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玉见中国丨深度解读和田玉里的中国文化(一)

时间:2015-11-10

所以,当钻石、水晶通行国际,翡翠也日渐走出国门被更广大的人群喜爱时,和田玉却作为中国人的心头好,一直局限在相对固定的圈子里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和钻石相比,和田玉没有璀璨的火彩;和水晶相比,和田玉也少了些晶莹剔透的纯净;就连和翡翠相比,和田玉也缺乏明艳动人的种水。所以,当钻石、水晶通行国际,翡翠也日渐走出国门被更广大的人群喜爱时,和田玉却作为中国人的心头好,一直局限在相对固定的圈子里。

因此也就有不少人发出疑问,和田玉的优势到底在哪里,为何今天的中国人仍然这么痴迷?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文化”二字。这么说看似回答了疑问,但却并不能让人信服。因为如今“文化”的概念太过泛化了,你说和田玉有玉文化,就有人站出来讲钻石、水晶、翡翠也相应的文化,只不过是历史长短内容丰富与否的区别罢了。

但笔者想说的是,如果换个视角就会发现其中的本质差别。就好比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它不去强调中国的美食有多少菜系、每道菜如何的色香味俱全,而是通过食物去发现中国人日常的观念、仪式、亲情、伦理等行为方式。因为无论多美好的味觉描述,都不如有温度的生活故事,给人留下的记忆绵长深刻。

所以当我们不去思考和田玉的质地结构有多细腻、摸起来有多温润、皮色有多鲜艳漂亮,而去发现透过和田玉中国人构造出来的文化有精彩时,才能深切感受到和田玉无可取代的价值所在,才能理解几千年来国人为它着迷的缘由。

“玉”与文字的创制

“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在古人的传说,有四目的仓颉从鸟和龟的足迹中琢磨出最早的文字形象。同时据武汉大学的万献初教授讲《说文解字》里的说法,人类是先有语言词汇,而后才创造了文字。“玉”字的原始形态正是依照时人熟知的佩戴饰品——用绳子穿起来的玉片——构造出来的,后又经过一些列的简化转变成为今天的样子。

进一步来讲,《说文解字》分为“说文”和“解字”两个部分,所包含的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规律,而“玉”被划归在“说文”中。而在《说文解字·叙》也说了:“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所以可以明确“玉”运用了“象形”的造字手法,而且是最早的一批文字,也足见其在当时社会的重要程度。

而随后以“玉”为部首所造的字就更多了,《说文解字》一共统计出了一百二十六个。这些字涵盖了不同质地、颜色、声音等玉的名称、类似玉和次于玉的石头名称、不同造型玉器的名称、雕玉的方法等,洋洋洒洒占据了数页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除了因青铜器功能划分而造的各种专属字之外,大概只有各类不同的玉器才有自己专属的字。不过青铜器中的“鼎”“簋”“盉”“匜”“鬲”“甗”“罍”等字大部分都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玉器中的“璜”“琮”“璧”“琥”“玦”“圭”“璋”等却还大多出现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玉文化在当代依旧生机勃勃之外,很多“玉”或与之相关的字常被用作人名,而它们所组成的词汇和成语也被频繁使用。“金玉良缘”“完璧归赵”“弄璋之喜”“奉为圭臬”等都是很常见的例子。这也使得多数人即便从不了解玉,却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它们的美好。

最后再说一个关于籽料皮色和玉料的名称问题。虽然和文字创造无关,但人们所取的每一个名称也折射出了中国人一种特别的思维模式。“乌鸦皮”“秋梨皮”“洒金皮”等皮色名称和“羊脂玉”“鸭蛋青”“青花料”“糖玉”等玉料名称读起来是不是非常的直观形象,有一种不见其物而知其象的感觉。

这种用已知事物来描述或命名无名之物的方式,虽然未必精确,但很容易让人们接受和理解。其背后所体现出的正是中国人对经验感觉的依赖。而这一点在很多传统文化中都体现得很充分,比如传统的中医、国画、书法、手工艺等都像酒一样,越沉淀越醇厚,而旁观者也只有在经历了岁月沧桑后,方能越发体会到其中的精妙与智慧。

(未完待续)

以上就是今天的推送,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要求删除。

本文系个人原创作品,作者艺刻树,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玉见中国丨深度解读和田玉里的中国文化(一)》,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和田玉文化精粹美名远扬

和田玉文化精粹美名远扬

目前,在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优质玉品种有中国的和田玉和缅甸的翡翠。在瑰丽多彩的国际文化园地中,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博大精深的“玉文化”。英国自然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2023-05-13 #经典句子

为什么说文玩的尽头是和田玉?这3点告诉你这句话多靠谱!

为什么说文玩的尽头是和田玉?这3点告诉你这句话多靠谱!

...展前景而言仿佛会是这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文化而言中国人对于玉石的喜爱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温润、低调、颜值优秀的石头和国人为人处事谦和、中庸、与世无争的态度不谋而合,所以千百年来国人对于玉石的热情就...

2023-11-27 #经典句子

赵文卓深度解读说唱文化 刘聪形象比喻:曹植是feelstyle祖师爷

赵文卓深度解读说唱文化 刘聪形象比喻:曹植是feelstyle祖师爷

...人”能把“舶来品”变成自己的东西。“正道之光”满满中国魂,就连易立竞也翘起了大拇指。易立竞一如既往犀利直接,“赤裸裸”嘲讽刘聪的音乐,听了让人头疼,颈椎病都犯了。没想到,脾气暴躁的“哈人”非但不生气,...

2019-11-06 #经典句子

鲁迅鄙视和田玉爱好者?——那是因为你没看过这篇文章

鲁迅鄙视和田玉爱好者?——那是因为你没看过这篇文章

...的文化信息。并视其为一门学问,将和田玉放归到广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去,作为物证加以探索研究。参悟沉积于和田玉之上的数千年智慧结晶。 试问如果你把和田玉作为打开华夏文明大门的一把钥匙,以踏实严谨的学术态度...

2008-04-04 #经典句子

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周六上午 听史小军教授解读《金瓶梅词话》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周六上午 听史小军教授解读《金瓶梅词话》的文化内涵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中国古典小说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韵味深沉,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典小说历经千年的发展史中,涌现出《金瓶梅》《红楼...

2023-10-26 #经典句子

采访札记:雕出文化的深度 塑出灵魂的温度

采访札记:雕出文化的深度 塑出灵魂的温度

...地展览,徐徐讲述着东方故事……一个午后,我们拜访了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听他回顾学习成长经历、畅谈创作体会、解读雕塑作品。吴为山出生于江苏一书香世家,从小学习诗词和画画;年少时,经历过两次...

2023-10-06 #经典句子

「理型语文写作专题」|作文审题立意分类突破:事理类

「理型语文写作专题」|作文审题立意分类突破:事理类

...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

2018-04-11 #经典句子

实话实说:北京语言大学就业怎么样?就业质量好不好?

实话实说:北京语言大学就业怎么样?就业质量好不好?

...各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排名也比较靠前,在校友会2020中国语言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五,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在于培养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人才正是我国社会发展中急需的强大动力,这便...

2024-01-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