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运河 扬州永恒的语言

时间:2016-05-30

运河是扬州永恒的语言。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盛。静静流淌的运河,是扬州城最好的记录者,也是最好的诉说者。扬州的历史如运河水般浩浩荡荡,滚滚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0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运河是扬州永恒的语言。

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盛。静静流淌的运河,是扬州城最好的记录者,也是最好的诉说者。扬州的历史如运河水般浩浩荡荡,滚滚前行,夹杂着无尽的沙与土。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万禁兵辞象阕,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有人说,没有隋炀帝的欲望就没有如今的大运河;也有人说,没有大运河的开凿,隋朝也不会那么“短命”。但,毕竟是历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有人说,京杭大运河悠悠流经扬州和镇江中间的时候,忽然打了一个漂亮的结,这便是瓜洲。据说瓜洲之形成最早是在汉代,因江中涨有沙碛,形如瓜,故曰瓜洲。史料记载,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全扬保障也。

许多人都以为,古运河自古就直通瓜州,实则不然。瓜洲在隋唐时期还是一个处在大江中四面环水的岛,属于镇江京口地区管辖。到唐代,为了缩短京口到扬州的航线,当时管理京口的官员主持开挖了一条从瓜洲直通大运河的伊娄运河,瓜洲渡口这才成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船只出了京口,横渡长江,经过这里进入伊娄运河抵达扬州,一路畅通无阻。

车行瓜洲,狭窄的街道、低矮破旧的房屋,灰蒙蒙一片,觅不得一丝当年的繁华。原来,曾经的瓜洲城早已因长江水道变化而陷于江中,如今所见,只是后来重建的新城。

没有了人来车往的热闹,没有了百舸争流的繁荣,没有了歌舞升平的喧嚣,如今有的,只是一个静静的港湾,在秋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金光,仿佛在对来往的船只诉说着曾经的曾经。回首入江口,京杭大运河还是那样的不怒自威。

站在曾经的码头边,高耸入天的银岭塔虽远不及大运河上其他的塔有名,但它毕竟是一座塔,有了它,通行于长江与运河的船只才能找到航向。

秋风铁马,楼船夜雪;两三星火,汴泗长流。翻开中国古代诗词小说,描写离愁别怨的情境大都在瓜洲古渡。只可惜如今在这,再也看不到杜十娘沉箱的地方,唯有一座八角“沉箱亭”伫立江边400多年,面对滔滔江水,无语话凄凉。

“含江口外,烟波浩渺;观潮亭下,草木清幽。岁月无情,人生易老,千古风云一望收。”今日的瓜洲已不是曾经的瓜洲,今日的渡口也淹没于江底。“含江口”和“江天胜境”几个浑厚的大字饱受风吹日晒屹立在江边,不知是何人墨宝。如其现立于此,不知又会有何感慨?或许只剩无奈吧?

羲和鞭日升扶桑 天柱一峰蔽其光

“三汊洪流,从地涌出一刹海;九龙真脉,千秋万代法王家。”高旻寺位于伊娄运河、古运河、 扬仪河三河交叉处,为九龙真脉之风水宝地。

“歇即菩提”这是一入高旻寺山门右边影壁上的几个大字。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每个人都具有佛性,而这个佛性与佛无二。只不过这个佛性被我们本身的贪嗔痴所遮盖,只要我们立即抛弃我们的贪嗔痴,放下我们对自身的执着。那就立刻能理解佛的境界,既是成佛。

过寺门,经长长的甬道方至大殿,五百罗汉楼,与大雄宝殿、藏经楼,弥勒殿,构成了一个象征着佛、法、僧三宝环绕的大四合院,一个庄严、神圣、吉祥的佛国世界。十几棵高大的香樟直指苍穹,秋风落叶。只听耳际乱响,声声震耳,乃天中塔上风铃,看来秋风并非只对落叶情有独钟。

高旻寺始建于隋朝。此后,屡兴屡废。直至清顺治八年,漕运总督吴惟华感念淮扬水患频发,“欲仗三宝慈光,弥补造化失陷”,遂在此庙后,临近大运河畔之处建塔,“以镇锁江河,免除水患。”

天中塔,乃高旻寺之魂。“高旻”意为秋高气爽,天空清凉明朗。高旻寺得名,即源于康熙第四次南巡扬州时,登天中塔赐名。

古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红颜一笑;清有织造挥斥千金修古庙,只为留天子一住。虽不知《红楼梦》中“修盖省亲别院”是否暗喻修建高旻寺行宫,但曹家因此而由盛及衰却是已知的事实。“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生瞬息万变,切不可奢靡、贪图“虚热闹”。

宝塔有湾湾有塔 琼花无观观无花

“弯弯河运流水,悠悠行舟竞发,巍巍宝塔倒影,幽幽静谧寺宇。”作为扬州市区仅存的唯一楼阁式宝塔,文峰塔七层八面,如孤峰耸诱,矗入云霄。楼阁式宝塔层高从三级到九级不等,取奇数;塔身平面四角、六角或八角,取偶数。奇数为阳,亦称天数,奇数塔高向上接天;偶数为阴,亦称地数,偶数平面塔身接地。文峰塔的构造也遵循这一规则,体现了古人尊崇天地阴阳的宇宙观。

大运河沿着扬州城郭由北及南款款而来,行到此处,从容地折向西去,水面宽阔,波光粼粼。为数不多的船儿停靠在那儿,如同倚着亲人厚实的臂膀。唐代扬州地图中,长江与扬州近在咫尺,为了减少长江对扬州的直接冲激,前人将长江和扬州相连处的运河故意凿成“之”字形,汹涌澎湃的江流斗折蛇行,自然得到缓冲,进扬州城时便如被训服的野马,增加了温柔敦厚之气。就在运河的转弯处的东岸,文峰塔高耸而立,成为了水陆交通进出扬州的标志。

不远处即是荷花池,塔影倒悬运河之中,荷池居于绿荫之内。美景在前,也就难怪清代李豫曾会以塔喻笔,池喻砚,写出“九峰砚池塔作笔”的佳句了。

文峰塔下,兀立的“古运河”石碑和不远处驳岸上的“鉴真东渡码头”大理石刻,无声地向行人讲述着这里曾经的荣耀。当年鉴真东渡曾从此扬帆远航,康熙乾隆南巡也曾在此游览,只是如今人去码头空,徒伤悲。

运河之畔有回堂 野草芬芳树木苍

站在解放桥上,看着河岸边的普哈丁园,脑海中浮现出唐宋时期来自中亚、西亚的各民族商人、传教士云集于此的情形。他们身着长袍、头缠台斯答尔,在这座古老的东方都市经商、定居、传教,让东西方经济、文化在这里交融、互通。

普哈丁为什么要选择扬州作为终老之所,史料中没有记载。只知道在传教途中,他预知将要归真,便乘船下扬州,随身带着给州郡守的信。信中,请求郡守按他俩原前的约定,将他葬在运河东岸土岗上。

普哈丁是七百年前从遥远的阿拉伯世界来华的布道者,他为什么要到中国来?这亦不得而知,然而他的贡献却是为世人所敬仰的。他主持修建的与广州怀圣寺、泉州圣友寺、杭州凤凰寺并称为中国东南沿海四大古寺之一的仙鹤寺,让伊斯兰教在扬州扎根、生长。

如今的普哈丁墓园内,除了先贤之墓,尤其为人称道的便是那棵已经有700多年树龄,老干虬枝、姿态奇特的银杏。虽称不上扬州最古,其2米的“胸径”也足以傲视群雄。虽然遭遇雷劈,也经历过战火洗礼,它依旧苍老遒劲,压枝纷披,像个卫士般矗立在那里,与西域先贤一起静静地看着运河两岸的日新月异。

古庙邗沟争报赛 衮裳犹自媚夫差

谈到扬州的建城,就一定会说到一城一沟一人——邗城、邗沟、夫差。

扬州是世界上最早,也是中国惟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公元前486年,长江北岸这片芦荻萧萧的大地上,打败了越王勾践的吴王夫差企望问鼎中原。于是吴国人“举锸如云”,开始修建一座城池,作为北上参与中原逐鹿的跳板;开始挖掘一条沟渠以运输辎重。当时这座城池叫邗城,这条沟渠叫邗沟。邗沟沟通了当时的黄河淮河水系。

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代君王,就因为他亡了国,一直被后人痛骂。骂的罪名很多。但是,在清代人写的《扬州画舫录》里,却发现在扬州,夫差有着很好的名声,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的老百姓还筑庙祭祀他。这座庙就是如今坐落在古运河“之”字形上游拐弯处的大王庙。

正如神龛两旁的楹联所说:“一殿两王天下少,庙门朝北世间无。”大王庙内供奉着吴王夫差和汉吴王刘濞两座神像,或许能与之相比的只有供奉了释迦摩尼、孔子、老子的悬空寺了。

“曾以恩威遗德泽,不因成败论英雄”供奉吴王夫差理所当然,为何还要在此供奉另一位“吴王”?或许殿前柱子上的另一副楹联是最好的解释:遗爱成神乡俗流传借元宝,降康祈福世风和顺享太平。汉吴王刘濞西开铜山铸钱、东煮海水制盐之举,使吴国成为西汉初期各诸侯国中最富强的一个,这也便是古扬州在历史上所进入的第一个经济繁荣期。这也就难怪后人将其供奉为“财神”,与夫差共享一庙烟火,受万人敬仰了。

秋日的阳光并不是太刺眼,沿着南门前的石板下去,便是触手可及的大运河了。站在这一方平阔的码头上,站在这千年运河的转折点,站在这历经沧桑的古庙前,不知夫差是否曾立于此,规划他北上争霸的蓝图,也不知刘濞可曾在此踌躇是否抵制削藩,挥兵北上?

湖口人家住处幽 桃花蹊下晚驱牛

邵伯的精彩可凝为“水”、“古”二字。

从扬州城区沿运河向北仅仅20多公里,就到了邵伯古码头和这座依运河而建的千年古镇——邵伯镇。一路驱车,窗外就是浩渺无际的邵伯湖,斜阳照射下,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水墨画壮丽长卷赫然呈现,将你的视线越带越远,直到遥远的天边。

运河过了邵伯后,就进入苏北地区的大、中型湖泊。可以说,瓜洲古渡是运河连江口,而邵伯,就是运河的入湖口。

运河大堤最初是为“泄有余,防不足”而设,主要功能仅是维持运河的水位。如若不是元代黄河取道淮河,泥沙大量南下,使得大运河逐渐成为悬河,可能也不会有明清之际的修补石堤,自然也就不会有“九牛二虎一只鸡”的设置。如今早已是“鸡飞虎跑”,只剩下几只铁牛散落于河堤上。

行走于古运河堤上,让人顿发思古之幽情。河堤两岸,树木凋零,落叶归根,一派深秋景象。在青砖黛瓦旁闲庭信步,恍若与世隔绝,行走于明清易代之际。而在古运河堤旁,乾隆亲题的“大马头”与对岸的潘家古渡遥遥相望,仿佛帆樯林立、装卸繁忙的兴旺景象就在昨天。这里也就成了“水”与“古”的交集。

三十几级青石台阶,直伸河底。斑驳坚硬的青石,似在顽强地回忆着它曾经的荣耀。周围的一切静悄悄的,置身于此,铅华洗尽,火气全消。努力追寻着时空的过往,想象着当年的辉煌,也感叹着如今的萧条和失落。

水,还是那个水。船,还是那个船。可,物是人非。

青洲芳歇杳微舟 楚天江阔掩清秋

舟子悠悠去,湖水涓涓流。凌波一片绿,西塔已忘秋。湖心镇国寺,西天普渡头。禅机度人间,青莲何处有?

镇国寺位于高邮城西孤岛之上,如一叶扁舟立于京杭大运河之中央。傍晚时分,夕阳斜射,目之所及都被染上了淡淡的金黄。高高耸立的镇国寺塔也更添一丝灵气,恍如李天王手中的宝塔般熠熠生辉 。

正门前,一座汉白玉的观音菩萨正迎着夕阳向人间菩萨甘露,让人瞬间卸下了心中的杂念。天上只一日,世上已千年,不知这大运河两岸的斗转星移在菩萨眼中是否只是一瞬。

旅游总归要有些遗憾,紧闭的塔门让我们无法登上这座与西安大雁塔齐名的宝塔远眺高邮湖,但它的威严已然存在心中。

有得必有失。站在孤岛西岸的河堤上,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时不时耳边飘来几声船鸣,俨然一幅渔歌唱晚之美景。千年以前,那位看破红尘的御弟或许正是被这样的夕阳锁住了脚步,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产生了人生苦短的紧迫,决定在这小小的运河之心结庐修习,传扬佛法吧?

千年一觉扬州梦 至今千里赖通波

“自祟家湾,三里腰铺,九里竹林寺,四里昭关坝,七里邵伯镇,三里六闸,二里金关坝,一里金关新滚坝,二里西关坝,六里凤皇桥,七里壁虎桥,三里湾头闸,由北桥七里香阜寺御道,旱路八里天宁寺行宫,计程六十二里,此扬州水程一站也。……自天宁寺行宫入天宁门,出钞关马头登舟,四里文峰寺,四里九龙桥,八里高旻寺行宫,计十六里,此水程第二站也。自高旻寺行十六里锦春园,一里陈家湾,一里由闸,五里江口,计程二十三里,此水程第三站也。”

河兴城兴,这个词用在扬州身上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古代,扬州扼守着长江、运河两条水运大动脉,是当时全国水运枢纽。运河在扬州城内沟通邗沟、漕河、小秦淮河、二道河、宋夹城河等河道,北接茱萸湾、邵伯湖、凤凰岛,南经瓜洲汇入长江。

汉代的兴盛、唐代的鼎盛、清代的极盛,扬州应“运”而生,与古运河同生共长,同兴共荣。对此,著名学者舒乙曾说,扬州是一个“点”,是运河的“起点”、盐运的“起点”、陶瓷运的“起点”,是长江和运河的“交点”,是帝王南巡的“终点”、鉴真东渡的“出发点”、徽班进京的“始发点”、扬州画派的“集聚点”。

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在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如今它也已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现状,着实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人们对运河的重视和运河的新生,忧的是这条流淌了千年的运河竟然成为了遗产。众所周知,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已经不再属于现在,而是属于历史。当一个承载无数历史的事物也变成了历史,那它承载的东西还有多少人能记住?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锦绣的人造的动脉,到最后只能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和许多我们已知的遗产不同,它的身体里,已经不仅仅是滚滚而去的河水,流淌的更多的是中华民族鲜活的历史。保护好大运河,既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运河 扬州永恒的语言》,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视频|《板桥道情》唱响运河三湾景区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前开启“运河文化对话”

视频|《板桥道情》唱响运河三湾景区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前开启“运河文化对话”

...“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全媒体大行动走进扬州,在运河三湾风景区内开启运河文化对话。扬州道情表演 黄培 摄记者了解到,扬州是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今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

2023-11-12 #经典句子

运河文化|“非遗”技法再现“世遗”风采《千里运河扬州卷》面世

运河文化|“非遗”技法再现“世遗”风采《千里运河扬州卷》面世

大运河传媒讯 (王鑫)2009年,以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为申报主题的雕版印刷技艺,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4年,以扬州为牵头城市的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

2009-05-10 #经典句子

大運河成功申遗:其吸引力何在? - 用世界语言讲好大运河故事

大運河成功申遗:其吸引力何在? - 用世界语言讲好大运河故事

...。大运河沿途有许多令人着迷的景点,如北京的永定门、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园林等,这些都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游客们可看到的重要景点。大运河故事讲述着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而现今的成功申遗更是让这段历...

2024-02-02 #大杂绘

江苏文脉:古运河畔话玉雕

江苏文脉:古运河畔话玉雕

...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大运河长子”美誉的扬州,是大运河文化的精华所在。而南北包容的民间手工技艺,更反映了当地雅俗兼备的鲜明特色和勤劳智慧的伟大品格。以刀为笔、以玉为纸的玉雕,是扬州运河文化的...

2023-05-12 #经典句子

运河文化|“大运千秋”:见证“运河三老”申遗情

运河文化|“大运千秋”:见证“运河三老”申遗情

...许多年。为什么?当然为了大运河。2007年,朱炳仁参加扬州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隋炀帝登基后,动用百万百姓,疏浚开凿前朝留下的河道,用六年时间,开运河两千多里,跨越了地球十多个纬度,“两纵五横...

2018-01-24 #经典句子

大运河文旅博览会|穿越千年 音画歌舞演绎古运河四季

大运河文旅博览会|穿越千年 音画歌舞演绎古运河四季

...·创新·共享”为主题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江苏扬州举行。今年,第二届运博会依旧延续该主题,9月3日至7日举办,主会场设在无锡市,分会场设在淮安市。为了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主办方采用了“线上+线下”融...

2010-10-21 #经典句子

从《大堰河——我的保姆》看流淌中华大地历史文物的——大运河

从《大堰河——我的保姆》看流淌中华大地历史文物的——大运河

...长一段时间里,曾把大运河的开凿形容为隋炀帝专门为去扬州看琼花和临幸美女、同时也便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大量物资北上运输,以供京都和皇宫所需。无论历史怎样的褒贬不一,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大运河为它华夏儿女所做...

2017-03-09 #经典句子

《京城大运河》即将在杭州上演 让千年文脉“流动”起来

《京城大运河》即将在杭州上演 让千年文脉“流动”起来

...曲《京城大运河》,于10月18日开启上海、杭州、南京、扬州、南通、宁波、苏州七城巡演,展示流动的运河、流动的文脉。其中在杭州的演出,将作为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子活动之一。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

2023-12-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