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苏轼在庆酒宴上 应歌女之邀 写下千古名句 “枝上残花吹尽也”

时间:2013-08-05

苏轼的一生吃了太多的苦头,常有人称他所做的事情都不合时宜,就是没有能在正确的时间说正确的话,任性而为,不计后果,倘若他能学会圆滑处世,随波逐流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苏轼的人生格外坎坷,他从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开始,屡被威胁恐吓,诬告陷害,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与排挤下,苏轼只得自请离京,出任杭州通判,此后的十余年里,他辗转多地任职,还是接二连三地被栽赃谋害,直到苏轼去世第二年,他还被列入奸党名单里。

苏轼的一生吃了太多的苦头,常有人称他所做的事情都“不合时宜”,就是没有能在正确的时间说正确的话,任性而为,不计后果,倘若他能学会圆滑处世,随波逐流,哪边风大哪边倒,就不会遭受这么多的磨难,但这也就不是苏轼了。

以苏轼的性格,既然为官,就要为国为民尽职尽责,这是他的底线,基于这个原则之下所做的一切,尽管会得罪某些人某些集团的利益,还会得不到皇帝的赏识,但苏轼宁肯放弃功名利禄,也不会选择昧心顺从,见风使舵,苟且偷安,他以豁达洒脱,面对所有的指责与惩罚。

所以我们熟知的苏轼,不单单是个伟大的词人,他还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有着由内向外的强大力量,不屈不挠,没有什么人可以摧毁他的意志,屡遭贬斥之下,依然有着乐观豪迈的人生态度,在被贬谪的每一个地方,他都恪尽职守,得到当地百姓的赞扬。

1077年4月,苏轼在徐州任知州,他从开封到东武(山东诸城)时,下了快一个月的大雨还没有停,黄河在曹村决堤,直冲徐州城下,流到东武附近。很多老百姓眼见洪水暴涨,城墙危在旦夕,都争相逃出城避难。

苏轼在危难面前,挺身站了出来,他迅速召集上万劳动力,带着畚箕铁锹等工具,和他们一起登上城墙,冒雨修补城墙被损坏的地方。

大雨日夜不停,苏轼也一直没有回家,他在城墙上搭的草屋里居住,随时指挥抗洪。老百姓见自已的最高领导,在城墙上日夜坚守,渐渐安定了下来。洪水终于被堵住了,东武城安然无恙。

后苏轼采纳了僧人的建议,将城郊低洼处的积水引流到古代的废旧河道,再向东北入海,东武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生产活动。接着,苏轼又向朝廷申请经费,修建了绕东武城的十余里的大堤,用以阻挡洪水,彻底解决了洪水的威胁。

堤坝建成后,老百姓奔走相告,苏轼特摆酒庆祝,请百姓参加,酒宴上有一位歌女提出没有记述新堤建成的歌词,请苏轼谱曲,苏轼当即答应,即兴挥笔做词一首,《满江红·东武南城》。

《满江红·东武南城》苏轼 〔宋代〕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苏轼的这首《满江红·东武南城》写在1076年的春天,后被选入了《全宋词》,词中的“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成为千古名句,被世代传诵。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这里的“涟漪”指细小的波纹。作者写道,东武城的南面,新堤刚刚建成,可见水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作者看着新完工的堤坝,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这三句的意思是,隐隐的可以看到,堤岸两都是茂密的树木和高高的山岗,红色的花瓣飘落在地,树枝上绿叶浓密。作者以寥寥数笔,将美丽的景色勾勒出来。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作者接着写道,树枝上的残花已被风吹尽,我和你想去江边寻觅春的踪迹。问已经前去的人,还残留着多少春天,他们的回答是,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作者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惜春之情的倾诉。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下片诗人起笔写道,我的公事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除了刮风下雨的天气以外,美丽的春日没有几天了。和为官的同僚们一起在新挖掘的河流中泛舟,满城的百姓都争相出来观看。这里作者写水面泛舟,老百姓竞相出来观看,其实是老百姓对这位称职好官员的感谢。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作者写道,大家还记得王羲之在兰亭修禊的事吗,当时坐上的宾客都是文人中的豪杰。可是到了今天呢,只见山阴处已是茂密而高大的竹林,王羲之他们修禊的事,空留供后人凭吊的历史陈迹。这里的“山阴”,即指兰亭修禊的地方。

苏轼的这首《满江红·东武南城》写在大堤建成的欢庆宴上,他与百姓一同抗击洪水,直至胜利,老百姓对他充满感激,但这首词中,苏轼却只字没有提及自已所作的一切。苏轼曾被贬多地,在每一地发生的瘟疫、灾荒等灾害面前,他始终都是以秉承一任,造福一方为基本准则,人们牢牢记住了这位为民爱民的好官。

《满江红·东武南城》这首词,写堤坝修成后东武城美丽的春色,以及作者对春光易逝而生发出的感慨与留恋。作品中的“官场事,何时毕”,透出作者对官场事务的厌倦,对功名的淡泊与超脱。词中引入王羲之兰亭修禊的典故,也是作者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叹。这首词整体而言,情景交响呼应,用典自然精巧,渗透着唯苏轼才有的旷达豪放。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苏轼在庆酒宴上 应歌女之邀 写下千古名句 “枝上残花吹尽也”》,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苏轼醉眼看世界 写下一首宋词 堪称用雅致语言写俗世酒宴的典范

苏轼醉眼看世界 写下一首宋词 堪称用雅致语言写俗世酒宴的典范

...。“翠袖”、“皂罗”、“斜红”,都是指代的就席上的歌女,她们非常的忙碌往来奔走,一杯杯劝人们喝酒,又一杯杯赶紧的给人续上满杯。“灯花零落酒花秾”,酒席上一片欢乐,大家都热闹非凡。酒席都不知道进行了多久...

2015-01-04 #经典句子

苏轼怂恿歌女向高僧表白 高僧回一首诗 短短28字却成了千古名作

苏轼怂恿歌女向高僧表白 高僧回一首诗 短短28字却成了千古名作

...设下酒宴以招待好友。酒宴上,苏轼玩心大起,怂恿一位歌女向道潜表白,大献殷勤。面对歌女的示爱,道潜却是面不改色,淡定地吟出一首诗,而这首诗也成了千古名作。此诗名为《口占绝句》,全文如下:寄语东山窈窕娘,...

2024-01-19 #经典句子

“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很文艺 殊不知苏轼的原句更美

“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很文艺 殊不知苏轼的原句更美

...巩前来不是独自一人,还带着他的小妾寓娘,小妾本来是歌女,因为长相娇美被很多人喜欢,但是小妾却只对王巩钟情,王巩被贬后也跟着他一起前往岭南,陪伴王巩在他身边,跟着王巩吃了不少苦头。苏轼心想这次跟着王巩肯...

2022-12-08 #经典句子

苏轼问了个问题 歌女回了一句话 让苏轼觉得所有情诗都黯然失色

苏轼问了个问题 歌女回了一句话 让苏轼觉得所有情诗都黯然失色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苏轼问了个问题,歌女回了一句话,让苏轼觉得所有情诗都黯然失色苏轼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上可以说长盛不衰的一个文化名人,他是当时人人皆知的东坡居士,在宋神宗在位期间考中进士,因为他...

2020-07-24 #经典句子

为讨12岁小妾欢心 40岁苏轼写下千古名句!这才是撩妹高手

为讨12岁小妾欢心 40岁苏轼写下千古名句!这才是撩妹高手

...容貌。这天,苏轼在西湖边上饮酒,酒至三巡众人便招来歌女跳舞助兴,王朝云便在这些歌女里面。其他的歌女都浓妆艳抹,只有王朝云不施粉黛,由于出水芙蓉一样清新脱俗,苏轼只看了一眼就对她动情了。一曲毕,王朝云前...

2014-06-04 #经典句子

见到友人的侍妾 苏轼惊叹不已 写下千古名句 安慰了世人一千年

见到友人的侍妾 苏轼惊叹不已 写下千古名句 安慰了世人一千年

...最远、责罚最重的。寓娘,即柔奴。王定国家中原有许多歌女,其中一位复姓宇文、名曰柔奴者最是眉清目秀、蕙质兰心。王定国定案后,歌女纷纷散去,惟有柔奴一人愿意陪伴王定国到宾州去,在古时,岭南是蛮荒之地,人人...

2023-11-20 #经典句子

苏轼怀念恩师 写下一首词 句句发自肺腑 读后令人动容!

苏轼怀念恩师 写下一首词 句句发自肺腑 读后令人动容!

...着苏轼便说:“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即歌女们仍在传唱欧阳修的曲词,可距离欧阳修守颍州,已经是四十三年岁月,如同飞电一闪即驰。从四十三年后,歌女仍然传唱醉翁词来看,欧阳修的文采自然无需多说。...

2023-08-29 #经典句子

因一句话让苏轼感动不已的女子 永远留在他写的一首《定风波》里

因一句话让苏轼感动不已的女子 永远留在他写的一首《定风波》里

...强大的内心弛骋于惊涛骇浪之间。这首词的序对王定国的歌女柔奴进行一番简介。柔奴本姓宇文,也就是词题中的寓娘,京都汴梁人氏。她不只是长得漂亮,还擅长答人话语。苏轼问柔奴广东岭南那边的风物水土怕是很糟糕吧,...

2022-12-17 #经典句子