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 宋朝烧不出!结果却惨遭一成语“打脸”

时间:2017-06-26

对于这段历史,在宋史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前言: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可是所有学前儿童都听过的故事,主要就是在歌颂司马光的冷静和勇敢。对于这段历史,在《宋史》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不过对于司马光砸缸的这个典故,马未都却认为司马光不可能把缸砸坏,他砸得极有可能是瓮。针对这个问题,马未都还曾经在节目上与一个教授进行了辩论。

马未都质疑司马光砸缸的依据是什么?他又有什么资格质疑这个故事呢?这还要从马未都本人讲起。

从文人大佬到收藏家

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马未都与同龄人一样,都有过下乡的经历,而且放过普通车床工人。不同的是,在最普通的岗位上马未都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旅。

当马未都的小说发表并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后,他成为了一名职业的编辑,并且挖掘了现在赫赫有名的莫言、余华等人。作为文学界的大伯乐,马未都的生活在他人看来十分美好。不过马未都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将视野转向了古玩文物。

当时的人们对古玩并不那么热衷,识货的人不多,造假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样一来,白手起家的马未都才得以淘到几件好物品。

后来收藏热潮涌起后,造假贩子多了,收藏的人也多了,马未都也通过自己对历史和文物的研究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对文物的热爱使得马未都从未停止过收藏,即便自己对其他钱财小气得紧,对于看上的文物却舍得一掷千金。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马未都在收藏界有了一席之地。

后来为了能让更多人知道文物身上的的故事,马未都开了一个私人博物馆,并且在一些网络平台上专门讲述文物的来历。

换句话说,从之前的文学界大佬,到现在的收藏界名人,马未都不仅成功实现了转型,而且在这过程中了解了许多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司马光砸缸故事的质疑,马未都从历史和文物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司马光砸的是瓮,因为宋朝没有那么先进的技术,不可能有容纳一个人的缸。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我们还要看看瓮和缸到底是什么东西。

瓮和缸的区别

从特性上来讲,瓮的形状是上下窄,中间宽,而缸则是地下小上面大的结构。从形状上来讲,二者并不相同。

除此之外,瓮的厚度比较小,更加脆弱。缸的厚度比较大,相对瓮更加结实。也正是基于这点,马未都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了怀疑。一个七岁的孩子举起大石头本身就是一件难事,何况还要砸坏结实坚硬的水缸呢?

不论是瓮还是缸,都是一种容器,百姓大都装的是粮食和水。只不过瓮的结构不容易将里面的东西完全倒出来,而且容易坏,所以才发明了缸。

说到底瓮和缸更像是一种物品的不同种类,满足的是人们不同的需求。这样说来马未都说的观点或许也有点道理,但他说的宋朝烧不出能装人的缸就错了,事实上在唐朝的人就已经掌握了相对成熟的技术。

请君入瓮

在武则天掌握了国家大权后,为了能够让天下的政敌不再与自己为敌,武则天提拔了一大批酷吏替自己卖命,一旦发现别有用心的人就抓起来严刑拷打,直到招供为止。

为了能让被逮捕的人尽快承认罪名,这些酷吏发明了各种摧残身体和意志的方法。到最后,武则天收到了一封告发酷吏周兴的举报信,审问周兴的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另一个酷吏来俊臣。

来俊臣接到这个任务后也十分头疼,毕竟这些“同事们”经常在一起研究用刑方法,一般的手段是不可能令周兴承认罪名的。于是来俊臣将周兴请到家里来喝酒吃饭,并问了一个问题。

“最近有个犯人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开口,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听到来俊臣的询问,周兴漫不经心地说到:“这简单,将一个大瓮装满水架到火上,将人丢到瓮里就行了。”

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请君入瓮的成语也是由此而来。值得注意的是,周兴说的瓮可以将人装进去,而且能承受得住烈火的焚烧。可见唐朝时期瓮的工艺水平已经发展的接近成熟了。

瓮和缸几乎是同一时期的物品,唐朝时的瓮能装人,缸几乎可以肯定能装得下人,至于宋朝就更不用说了。

由此可见马未都说的司马光砸的可能是瓮有一定道理,但说宋朝没有能装人的大缸似乎有些武断了。

总结:

在现在的语言习惯中,很多人将古代的瓮和缸都叫成缸,所以说司马光砸缸也并无不妥。至于马未都的怀疑也有一定的依据,不过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罢了。

对于这个故事里出现的是缸还是瓮,我们完全可以不必那么深究,现在也没有更明确的证据,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 宋朝烧不出!结果却惨遭一成语“打脸”》,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马未都:司马光根本没法砸缸 宋代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马未都:司马光根本没法砸缸 宋代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其中还有一些故事,它的真实性引起了争论,马未都认为司马光砸缸就是虚构来的,因为在宋朝时候根本烧不出大缸,他也没有办法去砸缸了,但是却被一个成语反驳了,到底是哪个成语呢?编辑兼文物收藏家马未都的名气还是...

2009-07-01 #经典句子

课文标题有改动 司马光不再“砸缸” 是因为马未都的一句话?

课文标题有改动 司马光不再“砸缸” 是因为马未都的一句话?

...家提出的了。马未都老师在某次的电视节目中就对课文《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提出过质疑,马未都指出,司马光生活的年代,是无法烧制出能淹没一个人、直径达到一米的大瓷缸的。“从文物论证角度来说,这事是假的!”我...

2023-05-18 #经典句子

马未都:最残忍的文物造假 把玉塞入活羊腿内 3年后取出

马未都:最残忍的文物造假 把玉塞入活羊腿内 3年后取出

...“价值连城”。这一点可以从流传至今的许多与玉有关的成语中得到印证,如“完璧归赵”、“瑕不掩瑜”、“雕栏玉砌”、“金口玉言”……所以这种对玉的莫名情愫,使得即使到了现代,玉的身价依然价值不菲,一块好玉在...

2010-04-22 #经典句子

马未都:红木椅子五百 卖家要五千 一句话让马未都不得不认账

马未都:红木椅子五百 卖家要五千 一句话让马未都不得不认账

马未都:红木椅子五百,卖家要五千,一句话让马未都不得不认账马未都手里有一把非常特别的太师椅,上面刻着“风光和雅”四个字,听上去可能没什么感觉,就是刻了四个优美的文字罢了,但是这把太师椅特别久特别在这四...

2023-12-28 #经典句子

马未都珍贵宝物被打碎 节目现场鸦雀无声 马未都一句话显出人品

马未都珍贵宝物被打碎 节目现场鸦雀无声 马未都一句话显出人品

近几年的收藏界发展的越来越好,出现了非常多的知名收藏家,马未都就是其中一个,从一名普通人成为了如今在收藏界的地位,所以电视节目就会邀请马未都就参加,讲解一下他的收藏历史,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一个节...

2023-11-29 #经典句子

马未都珍贵藏品被打碎 录制现场鸦雀无声 马未都1句话凸显人品

马未都珍贵藏品被打碎 录制现场鸦雀无声 马未都1句话凸显人品

马未都珍贵藏品被打碎,录制现场鸦雀无声,马未都1句话凸显人品随着现在娱乐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这些人里面有艺人,有学者,有专家,有网红,总之什么样的都有,也是鱼龙混杂。其中网红...

2023-12-07 #经典句子

马未都送错礼物 冯小刚一句话化解尴尬 马未都:这样的朋友真好

马未都送错礼物 冯小刚一句话化解尴尬 马未都:这样的朋友真好

马未都和冯小刚已经认识几十年了,现在马未都先生是一代古董收藏家和鉴赏家,冯小刚也成为了内地最顶尖的导演。现在冯小刚本人正在事业危机之中,这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随着事业越来越成功,冯小刚的狂妄最终让自...

2024-01-17 #经典句子

马未都珍贵藏品被打碎 节目现场没人道歉 马未都1句话凸显人品

马未都珍贵藏品被打碎 节目现场没人道歉 马未都1句话凸显人品

马未都珍贵藏品被打碎,节目现场没人道歉,马未都1句话凸显人品马未都是当下比较火热的收藏专家,他的经历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二十几岁开始键入这个行业,也是从一开始什么都没有一点一点的做起来了,到现在自己也...

2023-12-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