定能提高?你想过吗,甚至还会出现另外的情况呢,这孩子学习上的依赖性、惰性增加,不会自发地去搜集资料、不会主动进行质疑思辨,久而久之,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及学习的能力会弱化、消退。

这一点,丁慈矿老师的对联课,做得非常好,以后有机会专文阐述。

02

“假上帝”的课堂要注意什么?

很多人可能觉得在这篇文章里“假上帝”是贬义词,这是误解。

实际上,大部分人做不了“真上帝”,丁慈矿老师在古诗文领域博学多智,是“勤奋、喜欢、天赋”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即使厉害如丁慈矿老师,在其它领域可能也无法接近“全知”,丁老师不熟悉的领域或许是儿童诗领域,或许是绘本领域,或许是非连续性文本领域……

因此,出于个人虚荣也好,出于责任心也好,“假扮上帝”是绝大部分老师的必然选择,这很正常。而且“认真备课,提前设计好问题,让一切尽在掌握中”总比“未充分备课就进入课堂,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教给孩子‘夹生饭’”要好吧?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扮演上帝”一点都不难为情。

只不过呢,我们老师为了掌控局面设计问题时,如果能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能带出一些能够迁移的 “学习方法”就更好了。

你看左边和右边,都不是学生的提问,都是老师的提问。

但“问题”和“问题”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右边的提问,针对的都是“这首古诗”,都是不能迁移的知识性提问,左边的提问,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这首古诗”,还意图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还适用于学习其它古诗。

“在杜甫的这首诗中,哪些词是地名?”(我们在学习古诗文时,不要小看这些人名、地名,对这些人名、地名做一些了解,能帮助我们理解)

“在杜甫的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涕、青春、妻子”,类似这样的词,如果取现在的意思,就会产生误解。所以学习古诗文,需要一定的积累以及查证)

“你觉得杜甫在写这首诗时是怎样的心情?”(一个诗人无论叙事还是写景,背后大都有“情”,透过“事”和“景”,了解“情”是读懂古诗文的重要途径。)

“杜甫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什么这么开心?”(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能帮我们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一首诗。)

你看左边和右边,都不是学生的提问,都是老师的提问。但“问题”和“问题”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右边的提问,针对的都是“这篇古文”,都是不能迁移的知识性提问,左边的提问,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这篇古文”,还意图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还适用于学习其它古文。

“文章中有司马光这个人吗?”(古文洗炼,经常省略主语。如果不省略,表述也极其简约,如“光、群儿、一儿、众”等。)

“文章中有‘缸’吗?还有哪些字是‘缸’的意思?” (古文洗炼,经常用代词“之”指代事物。)

“哪个字是‘砸’的意思?还有哪些词是动词?”(古文喜用动词,有些动词的古今义有了变化,要适当了解、积累。)

你发现了吗?左边的问题都藏着能够迁移的 “学习方法”,问题前后的串联语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练习这样的“学习方法”。

03

“无上帝”的课堂要注意什么?

“无上帝”的课堂,做得最好的就是放开让学生提问。这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一旦放开,真的会碰到不能解答的问题,例如国外的孩子学习《司马光》,就有孩子问“缸真的能砸破吗?”国外的老师真的不知道,因为他没看见过缸,没砸过缸,那老师要做的就是放下心理包袱,大方承认“我不知道”,然后和学生一起调查,老师根本不需要难为情。

即使放开提问,大部分问题教师还是能解答,老师毕竟是成人,而且提前备过课了。但是面对这些自己能解答的问题,有时要忍住不说,老师的职责是提供必要的查询工具,做好适度的技术支持,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问。真的,我们处在最好的学习古诗词的时代,因为知识的查询太便捷了。换在古代,你没点积累,你没有几桶水,还真不敢站上讲台。古代教学,强调背诵,强调“不解”,或许也是怕自己在学生面前丢了脸面。

放开让学生提问,你还会发现学生的问题有的直击核心,有的总是在外围打转,有的清晰明了,有的含糊不清……所以解答了问题之后,有时要交流“为什么这样提问”、“这样的问题好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

强调自己学习,拉长学习过程,也会导致课堂出现这样的情况:时间冗长、进度缓慢,有时候若不能很好地把控节奏会导致整节课的向心力不足。所以,“无上帝的课堂”,需要老师平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需要提升自己的课堂节奏把控能力。

好复杂啊,教书也真不容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浙江省特级教师透露 原来老师怕教“古诗文” 竟和家长怕辅导数学一样》,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诵经典诗文 扬中华美德——阜南十小举行第四届古诗文背诵选拔赛

诵经典诗文 扬中华美德——阜南十小举行第四届古诗文背诵选拔赛

...级激烈角逐。比赛严格遵照上级规定赛制,各位小选手在老师和家长的精心辅导下认真备赛。现场有厚积薄发的惊艳欣喜;有久久为功的从容自信;亦有读书悔迟的怅然若失,高手过招的紧张较量。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桂...

2009-03-17 #经典句子

小学生三年级辅导诗词 从基础开始学关于春天的那些古诗文

小学生三年级辅导诗词 从基础开始学关于春天的那些古诗文

...子就要在学习背诵课内诗词之外,家长对孩子进行课外的辅导,日积月累。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在三年级开始学习呢?小孩子从10岁这样已经开始慢慢的独立,自己会为自己的事情做主了,对待事情有一定的理解,会有自己的想...

2017-02-01 #经典句子

古诗文的著作这么多 精读材料应该怎么选择?有5本是必读的

古诗文的著作这么多 精读材料应该怎么选择?有5本是必读的

...诗三百首》是可以推荐精读的,中国诗词大会有位李定广老师编写的历代诗歌选集也可以当做精读的范本,但单纯读诗歌趣味性不高,可以结合《唐诗的故事》《诗歌的故事》这些涉及诗人生平的辅导读物,来达到建立完整印象...

2023-11-16 #经典句子

要想孩子将来高考多拉分 那就从小让他多学古诗文

要想孩子将来高考多拉分 那就从小让他多学古诗文

...妈着急了,眼看来年就要中考了,请了一对一家教,辅导老师说数理化提升还是比较有规律的,找到方法即可,可是语文这一科,实在有些头疼,因为,到了孩子这个年龄段,语文的提升依靠的是个人理解高度,考核的是个人文...

2023-08-24 #经典句子

1小时只录5首诗 我为什么在古诗文诵读上对孩子要求这么苛刻?

1小时只录5首诗 我为什么在古诗文诵读上对孩子要求这么苛刻?

之前大圣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朗读课文的文章:《语文老师告诉你:怎样读课文,才能提高语文成绩?》,谈到了朗读课文的意义。读课文到底有多重要呢?小到识字、学词,大到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写作文,读好课文都能助你...

2023-08-11 #经典句子

面向中考的初中语文教辅测评(4.古诗文篇)

面向中考的初中语文教辅测评(4.古诗文篇)

...娃乖乖动脑预习思考,最好学而生疑,上课才更有兴致听老师答疑解惑。2. 建议作为课后复习用。老师课堂设计,总有侧重点,也许在字词句意,也许在文意语境,也许在表现手法,即使公开课也是如此。学生听课,很少有全程...

2024-01-15 #经典句子

今天让你背72篇古诗文 明天你会谢谢我

今天让你背72篇古诗文 明天你会谢谢我

...僵化、对古典文字的浅薄解读和过度消费。应试教育下,老师对古诗文意蕴的解析和背景的拓展都很有限,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背诵上。不管懂不懂,先背下来应付考试再说。这就导致有些人离开课堂很多年,在一个偶然的...

2009-03-01 #经典句子

一对一辅导被查 老师内心崩溃 有苦难言只说了一句话

一对一辅导被查 老师内心崩溃 有苦难言只说了一句话

...,什么都忘了。对于一个老师从毕业开始就教孩子,学校和家是两点一线,哪里遇到过这种情况,一般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懵,所以没有太多的言辞,交代了自己的事情,处罚是口头并予以警告,罚款1000至5000,再抓住他就...

2022-12-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