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史说成语:一鸣惊人的典故可不只是勉励 三年不鸣的隐忍才是精髓

时间:2013-09-23

正当回天乏术时,外地工作的表叔过问了我的学业,随后给我讲述了一个十分励志的成语故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想当年咱上初中那会儿,由于偏科,除了历史啥也不学,直到初三的后半学期,才为日益临近的中考犯愁。正当回天乏术时,外地工作的表叔过问了我的学业,随后给我讲述了一个十分励志的成语故事。

话说春秋时期,楚庄王熊旅即位三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酒色游猎,把偌大的楚国搞得乌烟瘴气。大臣伍举为了劝谏国君,就故意询问说,阜山之上有只怪鸟,三年不飞三年不叫,你告诉我这是个什么玩意儿?楚庄王秒懂,威武霸气的回了一句:“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我也秒懂,在临考前的几个月中不日不夜,玩命地找补落下的功课。

不得不说,这个成语讲得太贴切了,因为我跟楚庄王一样荒废了三年,后听人劝诫才痛改前非,但违和的是,楚庄王的“觉醒”成就了楚国的霸业,而我的临阵磨枪却没能挽救自己的学业。原因很简单,我对这则成语的解读存在根本性的谬误,眼中只有那惊人的一鸣,却完全忽略了庄王不飞不鸣但至关重要的“三年”。

在一鸣惊人的完整故事里,描述着这样一个细节,说“少不经事”的楚庄王为了避免大臣阻扰自己行乐,特意在宫门外挂出了一块“谏者必死”的警示牌,但冒死进言的伍举、苏从却没有因此被杀,反而受到了庄王的重用。这就很说明问题了,那楚庄王压根儿就不是个昏君,他的对臣子的忠奸善恶了然于心,至于“觉醒”,当与伍、苏二人的劝诫无关,因为他的“不飞不鸣”可不止一个三年,究其原因: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

不飞不鸣,等待时机,这才是楚庄王“沉溺酒色”的真正目的,因为当时的楚国正面临着两大强敌,不允许庄王有任何的激进。

经城濮之战,楚国的国势一落千丈,始终无法与霸主晋国正面对抗,到了庄王三年,楚国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旱灾,更为严重的是,巴东的山戎与东方的夷、越趁机进犯,楚国边关日益吃紧。面对如此危局,地位不稳的庄王只能依靠另一个敌人,那就是系出王室、权倾朝野的若敖家族。

若敖氏又称斗氏,始祖斗伯比是楚王熊仪的儿子,也是楚国的首位令尹(宰相),此后楚国的相位就一直被若敖氏所垄断。如成王时期的子文、子玉(输掉城濮之战那个),穆王时期的成大心,还有庄王的令尹成嘉,全都是斗伯比的后人。对于根深蒂固的若敖家族,刚刚上位的楚庄王只能选择隐忍,他把国事交给成嘉、斗般等若敖族人,自己乐得清闲。这是无奈之举,但也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若敖氏在拿走权力的同时,也包办了楚国所有的麻烦。(国都是你得了,你不卖命成么?)

正当若敖氏的精英们被艰难的时局搞得焦头烂额,闲坐深宫的楚庄王也彻底摸清了朝中底细,随即“心血来潮”突然亲政,仅仅半年,废除政令十项,同时推行新政九条,在此期间,五位重臣被庄王处死,六名在野的贤士得到任用,而冒死进谏的苏从、伍举则双双授予要职。等到楚庄王九年(即公元前605年)的时候,若敖家族的势力已大部清除,权力彻底回到了王室手中。

内忧已解当擒外敌,大权在握的楚庄王总该挑战霸主晋国了吧?没有,时机不到,因为楚国还缺少一位强悍的令尹。兴许有人要问了,苏从、伍举不就是大忠臣么?没错,是忠臣,但不是良相,为什么?史书上苏从自进谏之后便再无下文,而伍举除了有个威震天下的孙儿伍子胥,并无其他过人之处。所以,楚庄王内修国政外和诸侯,直到在位的第十三个年头。

楚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01年,与管仲、百里奚齐名的春秋贤相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不到四年,整个楚国焕然一新。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发动了著名的邲之战,终结了宿敌晋国自文公以来三十五年独霸天下的局面。

所谓一鸣惊人,绝非是迷途知返后的突飞猛进,而是用N个孤寂隐忍、饱含心血的“三年不鸣”,艰苦创造的辉煌战果。成功没有捷径,一夜暴富的只有万中无一的赌徒,好了我是小歇,感谢关注!欢迎留言!再见!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史说成语:一鸣惊人的典故可不只是勉励 三年不鸣的隐忍才是精髓》,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佳一佳禾唱成语》之《一鸣惊人》纯真上线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佳一佳禾唱成语》之《一鸣惊人》纯真上线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佳一佳禾唱成语》之《一鸣惊人》纯真上线。“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

2009-08-19 #经典句子

“鸟鸣山更幽”和“一鸟不鸣山更幽”意境差之千里 哪句更好?

“鸟鸣山更幽”和“一鸟不鸣山更幽”意境差之千里 哪句更好?

...这里的,生硬的很。其实王安石没体会到原句“更”字的精髓,机械性的引用,导致逻辑性错误,使得“更”不仅未成为诗眼,反而是败笔。“一鸟不鸣山幽”很好理解,“一鸟不鸣山更幽”,“更”字从何说起?此句“更”字...

2023-08-08 #经典句子

“大语文”时代的常备书:学成语 原来这么好玩~

“大语文”时代的常备书:学成语 原来这么好玩~

...要说有什么知识点从小学一年级贯穿到高考考卷,一定非成语莫属。你看,小到考查成语的读音、书写,大到阅读理解里的成语解释,占分6 -12分不等。据老师朋友说,如果孩子能在作文里用对成语,便能增加文采,评分可能会...

2023-12-15 #经典句子

三句话点破2019天津豪宅之道 不鸣自有声——天著春秋

三句话点破2019天津豪宅之道 不鸣自有声——天著春秋

...值,代言着塔尖心中向往的居住形态,凝聚着时代过往的精髓,引领着高端人居的未来走向。12月12日,一场主题为《不鸣自有声》的当代豪宅巅峰论坛,一次神秘且高规格的业内大咖沙龙,在天著春秋品牌体验中心优雅上演。...

2023-10-03 #经典句子

语文老教师直言:掌握这100个成语典故 学完半个中国历史!

语文老教师直言:掌握这100个成语典故 学完半个中国历史!

...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始终离不开两个字——积累。成语作为我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是精髓所在,简简单单的一个四字成语,背后包含了一个典故,是中华几千年遗传下来的结晶。在现在的语文学习中,成语也是必考知识点...

2016-05-19 #经典句子

100个成语大全及解释 了解成语释义 提高孩子运用成语的能力!

100个成语大全及解释 了解成语释义 提高孩子运用成语的能力!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平常接触到的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一些成语故事比较生动形象,蕴含着宝贵的知识和道理。这些成语故事多来自于一些神话故事、寓...

2012-02-29 #经典句子

巧用成语给男孩取名 让宝宝的名字高雅大气充满文化内涵

巧用成语给男孩取名 让宝宝的名字高雅大气充满文化内涵

成语作为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往往代表了一个典故或者故事。而且成语大多是约定俗成的4字结构,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生动简洁的优势,都是浓缩的精华。如果家有孕妈,家人正在烦恼如何给男孩起名,不妨看...

2023-11-22 #经典句子

我市招商引资抓早抓紧开局良好|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论证评审会举行

我市招商引资抓早抓紧开局良好|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论证评审会举行

...突破实现经济转型的大提速。(记者 周玲)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论证评审会举行张孝成出席并表态4月28日上午,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论证评审会在市政务中心举行。市长张孝成出席会议并作表态发言。评审组组长...

2014-01-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