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天祥作为俘虏 被押解北上途经南京时 留下了一首绝望的诗篇

时间:2017-02-19

这句千秋绝唱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人生观的写照,也成为传播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传统美德的中国好声音,正因为豪迈悲壮的人生境遇,文天祥成为千古传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秋绝唱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人生观的写照,也成为传播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传统美德的“中国好声音”,正因为豪迈悲壮的人生境遇,文天祥成为千古传颂的抗元名臣。文天祥虽然不是南京人,身在南京也不到三个月,但南京人民却一直深深缅怀这位宋末抗元英雄,为他修建了多处纪念设施。其中有一处在栖霞区马群街道名叫“蛇盘”的地方。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深秋,此时南宋政权已覆亡,金陵(今南京)也被元朝军队攻破,民族英雄文天祥被押送到元朝首都燕京(今北京)时途经“蛇盘”这个地方,曾在此抚今思昨、触景生情,写下了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金陵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1991年在蛇盘建有文天祥纪念诗碑亭,石碑正面雕有其像,背面是由书法家凌文铨书写的那首悲壮的《金陵驿》。

《金陵驿》

〔宋代〕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已经在四年之前被元军攻破;诗人是大宋的亡国旧臣,今天作为敌军俘虏路过这里。在这西风萧瑟的清秋,面对满城斜阳衰草、断壁残垣,心头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滋味!尤其是昔日皇帝行宫的变化,更是格外触目惊心。诗人描写金陵风物,就从这里落笔。

首联“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两句,写故宫寥落、已身无托。“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

“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颔联“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两句,写江山依旧,城郭、人民沦于敌手。出句“山河风景原无异”,从“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中化出(见《世说新语·言语》),对句“城郭人民半已非”,从“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中化出(见《搜神后记》)。两句诗意构成鲜明对比;青山绿水,风景依旧;而城垣颓败,风采尽失,百姓多遭变故,民家大半易主。以不变衬托骤变,从而突出渲染了诗人的故国之思。

颈联“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两句,诗人哀叹衰老,怀念故旧。“满地芦花”和“旧家燕子”,从细处着笔,通过对一草一鸟的描绘,以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进一步抒写了家亡国破带来的悲痛

遍野芦花,寒风萧瑟,而诗人孤身处于其中。这“老”字,既有自我形象的比喻,也是对“万里金瓯失壮图” (《金陵驿》其二)的抗元功业的痛惜,写来深沉而婉曲。“旧家燕子傍谁飞”句,暗用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意,和杜甫《归燕》中“故巢倘未毁,会傍主人飞”句意,与“城郭人民半已非”巧妙相应。

尾联“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两句,写诗人决心殉国,化魂南归。诗人这一次是与“江南路”,也就是与祖国诀别了,不投降就不可能生还,然而头可断、血可流,“鼎镬甘如饴”(《正气歌》),一片忠心永不移,那么就只能“化作啼鹃带血归”了。

这一句用古蜀国望帝杜宇魂化杜鹃的典故,说自己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扬子江》),即使死了,魂也要化作杜鹃,每到早春二月,飞归南方,为故国哀啼,如杜鹃一样一直啼到呕血为止。这种死而不忘故国的深情,极其沉痛而悲壮。

《金陵驿》是一首失败英雄的乐章,因而它的抒情方式不是激昂慷慨的振臂高呼,而以沉郁悲壮为基调。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语言,意蕴含蓄而又丰富。诗中所用意象,都是破败衰残之物,都着了暗淡悲凉色彩,与所写内容相辅相成,成功地表达了亡国的哀痛之情。

诗中所用典故,都是前代的兴亡事,而且多与金陵这座古城有关,而又都合诗人身世感受,用得十分贴切而自然,确乎是“用事不使人觉,如胸臆语也”(《颜氏家训·文章》),非但没有“隔”、“涩”之感,反而增大了诗的容量及抒情力度。正是借助于景物和用典,才使全诗情感抒发得如此深重沉郁、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陈诗旧文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天祥作为俘虏 被押解北上途经南京时 留下了一首绝望的诗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零丁洋在哪里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

零丁洋在哪里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

...吓威胁而始终不为所动。公元1278年,时年42岁的文天祥以俘虏的身份乘船经过零丁洋,之后就出现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诗篇。那么零丁洋在哪里?文天祥“过零丁洋”之后又去了哪里呢?从地图上看,珠江如同一条血管一样蜿蜒流...

2011-02-24 #经典句子

连环画(宋史)。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连环画(宋史)。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乱北宋末,金兵侵宋,宋钦宗屈辱求和,金兵攻陷汴京,俘虏了徽,钦二帝,北宋亡。宋高宗继位之后,宗泽屡败金兵,但朝廷被主和派把持,宗泽忧愤而死。宋史:(15)黄天荡之战宗泽死后,金军再度南侵,宋高宗逃到上海...

2007-10-13 #经典句子

他是文天祥后人 却从中共优秀党员变成军统中将 只因一场误会

他是文天祥后人 却从中共优秀党员变成军统中将 只因一场误会

1949年,在我军俘虏的一批国民党降将中,有这么一位“有背景”的将军。他是毛主席的表亲,周恩来的学生,林彪的上级,而且还是我国南宋政治家文天祥的后人。他就是文强。文强不过他可不是那个上海滩的“文强”,而是...

2012-04-16 #经典句子

爱国良将文天祥为何答应归降元朝?最后却因一个要求被忽必烈处死

爱国良将文天祥为何答应归降元朝?最后却因一个要求被忽必烈处死

...,于是陈懿为了报复文天祥与元军联手将其俘获。被元军俘虏后文天祥一直不愿投降,在忽必烈的逼迫下写下了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而文天祥宁死不屈的精神也感动了无数南宋子民。忽必烈为了逼文天祥招降,只能用他的家...

2023-12-25 #经典句子

忠义象征的名相文天祥

忠义象征的名相文天祥

...杰会合。景炎二年(1277年)元军攻下潮州,文天祥又被俘虏。元朝丞相博罗派投降官员去劝降。文天祥对其一顿痛骂,骂得他们抬不起头,灰溜溜地走了。元朝对文天祥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文天祥被戴上脚镣...

2024-01-02 #经典句子

47岁时 文天祥毅然去世 司马迁忍辱负重 著有史料

47岁时 文天祥毅然去世 司马迁忍辱负重 著有史料

...叙述了他的一生,他是个20岁的中年冠军,他于建军,被俘虏,历时四年。中国的对联写着“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个国家几乎被摧毁了,他没有地方可去,颈对联的“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直接...

2019-04-02 #经典句子

民族英雄文天祥 舍小家为国家誓死不屈 作豪放诗句千古流芳

民族英雄文天祥 舍小家为国家誓死不屈 作豪放诗句千古流芳

...对敌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值得人们敬佩;他留下的英雄诗篇更值得我们学习与鉴赏。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023-07-28 #经典句子

文天祥誓死不投降 忽必烈请了女儿又请皇上 最后答应3把椅

文天祥誓死不投降 忽必烈请了女儿又请皇上 最后答应3把椅

...弄之情,溢于言表。其实文天祥本来是要速死的。他大骂俘虏了自己的汉人将领张弘范、侮辱忽必烈派来的密使,还一度绝食,都是为了刺激蒙古人赶快动手杀人。但看着过去的朋友们火上浇油,他也不免心为之冷。当时文天祥...

2009-09-1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