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网课特别期: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课文解读

时间:2017-04-22

古今中外的哲人们,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面对一些问题时,总能通过自己敏锐的眼光、深入的思考,发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思路。这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8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古今中外的哲人们,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面对一些问题时,总能通过自己敏锐的眼光、深入的思考,发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思路。这需要严谨的逻辑、理性的头脑。请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领会其思维的脉络,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探索精神。

正文共: 2800字4图

预计阅读时间: 7分钟

视频时长: 15分钟

01

《自相矛盾》是《韩非子 难一》当中的一则寓言,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地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了意味深长的道理。

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的一位贵族,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百家争鸣当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周武王伐纣之后,分封建立了140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周王称为天子,其它各国的君主则称为诸侯。他本想让诸侯成为天子在各地的代言人和支持者,可随着天子势力的衰落,中国进入了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在这段历史当中,国与国的战争兼并、君与臣的相互攻伐成为了常态。当时,出现了诸多思想深邃的先行者,他们殚精竭虑,为终结混乱、平定天下而苦苦思索。各种基于自然和社会运转规律的理论纷纷涌现,从而形成了诸子百家学派。韩非开创的法家就是其中的一支。

02

韩非是儒家学者荀子的门徒,但他的思想并不纯粹与儒家的理论吻合。他认为,既然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继续以从前的方法和律令去治理百姓便不可取,反而会将天下带入纷乱之中。要结束这一乱世,就不能仅凭教育引导人心,还应当用政策和法律约束人性。在建立封建专制的基础之上,实现天下的治平。

《难一》是《韩非子》一书当中的一篇驳论文,题目中的难读作四声,意思就是驳斥、反对。那么,韩非子要反对的到底是什么呢?

传说中上古时代有两位以贤德著称的君王,一位是尧、一位是舜。在儒家理论当中,他们自身的品格及其治理天下的方法,都被当做后人应当学习和坚守的准则。儒家把尧看作圣人,认为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之下,百姓都能够各行其道,相安无事。然而又说,就在尧做君王的时候,地方上出现了百姓之间的纠纷,是舜以身作则、通过自己高尚的道德去感化人民,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终于让大家自行领悟了仁德的道理。在韩非子看来,这种说法不是互相抵触的吗?如果尧真的那么圣明,哪里用得着舜再去感化人民;如果舜真的那么贤良,不是恰好证明尧不够圣明吗?

因此,他用一个寓言驳斥了这个传说,指出了其中的自相矛盾之处。

03

他说:“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我们先来解释这段古文当中一些字词的意思。

鬻的意思是卖,者是一个指代词,指代这位卖矛和盾的楚国商人,本句的意思就是:“楚国人里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矛和盾都是古代使用的兵器,其中矛被用来进攻,而盾被用来防御。矛这种兵器有着锋锐的尖端和坚韧的长柄,适合进行穿刺杀伤;盾则有着宽厚坚固的表面,可以遮挡保护兵卒们的身体。它们的特性决定了自身的用途,其优劣则影响着自身的价值。每个买矛的人都希望它越锋利越好,每个买盾的人则希望它越坚固越好。

为了尽快把自己的货物卖出去,并且卖上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好价钱,这位楚国商人就开始了一番夸张的推销。“誉之曰”当中,誉的意思是夸赞,这一句中的之是一个代词,指代盾这件货物,曰的意思是“说”。他先夸赞自己的盾说‘盾之坚,莫能陷也’”。“盾之坚”当中,这个之是“的”的意思。莫表示否定,陷的意思是穿透。意思就是“盾的坚固程度,什么东西都不能穿透它”。这句话虽然显得有些过分,但还不至于让人抓住太大的漏洞。毕竟顾客不可能真的用各种方式来对这面盾一一进行检验吧?

可惜的是,为了推销自己的矛,他又再次夸下了海口。“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吾是古代人们的一种自称,意思是“我”。“于”则是“在某物之上”的意思。“无不”,否定词,表示双重否定,没有不。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矛的锋利程度,刺在物体上没有不能刺穿的”。或者也可以简略地翻译为:“我的矛的锋利程度,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这一来牛皮可就吹破了。“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或是一个代词,意思是“有人”。以意思是“用”,“子”是古代对别人的一种敬称,也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第二人称“您”。何如与如何一样,是一个疑问词,表示“怎么样”。有人就问道:“用您的矛去刺您的盾,会怎么样呢?”既然您刚才说那盾坚固得什么都刺不穿,那矛锋利得什么都能刺穿,有了“什么都”这样一个总括性质的前提条件,楚国商人推销语中言过其实的漏洞就被无限放大了。每一位顾客都不必再去找其它的东西来验证这两样商品,只要用那最锋利的矛刺一刺最坚固的盾,商人说的大话不就露馅了吗。于是,他“弗能应也”,弗表示否定,应表示回答,也这个字则经常被用在陈述句的句尾。意思就是不能回应、答不上来了。大家可以试着用学过的成语描绘一下这位楚国商人的反应,那必然是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哑口无言、无地自容、目瞪口呆等等。因为他把自己的货物夸张到了绝对化的程度,我们还可以给他这样的评价: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04

通过这个寓言,韩非想要讲述这样一个道理。他总结道:“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当中,“夫”是一个语气词,也叫发语词,经常被用在表示议论的句子的最前面,用来引起下文,可以将其翻译为“那”或者“那么”。同世的意思不是同一个世界,而是同一个时代,立的意思则是存在。韩非子说:“那么,什么都刺不穿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要前后一致,以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结合我们之前对韩非子思想的一些介绍就可以发现,他讲述这样一个关于自相矛盾的故事,就是为了讽刺和批评儒家学者们对尧和舜的无限吹捧。在韩非看来,那些吹捧无非是为了证明儒家“仁义”学说的神圣合理、不可动摇,而与那楚国商人类似,正是因为这种夸张到绝对化的说法,才让人对儒家推崇的圣贤君王、以及传说中由他们开创的和平时代产生了怀疑。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战国时代已经与从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大可不必照搬之前全凭道德去教化人心的做法。相比之下,还是依靠不断完善的法律规章去施行统治来得更有效率,而且更容易让人明确是非善恶。

通过这则寓言故事,也让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那就是在学习、思考以及日常生活当中,都要尽量避免绝对化、避免走极端。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检验真理、查漏补缺。吹牛皮、说大话并没有什么用,长远看来更没有什么好处,因为这些偏激而绝对的态度和观点很容易自相矛盾,进而把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引向歧途。世界是在不停发展变化的,一切往日的真理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都必须重新进行检验、进而加以完善,才能保持它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本公众号使用的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本公众号使用的音频材料均为自行录制,相关文字材料为本公众号自行撰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改编。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网课特别期: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课文解读》,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平时死背文章主题 考试要写材料作文 语文教学何时不再自相矛盾

平时死背文章主题 考试要写材料作文 语文教学何时不再自相矛盾

...不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妥。可认真思考之下,才发现其中有自相矛盾之处。上学阶段,我们对于课文的主题思想,习惯了从老师的板书中来,学生能做的就是抄下来,背下来。可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我们给孩子抄出来的主题思想...

2023-11-10 #经典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内容解读 学习要点及学法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内容解读 学习要点及学法指导

...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引导我们树立结合实际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一、课文《自相矛盾》...

2024-01-09 #经典句子

《人生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

《人生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

...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生2: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2、师: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萧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克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

2023-01-26 #经典句子

部编人教版五下语文作业本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答案参考

部编人教版五下语文作业本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答案参考

15.自相矛盾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仿照示例书写工整即可)2.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吾(wú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2)其人弗能应(yìng)也。(3)夫( 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

2023-05-12 #经典句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自主学习过关自查(15.《自相矛盾》)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自主学习过关自查(15.《自相矛盾》)

...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本单元共编排三篇课文,包括《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单元学习的文章: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的...

2023-10-01 #经典句子

小学五年语文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 看资深教师熬夜整理资料

小学五年语文 第六单元复习重点 看资深教师熬夜整理资料

...3个字,会写20个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3. 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4. 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15自相矛盾第15课课文目标1. 认识“吾、弗”等2个生字,读...

2023-09-17 #经典句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要素梳理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要素梳理

...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课文15《自相矛盾》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其人弗能应也。不可同世而立(对一些难理解的语句,学生大致猜出意思即可,不需要细究,...

2022-11-24 #经典句子

二年语文《寓言两则》《画杨桃》等课文 资深教师备课内容

二年语文《寓言两则》《画杨桃》等课文 资深教师备课内容

...本节课的预习方法阅读《刻舟求剑》、《掩耳盗铃》、《自相矛盾》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3 画杨桃第十三课课文目标1.认识本课“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

2023-06-0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