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奇石江湖(二 文化赏石)

时间:2014-09-02

人类的文明,从石器时代开始,中国的历史更是贯穿着赏石文化,源远流长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4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第二章、文化赏石

作者:于津

“米芾拜石,和氏献璧”可谓家喻户晓,这是古人对奇石、美玉的崇拜。人类的文明,从石器时代开始,中国的历史更是贯穿着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以来,文人墨客赏石、藏石、论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诗人陆游就曾感叹“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赏石更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文化。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赏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讲述的“通灵宝玉”、“西游仙石”的故事,就源于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和《西游记》,中国赏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人功不可没。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诗美学思想孕育了陶渊明的自然美、语言美、艺术美和意境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酷爱山石,以诗名志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在田间劳作,在山林间饮酒作诗,以“醉人”的语态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反映仕途的险恶,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这位大诗人一生喜欢饮酒,经常醉卧磐石之上,据《南史》载:“渊明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酒痕焉。”后人便称这块大石为“醉石”、“醉卧石”、“渊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载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块纪念石,陶渊明也被尊为“赏石祖师”,这个“赏石祖师”的名头绝不仅仅是因一块“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权贵,不恋权栈,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而他的自得其乐的哲学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正是赏石最难得的心境。

陶渊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处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于庐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条名叫醒泉的溪涧之上,石高八尺,宽一丈有余,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归去来兮”和陈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认定让此石成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渊明醉此石”六个大字,宋代诗人程师孟《醉石》诗:

万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凉。

谁知几片石多情,曾送渊明入醉乡。

“星子醉石”旁还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诗及许多名人题刻,如欧阳周华、李升华、吴亮、颜真卿、陈舜俞、龙江夫等。一块诗人醉卧过的大石,不断被人拜访和吟诵,这都源于人们对这位隐逸诗人归隐田园、崇尚自然美学的赞赏和敬重。

陶渊明是“赏石祖师”,那么下面这一位就应该是“赏石仙人”,他就是中国古代赏石界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苏轼本人留下的唯一绘画真迹是关于石头的,《枯木怪石图》卷。

苏轼对奇石情有独钟,一生在多地为官,但无论走到哪里都与石相伴,通过诗文咏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时的书房被称为“雪浪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若隐若现一幅山水画卷,“石间奔流尽水之变”,苏东坡命名为“雪浪石”,如获至宝,以曲阳汉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并做诗文《雪浪斋铭》,刻铭于盆沿:

尽水之变蜀两孙,与不传者归九原。

异哉驳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飞空漱其根。

东坡作铭岂多言,四月辛酉绍圣元。

绍圣元年,苏轼复贬惠州,岁久,雪浪石埋没于荒草丛中。苏东坡对于此石念念不忘,写下了《雪浪石》七言长诗: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园山水聊心存。

建中靖国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张舜民因与苏轼友善相知,特地鸠工修葺雪浪斋,重新置放盆石,并欲作诗寄给苏轼,当时苏东坡遇赦从岭南北归途中,不想病逝于常州,享年仅65岁。张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苏子瞻哀辞》,诉说了人石不了情,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雪浪石后来几经浮沉,时隐时显。清康熙十一年,被列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韩逢庥将盆石移至众春园内,名“后雪浪斋”,至今未曾移动。

苏轼出任扬州知府时,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给他两块英石,一白一绿,苏轼看到极透漏峭峙之态的绿石后,不觉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颍州知州任内所做的梦,梦里苏东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书“仇池”,此地山川清远幽深,不同凡响,朋友告诉他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余脉,杜甫在《秦州杂诗》中曾经提到: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仕途失意,有归隐之心的苏东坡看到这块奇石,便想到了颍州之梦,想起了仇池,故名之为仇池石,视之为“稀世之宝”。 说起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红岩石壁、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天险无比,相传仇池山是女娲在宝丰炼石补天后留在人间的五彩石,难怪苏东坡要在梦中来此胜地。苏轼酷爱“仇池石”曾作《双石》一诗记其事:

梦时良是觉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兴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后来“仇池石”被驸马都尉王诜(即《水浒传》中的驸马王晋卿)借去赏玩,意在攘夺,苏东坡巧与周旋,一连写了好几首长诗,强调“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在万般无奈之下,王诜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韩斡《二马图》作为交换,苏轼作诗借“完璧归赵”索要“仇池石”,最终物归原主。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甚无许,间道归更速。

宋徽宗即位后,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终被酷爱奇石的宋徽宗收获。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艺术造诣最高的皇帝,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赵佶热爱花鸟画,自成“院体”,虽荒淫无度,但书画成就却让后人膜拜了近千年!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是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

(宋徽宗赵佶 祥龙石图 设色绢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痴迷收罗奇花异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国的赏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国历史的巅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执政期间将画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国历史上的最高点,让中国的美学遥遥领先西方,影响了后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国艺术的大繁荣,催生了像米芾、张择端等一代大师,正是在古代中国艺术大繁荣之际,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前有大文豪苏东坡用诗咏石,后有书法家米芾爱石如命,而这位艺术家皇帝更是与大臣、百姓抢夺奇石,先是得了苏东坡心爱的“仇池石”,后又与米芾争石。

米芾爱石成癖,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米芾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他有一块名为研山天然灵璧石,该石头原是南唐后主李煜所藏,后被李煜第五代后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将传家之宝赠予米芾,米芾本就爱石如命,又因为石头是自己与夫人爱情婚姻的见证,所以米芾对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这块石头被挚友宋徽宗看上了,并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夺了回来。此后,宋徽宗念念不忘,为了得到石头便想利用皇权强夺,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与爱石的艰难抉择。万般无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亲手将石头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却也因此深深地伤了心。

宋徽宗爱石,进贡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晋爵的赏赐。于是,皇帝个人的爱好就变成了国家行为,为了侍奉讨好这么一位“石痴”皇帝,眼红金权的朝野群臣们积极响应,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苏州设应奉局,专门在江浙一带收集奇花异石运往汴京。运送花石的船队,每十艘为一纲,于是就有了宋徽宗强征“花石纲”的故事。运一些小巧奇石也罢,偏偏会寻到些天然巨石,为了方便运输这些庞然大物,朝廷还专门打造了大容量的货船。有次运来的石头个头太大了,虽平安到达了汴京,可进不来城门,于是就把城门拆了,等石头送进去了,又重建了城门。

宋徽宗亲自主持修建的极具江南风味的皇家园林建筑“艮岳”,点缀着从全国各地采集的怪石,林间还放养着世间难得一见的奇禽异兽,可谓是极致奢华。宋徽宗爱石之好,耗费了宋朝几年的财力,让许许多多平民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后来也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元代名儒郝经有诗云:

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

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宋徽宗是一位荒淫无度的亡国皇帝,在位25年轻佻为政、任性享受,终使百姓民不聊生,败了祖先打下来的江山一片。他就是被后世评为“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的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虽然宋徽宗爱石亡国,但他在历史上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做出了贡献,这其中就有对赏石文化的推动和发展,只是他忘记了做为一国之君富国强兵的根本,在各种文化空前繁荣的背后是民不聊生。

任何爱好都要有度,宋徽宗爱石败了国,在民间也有为石败了家的名人,他就是米芾及其后裔米万钟。米芾作为石痴,主要表现在他爱石的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上。他因为整日醉心于品赏奇石,以致于荒废公务,好几次遭到弹劾贬官,但他仍然迷石如故,丝豪无悔改之意。一次,他任无为州监军,见衙署内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兴得大叫起来:“此足以当吾拜”。于是命左右为他换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并尊称此石为“石丈”。此事很快传播开来,人们都觉得他的行为好笑。后来他又听说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将它移进州府衙内,米芾见到此石后,大为惊奇,竟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块端石砚山(一种天然形成的状如峰峦的砚石)爱不释手,竟三天三夜抱着它入睡,并请好友苏东坡为之作铭。米芾一生蓄藏的砚山和石砚非常多(清代《西清砚谱》中著录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砚)。他在给想从他那儿得一方石砚的朋友写信中这样写道:“辱教须宝砚,去心者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项羽也。砚为吾首,谁人教唆,事须很研。”由此可见,石头就是米芾的命。

米芾爱石的基因同样传给了其后人,其后裔米万钟是明代书画家,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职。米万钟善画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有南宫篆法、章草遗迹;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书法四大家”。

米万钟爱石成癖,时称“友石先生”。他一生走了很多地方,爬山涉水,不怕艰险,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对每一块石头都细心观察,认真研究,画貌题赞,整理成《绢本画石长卷》。米万钟醉心于收藏石头,痴迷劲儿不在人称“米癫”的乃祖之下,有一次米万钟访石来到大房山,发现一块长8米、宽2米、高4米的巨石。米万钟细观此石,“昂首而俯,足跋而敛,濯之色而青,叩之声而悦”,越看越喜欢,于是不惜花费重金,雇了数百人,再加上44匹骡马,拉了7天,方将此石拉下山来,又花了5天时间艰难地将其从大房山下运至良乡。正当米万钟准备一鼓作气,将此石运回他的勺园的时候,却不幸遭魏忠贤诬告而罢官,巨石遂被弃在路旁。当地乡民认为此石不吉利,称其为“败家石”。到了清朝,乾隆皇帝耗巨资派人将“败家石”运至清漪园,后又将其运到颐和园乐寿堂的庭院前,起名 “青芝岫”,这就是现今中国最大的园林置石的由来。

除了“青芝岫”,米万钟在房山还发现了一块巨石,此石经自然风化,通体千孔百穴,嶙峋瘦透,堪称奇石。米万钟痴劲大发,欲将此石搬到北京府内收藏。然此石超重,同样在运往勺园的途中耗尽家财丢弃,后此石被乾隆运到圆明园时赏斋,名曰“青云片”,乾隆对“青云片”十分喜爱,曾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亲自为“青云片”题写名字并做御诗八首。诗中云:

当门湖石秀屏横,坐喜松阴满砌清。

时赏试言应为好,树姿花意盼春晴。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国库财政储备充足,最高的年份达到8000万两,当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强大的国力铸就了市井繁华、文化昌盛,这一时期,北京的西郊建起了大型皇家园林,其中的颐和园和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在这些宏大的皇家园林之中,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他们成了皇家园林的点睛之笔,也是这些皇家园林兴衰的历史见证。

颐和园的仁寿殿是皇帝勤政的地方,殿前正中有一高丈余、气势宏伟的太湖石,人称寿星石(也称鸡鸣石)。当年这块石头曾矗立在畅春园康熙皇帝寝宫清溪书屋前,它具备了瘦、皱、漏、透的特点,是康熙下江南时发现的心爱之物,建畅春园时特地把它放在了自己的眼前。

“寿星石”、“青云片”、“青芝岫”都可以称得上中国园林石之最,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让赏石文化真正达到了一个高潮,这是和当时鼎盛的国力分不开的,宋徽宗时期的文化繁荣是以耗尽国力为代价的,值得我们后人警醒,小愚儿把中国古人赏石的典型故事整理出来,让世人从赏石的视角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发展,去观察中国历史的变迁,从而让人们领悟到赏石的真谛:自得其乐,崇尚自然,切勿痴迷,文化赏石。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奇石江湖(二 文化赏石)》,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过大年说“猪”文化 欣赏“猪”奇石 石友:这些奇石太像猪

过大年说“猪”文化 欣赏“猪”奇石 石友:这些奇石太像猪

...”为主题的奇石。在欣赏之前,我先讲一些关于“猪”的文化。说到猪,你的印象是如何呢?贪食、贪睡、肮脏是猪的的标签,憨厚、温顺、可爱也是猪的标签。可以这么说,我们的生活和猪息息相关,关于猪的文化也对我们影...

2023-12-12 #经典句子

湖南省唯一采用人工建造的景区奇石文化博物馆迎来一批特殊游客

湖南省唯一采用人工建造的景区奇石文化博物馆迎来一批特殊游客

...唯一完全采用人工建造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衡阳市奇石文化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衡阳冶金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40名残障人士、家属及志愿者参观省内首家私人博物奇石文化博物馆,感受奇石文化的无穷魅力。 当...

2019-03-05 #经典句子

粽叶飘香迎端午 齐聚奇石馆话古今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粽叶飘香迎端午 齐聚奇石馆话古今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琴音汉服社开展了“端午雅集”主题活动,将传统的汉服文化融入了浓浓的端午粽香之中,与市民朋友共赴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伴随着《江东》的旋律响起,身着汉服的姑娘随之飘然起舞,曼妙的舞姿在烟雾的映衬下更添...

2023-01-03 #经典句子

中国传统文化奇石寿山石雕 大师艺术作品雕工没得话说 拍照欣赏

中国传统文化奇石寿山石雕 大师艺术作品雕工没得话说 拍照欣赏

寿山芙蓉石藏品 百鸟图 百鸟朝凤 爆经典镂空工艺,不一样的工艺品,完美质地,色泽温润,极品结晶,雕工精细,精雕细琢,作品色彩丰富,无染色喷漆,纯天然色彩,寓意吉祥,长29cm宽13cm高35cm 重26斤【平安富贵】整料...

2023-11-24 #经典句子

话中秋习俗 讲月亮的秘密 一群小学生在中华奇石馆上了堂生动的文化课

话中秋习俗 讲月亮的秘密 一群小学生在中华奇石馆上了堂生动的文化课

...)博士程柳菱分享天外之石月亮的秘密,从园林、科学、文化多层面认识中秋节。学生们着汉服参与活动。记者许魏巍 摄程柳菱讲述月亮阴影与陨石坑的科普后,请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自己画一画月亮上的阴影像什么。听到“...

2023-08-17 #经典句子

听过一句话么?奇石在将来一定是未来艺术品的最热的收藏!

听过一句话么?奇石在将来一定是未来艺术品的最热的收藏!

...分赏自然乐趣,净化美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其实,石文化同样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一块特别像人的奇石想必大家也是听过这样一句话:石心石意,石来运转,与石俱进,等等,都是深刻的中华石文...

2023-05-21 #经典句子

洛阳河洛石文化博物馆:洛阳牡丹甲天下 河洛奇石美九州

洛阳河洛石文化博物馆:洛阳牡丹甲天下 河洛奇石美九州

红牡丹磐石宝座●馆名:洛阳河洛石文化博物馆●馆址:瀍河区九都路与新街交叉口向北50米路东●馆藏精品:牡丹石、黄河石等奇石,历代精品石雕●开放时间:9:00~11:00,14:00~17:00,全年开放公园里的牡丹,花开花落二十日,...

2014-02-14 #经典句子

“与其东奔西走 不如河边走走” 一句话点破奇石收藏的检漏方法

“与其东奔西走 不如河边走走” 一句话点破奇石收藏的检漏方法

...知识包括天文、地理、人文和古生物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奇石收藏也是如此,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三六九等的物品和价格,也就有了我们检漏的机会。检漏方法之一:广交朋友以诚待人,石农手里检漏长期...

2023-05-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