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浅谈宋代“曲子词”在宋代的发展 带你捋清古代华夏文学的脉络!

时间:2017-07-16

词的体质特性和声律特点都受到燕乐的深远影响,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到宋杂剧、金院本的漫长过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7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前言

词与乐的结合是中国音乐文学史上最典型的形态之一。词的体质特性和声律特点都受到燕乐的深远影响,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到宋杂剧、金院本的漫长过程。因而从真正意义上讲,戏曲出现于宋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赖于宋代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和独有的商业文化,另一方面,它又非常明显的收到了"本是同根生"的音乐文学"曲子词"的影响。

图|清明上河图

一、词与乐的关系不断发展变化,在文人词创作的早期,就存在着对于音乐律和文学格律两方面的要求,"平民"氛围的营造与受众主导地位的确立

曲子词简称叫词,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配合音乐演唱的,即所谓"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唐五代时期,歌词创作主要是为了应歌合乐,乐主而词从,倚声填词成了公认的法则。从敦煌民间词到唐五代文人词,词与乐的关系日益紧密,其间演进之迹十分明显。体制、格调以及风格等各方面都尚未定型,词与乐的结合也相对松散。许多诗歌形式都走过条类似的道路:来自民间,质胜于文一文人加入,逐渐成熟一声情井沛,文质彬彬一过于雕琢,文胜于质一曲高和寡,归于式微。

曲子词本源自民间,它的孕育和发展都是在平民文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广大民众从一开始就在词曲消费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词也由此具有了浓重的平民化的色彩。一方面,平民文艺必须具有尖新动人的视听效果,能够给予观众新鲜刺激的感官享受。比如两宋市井间存在着包括曲词表演在内的各色伎艺,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载,当时北宋东京的文艺演出市场异常活跃,所谓"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这些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诸色伎艺",正是迎合了市民阶层求新求异的心理,通过直接诉诸耳目的娱乐形式来缓解生活的重压带给人们的艰辛和苦难。另一方面,市民文艺又必须反映市民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从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市民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巨大冲击力,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许多唐宋词又与市民自身的生活紧密相连,适应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曲子词在民间市并也是一种表演伎艺,处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唱词艺人为了保持竞争力,必须使自已的表演尽可能地动人耳目,而词篇幅短小,倘若用单纯的小唱会因缺乏变化而逐渐被挤出城市大众文艺的舞台。因此,在瓦舍勾栏。曲子词的表演常常与歌舞、说唱结合在一起,如缠达、唱赚、诸宫调等,这些表演形式成为戏曲发展的艺术渊源。

2、 词与乐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影响了词体本身的性质特征,也决定了词体的演化和蜕变

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传统在我国历史悠久,"诗经"、"楚辞"、"南北朝的乐府民歌"等音乐文学都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流行歌曲"。曲子词本源自民间,晚唐五代是一个"乱世",但却又是一个刻意追求感官享乐的时代,尤其是相对安定的西蜀和南唐,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小民,无不沉醉在对世俗欢娱的追逐中。曲子词在这种繁华却堕落的城市经济的催化下,逐渐成熟了。

音律依附于隋唐燕乐体系而慨括、产生,在一定的时期内,对词作的填制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但是,伴随着燕乐的逐渐失坠,词乐原貌难以复现,多数文人填词已难依音律。面且与词的文本相比较,词乐具有极强的流变性,乐工歌妓追慕时尚,屡创新腔,虽然协乐动听,但却词语尘下,缠令、嘌唱之曲与张炎等人坚守的古曲已韵格迥异。如此必然导致文人与歌场的疏离,他们将词体创作逐步演变成自由吟咏的诗歌形式,音律的要求也日渐被文学格律的规范所取代。

词至北宋而一改唐五代词单一的风格韵味,形成"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多风格、多流派的局面,这与当时新调竞繁的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在词与乐关系的处理上,宋初小令词人谨守唐五代"声声而自合鸾歌"、"字字而偏谐风律"的填词规范,不但严辩音律,且逐渐对歌词的字声格律提出要求。

所谓"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辞则谓之歌。"这一方面是由于词与乐关系日益紧密,音律的高低清浊变化必然对声律有所要求;另一方面,唐宋词的格律化又使词脱离音乐成为可能,为词与乐的最终分离打下了伏笔。

事实上,唱词之风不但是唐五代和北宋词坛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在繁华过眼而只有余音绕梁的南宋词坛,它依然对词(尤其是民间词)的创作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反过来,歌词创作与传播的繁荣又促进了乐曲的创新和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文化氛围中,词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在文人阶层,词日益脱离音乐——尤其是民间音乐,不断地诗化,最终成为诗歌的"别格";但在市井民间,词却日益朝着"曲子"的方向演进,商业文化的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创作和传播环境,促使词趋于表演化和复杂化,是城市大众的文化消费要求孕育并支持了独具个性的词的产生和繁荣,现在又促使它进一步演化。

三、词体曲化,使本脱胎于民间伎艺的曲子词重又回到了民间,并赋予它以更加生动、更加通俗的方式。

词体曲化,其间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演化过程。首先,从文士创作心态来看,他们依调填词,但是又不甘心被音乐所拘缚,在音乐与文学的对立统一中,最终还是更加强调文学的特性。士大夫之词分为两类,它们的区别,除了内容格调之外,也存在着重乐轻文与重文轻乐的矛盾。作为合乐歌唱的词,具有诗与乐的双重身份。

诗是语言的艺术,用意义具体确定的语言来塑造形象抒写情感:乐则是声音的艺术.通过乐音的节奏旋律来表达情感、捕捉对象。作为诗与乐结合的形式,词体的音乐美又具有其独特性。而"曲子词"正是这一完美结合的优秀产物,通过由音乐来演唱的词,不仅更加具有感染力,还变得更加亲民,同时也使得词的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一定程度上,加快词的传播速度,同时也让占社会较大比例的平民阶级,正式加入到这一"文化家庭"之中。

南宋民间词的表演形式日益多样化,这不但使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为新乐种、曲种、剧种的兴起提供了新的养料。南宋以来,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民间音乐艺术的种类更加多元化。不断增长的大众文化需求和词与乐自身的发展规律,呈现出明显的向"曲"过渡的趋势。

不仅如此,作为一种声与色完美结合的文艺活动,唱词表演还频繁出现于花坊柳陌、茶楼酒肆、官邸豪宅、皇宫禁院,不少词曲甚至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外。其参与人数之多、流传面之广,是我国古代其他时期的流行歌曲难以企及的。词曲在音乐方面的承传为民间词向曲的过渡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南宋民间词中"歌舞杂剧唱赚之类"与曲在体式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也使词的曲化过程更加自然,更加顺理成章。

曲子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为后人所首肯和称颂,他们将其与楚辞、汉赋、唐诗、元曲等文学样式并称为"一代之胜"。如果把曲子词理解为一种音乐文学,那么,在由词而曲的演变过程中,它都以新的,同时也是更加生动、更通俗的方式存在着。

参考文献:

《文盛武衰宋朝历史一瞥》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浅谈宋代“曲子词”在宋代的发展 带你捋清古代华夏文学的脉络!》,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浅谈巧用语文作业本为导学本之我见

浅谈巧用语文作业本为导学本之我见

...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理清文章脉络”等等题型。借助作业本做前测,课中根据学情重点突破,这样的预习目标明确,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了字词、感知了文本内容,最大限度发挥了《作业本》预习的导...

2023-10-16 #经典句子

昭通2021名师助考②丨浅谈高考英语完型填空命题特征及应对策略

昭通2021名师助考②丨浅谈高考英语完型填空命题特征及应对策略

...注重上下文信息关联,做到瞻前顾后。1.浏览全文,理清脉络对于完形填空题,很多考生存在一个解题误区:不先浏览全文,急急忙忙就做题。在不了解文章大体意思的情况下就做题,那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脱离开...

2023-07-01 #经典句子

宋代帝王对茶文化的影响 主要通过贡茶和赐茶来体现

宋代帝王对茶文化的影响 主要通过贡茶和赐茶来体现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之一。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宋代茶文化兴盛的表现及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宋代茶文化发展的独特之处,即宫廷茶文化和市民茶文化的兴盛,宫廷茶文化使得宋代茶业经济更加繁...

2015-08-10 #经典句子

国漫经典之作《风语咒》 浅谈国漫崛起。

国漫经典之作《风语咒》 浅谈国漫崛起。

...得绝技,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小人物热血励志经典脉络。而郎明的父亲渴望成为侠岚独自出走多年后,自己也顺其自然踏上了父辈的道路,天生有绝顶听力,听风辨物事无巨细,无论处境多么凄灰,他都能欢快顽皮,游戏...

2013-08-27 #经典句子

玉不琢 不成器 一句话浅谈各朝代玉器的雕琢技法

玉不琢 不成器 一句话浅谈各朝代玉器的雕琢技法

...形象逼真,线条精细,磨光平滑,立体感强,花果的枝叶脉络雕刻明显,栩栩如生。

2023-09-17 #经典句子

西夏王朝:我书写了历史 用没人看得懂的文字

西夏王朝:我书写了历史 用没人看得懂的文字

...文物被发现之后,西夏是(神秘的、谜一样的)×N——西夏文太难了!西夏文:听说你到处跟人说我死了?“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番有智者,汉人不敬;汉有贤士,番人不崇,若此者,由语...

2024-01-05 #经典句子

萨马兰奇为他签名!工人收藏家夏文志收藏的邮品还有多少名人签名

萨马兰奇为他签名!工人收藏家夏文志收藏的邮品还有多少名人签名

...。他就是这些珍贵签名邮品的拥有者——“工人收藏家”夏文志先生,他1939年出生于江苏建湖,1958年考入上海电力局望亭发电厂技工学校后参加工作。1963年因国家需要支援江苏镇江谏壁电厂,担任机师后退休。现为中国收藏家...

2016-10-28 #经典句子

束锡红: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

束锡红: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

「来源: |古籍 ID:weiguji」一、伯希和对敦煌西夏文文献的考察及收集伯希和是法国著名的东方学家。这位年仅27岁的学者具有超人的语言禀赋,精通13种语言,是著名汉学家沙畹的门生,能说流利的汉语。伯希和在敦煌的主要...

2023-11-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