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刻白文印 该选什么篆书入印?

时间:2014-11-07

用崔子玉写张平子碑上字,及汉器上并碑盖印章等字,最为第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关于在刻白文印时,该用什么篆书,元时吾丘衍在《三十五举》里的观点是这样的:

二十五举曰:白文印。用崔子玉写《张平子碑》上字,及汉器上并碑盖印章等字,最为第一。

吾衍是高举“印宗秦汉”大旗的旗手级人物,他这里说的,当然是汉白文印,读《三十五举》不能误解这里的白文印是全部印式的白文印,因为白文印的种类并不拘汉白文印一式。至少还有战国白文印式秦印白文印式。且听我们细细说来,要解决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崔子玉的《张平子碑》上的字是哪种篆字?

《张平子碑》现在已经失传,却已考证出这块碑应为崔子玉的书法。其实就是《张衡碑》(张衡,字平之,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地动仪、浑天仪的发明者),此碑作于东汉永和四年(139年),北宋时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和赵明诚《金石录》皆有著录,至元代尚存。

至于东汉大书法家崔瑗(字子玉)写的这个碑上的字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至少我们知道,东汉是隶书大兴的时代,只有少数的篆书碑刻(如《袁安碑》、《袁敞碑》)碑文是篆书字体,依照吾丘衍的上下文(他理当是见过这块碑的),我们大体可以推证,这块纪念张衡的碑,上面的字该是篆书,而且这个碑上的篆字是可以入印的。

汉篆,又可以入印,那么这种篆书,大概就是缪篆,或者接近《袁安碑》《祀三公山碑》这些汉碑的字形,如图:

没错,实际上,这块碑之所以在篆刻界这样知名,原因就是它上面的字形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介于篆隶之间的这种“既方且圆、又方又圆、不方不圆”(是不是矛盾,其实不矛盾)的字体最适合入印,因为,汉印里的大部分篆书都可以说是这种篆书(《中国书法史·两汉卷》作者认为,《祀三公山碑》的作者之所以写这样的字体是对于篆书的隔阂)。

又说“汉器”上的篆书,汉器,指的汉代的器具、器物上的篆书,比如汉灯上的篆书:

又比如汉砖上的篆书:

看字形,还是类似《祀三公山碑》样的文字。紧接着再说汉碑盖,所谓碑盖,也叫碑额,我们看《韩仁铭》碑额:

再来看《张迁碑》碑额:

当然,还有汉镜的铭文,就不列举了。但其实也是在篆隶之间的字形。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吾丘衍说的这个《张平子碑》上的可以入印的篆书,实际就是这种篆隶之间的篆字——其实就是“缪篆”。

真的只能缪篆入白文印吗?

我们知道,缪篆入白文印是好看的,因为汉印都用这种篆书。但显然,缪篆并不是唯一可以入白文印的篆书字形,因为战国时期的白文印,用战国文字,也有上佳作品,如:

又比如:

战国白文玺里的佳作甚多,举不胜举。因此,吾衍所说的用字规范,并不“唯一”,当然,他也没有说唯一,他只说“第一”。这至少也是“唯二”了。

实际还不止如此,汉白文印里的鸟虫篆印也极佳,明代汪关也仿,后世文人也仿,足见其美,如图:

这当然也不是缪篆(有专家认为这就是“缪篆”,而汉印里的文字只不过是“摹印篆”),这实际上是鸟虫篆。你看,“唯三”了。

还不止这些,还有邓石如之后的手写体篆书,那就更是“千人千面”了,邓石如就是邓石如的手写体白文印,赵之谦就是赵之谦的,吴昌硕就是吴昌硕的手写篆书,如吴昌硕的这方“园丁课兰”:

我们很难说吴昌硕这方印的篆书属于哪个篆书分类,它有小篆的成分,又有缪篆的成分,还有石鼓文、金文的成分。当篆刻研习到极致,用哪一种字入印显得美(不管是形式美、意境美、工艺美、笔墨美、金石美……),就用哪一种文字。

显然,能入白文印的篆书,并不只有缪篆一种,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白文印式用篆,多种多样。

篆刻学习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三十五举》读到这里,我们碰到了篆刻学习的终极问题,就是审美问题。不管是学习字法、篆法、亦或印式,还是篆刻过程中追求的极端工艺之美、极端的书法之美、极端的印章样式之美,最终都是审美的问题。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启发,篆刻最终的学习方向,是提高审美,其实,这也是任何一门艺术的最终学习方向。而美,是多种多样的,是主观的,是多维度存在的。黑格尔甚至认为“美只存在于艺术,因此‘美’就等于‘艺术’”。

因此,我们在篆刻技法的学习之中,要学习的内容极其丰富,这显然是一条极其漫长的道路,技法中的字法、篆法、章法、刀法都是微观的,是大整体中的极微小的组成部分,今天说的“白文印”能用的篆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结论

篆刻中,白文印的篆书当然不只是吾丘衍指定的缪篆,也不是战国玺中战国文字,也不是明清篆刻家们的手写体篆书,实际上,缪篆只是“印宗秦汉”体系下的最佳白文印入印文字,此外,还有更多的审美体系,这些审美体系的认知,在于篆刻学习者通过提高自己而达成的审美。

问题是:什么是美的?美的标准是什么?所谓的美,实际就是篆刻人的审美认知,一个人的审美认知决定了他选什么篆书入印,因为他认为是美的,这包括他对印式、篆书、章法、文学、文字学、金石学、绘画、相关的国学修养等进行学习积累下来的美。

往大了说:有多少审美认知,就有多少可以入印的篆书。

再往回说,一点一点的积累篆书知识,一点一点的积累自己的审美,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刻白文印 该选什么篆书入印?》,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篆书书法汉字教学象形字“门”字的古文字字形

篆书书法汉字教学象形字“门”字的古文字字形

“门”是一个象形字。从“门”字的甲骨文字形上来看,上部是一个横形的长木,现在我们称之为“门楣”。中间的部分是两扇可以开合的门,通常大门之门用作“门”,小门之门用作“户”。两扇门的左右两边是门的门槛,其...

2007-07-04 #经典句子

一代“诗僧”苏曼殊篆书节临《说文解字后序》四屏

一代“诗僧”苏曼殊篆书节临《说文解字后序》四屏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

2014-03-26 #经典句子

篆书书法汉字教学象形字“耳”字的古文字字形

篆书书法汉字教学象形字“耳”字的古文字字形

“耳”字是一个象形字,其字形在甲骨文当中就像一个人的耻朵的外在轮廓。金文的字形还与甲骨文字形有些相像,可是到了篆书,字形开始有些线条化。“耳”字的小篆字形与甲骨文字形就相差甚远。经过历史的发展,小篆向...

2010-09-02 #经典句子

吴睿《千字文》欣赏:笔法瘦劲挺拔 是篆书作品的典范

吴睿《千字文》欣赏:笔法瘦劲挺拔 是篆书作品的典范

篆书其实不难写,但要练好篆书其实挺难的。年轻的书友们也有不少喜欢练习篆书的,但大多数都是在根据自己对篆书的理解慢慢的进行临帖。但临帖有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有处,是靠量来积累的。学习...

2011-12-27 #经典句子

兰州文化宫展示左宗棠的篆书正气歌碑

兰州文化宫展示左宗棠的篆书正气歌碑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的《正气歌》,感染了无数人,也是无数人书写创作的选题。兰州文化宫内,有一方以《正气歌》为内容的石碑,百年前就已名扬海...

2024-01-24 #大杂绘

「书画欣赏」钱君匋 87岁篆书《千字文》

「书画欣赏」钱君匋 87岁篆书《千字文》

「来源: |砚田书院 ID:ytsy001」钱君匋原名玉堂,学名锦堂,号豫堂,以字行,系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历任上海市书协、美协常务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钱君陶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其风...

2024-01-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